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譯

時間:2021-06-10 11:05:28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譯

  導語: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譯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喬年。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問曰:“天之上何物?”松異之。就傅,授以《孝經》,一閱,題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視之,八卦也。

  年十八貢于鄉,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軍。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所全活。訖事,奏乞依格推賞納粟人。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會浙東大饑,宰相王淮奏改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即日單車就道。復以納粟人未推賞,辭職名。納粟賞行,遂受職名。熹始拜命,即移書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則客舟之米已輻湊。熹日鉤訪民隱,按行境內,單車屏徒從,所至人不及知。郡縣官吏憚其風采,至自引去,所部肅然。凡丁錢、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隨事處畫,必為經久之計。有短熹者,謂其疏于為政,上謂王淮曰:“朱熹政事卻有可觀。”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貧,簞瓢屢空,晏如也。諸生之自遠而至者,豆飯藜羹,率與之共。往往稱貸于人以給用,而非其道義則一介不取也。其為學,大抵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嘗謂圣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圣經之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賢之經訓。所著書皆行于世。熹沒,朝廷以其《大學》、《語》、《孟》、《中庸》訓說立于學官。平生為文凡一百卷,生徒問答凡八十卷,別錄十卷。

  (節選自《宋史·朱熹傳》)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譯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親朱松字喬年。朱熹從小聰慧過人,剛能夠講話時,父親指著天告訴他說:“這就是天。”朱熹問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親覺得十分驚奇。到他入學跟從老師讀書時,老師教他讀《孝經》,他看過一遍,就在書上寫道:“不能像這樣去做,就不能算作一個人!”他曾經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獨自一人端端正正坐著用手指在沙地上畫,別人一看,原來是一幅八卦圖形。

  十八歲參加鄉貢考試,后考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軍。到任后,興利除弊,正值當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視賑濟災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結束后,朱熹上表請求按照規定的標準獎賞獻糧救災的人。他還經常到州郡的學校去,召集學生給他們講學。參觀白鹿洞書院遺址,上奏恢復它原來的樣子,制定《學規》讓他們遵守。當時浙東發生大饑荒,宰相王淮上書請求改任朱熹為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要求他當天輕車前往就任。(然而)又因為朝廷對南康主動獻納糧食救荒的人沒有給予了獎賞,朱熹辭謝這一職務,等到朝廷的獎賞頒發后,他才受職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給其他州郡寫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他們的商稅,等朱熹到達浙東,外地商船運來的糧食已經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訪民情,到州縣巡行考察,單車獨行,不帶隨從,所到之地,人們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縣的官吏害怕他的嚴峻作風,有的甚至棄官離去,轄區之內,秩序肅然。所有丁錢、役法這類規定條款,如對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來加以革除。朱熹在賑濟災荒之余,還按照實際進行規劃,一定為百姓做長遠打算。有人毀謗朱熹,說他政務荒疏,皇上對王淮曰:“朱熹政績卻是大有可觀啊。”

  朱熹在考中進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績,九考則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貧寒,以至常常斷糧,但他卻能安然處之。有的學生從遠方來向他請教,他就用豆飯藜湯來招待,并和他們一起吃飯。朱熹常常(需要)開口向別人借錢以維持生活,但是,對于不合道義的錢,卻一分不取。朱熹做學問,大致通過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內在規律,并自我檢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他曾說過,古代圣賢思想學說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賢經書的宗旨沒有闡明,圣賢思想學說的`傳授也就含混隱晦。于是,朱熹竭盡精力,深入探究圣賢思想準則。他所寫的書在世上廣泛流傳。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作注的書作為學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寫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學生的問答一共八十卷,還有別錄十卷。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朱熹春日文言文翻譯02-21

張洽字元德文言文翻譯03-30

沈煥字叔晦文言文翻譯03-30

朱熹讀書要三到文言文翻譯03-22

朱熹《泛舟》翻譯及賞析06-18

朱熹勸學的原文翻譯10-02

勸學朱熹原文及翻譯10-06

百丈山記_朱熹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朱熹《朱子家訓》原文及翻譯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