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特點。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更新結合了社會各方面的發展現狀,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精選2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
在教研室侯老師的組織帶領下,我們龍泉鄉中數學組的全體老師積極參加了新課標培訓并觀看了名師的示范課。先有專家引領,后有名師垂范,感覺收貨滿滿,受益良多,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幾點感悟:
一、由于社會的發展,時代發展的需要,要求我們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要以核心素養為主線來安排教學內容,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堂評價。
在課堂上要讓核心素養落地,提升教學質量,要注意以下幾點: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悟”的時間,教師少講,學生多練,讓節奏慢下來,讓學生自己在思維中獲得解決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
二、設置數學實踐活動,比如用折紙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線、用折紙的方法找出矩形對角線的垂直平分線……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展幾何直觀,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三、重視數學的整體性,使課程內容結構化。讓學生明白“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讓學生明白這塊知識的“磚”,要蓋成什么樣的“房子”,它是“房子”的哪一部分。
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來增強吸引力。由于學科特點,數學課堂相對比較沉悶,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比如,設置貼近生活的情景、講有趣的數學史或者數學故事、教師詼諧幽默的語言、有趣的數學實踐活動等。
總之,在新課改的大潮中,我們要認真領悟課改要求,并踐行到行動中去,緊跟時代步伐,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2
5月13日上午本人認真聆聽了馬云鵬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詳細解讀,有很多收獲,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內容。
我知道了小學階段核心素養由原來的10個: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增加為11,增加的一個為:量感。何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養成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
我了解了總目標是“三會”: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同時,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性,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將九年的學習時間由原來劃分為三個學段變為劃分為四個學段。涉及到我們小學階段的就是,原來一至三年級是第一學段,四至六年級是第二學段,而現在是每兩個年級為一個學段,小學階段分為三個學段了。小學的6年劃分得更詳細了。
我明白了課程內容組織得安排上也有很大變化。2011年得課標是以學段為主題,每學段里面細分為四大領域,而2022年的新課標是以四大領域為主題,在每個領域里面再細分學段,更重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馬教授的解讀非常細致,而且深入淺出。因為信息量很大,在聽了馬教授解讀的基礎上,后期我還要不斷學習,仔細研讀,用新課標的里面的新標準,新內容,新理念,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3
今天我縣進修學校組織全縣小學的數學教師,進行了五六年級數學新版教材的視頻培訓。我準時參加培訓認真聆聽,在培訓中不但全面了解了教材,而且對新版教材編寫意圖以及倡導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淺薄談幾點體會如下:
1、新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識的銜接和整合。
體現在簡易方程的教學,在教學中注重小學與中學知識的銜接和整合。以天平的教學原理為今后學生學習的數學思想做好了鋪墊。同時將舊版教材和新版教材知識做好銜接,做到不遺漏,體現在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六年級在補充內容中做好了充分的銜接。
2、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課程目標中,將雙基拓展為四基,這首先體現了對于數學課程價值的全面認識,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僅僅獲得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獲得數學發展和處理問題的思想。同時,新增加的雙基(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是基本活動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體驗,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考慮的,是對創新性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方法的的解答上更加注重多樣性,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3、注重學生分析與理解。
新版教材改變以往教學例題的分析模式增加了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的明確步驟,使例題分析更具有時效性、明確性,也更加使學生的思路明朗化,具有方向性。
4、新版教材注重數形結合的思維模式。
主要體現在六年級增加了《數學廣角——數形結合》單元的開設。數形結合思想位居常用的15種數學思想之首,可使教學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深入地理解、探討數形結合的方法是我們實施有效教學的最有希望的策略之一。
作為教師在數學教育中,通過數與形的有機結合,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盡可能地先形象后抽象,不但能促進這兩種思維能力同步發展,還為學生初步形成辯證思維能力創造了條件。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數與形的結合,能夠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可以養成多向性思維的好習慣。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變靜態思維方式為動態思維方式,也就是以運動、變化、聯系的觀點考慮問題,把數與形分別視為運動事物在某一瞬間的取值或某一瞬間的相對位置。運用動態思維方式處理教材、研究問題,能揭示前后知識的聯系與變化,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質。
為了今后更好的做好新版教材的執教工作,我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
1、和同年組教師做好集體備課,鉆研好教材,教法,吃透教材,備好每節課。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現。
3、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習情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計算習慣,為今后學生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4
