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一首示子侄》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第4-7小題。
為學一首示子侄
[清]彭端淑①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②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樂齋,號儀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縣)人。清朝官員、文學家,與李調(diào)元、張問陶一起被后人并稱為“清代四川三才子”。清代名臣、《四庫全書》總篡官紀昀,為解元時即得彭端淑提攜,后成為清代學術(shù)界權(quán)威。②買舟:租船。
4.下列對劃線句子的劃分中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B.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C.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D.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5.下列對文言文中有關(guā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矣”作為古代文言助詞,用于句末與“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時,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嘆。
B.“魯”既可以指古國魯國;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師魯班;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指山東省的簡稱。
C.在中國漢代、南北朝時南海稱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漸習稱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多位高官、學者編撰。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6.下列有關(guān)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一開頭便從難易問題下手,作者認為天下之事的難易是相對的,“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學習也是如此,只要腳踏實地去學,沒有掌握不了的學問。
B.第一段完全以論述的筆墨出之,明白地擺出了自己對學問之道的看法。在說明了難易的`辯證關(guān)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問題。
C.文章的第二段則通過一個故事,也可以說是一則寓言,進一步說明難易與成敗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有志者事竟成,貧者憑著一瓶一缽和堅定的意志,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
D.全文第二段用了對比的方法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如一開始便從天下事“難”與“易”的不同落筆,指出在學習中“難”與“易”是相對的,文中雖含有較多艱深的文詞,只是娓娓道來,但切合題旨。
7.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5分)
(2)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5分)
答案:
4(根據(jù)此句話的意思來劃分句子)5(魯班的姓氏不是魯,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6(文章始終運用了對比手法;同時文章沒有許多艱深的文詞,只是娓娓道來,如一篇師長對晚輩的勸勉之詞,語重心長)
7.(1)孔子的學問,最終是靠不怎么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如此看來聰明愚笨,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得分要點:“圣人之道”1分,“然則”1分,“豈”1分;語句通順,句意清晰2分)(2)因此聰明與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毀了自己。(得分要點:“是故”1分,“恃”1分,句式“者也”1分,語句通順,句意清晰2分)
譯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嗎?只要肯做,那么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嗎?只要肯學,那么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么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
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我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學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我天資聰明,超過別人;能力也超過別人,卻不努力去發(fā)揮,即與普通人無異。孔子的學問最終是靠不怎么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如此看來聰明愚笨,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
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樣?”富和尚說:“您憑借著什么去呢?”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guī)啄陙硐胍痛刂L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借著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因此,聰明與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毀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學習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