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戒飭守臣》文言文賞析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為了讓更多人學(xué)習(xí)到文言文的精華,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鄭莊公戒飭守臣》文言文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鄭莊公戒飭守臣》
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
秋七月(秋季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魯隱公會合齊僖(xī)公、鄭莊公討伐許國)。庚辰(初一日),傅于許(大軍逼近許城)。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máo)弧以先登(潁考叔舉著鄭莊公的“蝥弧”旗搶先登上城墻),子都自下射之(子都從下邊射他),顛(結(jié)果穎考叔從城上墜落下來)。瑕叔盈又以“蝥(máo)弧”登(瑕叔盈又舉旗再登),周麾(huī)而呼曰(并搖旗吶喊):“君登矣!(國君登上城墻了)”鄭師畢登(于是鄭國的軍隊全部攻了上去)。壬午(初三日),遂入許(鄭莊公進(jìn)入許城)。許莊公奔衛(wèi)(許莊公逃到了衛(wèi)國)。
齊侯以許讓公(齊僖公要把許國讓給隱公),公曰:“君謂許不共(隱公說:“國君認(rèn)為許國違背了法度),故從君討之(所以我才隨您去討伐)。許既伏其罪矣(既然許國已經(jīng)服罪),雖君有命(那么,雖然您有命令),寡人弗取與聞(我也不敢接受”)。”乃與鄭人(就把許國讓給了鄭國人)。
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鄭莊公讓許國大夫百里事奉許叔主持國政,讓他居住在許國東部),曰(鄭莊公對百里說):“天禍許國(上天降給許國災(zāi)禍),鬼神實不逞(chěng)于許君(鬼神也對許君不滿),而假手于我寡人(因而借助寡人的手來懲罰他)。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但寡人和自己的一兩個父老兄弟尚且不能相安無事),其敢以許自為功乎(哪里還敢把討伐許國作為自己的功勞呢)?寡人有弟(寡人只有一個弟弟共叔段),不能和協(xié)(尚且不能和他和睦相處),而使糊其口于四方(而使其寄食于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哪里還顧得上長期占有許國呢)?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你事奉許叔安撫這里的百姓),吾將使獲也佐吾子(寡人準(zhǔn)備再讓公孫獲輔佐你)。若寡人得沒(mò)于地(如果寡人將來得以善終),天其也禮悔禍于許(而上天又能依禮重新撤去降給許國的災(zāi)禍),無寧茲許公復(fù)奉其社稷(那么寡人寧可使許公重新主持國政)。唯我鄭國之有請謁(yè)焉(到那時,如果鄭國有所請求),如舊昏媾(gòu)(希望許國能像對待老親戚一樣),其能降以相從也(仍然能夠紆(yū)尊降貴予以照顧)。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不要讓其它國家乘機搶占這里),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和鄭國爭奪這塊土地)。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不然,鄭國的子孫就會忙于戰(zhàn)爭,到那時,我們挽救自己的危亡尚且來不及),而況能禋(yīn)祀許乎(哪里還能顧得上保全許國土地,為許國祭祀祖先呢)?寡人之使吾子處此(因此寡人讓你留在這里),不惟許國之為(不僅是為了許國),亦聊以固吾圉(yǔ)也(也是想借此來鞏固我國的邊境)。”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派公孫獲住在許國的西部),曰(并對他說):“凡而器用財賄(凡是你的器用財物),無置于許(都不要放在許國),我死(我死后),乃亟(jí)去之(你就趕快離開這里)。吾先君新邑于此(先君武公建立鄭國的時間還不長);王室而既卑矣(而王室則已日漸衰落),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周朝的子孫互相攻伐,秩序日趨混亂)。夫許,大岳之胤(yìn)也(許國是太岳的后代)。天而既厭周德矣(上天既然已經(jīng)厭棄了周朝),吾其能與許爭乎(我們是周的子孫,怎么還能和許國相爭呢)?”