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認識,深刻領悟到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下面,結合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不斷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識。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并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課堂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們要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改變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把學習數學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建立新的評價機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的數學課堂不但要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踐行新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5
我通過通過學習新課標,掌握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1、重視情景創設,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盡量采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于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系,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2、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現代教育觀念——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并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并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煉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并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3、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想教師應該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4、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
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回歸、向學生經驗回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并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于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報刊雜志等。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6
數與代數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學習其他領域內容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包括“數與運算”和“數量關系”兩個主題。學段之間的內容相互關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構成相對系統的知識結構。第一學段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的開始,十分關鍵,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認識數與數量的關系,探索數與數量變化規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從而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結合情境,培養數感
第一學段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的開始,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形成的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他們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我們應遵循本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提供學生熟悉的情境和生動有趣的活動,更好地完成從幼兒園階段到小學階段的學習過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數感的培養是學生后續學習的必備基礎。在教學整數概念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利用具體的實物將抽象的數字內化為自己獨特的數字感悟,建立數字與生活的聯系。
如在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中學習認識整數時,用奶奶的后院、學習的教室、花園、嬉戲鴿子等生活情境導入,然后提問:“圖上有4只可愛的小雞,看看還有什么?”這些情境圖與學生日常接觸的場景相似,很容易就激發了他們的探究興趣。學生邊數,邊用小圓圈等符號表示數,畫出與圖中事物相對應的量。學生能用不同的表達形式表示出圖上不同數量的物體,在操作中掌握看圖數數的方法,感知每個數字具體的量。再讓學生有序地展示圖片中數的順序,引導學生用學具小棒擺出各事物的數量,直觀體會數字是怎樣按順序出現的,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字的有序性。學生利用小棒擺一擺、數一數和相互說一說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深刻理解數的含義,為后期學習更大數字及十進制做好了準備。
二、數形結合,理解算理
數的運算教學應讓學生感知數的加減運算要在相同數位上進行,體會簡單的推理過程。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操作活動,利用對應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義,感悟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具體情境中,啟發學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感悟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在教學活動中,始終關注學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數學中的概念、規律、性質等,都是運算的依據,而這些又都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和低段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是矛盾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選擇直觀的教學手段,讓知識形成一定表象。而數形結合是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重要途徑。數形結合,有利于學生動手操作,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算理、總結算法,并在多種算法中實現最優化。
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時,通過擺小棒,讓學生先數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在將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一,通過形讓學生理解數的含義。后又通過擺小棒和撥計數器的方式讓學生理解11+2=13,13-2=11中計算表示的含義,學生通過直觀的小棒和計數器,經歷了充分理解算理的過程,有效促進了學生對算理的掌握。
三、感悟本質,建立模型
小學階段數學建模過程實際上是讓學生在體驗數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構建起來的。數量關系的教學,需要引導學生發現數量關系,發現知識的本質,再利用畫圖、實物操作等方法,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表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體會幾何直觀,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讓學生經歷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建立數學模型,培養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學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和數的運算,合理表達簡單的數量關系,解決簡單的問題。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的道理,解釋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感悟數學與現實世界的關聯,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識、幾何直觀和應用意識。
