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原文及譯文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弈》原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弈》原文:
孟子〔先秦〕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學弈》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或是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說:不是這樣的。
《學弈》注釋:
1、弈:下棋。(圍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3、通國:全國。
4、通:全。
5、之:的。
6、善:善于,擅長。
7、使:讓。
8、誨:教導。
9、其:其中。
10、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11、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12、以為:認為,覺得。
13、鴻鵠:指天鵝、大雁一類的鳥。
14、援:引,拉。
15、將至:將要到來。
16、思:想。
17、弓繳:弓箭。
18、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19、之:代詞,這里指鴻鵠。
20、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
21、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22、為是其智弗若與: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
23、曰:說。
24、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25、矣:了。
26、弗:不如。
《學弈》啟示:
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
擴展—關于弈秋:
弈秋是第一個史上有記載的圍棋專業棋手,也是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從事教育的圍棋名人。關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學者焦循《孟子正義》里作有說明:古之以技傳者,每稱之為名,如醫和、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為其名,因通國皆謂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稱之。弈秋是幸運的,春秋戰國延續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圍棋手,也是我們所知的第一位棋手。圍棋見于我國史籍最早的記載,是春秋時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歷史了。弈秋是見于史籍記載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國之善弈者”。關于他的記載,最早見于《孟子》。由此推測,弈秋可能是與孟子同時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測他大約生活在戰國初期。出現弈秋這樣的高手,說明當時圍棋已相當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這樣的國手不只一人。孟子稱弈秋為“通國之善弈者”。所贊通國善弈,雖未明定專稱,已類似后代所稱國手,并成為象征性名詞。后世稱某高手為“當代弈秋”者,即意味著其水平與國手相當。
弈秋是當時諸侯列國都知曉的國手,棋藝高超,《弈旦評》推崇他為國棋“鼻祖”。由于弈秋棋術高明,當時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為師。弈秋收下了兩個學生。一個學生誠心學藝,聽先生講課從不敢怠慢,十分專心。另一個學生大概只圖弈秋的名氣,雖拜在門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講棋時,他心不在焉,探頭探腦地朝窗外看,想著鴻鵠(天鵝)什么時候才能飛來。飛來了,好張弓搭箭射兩下試試。兩個學生同在學棋,同拜一個師,前者學有所成,后者卻未能領悟棋藝。學棋要專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這樣的大師,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從旁邊路過。悠悠的笙樂,飄飄忽忽的,如從云中撒下。弈秋一時走了神,側著身子傾心聆聽。此時,正是棋下到決定勝負的時候,笙突然不響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請教圍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對答。不是弈秋不明圍棋奧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這兩則小故事都記載在史書上。人們把它記下來,大概是想告誡后人們,專心致志是做事的先決條件,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學弈》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學弈的原文及譯文01-05
《學弈》原文及譯文2篇03-15
學弈文言文的原文及譯文04-25
文言文《學弈》原文及譯文賞析09-19
學弈原文及賞析05-12
予學原文與譯文04-27
予學原文譯文05-19
學弈原文翻譯及注釋11-28
學弈原文翻譯及賞析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