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學:淺談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有效策略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學的明珠,更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學好文言文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需要,更是學習語文的需要。初中語文課本中大多數的文言文篇目都是經典名篇,文質兼美,流傳久遠。《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于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但是,當前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對文言文缺乏興趣,不愿學;教師也不愿意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學方法。農村文言文教學成了一個教學死角,學生害怕,教師頭痛。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成了值得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
一、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隨著科技的發展,中國已經進入了網絡信息時代,各種內容豐富多彩的資訊通過電腦、手機每時每刻都在刷新,吸引著學生的眼球。文言文教材從內容上、形式上都離現在的學生很遙遠,學生無法從文言文課文中找到情感上的認同感,無法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自然對文言文無法產生興趣。再加上農村初中生留守兒童較多,學生的臨時監護人沒有文言文知識,不能指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對于文言文課文更加反感。
(二)文言文教學日益功利化
在文言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迫于升學壓力,在學生還沒有“讀”到位時,就要求學生功利性地“背”。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課文時,教師已在做思想內容分析了。有些教師更是直接點出名言名句,讓學生死記硬背應對考試,而忽略了文言文整體教學,違背了文言文教學的初衷。
(三)文言文教學方法落后單一
在農村,許多語文教師還是采用落后單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教寫生字,學習新詞,讀課文,翻譯課文,分析課本內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教師滿堂灌,學生機械性地死記硬背,不能感受到文言文的意境,教師不能在情感上激起學生的微瀾,使學生更加排斥、疏離、拒絕文言文。
(四)教師對文言文教學效果認識片面化
許多農村教師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性質和地位認識不夠,片面地認為初中階段學生只要懂一點點文言文知識就行了,忽視了文言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忽視了文言文教學的課外延展。其實,高質量的文言文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質,而且可以為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基礎,教師應該對初中文言文教學有更深刻的認識和全面的解讀。
二、文言文教學有效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就會有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的愿望,并且能在未知、探索、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形式多樣的課前導入。
課前導入是課堂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也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和關鍵,猶如一場好戲要演好開頭的序幕才能吸引觀眾。形式多樣的課前導入,似石頭投入平靜之水,如奇峰突起,能使學生大腦保持最興奮的狀態,可抓住學生的心,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鞏固原有知識,傳授新知識,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黔之驢》一課時,我運用了《驢和狼》的故事進行導入;在教學《木蘭詩》一課時,我給學生播放了電影《花木蘭》的片段進行導入;在教學《伯樂善鼓琴》時,用成語“高山流水”進行導入;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一課時,拋出“何以‘方正’?”這一問題進行導入。通過這樣形式多樣的課前導入,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文言文的學習狀態,對文言文充滿了興趣。
2。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在于“有聲有色”,學生會更加感興趣,教學成效也能達到事半功倍。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制作出精美的畫面、優雅的音樂,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和良好的學習氣氛,這是傳統語文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例如:在學習《木蘭詩》時,播放電影《花木蘭》片段,讓學生通過電影更能體會到木蘭從軍的艱辛和困難;在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就制作中秋節家人團聚吃月餅、賞月的畫面,播放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長久》。學生看著這些畫面,聽著優美的歌曲,再去朗讀課文,就很快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明白作者心中的希冀和向往,從而領悟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在學習酈道元的《三峽》時,通過播放三峽的視頻、音頻和圖片介紹,展現三峽早晚之景、春夏秋冬四季之美。多媒體教學能改變傳統教學刻板、沉悶的氣氛,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享受審美的愉悅,從而使學生更快地理解學習內容,加深學生的記憶,提升學生的認知,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文言文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表演能讓文言文教學更加生動形象。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但是文言文的歷史背景離現代學生的確非常久遠。要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筆者常用的辦法是把課文編成課本劇讓學生進行演繹。例如: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時,就把課文改編成舞臺劇讓學生上臺進行表演。通過學生的演繹,塑造陳太丘、友人、元方三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哪個守信、哪個不守信讓人一目了然。表演的方式,不僅讓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真正領悟文章的精髓,而且拉近了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4。聯想教學。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另一個好辦法是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即引導學生把單調的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穿越時空,走近作者或者文章的主人公,切身體會作者或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教學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時,筆者就引導學生聯想,聯想自己心中桃花源的樣子,再與作者所寫的桃花源進行對比,就不難理解作者借助文學創作來抒寫情懷,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的心情。
(二)培養學生文言文自主學習的能力
1。布置課前預習任務。
因為文言文的年代比較久遠,文中的字詞比較生僻,因此文言文的課前預習非常重要。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就要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找資料,找出課文中的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等。
2。加強文言文朗讀訓練。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就是說反復朗讀能領會文章的旨意。大聲反復朗讀,口熟而成誦是學習文言文的特殊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要加強學生的文言文朗讀訓練。例如:在教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筆者就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感受洞庭湖的美景以及岳陽樓的陰冷、晴明等景象,感悟作者登岳陽樓時的悲喜心態,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慨。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文言文,讓學生沉浸在文中所創作的意境中,“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文言文的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3。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有其自身的特點,學習文言文應該根據它的特點,掌握靈活的方法。傳統的文言文教學大多強調背誦和記憶,這樣雖然能夠增加文言文知識的積累,但這只是進行機械學習,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扎實掌握和靈活運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采用系統的學習方法,對文言文知識進行系統整理。
(三)分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在文言文教學中,讓學生分小組學習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從而促進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大大提高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效率。筆者把全班學生按好、中、差的層次進行搭配,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組內中再進行細致劃分,有的學生負責查字典,有的學生負責找資料,有的學生負責匯總制作表格。通過分組學習,每一位學生都有了鍛煉的機會,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高漲。
(四)現學現用,開拓文言文實用性
不少學生認為文言文不實用,“之乎者也”離我們這個時代太遠了,“文言文在現代失去了生命力”。其實不然。只要語文教師能在教學中充分引導學生開拓文言文的人文內涵,抓住“實用性”這一要點,一定能突破文言文實用的瓶頸,把文言文實用的一面展現出來。
1。制作座右銘。
文言文中有許多流傳很廣的名言警句,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三人行,必有我師”……鼓勵學生運用這些名言警句作為座右銘,用于激勵學習,克服困難,改變生活態度或者立下志向。
2。設置采集本。
文言文中有許多描寫花、鳥、蟲、魚、四季、月亮、雨雪等景物的好詞好句,把它們分類整理收集起來,運用到實際生活或者寫作當中。
3。結合寫作訓練。
許多文言文短小精悍卻立意深遠,教師可以布置學生進行改寫或者擴寫。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三、總結
總之,文言文教學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農村語文教師要根據現實教學情況不斷地探索有效的文言文教學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對文言文喜學、愛學,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文學:淺談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有效策略】相關文章:
有效教學策略的策劃10-27
淺談南海問題的成因、現狀及應對策略論文06-06
農村美術教育現狀及改進策略論文08-05
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策略03-13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09-30
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摭談推薦09-24
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論文08-25
談文言文教學策略09-24
有效策略教學心得體會04-25
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策略論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