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應從生活的角度去設計,從思維的角度構建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模型,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運行數學模型,實現知識的遷移與內化;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數與代數”,在真實的思維活動中獲得“數感”的發展,感受模型的不同表征。此外,“數與代數”還需要與學生的數學生活、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需要與數學知識的整體建構結合,需要與學習發展的整體脈絡結合。豐富其問題情境、強調教學多樣、學會把握數學關系、發展符號意識、探究數學規律,才能實現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7
在日新月異不斷迭代發展的今天,教育的改革依舊一浪隨著一浪,唯有不折騰、不跟風,始終堅持兒童立場,守正持初心,方能在改革的浪潮下,輕拂“迷人眼”的“亂花”,實實在在做些研究,一點點的推進教學,以“小小”的事業,點燃星星之火。
一、大觀念還需小道理
曹培英先生在講座“小學數學教學改進研究”中指出:近年來以“大”的名詞層出不窮。有“大概念”、“大觀念”、“大情境”等一系列“大”文章,但“大道理”并不能幫助教師改進日常教學,沒有改進的抓手,空有了“大理論”,不免有博人眼球之嫌。
為此曹培英先生舉了這樣一個案例,目前對于“加減乘除”,大家公認其實質應歸結為計數單位的計算,但被忽略的是,其還可轉為整數的基本口算,如360x7,其具體豎式算法為36x7=252,360x7=2520,看做36個十乘7。事實上,其本質算法應為運用了2次一位數乘7,然后相加,再進一步思考,其實質算法為360x7=36x10x7=36x7x10,即實質是基本運算律。“大概念”下的四則運算,唯有著眼于具體課例,對具體問題進行突破,將“大”歸結于數學“四基”去探究,求實求真去思考,方能真正實效的去改進。
正如曹先生所言:光有“大觀念”,不夠,還需要有小道理。
二、大改革還需兩“吃透”
任何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其對教育的熱忱研究都不乏擁有以下兩個特質:吃透教材、吃透學生。通俗易懂的兩個“吃透”,在60年代就已被提出和廣泛認可。曹培英先生也用案例做了具體闡述。
如何讓學生理解“線無粗細”呢?
數學教材中有這樣一個探究問題:過兩點能畫幾條直線?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得學生對“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并不陌生,但也有學生會提出質疑,如果點畫的大些,連接2個點的直線就可以畫很多條。因此問題發生了轉化,即點是否擁有大小,若點沒有大小,那么連接兩點的直線也一定只有一條,且“線無粗細”。那么如何讓學生感知并體會點無大小呢?
在后續學習小數時,可以設計以下的教學要求:找出直線上表示3、4、3、5的點。然后教師進行追問:3、4和3、5之間有多少個小數?(無數個),怎么畫的下呢?師生感悟并小結:因為點沒有大小,因此一定是存在的。通過數形結合,學生在抽象的思維中便感悟到了“點無大小”的合理性。
三、大改進還需好策略
守正持初心,是堅持兒童立場下的改革創新,下面借用曹培英先生提出的其中三條改進策略進行教學改進的闡述。
1、立足兒童,彰顯數學
“平均數”一課是歷年來廣大名師一直研究的課例,其教學情境從原來的“拍皮球”引入到如今的“測驗平均分”引入,案例甚多。但運用“拍皮球”引入平均數公平的同時,執教者沒有考慮的是,使比賽公平的不是“平均數”,而是規則,兒童學習時雖有感覺,但確實偏頗了常識。而由“測驗平均分”引入,雖然從統計意義入手,但是學生更是看不見,也摸不著,感悟移多補少更是困難。
對于兒童而言,“拍皮球”、“平均分”固然是新的情境,但教材中的案例也是新的情境,我們應當走出為“新”而“新”的誤區,利用要教材,活用、用好,也能“完美”進行教學。
2、基于單元,著眼整體
近幾年,教育行業倡導“大單元”,其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倡導大觀念、大項目、大任務與大問題的設計。
例如對于學習“體積”一課,我們可以有兩個方向的課時整合。其一為“體積—容積”,求體積,量外面,求容積,量里面。其二為“體積—體積單位”,長度單位用1厘米表示,面積單位用1平方厘米表示,體積單位則用1立方厘米表示。
3、轉變形態,提升效能
一直以來,我們的日常教學依然停留在“重視對話,聽說為主”的層面,即使在各個層級的公開課中也免不了如此,如在某省份第20屆教學課堂評比中,約有65%的時間教師在說,30%左右的時間學生在說,只有不到6%的時間學生獨立思考。這不得不使我們深思,我們的數學課顯然悄悄的進行了變臉,成為了一場“話劇演出”。
當課堂不再是思維的的殿堂,學生缺失的不僅僅是探索的時間,更是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因而在無數改革浪潮聲下,我們應當回歸教育本色,課堂的主陣地應當是孩子,且只能是孩子,課堂的時間應當是孩子們在思考,而教師的職能也僅僅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8
我們教師認真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標》的解讀,并且聆聽了專家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通過學習讓我再次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美與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下面談談我的幾點:
第一: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臺上自說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占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么,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著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第三、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對于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創造性活動的信心。如新教材在編排“9加幾”的計算時,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這樣既培養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臺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9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心理學也明確指出:興趣是人們樂于積極地去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當興趣發展成為從事某種實際活動的傾向性,就變成了愛好。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愛好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主要因素,當學生對某學科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接受新知的速度也會大大提高,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發展學生個性、開發智力、培養創造能力和應變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培養學習興趣的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教師共同探求的一個問題。根據平時的教學實踐,就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談自己的做法。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數學教學往往注重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而忽略了趣味性,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情境的創設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努力創設有趣的情境,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興趣的東西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讓學生產生一種新奇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主動探索的欲望。
