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送高陽齊皥下第序》原文及翻譯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韓愈《送高陽齊皥下第序》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古之所謂公無私者,其取舍進退無擇于親疏遠邇,惟其宜可焉。其下之視上也,亦惟視其舉黜之當否,不以親疏遠邇疑乎其上之人。故上之人行志擇誼,坦乎其無憂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確乎其無惑于上也,是故為君不勞,而為臣甚易:見一善焉,可得詳而舉也,見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
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舉仇、舉子之事載之傳中而稱美之,而謂之忠。見一善焉,若親與邇,不敢舉也;見一不善焉,若疏與遠,不敢去也。眾之所同好焉,矯而黜之乃公也;眾之所同惡焉,激而舉之乃忠也,于是乎有違心之行,有怫志之言,有內(nèi)愧之名,若然者,俗所謂良有司也。
膚受之訴不行于君,巧言之誣不起于人矣,嗚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勞乎!為有司者,不亦難乎!為人向道者,不亦勤乎!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過也,則曰有司焉,則非有司之過也;則曰今舉天下人焉,則非今舉天下人之過也,蓋其漸有因,其本有根,生于私其親,成于私其身。以己之不直,而謂人皆然。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實難,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已矣乎,其終能復古乎!
若高陽齊生者,其起予者乎?齊生之兄,為時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碩臣皆其舊交。齊生舉進士,有司用是連枉齊生,齊生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吾將利吾器而俟其時耳。”抱負其業(yè),東歸于家。吾觀于人,有不得志則非其上者眾矣,亦莫計其身之短長也。若齊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閔于有司,其不亦鮮乎哉!吾用是知齊生后日誠良有司也,能復古者也,公無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譯文:
古代所說的公而無私的人,他選取、舍棄、舉薦、辭退官員,不把親疏遠近作為選擇的標準,只要他適合就可以了。那些下屬看待上司,也只看他薦舉與罷黜(人員)是否得當,不因(此人)與上司關(guān)系的親疏遠近對上司產(chǎn)生懷疑。所以上司選擇合理的標準實施自己的想法,內(nèi)心坦蕩不用擔心下屬猜疑;下面的人員約束自己謹慎行事,對上司確信無疑。所以,做君主的不用辛勞,做臣子的非常容易:看見一個適合的人(擅長此事的人),能夠詳細了解后加以舉薦;看見一個不適合的人(不擅長此事的人),能夠弄清楚后就不任用他。
等到道義衰微的時候,上司與下屬互相猜疑。在這種情況下,舉薦仇人、舉薦兒子的事情,(只能)被記載在書傳中被稱道贊美,稱之為忠。看見一個適合的人,如果此人是自己的親戚或者和自己關(guān)系很近,也不敢推薦了;看見一個不好的人,如果此人不是自己的親戚或與自己關(guān)系疏遠,也不敢不用了。大家共同喜歡的人,(如果他做得不對),矯正他的行為并不用他才顯得自己公正;大家共同討厭的人,要激勵他并且舉薦他才顯得自己忠誠。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違背自己內(nèi)心的行為,有違反心意的言語,有讓內(nèi)心慚愧的名聲。像這樣的人,是世俗所說的'好官。
唉!現(xiàn)在統(tǒng)治天下之人,不也很辛勞嗎!做官的人,不也很艱難嗎!做仰慕道義的人,不也很勞累嗎!因此坐下來好好地想一想這種情況,不是主宰天下的人的過錯;如果說是做官的人(的過錯),那么也不是他們的過錯;如果說是當今全天下人(的過錯),那么也不是全天下人的過錯。因為它的發(fā)展是有原因的,它的來源是有根源的,產(chǎn)生于對自己親人的偏愛,形成于對自身的偏愛。因自己不正直,就認為別人都這樣。這種思想的確立原本長久,想根除它實在困難,不用一百年也必定得三十年,是不能成功改變的;不能做到了解生命與自然的規(guī)律、不迷惑,是不能成功改正的。算了吧,難道最終還能復興古道嗎!
像高陽的齊生,他難道不能啟迪我們嗎?齊生的兄長,是當時有名的丞相,到南方出任地方官了,朝廷中的重臣都是他的老朋友。齊生在考進士的時候,官員因為這個原因多次委屈齊生(不錄取他),齊生不這樣認為,竟然說:“我的學問還沒有達到,官員怎么會委屈我?我將精進我的學業(yè)來等待時機吧。”他對自己的學業(yè)有遠大志向,東歸還家。我觀察當時的人,有不得志就怪罪上司的人是很多的,卻不考慮自身的不足。像齊生,已經(jīng)達到標準了,卻說:“我還沒有達到標準。”他不因為自己受委屈而向有司博取同情,這不也太少見了嗎!我因此知道齊生今后一定是個好官,是能夠復興古道的人,是大公無私的人,是了解生命與自然的規(guī)律、不迷惑的人。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一說懷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jié)度推官,累官監(jiān)察御史。后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有《韓昌黎集》傳世。
韓愈古詩作品: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學諸進士作精衛(wèi)銜石填海》 《次鄧州界》 《韶州留別張端公使君》 《師說》 《上張仆射書》 《感春·辛夷花房忽全開》 《春雪·看雪乘清旦》 《晚春》
【韓愈《送高陽齊皥下第序》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韓愈《送高陽齊皥下第序》的原文及翻譯12-11
韓愈《送高陽齊皥下第序》原文及譯文10-24
《送高陽齊啤下第序》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韓愈《送石處士序》原文翻譯及賞析08-08
送石處士序韓愈原文、翻譯、注釋10-16
韓愈的送石處士序原文10-08
送石處士序_韓愈_原文及賞析10-16
《送石處士序》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4
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原文及翻譯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