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文言文《鴻門宴》的譯文

時間:2023-10-10 11:48:23 曉麗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文言文《鴻門宴》的譯文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鴻門宴》的譯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鴻門宴》的譯文

  原文

  沛公軍霸上1,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2,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3,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4:“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5,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6,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7,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8。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9,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10!”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11,不可不語12。”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13:‘距關,毋內諸侯14,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15?”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16!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17?”張良曰:“秦時與臣游18,項伯殺人,臣活之19;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20?”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1。”張良出,要項伯22。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23,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24,籍吏民25,封府庫26,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27。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8。”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29!”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30,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31,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32。項王、項伯東向坐33;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34,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5,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36。若入前為壽37,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38,若屬皆且為所虜39!”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40,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41。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42!”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43。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44,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45,噲遂入,披帷西向立46,瞋目視項王47,頭發上指,目眥盡裂48。項王按劍而跽曰49:“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50。”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51。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52!”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53。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54,刑人如恐不勝55,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56,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57,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58,大禮不辭小讓59。如今人方為刀俎60,我為魚肉,何辭為61?”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62?”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63,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64,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65,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66。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67,公乃入。”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68,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69;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70?”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71,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72!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注釋

  1.沛公:即漢高祖劉邦,在沛縣(今屬江蘇)起兵反秦。霸上:一作“灞上”,即灞水西之白鹿原,在今陜西西安東。

  2.王(wàng):稱王。

  3.旦日:明天。饗(xiǎng):用酒食款待,這里指犒勞。

  4.說(shuì):勸說。

  5.幸:寵幸,寵愛。

  6.氣:預示吉兇之氣。漢代方士多有望氣之術,認為望某方云氣即可測知吉兇。

  7.左尹(yǐn):令尹的輔佐,為楚國官名。項伯:項羽的族叔。

  8.善:親善,跟……要好。

  9.具告以事:把項羽想襲擊劉邦的事情詳細地告訴張良。

  10.毋(wú)從俱死:不要跟著沛公一起死。又王念孫認為“從”當作“徒”,意思是白白地。

  11.亡去:逃離。

  12.語(yù):告訴。

  13.鯫(zōu)生:淺薄愚陋的小人。鯫,小。

  14.內:同“納”。

  15.當:擋住,抵擋。

  16.固:雖然,當然。

  17.安:何,怎么。有故:有舊交。

  18.游:交游,交往。

  19.活之:使之活,使他免于死罪。

  20.孰與君少(shào)長(zhǎng):跟你相比年紀誰大誰小。

  21.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侍奉他。事,侍奉。

  22.要(yāo):邀請。

  23.卮(zhī):酒器。為壽:古時獻酒致祝頌詞叫為壽。

  24.秋毫:秋天動物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毫,一作“豪”,同“毫”。

  25.籍:登記。

  26.府庫:倉庫。

  27.非常:指意外變故。

  28.倍德:就是忘恩負義的意思。倍,同“背”。

  29.蚤:同“早”。謝項王:向項王賠罪。謝,謝罪,道歉。

  30.從百余騎(jì):帶領隨從一百多人。騎,一人一馬為一騎。

  31.不自意:自己想不到。

  32.即日:當天。

  33.東向坐:面朝東坐。這是表示尊貴。

  34.數(shuò):多次。目:用眼色示意。

  35.玦(jué):環形而有缺口的佩玉。三:這里是表示好幾次。

  36.忍:狠心。

  37.若:汝,你。

  38.不者:不然的話。不,同“否”。

  39.若屬:你們這班人。且:將。為所虜:被他俘虜。

  40.翼蔽:遮蔽,掩護。翼,用翼遮蓋,保護。

  41.樊噲(kuài):劉邦麾下戰將。

  42.與之同命:跟沛公共生死。一說“同命”,即拼命。

  43.擁:抱,持。

  44.交戟:把戟交叉起來。

  45.仆:倒下。

  46.披:分開。

  47.瞋(chēn)目:睜大眼睛。

  48.眥(zì):眼眶:

