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兵法·見威王》文言文與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臏兵法·見威王》文言文與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孫臏兵法·見威王》文言文與翻譯
原文
孫子見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勢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戰勝,則所以在亡國而繼絕世也。戰不勝,則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樂兵者亡,而利勝者辱。兵非所樂也,而勝非所利也。事備而后動,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強者,有義也。夫守而無委,戰而無義,天下無能以固且強者。堯有天下之時,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國四,..素佚而致利也。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戌戰斧遂;黃帝戰蜀祿;堯伐共工;舜代劂而并三苗,..管;湯放桀;武王伐紂;帝奄反,故周公淺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將欲責仁義,式禮樂,垂衣裳,以禁爭奪。此堯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舉兵繩之。
譯文
孫臏進見齊威王,說道:“用兵之道,并沒有永恒不變的模式。這是先王所陳述的道理。一個國家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可以避免亡國,把江山世代延續下去。如果不能取勝,就會割讓土地,以至危及國家生存了。所以,用兵不可不慎重對待。那些輕率用兵的人常遭失敗,貪圖勝利者常遭屈辱。所以說,用兵絕不能輕率,勝利也不是靠貪求而能得到,用兵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才能付諸行動。這樣,哪怕城池很小,也能夠堅持,這是因為有充足的儲備;兵力不足,而戰斗力強,是因為正義在自己一方。如果儲備不足而守衛,沒有正義而進行戰爭,那樣,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夠固守不敗,沒有任何人能取得戰爭勝利。唐堯治理國家時,拒不執行王命的部落共有七個,其中蠻夷地區兩個,中原地區四個..只因唐堯注重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才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勝了各部落,而居于強者地位,全國都歸服于他。從前,神農氏和斧遂作戰,黃帝和蜀祿交鋒,唐堯討伐共工,虞舜征討劂..及平定三苗,..商湯驅逐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商奄反叛,周公很快就將其平定了。現在,有些人,功德不如五帝,才能不如三王,智慧不如周公,卻說“我要以積蓄仁義,實行禮樂,不用武力,來制止爭奪”。其實,這種辦法,并不是堯、舜不想實行,而是這種辦法行不通,只好用戰爭去制止戰爭。
孫臏兵法·延氣原文附翻譯
延氣
作者:孫臏
孫子曰:合軍聚眾,[ 務在激氣] ,復徙合軍,務在治兵利氣。臨境近敵,務在厲氣。戰日有期,務在斷氣。今日將戰,務在延氣。..以威三軍之士,所以激氣也。將軍令..其令,所以利氣也。將軍乃..短衣絜裘,以勸士志,所以厲氣也。將軍令,令軍人人為三日糧,國人家為..[所以] 斷氣也。將軍召將衛人者而告之曰:飲食毋..[ 所] 以延氣..也。(以下為散簡)..營也。以易營之,眾而貴武,敵必敗。氣不利則拙,拙則不及,不及則失利,失利....氣不厲則懾,懾則眾□,眾....而弗救,身死家殘。將軍召使而勉之,擊..
