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的文言文翻譯
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fā)展變化同步,不懂得根據(jù)實際情況處理問題。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刻舟求劍》的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邊上用劍在掉下劍的地方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里尋找劍。 船已經(jīng)航行了,但是劍沒有行進,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注釋
涉:過,渡。
者:……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
其:他的,代詞。
自:從。
墜: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詞,這,這個,這兒,這樣。
吾:我的。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所從墜:從劍落下的地方。墜:落下
其:他,代詞。
求:找,尋找。
之:劍,代詞。
矣:了。
而:然而,表轉(zhuǎn)折。
若:像。
此:這樣。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來。
成語寓意
劍落水中只會沉底,這是普通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號順著記號下水找劍,自然有可能找到。無奈劍沉水底就不動了,船卻在不斷移動。這個客觀事實沒在求劍的人的頭腦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為劍從哪里落下去,就從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認識同客觀事實不一致,結(jié)果自然只有失敗。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諷刺死抱著教條的人,非常有力[3]。
這則成語包含著兩層道理。一層是,人的思想認識如果不符合客觀實際,就不會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層是,客觀實際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如果把陳規(guī)舊章當(dāng)成解決新問題的法寶,也要鬧笑話。作者這種思想是樸素的唯物思想,辯證思想
【《刻舟求劍》的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刻舟求劍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譯07-16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8-08
《刻舟求劍楚人涉江》原文、翻譯及賞析02-03
時間的文言文翻譯12-21
文言文觀潮的翻譯11-12
觀潮的文言文翻譯11-12
觀潮文言文的翻譯11-11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孟子文言文翻譯01-13
曾子文言文翻譯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