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話說唐僧師徒四人過了火焰山,是又饑又餓,幸好孫悟空去化得三張餅。唐僧把第一張餅平均分成兩份,給了孫悟空其中的一份。豬八戒說:“我的肚量大,我要吃兩份。”唐僧又把第二張餅平均分成四份,給了豬八戒其中的兩份。沙僧說:“我挑擔太辛苦了,我要吃四份。”唐僧又把第三張餅平均分成八份,給了沙僧其中的四份。這下豬八戒不干了,他說:“師父偏心,給沙師弟的多我的少。”聰明的孩子們,請你來評評理:唐僧的分法公平嗎?學生學習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都爭著想當裁判說理由。這時,我趁機引導學生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整節課學生都興趣盎然,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狀態。
動手操作,發展興趣。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兒童的最愛。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教育的成功在于活動,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實踐也證明:通常自己讀過的能記住10%,自己聽過的能記住20%,自己看過的能記住30%,自己說過的能記住70%,而自己做過的能記住90%。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投入學習活動,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在讓學生體驗“平均分”分法多樣性時,我是這樣做的:先提問“把l2根小棒平均分,有多少種分法?”有的學生馬上就想舉手回答,我又說“請動手擺一擺、分一分,把每種分法在草稿本上記錄下來,比一比誰的分法多。”學生馬上動手擺起來。通過動手操作,學生都知道了l2根小棒可以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也可以每份I根、2根、3根、4根、6根的分,由此體會到平均分法的多樣性。這既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
成就體驗.保持興趣。每個人都愿意聽到別人的贊揚,渴望獲得成功,小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鼓勵、表揚學生,讓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對學習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特別是對學困生,老師必須想方設法,使他(她)有成功的可能,對學困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可以是一句贊揚的話,也可以是同學的掌聲或是一朵小紅花,都能讓他(她)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我的班上有一個學困生,平時上課幾乎從不舉手回答問題,有一次我提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她悄悄的舉起了手,我馬上請她來回答,雖然她回答問題的聲音很小,但她答得很正確,我立刻請全班同學把熱烈的掌聲送給她。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她漲紅了臉羞澀地低下了頭。從這以后,我發現她上課有精神了,也能偶爾舉手回答一兩個問題,發言的聲音響亮多了,學習的興趣明顯提高了。
聯系生活,增添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盡管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但學生往往把學習知識與生活實際相分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多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自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那么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在學完乘法的意義后,我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一找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學生提出了“1斤蘋果2元錢,買3斤蘋果一共多少錢?”要用到乘法;“鉛筆1支4角錢,買2支鉛筆多少錢?”要用到乘法;“老師給同學們發本子,每人發5本,全班60個人一共要發多少本?”也要用到乘法……
在認識了小數后,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舉出幾個小數的例子。學生舉出了:我的身高是1.35米,一盒牛奶2.5元,一支鋼筆8.5元,1千克豬肉15.6元,我的視力是1.0……通過從身邊找數學知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了,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也更清楚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更濃了。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負擔,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0
我們數學組教師在課余時間學習了《初中數學課程標準》,對于新課標我有一定的心得體會,數學課標中要求并強調數學學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規律:實際問題數學模型,并最終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讓學生懂得數學與生活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系;這就是課標中提到的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要獲得不同的發展。它是學習初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為學生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我們要在具體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備課時的教學設計
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并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授課中教師的角色
教師首先要當好組織者。把機會交給學生,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這樣培養學生對數學鉆研并提高合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其次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用學生感興趣教學因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愿和動力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并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鉆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三、營造教學情境
結合當前課改與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理論聯系實際在數學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四、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1
今天有幸聽了馬云鵬教授的新課標解讀,感受頗深。雖然我走上三尺講臺僅3年有余,但聽完還是頗有感受的,感覺對于這些變化,我們一線教師還是需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做出相應的改變。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要注意“生成性課堂”,不能一味地照著教案教。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法預知”的場景發,尤其當師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好即時成性因素,展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的“教案”。
