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宋史·梁克家傳》原文及譯文
原文: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晉江人。幼聰敏絕人,書過目成誦。紹興三十年,廷試第一。授平江簽判。時金主亮死,眾皆言可乘機進取。克家移書陳俊卿,謂:敵雖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動,將有后悔。俊卿歸以白丞相陳康伯,嘆其遠慮,召為秘書省正字,遷著作佐郎。
郊祀有雷震之變,克家復條六事。遷給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執奏無隱。嘗奏陛下欲用實才不喜空言空言固無益然以空言為懲則諫爭之路遂塞愿有以開導之上欣納因命條具風俗之弊克家列四條,曰欺罔、茍且、循默、奔競。
八年,詔更定仆射為左、右丞相,拜克家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一日,上謂宰執曰:近過德壽宮,太上頤養愈勝,天顏悅懌,朕退不勝喜。克家奏:堯未得舜以為己憂,既得舜,固宜甚樂。允文奏:堯獨高五帝之壽以此。上曰:然。允文既罷相,克家獨秉政,雖近戚權幸不少假借,而外濟以和。張說入樞府,公議不與,寢命,俄復用。說怒士夫不附己,謀中傷之。克家悉力調護。
議金使朝見授書儀,時欲移文對境以正其禮,克家議不合,遂求去,以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寧府。陛辭,上以治效為問,克家勸上無求奇功。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洲,敵不從,遣泛使來,舉朝震駭。后二年,湯邦彥坐使事貶,天下益服克家謀國之忠。
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鎮有治績。趙雄奏,欲令再往,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觀使。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儀國公。十三年,命以內祠兼侍讀,賜第,在所存問不絕。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手書遺奏,上為之垂涕,贈少師,謚文靖。
譯文: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晉江人。自幼聰明敏捷超過一般人,書看一遍就能背誦。紹興三十年,殿試為第一名,授任平江簽判。當時金主完顏亮已死,大家都說可以乘機進攻,梁克家寫信給陳俊卿,說:“敵人雖然逃走,但我們的兵力還不強,不衡量自己力量而行動,將要后悔。”陳俊卿回來告訴丞相陳康伯,感嘆他有長遠考慮。召任為秘書省正字,升遷為著作佐郎。
行郊祀禮時有雷震的異常現象,梁克家又逐條陳述六件事。遷為給事中,共三年,遇到不應該做的事,一定行懲戒,那么諫爭的道路就阻塞了,希望能加以開啟引導它。皇上欣然接受,因而命令梁克家逐條陳述風俗的弊病,梁克家判了四條,叫做欺瞞、茍且、循例不言、奔走爭進。
八年,下詔必定仆射為左右丞相,授予梁克家右丞相兼樞密使的官職。一日,皇上對宰執說:“近來到德壽宮,太上皇帝保養得更好了,面色愉悅,朕退下來非常高興。”梁克家上奏:“堯把浸有得到舜作為自己的憂慮,已經得到舜,本來應該很快樂。”虞允文奏:“唯有堯的壽命長過五帝是由于這個原因。”皇上說:“是的。”虞允文罷相以后,梁克家獨自掌握政權,即使是親近外戚的權貴也沒有一點照顧,而外表很和悅。張說進入樞府,公眾議論不同意,停止任命,不久再度任用。張說惱怒士夫不附和自己,陰謀誣陷他們,梁克家全力調解保護。
商議金國使者朝見時授受國書的儀式,當時想要發文書到金國以端正禮節,梁克家與別人意見不同,就請求離開京城,以現文殿大學士為建寧府知府。上朝辭行,皇上用政治如何收效的題目提問,梁克家勸皇上不要追求奇功。不久三省、密院終于發牒文到泗州,敵人不聽,派一般的使者前,滿朝文武都感到震驚。其后二年,湯邦彥因出使的罪名被貶,天下人更佩服梁克家為國家謀劃的忠誠。
淳熙八年,起任為福州知州,在任上有政績。趙雄上奏想要派他繼續任原官,降旨仍為福州知州。召還授為醴泉觀使。九年九月,拜為右丞相,封僅國公。一個月后生病。十三年,命令領官宮觀使兼侍讀,賜給府第,隨時慰問沒有間斷。十四年六月,逝世,享年六十歲。親手書寫了遺奏,皇上為他流淚,追贈少師,謚號文靖。
【文言文《宋史·梁克家傳》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宋史·梁克家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9-28
《宋史梁周翰傳》原文及譯文09-24
《宋史·上官正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9-28
《宋史·沈括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9-28
《宋史·魏羽傳》文言文的原文及譯文09-24
《宋史·許驤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9-28
《宋史·李絢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9-24
《宋史·高登傳》文言文的原文及譯文09-25
《宋史》的原文及譯文賞析09-27
《宋史》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