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文言文基礎知識復習

時間:2024-04-25 22:51:12 麗華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文言文基礎知識復習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基礎知識復習,歡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基礎知識復習

  一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釋。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慮

  入則無法家拂士 百廢具興

  屬予作文以記之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必能裨補闕漏 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同舍生皆被堅錦繡 輯以羽翠

  項為之強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湯熨之所及也 火齊之所及也

  止露尻尾 便要還家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應 詘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見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二、 寫出劃線詞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溫故而知新 桓侯故使人問之

  既克之,問其故 過故人莊

  故決然舍去 廣故數言欲亡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目似瞑,意暇甚 醉翁之意不在酒

  雜然相許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潭中魚可百許頭

  其兩膝相比者 比至陳

  等死,死可國乎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既克,公問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長風萬里送秋雁

  不亦說乎 稻花香里說豐年

  詣太守,說如此 聞說雞鳴見日升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好收吾骨瘴江邊

  或王命急宣 或說處殺虎斬蛟

  或異二者之為

  南極瀟湘 意有所極

  尋向所志 志在千里

  處處志之

  茍全性命于亂世 太尉茍以為教而辱教之

  茍富貴,無相忘

  太尉茍以為教而辱教之 蜀之鄙有二僧

  悵恨久之 當余之從師也

  吾欲之南海

  受任于敗軍之際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其真無馬也 其人視端容寂

  擇其善者而從之

  溪深而魚肥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雜然而前陳者

  云歸而巖穴瞑

  屬予作文以記之 何以戰

  扶蘇以數諫故 固以怪之矣

  以塞忠諫之路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且焉置土石 又何間焉

  懼有伏焉

  三 、解釋劃線詞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旦日,卒中往往語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蜀之鄙有二僧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四 、寫出劃線詞的意思。

  一狼洞其中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出也

  公將鼓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其一犬坐于前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將軍身被堅執銳

  親賢臣,遠小人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所以動心忍性

  必先苦其心志

  漁人甚異之

  五 、標出下列句子的節奏(用“/”表示)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六、 補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撫尺而已。

  附答案

  增,增加 橫,梗塞 弼,輔弼 俱,全、都 囑,囑咐 遍,遍及 缺,缺點 倡,倡導 披,穿著 緝,連綴 僵,僵硬 彰,顯揚、著名 悅,高興

  旋,掉轉、轉身 燙,用熱水焐 劑,湯劑 只,只 邀,邀請 返,往返

  慧,聰明 無,沒有 屈,彎曲 橫,與豎相對 飼,喂 現,顯露、表現

  叛,背叛

  復習、溫習 通曉; 舊的知識 特意 緣故、原因 故舊、老友 所以 故意;

  一會兒 夾雜 參與; 神情、態度 情趣; 贊同 處所 表示對數量的估計

  挨著 等到; 同樣 等同、一樣; 戰勝 打敗; 時候 秋季; 高興、愉快 談論 講、解釋 傳說; 愛好 易于、便于 美好; 盡 到; 標記

  心意、志向 做標記; 茍且 如果、假使 如果; 指“我”(蘇轍“) 的

  語氣助詞,為了湊音節,不譯 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去、往、到; 在 給

  向; 難道 這個 他們的; 表并列,可不譯 表遞進,而且 表轉折,卻

  表修飾,地 表承接,不譯; 來 憑借 因為 已經 以致 認為; 哪里呢 在那邊;

  兩次 案件 即使 父親 妻子和兒女 、與世隔絕的地方 更不必說 交錯相通

  到處 可以憑借 擴大 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 出身卑微 跑 護城河 邊境 有雄心壯志的人

  打洞 說出 擊鼓 賜福 像狗一樣 用箕畚 鐵甲、武器 親近、疏遠 伏兵

  使……驚動 使……勞苦 認為……奇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他們)(他們)(漁人); (鼓)(鼓); (之,指公子扶蘇); (個)(張)(把)

  (塊)

  文言文基礎知識復習:鴻門宴

  (一)文學常識

  《史記》與后來的《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壁”。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后人尊稱為“史圣”。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該書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

  (二)通假字:

  1.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內”通“納”,接納)

  2.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3.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4.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三)古今異義:

  1.沛公居山東時(山東:古義:崤山以東;今義:指山東省)

  2.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游:古義:交往;今義:游往,游覽)

  3.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壽:古義:敬酒并祝人長壽;今義:祝壽。婚姻:古義:兒女 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4.所以遣將守關者(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表因果的連詞)

  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

  6.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謝:古義:謝罪,道歉;今義:感謝)

