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陳瑄傳》文言文閱讀及譯文
趙率教,陜西人。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經略袁應泰,擢副總兵,典中軍事。
天啟元年,遼陽破,率教潛逃,罪當死,幸免。率教請于經略王在晉,愿收復前屯衛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據其地,不敢進,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擊魯之甲以樞輔孫承宗令,救難民六千口-至前屯,盡驅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編次難民為兵,繕雉堞,謹斥堠,軍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將陳練以川、湖土兵來助,前屯守始固。而率教所招流亡至五六萬。擇其壯者從軍,悉加訓練。余給牛種,大興屯田,身自督課,至手足胼胝。承宗出關閱視,大喜,以己所乘輿贈之。
六年二月,蒙古以寧遠被圍,乘間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之,斬首百余級,奪馬二百匹,追至高臺堡乃還。捷聞,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實授總兵官,代楊麒鎮山海關。尋論功,再進右都督,世蔭本衛副千戶。時滿桂守寧遠,亦有盛名,與率教深相得。及寧遠被圍,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備東援。桂惡其稽緩,拒不納,以袁崇煥言,乃令入。既解圍,率教欲分功,桂不許,且責其不親援,兩人遂有隙。
七年五月,大清兵圍錦州,率教與中官紀用、副將左輔、朱梅等嬰城固守,發大炮,頗多擊傷。相持二十四日,圍始解。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馳援,三晝夜抵三屯營。總兵朱國彥不令入,遂策馬而西。十一月四日戰于遵化,中流矢陣亡,一軍盡歿。帝聞痛悼,賜恤典,立祠奉祀。率教為將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勞而不懈,與滿桂并稱良將。二人既歿,益無能辦東事者。
(選自《明史?趙率教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
B.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
C.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
D.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彈劾”是指君主時代擔任監察職務的官員檢舉官吏的罪狀。
B“經略”是指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路軍、政事務,職位高于總督。
C“世蔭”是指在封建時代,子子孫孫因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勛而世襲官職。
D.“屯田”是指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組織勞動者在官地上進行開墾耕作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有官屯與民屯之分,以官屯為主。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趙率教屢建戰功,善于應變。遼東戰事緊急,他雖被罷職,但率家丁到前線立功。得到經略袁應泰的賞識,被提升為副總兵,掌管中軍的事務。
B.趙率教審時度勢,身先士卒。在蒙古兵盤踞前屯衛城時,他沒有進擊;當他人把蒙古人驅逐到郊外時,他才敢進入。訓練、屯田時他親力親為。
C.趙率教不計名利,與人為善。當寧遠被圍時,他派多人前去援助;寧遠之圍解除后,他想與滿桂共享戰功。當三屯營被清兵圍困時,他親自馳援。
D.趙率教廉潔勇猛,待人厚道。盡管他和滿桂產生了一點矛盾,還是一起被人們看作良將,他們死后,明朝廷就更加沒有能辦理遼東戰事的.人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率教乃得入,編次難民為兵,繕雉堞,謹斥堠,軍府由是粗立。(5分)
(2)既解圍,率教欲分功,栳不許,且責其不親援。兩人遂有隙。(5分)
參考答案
4.B(根據前后文的語境以及一些虛詞,同時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5.D(“屯田”有軍屯與民屯之分.以軍屯為主。)
6.C(“他想與滿桂共享戰功”錯,他事實上想分滿桂的戰功,因為他本人沒有參與。所以說“不計名利”也是錯誤的。)
7(1)趙率教才得以進入前屯衛城,把難民編排成部隊,修繕城墻,注意偵察敵情,軍府因此大致建立起來。(“編次”、“繕雉堞”、“粗立”各1分,句意2分)
(2)寧遠之圍解除后,趙率教想分享戰功,滿桂不答應,并且責怪他不親自來助戰,兩個人從此產生了矛盾。(“既解圍”、“親援”、“有隙”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趙率教,陜西人。萬歷年間,他做過延綏參將,屢建戰功。后來受人彈劾,被罷了官。遼東戰事緊急,朝廷發布詔書讓被罷官而養有家丁的將領帶兵到前線立功。趙率教得到經略袁應泰的賞識,被提升為副總兵,掌管中軍的事務。
天啟元年(1621),遼陽被打下·趙率教偷跑了,罪當處死.卻僥幸獲免。第二年,王化貞放棄廣寧,把關外的城鎮都撤退干凈了。趙率教向經略王在晉申請,表示他愿意去收復前屯衛城,就帶領三十八個家丁去了。蒙古兵當時占據著這片地盤,趙率教最敢貿然進去,走到申前所就停下了。那年,游擊魯之甲遵照樞輔孫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難民,到前屯安置,把蒙古人全部驅逐到邵外。趙率教才得以進入前屯衛城,把難民編排成部隊,修繕城墻,注意偵察敵情,軍府因此大致建立起來。后來孫承宗命偏裨小將陳練率領川、湖士兵來幫助他,前屯衛域的防御力量才鞏固了。趙率教所召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萬之多。(趙率教)從其中選擇年輕力壯的編入軍隊,都進行了軍事訓練。余下的分給耕牛、種子,大力進行屯田,他親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腳上面都長了膙子。孫承宗出關到此視察時非常高興,把自己所乘坐的車子贈給趙率教了。
六年二月,蒙古因為寧遠被大清兵包圍,乘機進犯平川、三山堡。趙率教帶兵托擊,斬敵一百多首級,奪取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趕到高臺堡才回來。捷報送上后,(熹宗)皇帝非常高興,立即提拔(他)為都督同知,實際上的總兵官,讓他接替楊麒鎮守山海關。不久評定功績時,(他)又升為右都督,世蔭本衛副千戶。當時滿桂駐守寧遠,名聲也很大,跟趙率教很要好。等到寧遠被圍困,趙率教派一名都司、四名守備前來援助。滿桂嫌他們拖延時間來晚了,拒絕讓他們八城,因為袁崇煥從旁解勸,才放他們進來。寧遠之圍解除后,趙率教想分享戰功,滴桂不答應,并且責怪他不親自來助戰.兩個人從此產生了矛盾。
七年(1627)五月,大清兵包圍了錦州,趙率教與宦官紀用,副將左輔、朱梅等環城固守,發射大炮,死傷了不少清兵。雙方相持了二十四天,清兵的包圍才解除。第二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趙率教策馬西行,三晝夜就進抵三屯營。總兵官朱國彥不肯放他進來,趙率教只好策馬而西。十一月四日在遵化開戰時,趙率教被飛來的箭射中身亡,全軍覆滅了。(莊烈)帝聽說后極為傷心,給趙率教進行了喪葬儀式,并建立祠堂公祭。
趙率教作為一名戰將,他廉潔、勇猛,待人厚道.勤身奉公,勞而不懈,和滿桂一起被人看作良將。他們兩個人死后,更加沒有能辦理遼東戰事的人了。
【《明史·陳瑄傳》文言文閱讀及譯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