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廷評行狀》文言文練習題
公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達不羈,讀書,略知其大義,即棄去。謙而好施,急人患難,甚于為己。衣食稍有余,輒費用,或以予人,立盡。以此窮困厄于饑寒者數矣,然終不悔。旋復有余,則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復愛惜。兇年鬻其田以濟饑者,既豐,人將償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爾故也。人不問知與不知,徑與歡笑造極,輸發(fā)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人亦莫能測也。
李順反,攻圍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會皇考病沒,而賊圍愈急,居人相視涕泣,無復生意。而公獨治喪執(zhí)禮,盡哀如平日。太夫人憂甚,公強施施解之曰: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
慶歷中,始有詔州郡立學,士歡言,朝廷且以此取人,爭愿效職學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為美觀耳。戒子孫,無與人爭入學。郡吏素暴苛,緣是大擾,公作詩并譏之。
慶歷七年五月十一日終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聞之,自五代崩亂,蜀之學者衰少,又皆懷慕親戚鄉(xiāng)黨,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渙就學,所以勸導成就者,無所不至。及渙以進士得官西歸,父老縱觀以為榮,教其子孫者皆法蘇氏。自是眉之學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軾之先人少時獨不學,已壯,猶不知書。公未嘗問。或以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兒當憂其不學耶?既而,果自憤發(fā)力學,卒顯于世。
公之精識遠量,施于家、聞于鄉(xiāng)閭者如此。公之無傳,非獨其僻遠自放終身,亦其子孫不以告人之過也。故條錄其始終行事大略,以告當世之君子。謹狀。
(節(jié)選自《蘇軾文集·卷十六》,有刪節(jié))
【注】①廷評,即廷尉平,又稱廷平。蘇序:蘇軾之祖父,蘇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蘇軾在行狀中稱其為蘇廷評,估計是父因子貴。行狀:古文體名,蘇廷評事略,就是講關于蘇廷評這個人的一些軼事!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日操兵乘城 乘:登
B.公獨治喪執(zhí)禮 執(zhí)禮:遵奉禮制
C.會皇考病沒 沒:通歿,去世
D.所以勸導成就者 所以:的原因
3.下列句子中,表現(xiàn)蘇序有見識或有雅量的一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
③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為美觀耳
⑤公始命其子渙就學 ⑥果自憤發(fā)力學,卒顯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序自幼性格豁達開朗,不拘禮法。他讀書只求大體了解重要意旨就棄書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壯年之后還不能熟知詩書。
B.蘇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贈與他人,即使因為這樣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屢次陷入困頓,他也始終不悔。
C.蘇序盡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長遠,為把兒子蘇渙培養(yǎng)成才,他極盡勸導之能事。蘇渙的學有所成,深深影響了眉州人的`思想觀念。
D.蘇序一生都沒有功名,這與他的個性不無關系。蘇軾為他寫作這篇行狀,目的是讓當世君子借此了解蘇序為人行事的大致情況。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人不問知與不知,徑與歡笑造極,輸發(fā)府藏。(3分)
(2)郡吏素暴苛,緣是大擾,公作詩并譏之。(3分)
【《蘇廷評行狀》文言文練習題】相關文章:
文言文《蘇代兄弟》閱讀練習題及翻譯06-14
李南樓行狀文言文習題及答案06-11
《吳同初行狀》練習題及翻譯06-22
趙廷嗣恤孤文言文翻譯04-13
橫渠先生行狀文言文的練習以及答案03-14
文言文閱讀《楊廷璋》附譯文06-11
宋史郭廷謂傳文言文翻譯04-03
文言文《蔡廷玉傳》閱讀理解06-12
蘇瓊辦案文言文翻譯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