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君子亦有惡及翻譯
什么是君子所討厭的呢?其實就是背離道德的種種錯亂、心病,起因于種種情欲、執著心,歸根究柢,就是為私為我。文言文君子亦有惡及翻譯,我們來看看。
原文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1)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2)者,惡居下流(3)而訕(4)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5)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6)以為知(7)者,惡不孫(8)以為勇者,惡訐(9)以為直者。」(《論語·陽貨第十七》)
語譯
子貢說:"君子也有討厭的事嗎?"孔子說:"有討厭的事。討厭稱贊別人罪過的人,討厭才能不高而毀謗有才能的人,討厭果斷勇敢卻固執不明理而阻礙難行的人。"孔子說:"賜,你也有討厭的事嗎?"子貢說:"討厭竊取別人的而自以為聰明的人,討厭不謙恭而自以為勇敢的人,討厭揭發、攻擊別人的隱私或缺點而自以為正直的人。"
概念
(2)惡:音「餓」,罪過、不良的行為。
(3)下流:地位低下。
(4)訕:音「擅」,毀謗、嘲諷。
(5)窒:阻塞,指固執不明理而阻礙難行。
(6)徼:音「交」,動詞,抄襲、竊取。
(7)知:同「智」。
(8)不孫:孫,同「遜」。不謙恭、不恭敬。
(9)訐:音「節」,揭發、攻擊別人的隱私或缺點。
作者簡介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作品出處
《君子亦有惡乎》選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論語》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一部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雖說是焚書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實是一些方士及一些書本),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據《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馀家寢微。”《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文言文君子亦有惡及翻譯】相關文章:
《鹿亦有知》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1
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譯03-01
《心術》文言文及翻譯02-08
南轅北轍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3-18
文言文《郢書燕說》翻譯及注釋06-04
公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5-17
對牛彈琴文言文及翻譯01-14
活板文言文及翻譯01-26
愛蓮說的文言文及翻譯01-03
狼文言文翻譯及原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