  49.跽(jì):長跪,挺直上身跪起來。古人席地而坐,坐時臀部壓在小腿上,挺直上身就顯得身子長了,叫長跪,就是跽。

  50.參(cān)乘(shèng):即“驂乘”,古代主將戰車上居于右側擔任護衛的武士,又叫車右。

  51.斗:古代盛酒器。《會注考證》引李笠說《漢書·樊噲傳》“與”下無“斗”字,“斗”蓋衍字。

  52.彘(zhì)肩:豬腿。生:未加工的。一說當是“全”之誤。

  53.啖(dàn)吃。

  54.舉:盡。

  55.刑人:給人用刑。勝:盡,極。

  56.細說:指小人的讒言。

  57.如廁:上廁所。如,往。

  58.大行:指干大事。細謹:小的禮節。謹,儀節,禮節。

  59.大禮:指把握大節。辭:推辭,這里有避開,回避的意思。小讓:小的責備。

  60.俎:切肉的砧板。

  61.何辭為(wéi):還告辭什么。為,語氣助詞。

  62.何操:帶了什么。操,持,拿。

  63.會:正趕上,恰巧。

  64.置:放下,丟下。

  65.步走,徒步跑,指不騎馬乘車。

  66.道:取道,經過。間行:抄小道走。

  67.度(duó):估計。

  68.不勝桮(bēi)杓(sháo):意思是不能再喝。不勝,禁不起。桮杓,兩種酒器,這里借指酒。

  69.再拜:表示恭敬的禮節,這里就是恭敬的意思。

  70.安在:在哪里。

  71.督過:責備。

  72.豎子:等于說小子,奴才。《會注考證》:“豎子,斥項莊輩,而暗譏項羽也。”

  白話譯文

  劉邦在霸上駐軍,還沒有能和項羽相見。劉邦軍隊中掌管軍政的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應有盡有。”項羽很生氣,說:“明天犒勞士兵,替我打敗劉邦的軍隊!”這時候,項羽的軍隊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沛公在崤山以東的時候,對錢財貨物貪戀,喜愛美女。現在進了關,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處。我叫人觀望他那里的云氣,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云氣呀!趕快攻打,不要錯過機會。”

  楚軍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同張良交好。張良這時正跟隨著劉邦。項伯于是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和他們一起死了。”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現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義的,不能不告訴他。”于是張良進去,詳細地告訴了劉邦。劉邦大驚,說:“這件事怎么辦?”張良說:“是誰給大王出這條計策的?”劉邦說:“一個淺陋無知的小人勸我說:‘守住函谷關,不要放諸侯進來,秦國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領而稱王。’所以就聽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足以比得上項王的嗎?”劉邦沉默了一會兒,說:“當然比不上啊!這又將怎么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張良說:“秦朝時,他和我交往,項伯殺了人,我使他活了下來;現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來告知我。”劉邦說:“他和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請他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就進去見劉邦。劉邦捧上一杯酒向項伯祝酒,和項伯約定結為兒女親家,說:“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不敢據為己有,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等待將軍到來。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訴項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項伯答應了,告訴劉邦說:“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劉邦說:“好。”于是項伯又連夜離去,回到軍營里,把劉邦的話報告了項羽,趁機說:“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么敢進關來呢?現在人家有了大功,卻要攻打他,這是不講信義。不如趁此好好對待他。”項羽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騎著馬跟從他來見項羽,到了鴻門,向項羽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能夠在這里又見到將軍。現在有小人的謠言,使您和我發生誤會。”項羽說:“這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如果不是這樣,我怎么會這么生氣?”項羽當天就留下劉邦,和他飲酒。項羽、項伯朝東坐,亞父朝南坐,亞父就是范增;劉邦朝北坐,張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項羽使眼色,再三舉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項羽,項羽沉默著沒有反應。范增起身,出去召來項莊,說:“君王對待他人仁慈。你進去上前為他敬酒,敬酒完畢,請求舞劍,趁機把沛公殺死在座位上。否則,你們都將被他俘虜!”項莊就進去敬酒。敬完酒,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么可以用來作為娛樂的,請讓我舞劍。”項羽說:“好。”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起舞,常常張開雙臂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用身體掩護沛公,項莊無法刺殺沛公。

  于是張良到軍營門口找樊噲。樊噲問:“今天的事情怎么樣?”張良說:“很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圖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噲說:“這太危急了,請讓我進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噲拿著劍,持著盾牌,沖入軍門。持戟交叉守衛軍門的衛士想阻止他進去,樊噲側著盾牌撞去,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掀開帷帳朝西站著,瞪著眼睛看著項羽,頭發直豎起來,眼角都裂開了。項羽握著劍挺起身問:“客人是干什么的?”張良說:“是沛公的參乘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就遞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后,起身,站著把酒喝了。項羽又說:“賞他一條豬的前腿。”左右就給了他一條未煮熟的豬前腿。樊噲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上,拔出劍來切著吃。項羽說:“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辭的?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唯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關中王。’現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是將已亡的秦朝的作為延續罷了。我私意認為大王不采取這種做法好。”項羽沒有話回答,說:“坐。”樊噲挨著張良坐下。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趁機把樊噲叫了出去。