  7.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河南、河北:古義 黃河南北 今義 河南省 河北省)

  (四)詞類活用

  1.沛公軍霸上(軍: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沛公欲王關中(王:名詞用作動詞,統治,稱王)

  3.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方面)

  4.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用作動詞,與……交好)

  5.項伯乃夜馳之公軍(夜:名詞作狀語,連夜)

  6.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詞用作名詞,危急之事)

  7.亡去不義(義:名詞用作動詞,合于義)

  8.君安于項伯有故(故:形容詞用作名詞,老交情)

  9.項伯殺人,臣活之(活: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10.吾 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

  11.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詞用作動詞,接觸,沾染)

  12.籍吏民,封府庫(籍: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在冊)

  13.日夜望將軍至(日夜:名詞作狀語,每日每夜)

  14.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從:動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

  15.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言:名詞用作動詞,告訴)

  16.范曾數目項王(目: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示意)

  17.若入前為壽(前:名詞用作動詞,上前)

  18.壽畢,請以劍舞(壽:名詞用作動詞,敬酒并祝人長壽)

  19.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

  20.頭發上指(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21.刑人如恐不勝(刑:名詞用作動詞,處罰)

  22.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名詞使動用法,使……為王)

  23.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細謹:形容詞用作名詞,細小的事情;讓:動詞用作名詞,謙讓)

  24.道芷陽間行(道:名詞用作動詞,取道。間: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25.拔劍撞而破之(破:形容詞用作動詞,擊碎、擊破)

  (五)一詞多義:

  實詞

  如:

  ①聞妻言,如被冰雪(如同) ——《促織》

  ②天時不如地利(比、及) ——《得道多助》

  ③如揚州,過瓜州揚子橋(到、往、去) ——《〈指南錄〉后序》

  ④萬事如意(順、隨) ——成語

  ⑤如其離違,宜別圖之(如果、假如) ——《赤壁之戰》

  ⑥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動詞,好像) ——《鴻門宴》

  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或者) ——《子路、曾……侍坐》

  ⑧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至于) ——同上

  ⑨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鴻門宴》

  舉:

  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 ——《鴻門宴》

  ②舉兵伐徐,逐滅之(發起、發動) ——《韓非子五蠧》

  ③戌卒叫,函谷舉(攻下、占領) ——《阿房宮賦》

  ④舉賢任能(推薦) ——成語

  ⑤有儒生柳意者,應舉下第(科舉考試) ——《柳毅傳》

  ⑥殺人如不能舉(全、盡)

  ⑦舉世無雙(全部、整個) ——成語

  ⑧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攻下,占領) ——《過秦論》

  謝: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動詞)

  ②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推辭、謝絕) ——《孔雀東南飛》

  ③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辭別) ——《孔雀東南飛》

  ④噲拜謝(感謝)

  ⑤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訴、勸告) ——《孔雀東南飛》

  ⑥乃花既謝,亦可無罪于主人矣(凋落、衰亡) ——《芙蕖》

  ⑦乃令張良留謝(兼道歉和告辭義)

  ⑧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告訴) ——《陌上桑》

  軍

  ①沛公軍霸上(駐軍,動詞)

  ②從此道至吾軍(軍營,名詞)

  ③為擊破沛公軍(軍隊,名詞)

  言

  ①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說,動詞)

  ②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話,名詞)

  幸

  ①婦女無所幸(封建君主對妻妾的寵愛叫“幸”)

  ②故幸來告良(幸虧,副詞)

  去

  ①亡去不義(離開,動詞)

  ②相去四十里(距離,動詞)

  當

  ①當是時(正當……時候,介詞)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對等,比得上)

  從

  ①張良是時從沛公(跟隨,動詞)

  ②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帶領,使……跟著,動詞)

  勝

  ①刑人如恐不勝(盡,形容詞)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動聽一湖(優美的,形容詞) ——《岳陽樓記》

  內

  ①少間,簾內擲以紙出(里,內部) ——《促織》

  ②外結好孫 權,內修政理(對內) ——《出師表》

  ③內懷猶豫之計(內心,心里)

  ④距關,毋內諸侯(“內”通“納”,接納)

【文言文基礎知識復習】相關文章:

《基礎知識》復習教案06-13

高考文言文基礎知識復習《寡人之于國也》知識點梳理06-02

文言文復習(一)06-13

中考文言文復習07-04

夯實基礎知識 提高復習效果07-08

《文言文閱讀復習》教案06-23

文言文《左傳》復習要點09-24

文言文翻譯專題復習06-16

語文基礎知識天天練復習試題03-19

文言文總復習計劃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