譯文
作者:佚名
孫臏說:集結軍兵準備打仗時,務必要注意激發將士的士氣。經過行軍再次集合軍隊時,務必注意軍隊的訓練和提高士氣。當軍隊臨近敵軍陣地時,務必要注意激勵士氣。決戰日期確定之后,務必讓全軍將士激發出決一死戰的士氣。在交戰當天,務必要讓將士保持高昂的士氣。..用來為三軍將士壯威,從而激發士氣。..是借以提高士氣。將領..穿短衣并系緊皮衣,用以鼓舞將士們的斗志。將領下令,命令全軍將士每人只帶三天口糧,..為了堅定將士們決一死戰的決心。將領召見將擔任后衛的將士們告誡說:..為了保持高昂的士氣。....士兵多而又善戰,敵軍就必定失敗。將士們士氣不高,行動就會遲緩,行動遲緩就去貽誤戰機,那就必然導致失利,....不能救治,出現將士損軀,家庭殘破的情況。將領要派使者去慰問……
孫臏兵法·兵情原文和翻譯
孫子曰:“若欲知兵之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將也。發者,主也。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前..今治卒則后重而前輕,陣之則辨,趣之敵則不聽,人治卒不法矢也。弩者,將也。弩張柄不正,偏強偏弱而不和,其兩洋之送矢也不壹,矢雖輕重得,前后適,猶不中[ 招也] ..將之用心不和..得,猶不勝敵也。矢輕重得,前[ 后] 適,而弩張正,其送矢壹,發者非也,猶不中招也。卒輕重得,前..兵..猶不勝敵也。故曰,弩之中彀合于四,兵有功..將也,卒也,□也,故曰,兵勝敵也,不異于弩之中招也。此兵之道也。(以下為散簡)..所循以成道,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
譯文
作者:佚名
孫臏說:如果想要明白用兵之道,去體會弩弓發射的道理就行了。箭就好比士兵,弩弓就如將領,用弩弓射箭的人就是君王。箭的結構是金屬箭頭在前,羽毛箭翎在后,所以箭能銳利、迅速并且射得遠,..現今用兵卻是后重而前輕,這樣用兵布陣,只能造成混亂,而去攻打敵軍則會調動不靈,問題就在用兵的人不去效法射箭的道理。弩弓就好比是將領。開弓射箭時,弓把沒有擺正,用力過強或過弱不能及時察覺,弓兩端發箭的力量就不一致,即使箭頭和箭尾的輕重是合適的,前后順序也沒有顛倒,還是不能射中目標。這個道理在用兵中也是一樣,盡管士兵配置得當,但將領不和,仍然不能戰勝敵軍。如果箭頭和箭尾的輕重得宜,前后順序也正確,同時開弓時也把得很正,整張弓的發射力量也協調一致,但是射箭的`人不得要領,不能正確發射,也還是不能射中目標。這就好比用兵時,士兵配五得當,將領也協力同心,而君王卻不能正確使用這支軍隊,那也照樣不能戰勝敵軍。所以說,箭射中目標的條件是箭、弩弓、射箭人和目標四項全都符合要求,而軍隊要戰勝敵軍,也必須士兵配五得當,將領之間同心協力,君王能正確使用軍隊。由此可見,用兵戰勝敵軍,和用箭射中目標沒有任何不同。這正是用兵的規律。..如能從弩弓發射之中悟出道理,就會領會用兵的規律,按這個規律去用兵,就能建立功勛,君王也能威名遠揚。
文言文翻譯漢書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終制篇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歸心篇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省事篇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勉學篇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后娶篇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雜藝篇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養生篇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涉務篇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慕賢篇原文及翻譯顏氏家訓·兄弟篇原文及翻譯