  劉邦出去后,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劉邦說:“現在出來,還沒有告辭,這該怎么辦?”樊噲說:“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講大禮不需躲避小責備。現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和肉,還辭別什么呢?”于是就決定離去。劉邦就讓張良留下來道歉。張良問:“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劉邦說:“我帶了一對玉璧,想獻給項羽;一雙玉斗,想送給亞父。正碰上他發怒,不敢親自獻上。您替我把它們獻上去吧。”張良說:“好。”這時候,項羽的軍隊駐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劉邦就留下車輛和隨從人馬,獨自騎馬脫身,和拿著劍和盾牌的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四人徒步逃跑,從酈山腳下,取道芷陽小路走。劉邦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估計我回到軍營里,您就進去。”

  劉邦離去后,從小路回到軍營里。張良進去辭別,說:“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當面告辭。讓我奉上白璧一雙,拜兩拜敬獻給大王;玉斗一雙,拜兩拜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里?”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要責備他,脫身獨自離開,已經回到軍營了。”項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敲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劉邦回到軍中,立刻殺死了曹無傷。

  創作背景

  編輯播報

  司馬遷在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接替其父擔任太史令,從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開始創作《太史公書》(后來稱為《史記》)。后因向漢武帝為李陵戰敗投降匈奴之事辯護而被捕入獄并處以腐刑,在形體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創傷。出獄后任中書令,忍辱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大約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終于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為《項羽本紀》。

  揚雄《法言》云:“太史遷,曰實錄。”“子長多愛,愛奇也。”正因為司馬遷的“實錄”精神和“愛奇”思想,不以成敗論英雄,才刻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項羽形象。而鴻門宴是項羽一生成敗的一個重要節點,因此司馬遷濃墨重彩地再現了這一事件。

  作品鑒賞

  情節結構

  《鴻門宴》是《史記·項羽本紀》中一個相對獨立的片斷,它標志著秦末起義軍兩大首領劉邦和項羽由聯合破秦到互爭天下的轉折點。文章按照情節發展過程,即以劉邦赴項營請罪為核心,連同赴營以前和逃席以后,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項王許諾”,交代鴻門宴的由來。文章先指出劉、項兩軍的駐地及雙方兵力,表明項羽占有絕對優勢,戰爭的主動權在他手中。下文所述人物活動均與這個背景有關。斗爭起因是曹無傷告密。項羽聽說“沛公欲王關中”,冒犯了他的尊嚴,當即決定進攻劉邦;他的主要謀士范增乘機揭露劉邦的野心,也力主進攻。二人認識上的差異,預示著他們對劉邦將采取不同的態度。戰爭似乎已經迫在眉睫,卻忽然出現了轉機。項伯為報私恩夜訪張良,勸他逃走,而張良反以“為韓王送沛公”為借口,將消息通知了劉邦。劉邦于是拉攏項伯,以謊言為自己辯護。項伯同意調停,并囑咐劉邦“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由是而有鴻門宴上的斗爭。

  第二部分從“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到“因招樊噲出”,寫鴻門宴上的斗爭。節奏發展得快,氣氛的變化也快。開始很平和,劉邦卑詞“謝罪”,項羽說出告密人,可見怒氣全消,有和解意,且設宴招待劉邦。但范增蓄意殺死劉邦,始而“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繼而命項莊舞劍,“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使氣氛越來越緊張。于是張良出招樊噲。樊噲是劉邦的參乘,有保護劉邦的責任,但無與會資格。項羽得知他的身份后,知其來意,于是借賜酒緩和一下氣氛。樊噲為了將眾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來,不僅一切做得合乎禮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然后借項王“能復飲乎”之問慷慨陳詞:于“王關中”一事,言雖有懷王之約,猶不敢自專,必待大王來;又就席間舞劍一事指責項王“欲誅有功之人”。故“項王未有以應”,反而賜坐。至此氣氛又進一步緩和,但危機仍未解除。這是宴會斗爭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從“沛公已出”到結尾,述鴻門宴后余事,包括:劉邦逃席,間道至軍;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劉邦誅殺曹無傷。

  《鴻門宴》故事情節首尾相應,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終,具有相對的完整性。文章情節按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席兩個問題逐層展開,波瀾橫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而情節起伏波瀾是人物性格發展所導致的。

