疴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疴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疴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 篇1
痀僂者承蜩文言文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痀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
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的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孔子說:“先生的技藝真是巧妙啊!有什么技巧嗎?”駝背老人說:“我有我的辦法。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那么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那么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了;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也就會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品類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我不反身,不側視,一動不動,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怎么會不成功呢!”
孔子轉身對弟子們說:“運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它就是駝背老人說的道理!”
疴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 篇2
【原文】
(選自《莊子·達生》)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gōu lóu)者承蜩(tiáo,蟬),猶掇(duó,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zī zhū,都是古代的極小重量單位,表示很少);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覺)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譯文】
孔子前往楚國,行走在一片樹林中,看見一個駝背人在捕蟬,就像拾取蟬一樣容易。孔子(上前)問道:“您真靈巧啊!有什么訣竅嗎?”(駝背人)答道:“我有訣竅啊。練習了五六個月。在竿頭上疊放著兩個泥丸,這兩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后再去粘蟬,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來在竿頭上疊放三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后再去粘蟬,失手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再后來在竿頭上疊放五個泥丸,這五個泥丸仍不掉下來,然后再去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容易了。(粘知了時)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沒有知覺的斷木樁子;我舉著的手臂,就像枯樹枝;即使天地很大,萬物很多,而(此時)(我)就只知道有蟬翼。我不回頭不側身,不因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么得不到(蟬)呢!”孔子回頭對弟子們說:“運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注釋】
1.佝僂:脊背向前彎曲。“佝僂者”即駝背的人。
2.承:(用長竿)取物。
3.蜩:蟬
4.出:經過,取道
5.錙銖:錙和銖都是古代重量單位,錙是一兩的四分之一,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這里比喻極少的數量或極小的可能。
6.厥:通“橛”,斷掉的樹木。
7.株枸:斷殘的樹樁
8.凝:精力專注或注意力集中
9.吾;我
10.邪(yé):疑問語,“嗎”“呢”
11.執:舉
【疴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痀僂者承蜩文言文翻譯04-01
丈人承蜩文言文原文翻譯04-07
佝僂承蜩原文及翻譯04-22
《佝僂者承蜩》閱讀答案09-16
丈人承蜩原文加翻譯03-09
《丈人承蜩》語文閱讀和答案06-12
《圬者王承福傳》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12-05
《圬者王承福傳》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8-29
孫承宗傳文言文翻譯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