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1
“不亦……乎”?表反問,可譯為“不是……嗎?”(其中“亦”只起加強語氣作用,可不譯);
“無乃……乎?”表推測語氣,比較委婉,可譯為“恐怕……嗎?”或者“莫非……吧?”;
“得無……乎(耶)”表猜測、疑問語氣,可譯為“莫不是……嗎?”“能不……嗎?”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問的格式,都可譯為“把……怎么辦?”、“拿……怎么樣?”、“對……怎么樣?”;
“……孰與……”表示“與……相比,誰……”,常可譯為“與……比較起來怎么樣”;
“其……乎?”表猜測或反問語氣,可譯為“大概……吧?”、“難道……嗎?”;
“何……為?”表詢問或反問,可譯為“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無以……”,前者可譯為“有什么可以拿(用)來……”,后者可譯為“沒什么可以拿(用)來……”;
“有所……”、“無所……”,其中“所”是助詞,“所……”是“有、無”的賓語,所以前者可譯為“有……的”,后者可譯為“沒有……的”。
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2
文言固定結構常見的有表疑問的、表反問的、表測度的、表感嘆的和表判斷的等五種。
一、表疑問的固定結構常見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與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 之戰》)
③與不 同好,如何?(《左傳·齊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則如何?(《孟子·梁惠王上》)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⑥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①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么辦”,②---④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為“怎么樣”,⑤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樣”,⑥句中的“孰與”是“與……比較,哪一個……”的意思。一般地說,“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么辦”、“把……怎么樣”、“拿……怎么辦”、“怎么”,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樣”、“怎么樣”、“怎么”等,要視具體語境而定。
二、表反問的固定結構常見的有:何……之有、何以……為、何……為、不亦……乎
例如:
⑦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⑧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論語·顏淵》)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⑩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何……之有”可譯作“有什么……”,“何功之有”即“有什么用處”,是反問句。其用法特點是:何+名詞+之+有。“何以……為”、“何……為”可譯作“做什么”,其中“何”是疑問代詞“什么”,“為”是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呢”。“何以文為”譯為“要華美做什么呢”,“何辭為”譯為“要告辭做什么呢”。“不亦……乎”譯作“不是……嗎”。“不亦樂乎”譯作“不是很快樂嗎”。
三、表測度的`固定結構常見的有:得無……乎(耶)、無乃……乎
例如:
1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12.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13.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之戰》)
“得無……乎(耶)”、“無乃……乎”均可譯為“恐怕……吧”,都表示推測、估計。“得無異乎”譯為“恐怕不同吧”,“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譯為“恐怕是教我捉蟲的地方吧”,“無乃不可乎”譯為“恐怕不可以吧”,只是例11、13的末句除了表測度外,還帶有委婉否定的意味。
四、表感嘆的固定結構常見的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釋為“多么”。
例如:
14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
15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16痛定思痛,痛何若哉!(《〈指南錄〉后序》)
五、表判斷的固定結構常見的有:是之謂、此之謂。
例如:
17是之謂政令行。(《荀子·王霸》)
18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謂也。(《孟子·離婁》)
17句中的“是之謂”可譯作“這就叫做”,18句中的“此之謂”只能譯作“就是說這個”。這兩句均為判斷句,不過這里的“是”或“此”在古漢語中卻是前置的賓語。
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3
1、“與其……孰若(無寧)……”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與其……哪里比得上(不如)……”。例: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童區寄傳》)
2、“不……則“不……即”相當于現代漢語“不是(這樣),就是(那樣)
例:①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于我,則先于彼,不出于西,則出于北。(蘇軾《教戰守策》)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孫樵《書何易于》)
3、……,抑……,譯為“是……,還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或者考察其成敗的事跡,不都是由于人事所決定的嗎?
4、“非……則……”,“非……而……”,相當于“不是……就是……”,“不是……卻”。例:①非死則徙爾。(柳宗元《捕蛇者說》)②非字而畫。(《促織》)
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4
1.表比較作用。常見有孰與無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與君少長?司馬遷《鴻門宴》
②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孰與相當于跟相比誰更
③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無如相當于沒有像
④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何于相當于跟比。
2.表被動作用。常見有為所為所見于等。
①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某種原因。常見的是所以,相當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司馬遷《鴻門宴》
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4.表認定作用。常見的有于是然也。
①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賈誼《過秦論》
于是相當于在這時候。
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5
表示疑問的習慣說法:
1、如何;若何;奈何
這是三個意義相同的表示疑問的習慣說法,中間可以插入名詞、代詞和短語,可以譯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怎樣對付(處置、安頓)。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③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連用,表詢問或商量的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怎么樣(的)、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在這種習慣說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構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譯為為什么或怎么辦怎么對付(處置,安頓),有詢問怎么處理的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2、庸乎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
3、獨耶、獨哉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難道嗎。例:①獨不憐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竊符救趙》)⑵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連用,表詢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獨以鐘名,何哉?(蘇軾《石鐘山記》)
5、何(奚)以為(何以是以何的倒裝,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憑什么)、何(奚、曷)譯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論語?季氏》)
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裝,何一般作定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7、安乎、安哉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6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
它的分類可按表達語氣的種類分為四種:
第一種:表陳述語氣常用的有:有以(有用來)、無以(沒有用來)、有所(有的)、無所(沒有的)、比及(等到的時候)、為所。
第二種:表疑問語氣常用的有:奈何(怎么辦)、何如(怎么樣)、如休(把怎么樣)、得無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種:表感嘆語氣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這樣啊)等。
第四種:表反問語氣常用的有:無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嗎)、得無乎(難道嗎)、孰與、孰若(跟相)何為(為什么呢)。
1、孰與君少長?(固定格式,孰與,表示比較和選擇,意思是跟比較,哪個(誰)?)譯:跟你比,年齡誰大誰小?(《鴻門宴》)
2、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固定格式,相當于有所以,意思是:有用來的)譯:我就能夠有報答太子的機會了。(《荊軻刺秦王》)
3、而卒惶急無以擊軻。(固定格式,相當于無所以,意思是:沒有用來的)譯:大家都驚慌失措,沒有用來擊打荊軻的兵器。(《荊軻刺秦王》)
4、為之奈何? ( 固定格式,奈何,表示詢問,意思是如何怎樣。)譯:這件事怎么辦?( 《鴻門宴》)
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7
何……之有:表反問,其中“之”字是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志,“有”是動詞,“何……”是它的賓語。可譯為“有什么……呢”。特別注意,“何”并不是賓語,而是賓語的定語。如:宋何罪之有?(《公輸》)
不亦……乎:表反問語氣,相當于“不是……嗎”。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得無……乎:表猜度語氣,譯為“恐怕(莫非)……吧”。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但(惟)……耳:只不過……罷了。如:無他,但手熟爾。(《賣油翁》)
寧……乎,顧(獨)……乎(邪、哉):表反問,譯為“難道……嗎”。如: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蛐②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何(奚)以……為:反問語氣,相當于“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著……呢”。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論語?季氏》)
何所……:是“所……(者),(為)何”的主謂倒裝,相當于“所……的,是什么”。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
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疑問的句式,可譯為“把……怎么樣”“拿……怎么樣”“對……怎么樣”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其……其……:表選擇,相當于“是……還是……”。如: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與其……孰若……:表選擇,可譯為“與其……不如……”或“與其……哪比得上……”。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孰與……:表示“與……相比,誰……”,可譯為“與……比較起來怎么樣”。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