  人物形象

  《鴻門宴》主要塑造了項羽的形象,集中表現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他挾擊敗秦軍主力的勝利余威,帶兵進至函谷關,緊閉的關門嚴重損傷了他的自尊心,因此他遣將擊關;入關后聽說劉邦“欲王關中”,刺痛了他唯我能霸王天下的自負自尊,于是立即決定進攻;而在獲悉劉邦“籍吏民,封府庫”,等待他來處理,便放棄了進攻的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劉邦視為主要對手,不想在席間殺死他,而劉邦又注意維護他的尊嚴,使他動了“不忍”之心,所以對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應”,對項莊、項伯筵間舞劍也不表態。這種“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對樊噲采取了格外寬容的態度:樊噲沒有資格與會,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噲的心情,反而賜酒。樊噲陳詞,雖有指責的話,但又把他看得比懷王更高,有“求賞”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內心有愧而“未有以應”,于是優禮有加,賜樊噲坐。自矜功伐而又“為人不忍”,雖一時成功,最后終不免于失敗。作者寫項羽聽了曹無傷告密之后的反應和聽了項伯勸解之后的反應,形成兩個極端,把項羽毫無主見、不辨忠奸、既易沖動又易受騙的性格勾畫得十分鮮明;寫項羽在鴻門宴上既不顧范增再三催促殺劉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項莊意在殺劉邦的舞劍,還把樊噲的憤激當作豪壯,對劉邦的逃席行為聽之任之,處處表現他的優柔寡斷。司馬遷是把項羽當作悲劇英雄來描寫的,他曾這樣評論道:“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這篇文章雖只寫出人物的一個側面,卻未嘗不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劉邦的形象也寫得很生動。他去鴻門“謝罪”,雖有項伯居中調停,其實是身入虎穴,命運難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項羽之怒,仍如約而往;回到軍中,“立誅殺曹無傷”。這能看出他的堅決果斷。他一向待人傲慢,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陽”,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項羽面前謙詞卑禮,惟恐有所不至:在宴會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辭,他也覺得于禮不合。這又表現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詐多端,從罵鯫生、拉攏項伯、罵告密人等細節中,都表現得很明顯。

  樊噲這個人物,也寫得極為成功。他在最緊急的關頭出場,一開口就說“與之同命”,誓與在危難中的沛公共生死。作者先寫他“側其盾”撞進軍門,表現出他的英武,也表現出他的一腔義憤。進了軍門,“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仿佛是一團憤怒的火,照亮了這陰謀四伏的軍營。司馬遷在這里,更以其明針暗線,寫出了一場暗地里進行的斗爭,大大豐富了樊噲的個性。項王賞識樊噲的豪壯勇武,吩咐左右“賜之卮酒”,奉上來的卻變成了“斗卮酒”;吩咐“賜之彘肩”,奉上來的卻變成了“生彘肩”。一字之增,陰謀畢顯。這分別是項羽左右存心捉弄樊噲。不料,樊噲一一挫敗了對手的陰謀。大杯烈酒,他“拜謝,起,立而飲之”;那條生豬腿,他“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拜”“起”“立”“飲”四個動作,斬截有力,顯示出他對項王的有禮及對揶揄他的群小的無畏。“覆”“加”“拔”“切”“啖”五字,意氣飛動,仿佛他切的、吃的不是生豬腿,而是敵人的肉。他咬碎鋼牙,把生肉和仇恨一起吞下去。妙就妙在這一切都當著項王的面進行,項王卻蒙在鼓里。司馬遷僅僅增了“斗”“生”二字,細處傳神,把緊張的暗斗,項王的直爽,范增手下人的陰謀,樊噲的粗獷無畏,充分展現出來。劉熙載說:“畫訣:‘石有三面,樹有四枝。’蓋筆法須兼陰陽向背也,于司馬子長文往往遇之。”(《藝概·文概》 )兩字增華,寫活了一個場面,揭示出幾個人的性格,只有司馬遷才具如此生花妙筆。

  藝術特色

  《鴻門宴》一文,既再現了歷史真實,也提供了高度的文學技巧典范。其藝術特點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第一,這篇文章善于通過重要歷史事件、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個性化和典型性。作者善善、惡惡、賢賢、黜不肖的態度是十分鮮明的。他以極其深微而又明顯的愛憎筆觸,刻畫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統治人物。劉邦是一個狡詐而又極其機變的所謂成功人物;項羽則是一個粗豪自恃、淺聽輕信的所謂失敗英雄。作者把劉邦、項羽放在鴻門宴這具體事件、具體矛盾中進行描繪,完成傳記文學人物的典型性。劉邦、項羽,盡管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所描繪的的也完全符合歷史的真實,然而后世卻常用來概括兩種不同類型的人。作者在描繪這兩種人物性格時,愛憎傾向是十分明確的:對項羽主要是同情和贊頌,對劉邦主要是貶斥。這就深刻地影響著千百年后讀者情感的向背,使人們的同情都歸于項羽一面。