《孫臏兵法·將失》原文及翻譯
將失
作者:孫臏
將失:一曰,失所以往來,可敗也。二曰,收亂民而還用之,止北卒而還斗之,無資而有資,可敗也。三曰,是非爭,謀事辨訟,可敗也。四曰,令不行,眾不壹,可敗也。五曰,下不服,眾不為用,可敗也。六曰,民苦其師,可敗也。七曰,師老,可敗也。八曰,師懷,可敗也。九曰,兵遁,可敗也。十曰,兵□不□,可敗也。十一曰,軍數驚,可敗也。十二曰,兵道足陷,眾苦,可敗也。十三曰,軍事險固,眾勞,可敗也。十四[ 曰],□□□備,可敗也。十五曰,日暮路遠,眾有至氣,可敗也。十六曰,..可敗也。十七[ 曰] ,..眾恐,可敗也。十八曰,令數變,眾偷,可敗也。十九曰,軍淮,眾不能其將吏,可敗也。廿曰,多幸,眾怠,可敗也。廿一曰,多疑,眾疑,可敗也。廿二曰,惡聞其過,可敗也。廿三曰,與不能,可敗也。廿四曰,暴露傷志,可敗也。廿五曰,期戰心分,可敗也。廿六曰,恃人之傷氣,可敗也。廿七曰,事傷人,恃伏詐,可敗也。廿八曰,軍輿無□,[ 可敗也。廿九曰,] □下卒,眾之心惡,可敗也。卅曰,不能以成陣,出于夾道,可敗也。卅一曰,兵之前行后行之兵,不參齊于陣前,可敗也。卅二曰,戰而憂前者后虛,憂后者前虛,憂左者右虛,憂右者左虛,戰而有憂,可敗也。
譯文
作者:佚名
統兵的將領可能出現的過失有以下各種:第1 種是軍隊調動失當,可能導致失敗。第2 種是收容散亂的百姓,不加訓練就用去作戰,或是收集剛打敗仗退下來的士兵,馬上又讓他們去打仗,或是沒有供給保障仍然一意孤行,這些都可能導致失敗。第3 種是愛爭論是非,作計劃時爭論不休,可能導致失敗。第4 種是命令不能執行,士兵不能一致行動,可能導致失敗。第5 種是部下不服從、士兵不聽指揮,不肯效命,可能導致失敗。第6 種是他的軍隊使百姓遭受痛苦,可能導致失敗。第7 種是軍隊疲憊,可能導致失敗。第8 種是軍隊思鄉想家,可能導致失敗。第9 種是士兵逃跑,可能導致失敗。第10 種是士兵..可能導致失敗。第11 種是軍隊多次受驚嚇,可能導致失敗。第12 種是行軍的道路難以行走,使士兵常常陷腳,士兵困苦不堪,可能導致失敗。第13 種是修筑險要堅固的軍事設施,使士兵過度疲勞,可能導致失敗。第14 種是..可能導致失敗。第15 種是天快黑了,行軍路程還很遠,士兵極其氣憤,可能導致失販。第16 種..可能導致失敗。第17 種是..士兵恐懼,可能導致失敗。第18 種是軍令屢屢改變,士兵偷安應付,可能導致失敗。第19 種是軍隊軍心渙散,士兵不信任他們的將領和長官,可能導致失敗。第20 種是統兵將領多數存在僥幸心理,士兵懈怠懶惰,可能導致失敗。第21 種是將領和士兵都多疑,猶豫不決,可能導致失敗。第22 種是將領厭惡聽別人指出其過錯,可能導致失敗。第23 種是任用的下級官吏無能,可能導致失敗。第24 種是長期露宿,挫傷士氣,可能導致失敗。第25 種是將領臨戰分心,可能導致失敗。第26 種是只想憑借敵軍士氣低落,可能導致失敗。第27 種是單純依靠埋伏和施行欺騙去打敗敵軍,可能導致失敗。第28 種是..可能導致失敗。第29 種是..士兵產生厭惡心理,可能導致失敗。第30 種是不能用合適的陣勢通過狹谷通道,可能導致失敗。第31 種是軍隊先出發和后出發的士兵,不能在陣前會齊集結,可能導致失敗。第32 種是作戰時由于擔心前鋒致使后衛空虛,或者由于擔心后衛致使前鋒空虛,或者由于擔心左翼致使右翼空虛,又或是由于擔心右翼致使左翼空虛,作戰時總是有種種擔心,可能導致失敗。
【《孫臏兵法·見威王》文言文與翻譯】相關文章:
王規字威明的文言文翻譯12-19
王昭素文言文翻譯12-21
王勃故事文言文翻譯10-16
王勃滕王閣序文言文翻譯10-26
黃庭堅《與王觀復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7-13
王勃擬腹稿的文言文翻譯翻譯10-27
王戎識李文言文翻譯06-05
滕王閣序文言文翻譯10-27
《滕王閣序》文言文翻譯10-27
王勃傳的文言文翻譯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