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瓘轉》文言文賞析
張文瓘字稚圭,貝州武城人。隋大業末,徙家魏州之昌樂。幼孤,事母、兄以孝友聞。貞觀初,第明經,補并州參軍。時李勣為長史,嘗嘆曰:“稚圭,今之管、蕭,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與屬僚二人皆餞,勣贈二人以佩刀、玉帶,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請,勣曰:“子無為嫌。若某,冘豫少決,故贈以刀,欲其果于斷;某放誕少檢,故贈以帶,俾其守約束。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因極推引。再遷水部員外郎。時兄文琮為戶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臺閣,出為云陽令。累授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乾封二年,遷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遂與勣同為宰相。俄知左史事。
時高宗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復征討四夷,京師養廄馬萬匹,帑廥①寖虛。文瓘諫曰:“王者養民,逸則富以康,勞則怨以叛。秦、漢廣事四夷,造宮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戶口減半。夫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懷,懷于有仁。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未遠,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賜繒錦百段,為減廄馬數千。
改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斷疑獄四百,抵罪者無怨言。嘗有小疾,囚相與齋禱,愿亟視事。時以執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賓客。諸囚聞其遷,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嚴正,未嘗回容。諸司奏議悉心糾駁故帝委之或時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問與文瓘議未若不者曰往共籌之。或曰:“已議。”即皆報可。
(節選自《新唐書·張文瓘傳》)
【注】①帑廥:官家儲藏錢幣和糧食的府庫。
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③佗:他。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明經 第:考取。
B. 吾所不及 嫌:疑忌。
C. 俾其守約束 俾 :使
D. 時以執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吾所不及 B. 因極推引
公之逮所由使也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C. 逸則富以康 D.保邦于未危
醉則更相枕以臥 室西連于中閨
3.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選材合理,主要敘述了張文瓘與高宗、李勣之間發生的'故事,生動地刻畫了張文瓘為官的形象特點。
B.文章描寫李勣贈物這一情節,巧妙刻畫了張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點,體現了作者運用寫作技巧的獨具匠心。
C.針對高宗造宮室、征四夷的做法,張文瓘在其諫言中,運用舉例論證等方法,采用駢散結合的語言,成功說服了高宗。
D.文章描寫了囚犯們因張文瓘貶謫移職而難過流淚的細節,從一個側面表明張文瓘執法公允、深得人心。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諸司奏議悉心糾駁故帝委之或時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問與文瓘議未若不者曰往共籌之。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未遠,不可不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分析:
1.D (方:副詞,正當,正如)
2.B就 ( A. ……的人 ∕他,毛一鷺 C. 而且 ∕ 而 D.在∕與、和、同)
3. D(“張文瓘貶謫移職”錯,原文是“拜侍中,兼太子賓客”,指升官)
4. 諸司奏議∕悉心糾駁∕故帝委之∕或時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問∕與文瓘議未∕若不者∕曰∕往共籌之。
5. (1)至于你的才華,沒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贈物(的方式來警策)?
(2)我愿意去安撫他們,不要使(他們)因勞累而產生怨憤。隋朝的教訓離今天不遠,(我們)不能不省察。
【《張文瓘轉》文言文賞析】相關文章:
《新唐書張文瓘傳》原文及翻譯12-06
《新唐書張文瓘傳》閱讀答案11-25
《隋書張文詡傳》文言文閱讀與賞析03-31
情如朱張文言文翻譯12-28
張文詡,河東人也的文言文閱讀答案總結11-17
《馮唐轉》文言文閱讀06-12
文言文《詠雪》賞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