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匡衡求學文言文翻譯
匡衡勤學,選自《西京雜記》,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匡衡求學文言文翻譯,供大家閱讀參考。
匡衡求學文言文: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鼎,衡小名也。時人畏服之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邑人曰:“窮矣!”遂去不返。
翻譯
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匡衡就鑿穿墻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同鄉有個大戶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傭人卻不求得到報酬。文不識對匡衡的舉動感到奇怪,問他,他說:“我希望能夠讀遍主人家的書。”文不識感到驚嘆,就把書借給他。最終(匡衡)成為了大學問家。
匡衡能夠講解《詩經》,人們為他編寫了一首歌謠說:“沒有人會講解《詩經》,請匡鼎來。匡鼎來講授《詩經》,能使人們開懷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當時的人們竟如此敬佩他,聽他講解《詩經》的人都開顏歡笑。街上有個人講解《詩經》,匡衡前去聽講,與這個人討論《詩經》中的疑難問題,這個人辯論不過,對他十分佩服,倒穿著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說:“先生請留步,聽聽我和你討論剛才的問題。”那個人說:“我講不出什么來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注譯
1、不逮:指燭光照不到;逮:到,及。
2、穿壁:在墻上打洞;穿:鑿。
3、以:用。、映:映照。
4、邑人:同縣的人。
5、大姓:大戶人家。致:給。
6、文不識:人名,姓文名不識。
7、與:即“與之”,給他。
8、傭作:做工辛勤勞作。
9、償:報酬。
10、怪:以……為怪;對……感到奇怪。
11、愿:希望。
12、得:得到。
13、資給:資助給。
14、償:報酬。
15、書:讀書。
16、遂:于是,就。
17、大學:大學問家。
18、如是:如此。
19、匡衡:西漢經學家。
20、文不識:人名。
21、乃:于是。
22、與:給。
23、愿:希望。
24、得:允許。
25、遍:盡。
26、資:借。
27、以:把。
28、解頤:開顏而笑。
出處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于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匡衡能夠講解《詩經》,人們為他編寫了一首歌謠說:“沒有人會講解《詩經》,請匡鼎來。匡鼎來講授《詩經》,能解除人們的疑問和憂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們竟是如此敬佩他,聽他講解詩經的人都開顏歡笑。鎮上有個人講解《詩經》,匡衡前去聽講。同這個人討論《詩經》的疑難問題,這個人辯論不過他,對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著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說:“先生請留步,聽我和你討論剛才的問題。”那個人說:“我講不出什么來了。”不顧匡衡而去。
人物簡介
劉歆,字子駿,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之后,名儒劉向之子。是中國儒學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后因謀誅王莽事敗自殺。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劉秀。西漢后期的著名學者,古文經學的真正開創者。他不僅在儒學上很有造詣,而且在校勘學、天文歷法學、史學、詩等方面都堪稱大家,他編制的《三統歷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他是第一個不沿用“周三徑一”的中國人,并定該重要常數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
葛洪(284~364或34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后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神仙傳》、《抱樸子》、《肘后備急方》、《西京雜記》等。葛洪精曉醫學和藥物學,主張道士兼修醫術。“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認為修道者如不兼習醫術,一旦“病痛及己”,便“無以攻療”,不僅不 能長生成仙,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住。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謂有《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 《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藥方》百卷,《肘后備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正統道藏》和《萬歷續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種。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鄰居有燭而不逮 逮:及,達
②衡乃與其傭作 傭:做傭人
③資給以書 資:供給,資助 以:把
④遂成大學 遂:于是,就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譯文: 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居家的光,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②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譯文: 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
3.與句中“資給以書”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戰 D.必以分人
4.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 鑿壁借光
從字面上來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在鄰居相隔的墻上鑿開一個洞,偷偷地借鄰舍的燭光讀書。
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很刻苦的樣子。
5.用這個成語造句:學習是很艱苦的事,沒有鑿壁偷光,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6.寫出三個由勤學故事得來的成語:韋編三絕秉燭夜讀懸梁刺股(廢寢忘食囊螢映雪)
7.與句中“以書映光而讀之”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匡衡勤學而無燭 B.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C.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D.出淤泥而不染
典故
西漢時期,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通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通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通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結論
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于一舉成名。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可是家境貧寒,晚上想讀書而無燭照明。鄰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總燭光明亮,可惜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辦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鄰舍的那堵墻壁鑿開以引鄰居家的燭光來讀書。后人即用“鑿壁、空壁、偷光、偷光鑿壁、鑿壁借輝、借光”等指勤學苦讀,有時也引申為求取他人教益。
【匡衡求學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匡衡求學原文及譯文06-11
改寫匡衡求學作文09-24
匡衡勤學的文言文翻譯05-03
《匡衡穿壁》文言文翻譯04-11
匡衡勤學文言文加翻譯04-09
匡衡勤學原文翻譯12-19
匡衡勤學翻譯及原文07-21
匡衡文言文練習題07-10
《匡衡勤學》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