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有禮(君子認(rèn)為“鄭莊公在這件事上做得很合乎禮)。禮,經(jīng)國家(禮是治理國家),定社稷(安定社稷),序人民(使百姓尊卑有序),利后嗣者也(造福后代的手段)。許無刑而伐之(當(dāng)許國沒有法度時就討伐它),服而舍之(服罪以后就又赦免它);度(duó)德而處之(正確估計自己的德行與人相處),量力而行之(根據(jù)自己的力量去處理問題),相時而動(選擇有利時機后采取行動),無累后人(而又不累及后人),可謂知禮矣(就可以說懂得禮了”)。”
【注釋】
⑴公:魯隠公。齊侯:齊僖公。鄭伯:鄭莊公。
⑵許:國名,在今河南許昌縣。
⑶傅:同附,靠近。蝥弧:旗名。
⑷子都:鄭國大夫。子都與潁考叔有爭車之怨,故射之以報怨。
⑸瑕叔盈:鄭國大夫。
⑹共:同“供”。
⑺百里:許國大夫。
⑻許叔:許莊公之弟。
⑼億:安。
⑽吾子:古時對人的尊稱,可譯為您。
⑾獲:指鄭國大夫公孫獲。
⑿昏媾:昏通婚,婚姻;結(jié)親。
⒀禋(yīn)祀:祭天神之禮。
⒁圉:邊境。
⒂亟:急切。
⒃而:代詞,你;你的。
⒄賄:貨財。金玉稱貨,布帛稱賄。
⒅乃:汝;你。
⒆序:即周國之班列,先同姓而后異姓。
⒇大岳:傳說堯舜時的四方部落首領(lǐng)。
(21)胤;后嗣。
(22)經(jīng):治理。
【翻譯】
魯隱公十一年秋天七月,魯隱公會合齊侯、鄭伯討伐許國。初一這一天,三國的軍隊逼近許國城下。穎考叔舉著鄭國的蝥弧旗,首先登上了城墻,子都從下面射他,穎考叔跌下來死了。瑕叔盈又舉起蝥弧爬上城墻,揮舞旗幟并呼喊道:“我們國君登城啦!”鄭國的軍隊全部登上城墻。初三這一天,便攻入許國。許莊公逃到衛(wèi)國去了。齊侯要把許國讓給魯隱公。魯隱公說:“您說許國不交納貢物,又不履行諸侯的職責(zé),所以跟隨您討伐它。現(xiàn)在許國已經(jīng)伏了,雖然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參與這事的。”于是就把許國給了鄭莊公。
鄭莊公讓許國大夫百里侍奉許莊公的弟弟許叔住在許國的東部邊邑,對他說:“上天降禍給許國,鬼神也不滿意許君,所以借我的手來懲罰他,我有少數(shù)的幾個同姓臣子,尚且不能同心協(xié)力,哪里還敢拿打敗許國作為自己的功勞呢?我有個弟弟共叔段,還不能和睦相處,致使他到處流浪,在四方奔走寄食,又怎么能長久占有許國呢?你侍奉許叔安撫這里的百姓,我將派公孫獲來幫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終而長眠于地下,上天施恩,懊悔前日對許的降禍,難道許公就不能再來掌管他的國家?只是我們鄭國有一個請求,希望相親相近像老親家一樣,愿你們能迂尊降貴和我們來往,想必許國能夠委屈接受吧。
千萬不要助長他族,使他族逼近、居住在這里,來和我鄭國爭奪這地方。如果那樣,我的子孫連自己的顛覆存亡都無暇照顧,又怎能祭祀許國的山川呢?我之所以讓你住在這里,不單是為許國著想,也借以鞏固我們鄭國的邊放啊。”
于是又派公孫獲駐扎在許國西部邊境,對他說:“凡是你的器物錢財,不要放在許國。我死了,你就馬上離開許國!先君是新近在這里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權(quán)力一天天衰微,周的子孫也一天天的失掉自己的世系次序。許國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厭棄周朝的氣運了,我們是周的子孫,怎么能和許國相爭呢?”
君子認(rèn)為:“鄭莊公在這件事上是符合禮制的。禮制,是可以治理國家,穩(wěn)定證權(quán),安撫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孫的。許國不守法度就去討伐它,伏罪了就寬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處理問題,估量自己的實力去行事,看清形勢而后行動,不連累后人,可以說是知禮了。”
【講解】
鄭莊公是個成功的政治家,文治武功都很有一套,在紛爭多變的國際爭斗中,鄭莊公通謀略,精權(quán)變,善外交,將鄭國經(jīng)營的顯赫一時。王立群老師追求強勢人生,鄭莊公的一生無疑是強勢的,因此他成了春秋霸主。同時他又是知禮的,因此他重用高渠彌,最終導(dǎo)致了鄭國國勢由盛轉(zhuǎn)衰,令人唏噓。不管如何,強勢人生的觀念值得推崇,活一天就要進(jìn)取一天。
春秋時期,與鄭國毗鄰的地區(qū)有個中原之中的小國,叫做許國。許國是被周朝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屬于五等諸侯男爵。相傳許國與齊國共一個祖先,都是上古堯舜時期的四岳伯夷之后,許國的始祖為許文叔。