總之新課標的出臺也是對我們一線教師教學的一次改革,我們必須改變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活的聯系,使學從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享受“快樂數學”。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2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作為平頂山市小學數學程蘭超名師工作室第8批市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在主持人程蘭超的安排部署下,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由東北師范大學馬云鵬教授關于新課標的解讀研修活動。開課前,程老師認真安排,并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
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研修活動中,馬教授主要從課程標準概覽、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核心素養統領的內容結構化、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變革這四個方面為老師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數學課標專題講座。對于課標新增內容,馬教授深入淺出地為老師們進行了解讀。
一是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數學核心素養被表述為“三會”,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二是結構化整合了課程內容。在主題結構化整合方面,馬教授又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板塊,通過舉例詳細地解讀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課標對應內容的傳承與改進。
三是小學階段的核心素養增加了“量感”這一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的的直觀感知。四是新增了學業質量標準,形成了教學評價的良性循環。
疫情期間,今天還有線上教學任務,雖然我不能完整地觀看直播進行學習,但是在課程結束后我第一時間觀看了直播回放,并且詳細地記錄學習筆記,有效地進行整理與反思。
我深知,每一次學習都是一種收獲,一種成長,一個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過程。
通過馬教授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基本理念,“三會”“四基”“四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核心素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面對新課程的改變,作為一線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以新課標為引領,以教材為抓手,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把新課程標準的思想融入我的日常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3
今天認真學習了數學的新課標,讓我對課程教材和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首先對于深層學習有了更深的理解。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意義的過程。
首先,馬教授詳細介紹了課程內容結構化的依據、進而分析2011版與2022版課標中主題內容結構化整合的具體表現,總結出數學課程內容內容結構化特征:學習內容的整體性、學科本質的一致性、學生學習的階段性。
其次馬教授從結構化可以凸顯內容的關聯,有助于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促進核心素養形成三方面介紹了課程內容結構化的意義和價值。
最后,馬教授從單元整體教學角度系統闡述內容結構化教學改革。并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為例對厘清單元與學習主題的關系、確定單元中的關鍵內容、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詳細介紹。同時指出單元整體教學需以單元為形、學科本質為魂,基于學科本質分析,確定核心概念。
在教學設計時,要基于數學核心內容選擇挑戰性的核心主題,做好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應當針對所學習的內容。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可能表現,明確基于內容結構化的教學改革方向。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4
新課標在優化課程內容組織形式上,按照學生學習邏輯,通過主題、項目、任務等形式對數學課程內容進行了結構化整合。為體現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下整合或調整了學習主題。比如“數與代數”領域,小學三個學段的主題由原來的六個整合為兩個。這不只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從學科本質和學生學習視角對相關內容的統整,更好地體現了學科內容的本質特征和學生學習的需要。通過知識結構化,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供路徑,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
義務教育課程在不斷與時俱進,新版課程方案和標準體現了當下教育改革的風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隨著新課標學習的不斷深入,準確把握新課標的方向和亮點,以課標要求改進課程教學,實現高質量的育人目標,將是我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標,任重而道遠。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5
今天學習馬云鵬教授對2022年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讓我對數學這一課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新時期數學教學的計劃有了更明確的目標,下面簡單說說我這次學習的體會。
一、重新認識數學課程。
人人都要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能適應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人的發展不可能整齊劃一,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尊重差異。
二、重新認識數學學習。
數學學習是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收知識,反復練習強化知識的過程,而是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的過程。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應是主動的,富有個性的。
三、重新認識數學教學。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6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布,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教育界更是引起了巨大反響。作為教師大家都知道:課標是老師們教學的“指揮棒”,新課標都有哪些變化?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指向性和導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學該怎么偏重?教學內容有什么變化?教學目標該作何調整?教學評價是否會有變化等等許多問題都是老師們急需了解的。
應老師們之所想,4月28日下午,工作室所有成員在蘇老師的引領下,認真學習了新課標的內容。通過學習老師們對新課標有了一定的了解。新課標的修訂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育人導向。和以往相比新課標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加強了學段銜接。另外感受最深的是新課標增強了指導性。新課標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感覺新課標就是一本特別詳實實用的教學參考。不僅教了,并且教的很具體,讀完以后,老師們感覺可操作性很強,很有抓手。
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
總之,新課標的制定和出臺是為了“讓核心素養落地”,我們應認真研究學習新課標,徹底領悟課標精神,讓數學核心素養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讓其生根發芽!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7
學習了新課標受益匪淺,尤其優化作業的處理,下面總結了幾種主要形式:
1、閱讀型作業
