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文言文《李陵論》練習題

時間:2021-06-10 18:36:21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文言文《李陵論》練習題

  李陵論

  白居易

文言文《李陵論》練習題

  《論》曰:忠、孝、智、勇四者,為臣、為子之大寶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茍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漢李陵策名上將,出討匈奴,竊謂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虜非勇,棄前功非智,召后禍非孝,四者無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覽《史記》《漢書》,皆無明譏,竊甚惑之。司馬遷雖以陵獲罪,而無譏,可乎?班固亦從而無譏,又可乎?按《禮》云: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故敗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獲所不死,得無譏焉?觀其始以步卒,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眾,以勞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盡力殫,摧鋒敗績,不能死戰,卒就生降。

  噫!墜君命,挫國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為俘虜,不可以言勇;喪戰勛于前,墜家聲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禍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為比,又何謬歟?且會稽之恥,蠡非其罪,魯國之羞,沫必能報,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茍免而微軀,受制于強虜,雖有區區之意,亦奚為哉?夫吳齊者,越魯之敵國;匈奴者,漢之外臣,俾大漢之將,為單于之擒,是長寇讎辱國家甚矣。況二子雖不死,無陵生降之名,二子茍生降,無陵及親之禍。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竅慕之,是大失臣子之義也。

  觀陵答子卿之書,意者但患漢之不知己,而不自內省其始終焉。何者?與其欲刺心自明,刎頸見志,曷若效節致命取信于君?與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國,曷若忘身守死,而紓禍于親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聽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德?答曰:設使陵不茍其生,能繼以死,則必賞延于世,刑不加親,戰功足以冠當時,壯節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義,君子不輕其生;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李陵策名上將 策名:出仕,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禍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慮

  D.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 愛:憐愛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是直接表現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組是(3分)

  ①茍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②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眾 ③摧鋒敗績,不能死戰,卒就生降 ④墜君命,挫國威,不可以言忠 ⑤且會稽之恥,蠡非其罪,魯國之羞,沫必能報 ⑥俾大漢之將,為單于之擒,是長寇讎辱國家甚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白居易認為,李陵兵敗投降匈奴,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負重的行為,司馬遷、班固等史學家對這種變節行為也沒有進行應有的批判。

  B.白居易從傳統的倫理道德出發,批評了《史記》《漢書》對李陵變節沒有明譏的做法,他覺得忠、孝、智、勇這四個方面李陵一個都不符合。

  C.有人說,漢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戰的苦衷,反而聽信流言,對李陵宗族施以重罰。白居易對此也深表同情,認為李陵功大于過。

  D.在白居易看來,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結果自毀聲名,移禍親人。

  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司馬遷雖以陵獲罪,而無譏,可乎?(3分)

  (2)而陵茍免而微軀,受制于強虜。(3分)

  (3)意者但患漢之不知己,而不自內省其始終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