  第二,這篇文章善于把巨大的歷史事件與豐富的細節描寫相結合,善于把生動的場面敘寫與細節描繪相結合。文章在對尖銳的矛盾斗爭的敘寫中,完成其驚奇的富于戲劇性的故事情節。這樣就使人們在千百年后,一提起鴻門宴故事來,許多人物的活躍形象,都如近在眼前。《鴻門宴》一文,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極其成功的范例。

  第三,這篇文章具有周密嚴謹的組織安排。在材料處理上,也能前后相生,具有縝密的邏輯聯系。作者密切依照歷史發展,把許多材料,加以精心地選擇,并進行了細密的安排組織,使矛盾一環銜著一環,使情節一波推動一波。文章以曹無傷密告起,以曹無傷被誅結;以范增說項羽始,以范增怒項羽終。在處理材料上,作者運用了繁(如闖宴)、簡(如誅曹)、省(如張良“具告沛公”)、復(如樊噲說項)各種不同筆法,使其相輔相成,以構成全篇嚴密無間的邏輯結構,幫助了主題內容的顯現。

  第四,這篇文章在語言運用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由于作者在傳記文學著作上,具有獨創精神叛逆情感,所以他能自覺地靠攏人民向民間語言學習。許多民間傳說與歌謠諺語,都成為作者創作思想與創作語言的重要來源,構成作品的新鮮血液,使文章的語言藝術,推進到中古時期散文的一個新高峰:淺切,明白,活潑,樸實。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些都是當時流行的成語;而“唉!豎子不足與謀!”則是當時生動具體的口頭語言。全文的語言風格,也充分說明司馬遷操縱運用語言的能力,遠遠跨過秦代及漢初散文語言的既有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鴻門宴》的文學技巧,在整部《史記》當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不只是達到了“敘事真而描寫切”“語調整齊,字句錘煉”的境地;它也達到了“理既切至,詞亦通暢”(《文心雕龍·啟奏篇》)即神采辭章雙躋峰頂的新高度。有人也用思想清新、文字精美、內容充實、組織周密四點,對整個《史記》的藝術特點作通俗的概括。這種通俗的概括評價,同樣也適用于這篇文章。

  名家點評

  宋末·劉辰翁:“敘楚漢鴻門事,歷歷如目睹,無毫發滲漉,非十分筆力,模寫不出。”(《班馬異同》)

  清末·郭嵩燾:“鉅鹿、鴻門、垓下三段,自是史公《項羽本紀》中聚精會神、極得意文字。”“鴻門之會卻處處寫得奇絕、陡絕,讀之使人心搖目眩。”(《史記札記》)

  近代·呂思勉:“恢詭幾類平話。”(《秦漢史》)

  近代·呂思勉:“然則漢高祖與項羽此一會見,真相殆全然不傳;今所傳者,亦一則想象編造的故事也。”(《中國史籍讀法》)

  現代·吳汝煜:“司馬遷寫鴻門宴只寫了項羽、劉邦一席,而實際上,當時的宴會場面是很盛大、很熱鬧的。隨從項羽入關的趙、燕、齊、魏、韓等國諸侯王及主要將領都參與了。他們雖然沒有被形諸筆端,但通過被實寫的人物的語言行動可以明顯地感到他們的存在。正因為人都在場,才制約了項羽的言行,啟迪了張良的智慧,幫了劉邦的大忙。”(《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鑒賞辭典》)

  后世影響

  《鴻門宴》是中國兩千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被收入不同版本的高級中學語文教科書,一直作為中學生語文必讀篇目。這篇文章為漢語貢獻了多個成語,比如:鴻門宴、秋毫無犯、勞苦功高、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后世還根據《鴻門宴》的故事情節衍生出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或戲劇影視作品。如唐王轂有《鴻門宴》詩:“寰海沸兮爭戰苦,風云愁兮會龍虎。四百年漢欲開基,項莊一劍何虛舞。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歸明主。項王足底踏漢土,席上相看渾未悟。”還有李仁港執導的電影《鴻門宴傳奇》以及王宏劍創作的油畫《楚漢相爭——鴻門宴》等。

  作者簡介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司馬談之子。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后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文言文《鴻門宴》的譯文】相關文章:

《鴻門宴》原文及譯文07-27

鴻門宴原文及譯文03-11

《鴻門宴》原文和譯文12-16

《鴻門宴》原文及參考譯文08-21

文言文《狼》的譯文11-25

童趣文言文原文及譯文10-19

《口技》文言文譯文及注釋12-28

文言文師說的相關譯文04-19

文言文原文及譯文賞析09-25

文言文《塞翁失馬》的譯文及注釋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