有目的、有計劃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有關的科普知識或科學著作,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領略創造的方法,還能使學生從閱讀中感悟科學家創造知識的人格魅力,體會到數學名人的成就來之不易,必須經過自身的努力才能達到,布置閱讀作業也可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也可網上查閱相關內容,還可讓學生相互之間交流,增加學生的學習途徑。
2、合作型作業
數學問題的解決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都有可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又可以與別人共同討論不同方案的優缺點,這對于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白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同時,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溝通、互助、分享,這種合作的意識和品質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生從多種作業的完成過程中體會到數學是生動活潑的學科,不僅有趣,而且用之有效,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比如可以設計一些口頭表達作業、指導學生自辦數學小報、參加社會調查和參觀活動等,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做”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做”,從而引起他們做作業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實踐證明,多樣性的作業能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去獨立完成作業,而且學生們相互提建議,使他們充分參與到問題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厭學學生嘗試去完成作業。
另外還有開放型,想象型,都很有建樹,值得借鑒和學習。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8
一、學案設計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
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并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這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把機會交給學生,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并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鉆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結合實際情況。
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需要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于數學學習的例子,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四、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19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探索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真諦與培養途徑,5月6日下午,在分管數學教學的黃康金副校長帶領下,全體數學教師開展了《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的學習,全面了解課標的整體修訂情況,更加明晰了當前的數學教育的發展形勢以及肩上的責任。
數學新課標提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小學階段,核心素養側重對經驗的感悟。通過學習,我們還了解到新課標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1、義務教育階段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四基”、“四能”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
2、優化了數學課程內容結構。
3、制定了學業質量標準。
4、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5、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20
課程標準中有兩類行為動詞:一類是描述結果目標的行為動詞,包括“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另一類是描述過程目標的行為動詞,包括“經歷”“體驗”“感悟”“探索”等。這些目標是形成核心素養的基礎和條件,最終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我們在備課時,往往很難把握這些行為動詞,往往就會出現用法不合理、描述不準確的現象,直接影響的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就會出現偏離課程標準的問題,或深或淺,對學生到的學習過程造成影響。因此,合理使用行為動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成為我們常態教學的重要一環。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在我們走進教室,站在講臺上之前,要搞清學生學什么,怎樣學的問題。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并能根據具體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思路,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學生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比較和反思,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特點和價值,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從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轉化策略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逐步形成善于思辨,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問題思維習慣。
數學核心素養滲透:
1、量感:通過轉化合理得到度量的結果。
2、符號意識:用符號表達數學思考過程。
3、推理意識:學生對自己及他人的問題解決過程給予合理解釋。
4、模型意識:知道數學模型可以解決一類問題。
5、應用意識:理論聯系實際,用數學的思考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022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于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國家層面是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從教師層面是“能上課”到“上好課”的變革,所有教育人,攜起手來,做“研”師,做“明”師,把功夫下在每一個課中。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21篇)08-16
初中數學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范文08-25
初中數學課標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1-11
數學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21篇)06-21
小學數學課標教材培訓心得04-07
義務教育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08-18
初中數學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優秀范文08-25
數學課標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6篇)11-26
小學數學課標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11-26
小學數學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