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鄭板橋讀書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鄭板橋讀書文言文翻譯,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鄭板橋讀書
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無異人之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人咸易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13),自豎立(1),不茍同俗,深自屈曲委蛇(14),由淺入深,由卑(2)及高,由邇(3)及(4)遠,以(5)赴古人之奧區(11)(15),以自暢(6)其性情才(7)力(8)之所不盡。人咸謂板橋讀書善(9)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
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10)當食忘匕箸(12),或對客不聽其語,并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
注釋
(1)豎立:確立觀點
(2)卑:低
(3)邇:近
(4)及:到
(5)以:連詞,相當于“而”
(6)暢:暢通,昌盛
(7)才:才能
(8)力:力氣
(9)善:善于
(10)或:有時
(11)赴古人之奧區: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這里指難攻的古代學術問題
(12)匕箸:勺子和筷子
(13)憤激:發憤
(14)屈曲委蛇(wēiyí):曲曲折折地深入研究
(15)奧區:深奧的地方
(16)他;別的
(17)茍;與
譯文
板橋小的時候跟隨他的父親學習,沒有其他的老師。小的時候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啊,后來稍稍大了一些,雖然長高了,但相貌平平,沒有人認為他會有什么改變。但是他讀書能夠自己刻苦,自己發憤,自己確立觀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斷深鉆細研,從淺的地方到深的地方,從低到高,從近到遠,到達古人學問深奧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氣得到昌盛.人們都說板橋讀書善于記憶,卻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記憶,而是善于背誦罷了。板橋每次讀一本書,一定要讀千百遍。在船上,馬上,被子里,有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忘記了勺子筷子,有的時候面對客人沒有聽到他們的話,甚至忘記了自己說的話,都是在默背書上的內容,默默地誦讀。書有不被記住的地方嗎?
“人咸易之”的“易”是輕視是意思。
鄭板橋人物生平
早歲艱辛
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拮據。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
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奶媽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填詞。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至真州之江村設塾教書。
客居揚州
雍正元年(1723年),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由于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后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托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游活動。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
雍正三年(1725年),出游江西,于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出游北京,與禪宗尊宿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游,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
求學通仕
雍正五年(1728年),客于通州,讀書于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
雍正七年(1730年),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雍正十年(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詩。為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乾隆元年(1736年),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并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乾隆二年(1737年),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奶媽費氏卒。
乾隆四年(1739年),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
乾隆五年(1740年),為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
乾隆六年(1741年),入京,候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乾隆七年(1742年)春天,鄭板橋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并手寫付梓。
乾隆八年(1743年),將《道情十首》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司徒文膏。
兩任知縣
乾隆九年(1744年),妾饒氏生子。鄭板橋任范縣知縣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乾隆十一年(1746年),自范縣調署濰縣。同年,山東發生大饑荒,經常發生人吃人現象。濰縣原本繁華大邑,因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筑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余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逃荒行。
乾隆十二年(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同前往。時值秋熟,濰縣災情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墻。秋末,書修濰縣城記。乾隆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臥泰山絕頂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云乾隆柬封書畫史”。
乾隆十四年(1749年),饒氏所生之子又于興化病世。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并手寫付梓。
乾隆十五年(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
乾隆十六年(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禹王臺勘災。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并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深得百姓擁戴。濰縣富商云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作“難得湖涂”橫幅。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并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民于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
晚年生活
乾隆十八年(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并自發于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橋賣畫為生,往來于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
乾隆十九年(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游蘭亭,往來山陰道上。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并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極多,流傳極廣。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畫了一幅《竹石圖》,一塊巨石頂天立地,數竿瘦竹幾乎撐破畫面。右上角空白處題詩一首:“七十老人畫竹石,石更凌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筆非凡,挺挺千尋之壁立。乾隆癸未,板橋鄭燮。”下撳兩方名號印。畫幅右下方空白處又押上“歌吹古揚州”閑章一方。鄭板橋顛沛了一生,不向各種惡勢力低頭,仍如磐石般堅強,如清竹般勁挺,如蘭花般高潔。詩題得整整斜斜,大大小小,或在峰巒之上,代之以皴法;或在竹竿之間,使畫連成一片;或在蘭花叢中,襯托出花更繁,葉更茂。畫上題詩,宋元即首,并非鄭燮始創,但如鄭燮之妙,實不多見,妙就妙在各類藝術高度統一。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5年1月22日),板橋卒,葬于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
【鄭板橋讀書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鄭板橋開倉濟民》原文以及翻譯文言文11-07
《名讀書》的文言文翻譯04-22
王冕讀書的文言文翻譯10-12
陳群讀書文言文翻譯07-26
王充讀書文言文翻譯04-12
讀書與作文文言文翻譯01-29
《鄭板橋開倉濟民》原文和翻譯05-08
文言文翻譯01-13
讀書要三到的文言文翻譯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