平王東遷,許國也是堅定的擁立者之一,因而東周初年,甫侯申伯為王賢相,齊、許列為諸侯,霸于中國。然而,好景不長。自東周遷都以來,王室勢頹,恃強凌弱,巧取豪奪成了國與國之間的家常便飯,諸侯連周王室都不放在眼里,更遑論其座下的犬馬小國。
由于許國地處中原要沖,四周虎狼環(huán)伺,豪強林立,作為一個弱小國家,只好依附列強,夾縫求生,比如齊強時附齊,楚盛時附楚,晉來時歸晉。但是即便如此,北方的鄭國仍然對許國虎視眈眈。
鄭國的國君名叫寤生,寤生又號鄭莊公,鄭莊公乃是著名的春秋一小霸。同時鄭莊公也可謂春秋時期最老謀深算的野心家。東周初年,他便借周平王東遷之機,一度相繼滅掉對他有恩的虢國和檜國,接下來鄭國把自己的戰(zhàn)略打擊目標(biāo)定為許國,弱小的許國,很快就淪落成為鄭國欲與吞食的一塊肥肉。
而上面這篇古文記載的正是鄭莊公攻克許都之后,對留守許地的臣子所作的兩次訓(xùn)戒,這篇訓(xùn)戒在歷史上非常有名。由這段戒飭之詞實在是不難看出,鄭莊公其人之精明能干,以及他為政的深謀遠(yuǎn)慮。下面,若塵嘗試把這段古文翻譯成現(xiàn)代通俗文字。
公元前713年七月,由于《左傳》乃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所以這一年又被記作魯隱公十一年。鄭國以許國不朝天子為由,聯(lián)合齊軍、魯軍打著周天子的旗號討伐許國。這一天正好是庚辰日,齊、鄭、魯三路大軍直逼許都。
打頭陣的當(dāng)然是發(fā)起人鄭國,而鄭國的指揮官名叫穎考叔,穎考叔這是第二次在春秋的歷史大舞臺出場。穎考叔第一次出場乃是〈鄭伯克段于鄢〉的那一段,在那一段“歷史大劇中”穎考叔以一個孝子的光輝形象,說服了正在與母親嘔氣的鄭莊公,使得莊公母子掘泉相見,前嫌盡釋,其樂融融。但是穎考叔這一次能夠扛上大旗,靠的卻并不是從前那一段早已泛黃的功勞薄。穎考叔之所以能夠執(zhí)掌三軍帥印,靠的是他在點將場上勇謀無匹的競技水平。
攻城這天,穎考叔舉著鄭國的蝥弧旗,率先登上許都的城墻,可是還沒等他把鄭國的旗子插上敵人的.陣地,只聽“嗖”的一聲,大孝子穎考叔中箭倒在了城墻下的血泊之中。事后才知,射中穎考叔的那一箭并不是來自前方的敵軍,而是自己陣營的子都(鄭大夫,公孫閼)。子都系公族子弟,子都又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帥哥,就連亞圣孟老夫子都曾經(jīng)對他的美貌贊不絕口,孟老夫子說:“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只可惜這位大帥哥與后來的周都督一樣,都是有勇有謀,獨缺敝亮胸懷之主。由于在來時選將的賽場上,作為貴族子弟的公孫子都輸給了穎考叔,心胸狹窄的子都懷恨在心,便趁攻城之際,乘人不備,朝前面扛旗的穎考叔放了一支卑鄙齷齪的冷箭,這就是成語“暗箭傷人”的出處。
潁考叔雖死,戰(zhàn)斗仍在打響,跟著跳出來接過大旗的是鄭國的另一名大將瑕叔。由于穎考叔死得突然,眾人根本來不及思考,就連離得最近的瑕叔也以為射死穎考叔的是許國的士兵。所以瑕叔接過同袍遺下的蝥旗,化悲憤為力量,傾刻間若猛虎一般帶領(lǐng)著群情鼎沸的士兵再一次勇敢的登上了城墻。經(jīng)過一陣亂砍西瓜似的裕血奮戰(zhàn),瑕叔終于把鄭國的大旗插上了許都的城墻。威風(fēng)凜凜的瑕叔一面扶著旗桿,一面朝著仍在負(fù)隅頑抗的許國士兵大聲疾呼:“鄭君已經(jīng)登上城墻啦!”打仗其實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勢氣!誰又會想到呢?經(jīng)過瑕叔這么一忽悠,城下的許軍信以為真,個個都嚇得面如土灰,望風(fēng)而逃。而鄭國的人馬卻軍心大振,越戰(zhàn)越猛。兩天以后的壬午日,維和的聯(lián)軍終于成功的進(jìn)駐許國首都,惶惶如喪家之犬的許莊公,逃往了衛(wèi)國。
戰(zhàn)爭結(jié)束以后,三位國君商討如何瓜分勝利果實。齊國離許國較遠(yuǎn),而許的地理位置也實在是太可愛了,齊國若要管理它就必須橫穿魯國和宋國,這么復(fù)雜的道路可以肯定就是接管了許也最多是名義上的。所以齊侯的意思是把許國的地盤交給魯隱公打理。不料,齊候的意見遭到了老好人魯隱公的堅決推辭,魯隱公道:“你們說許國不遵從王命,不朝拜天子,不交納貢物,所以我才跟隨你們討伐它。現(xiàn)在許國已經(jīng)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了,雖然天子也有意讓我接手打理,但是我魯國卻從不敢有此癡心妄想的。”
最終,許國的土地管理權(quán)交到了鄭莊公的手中。不過鄭莊公并沒有完全占領(lǐng)它,而是讓許國的前首相百里侍奉許莊公的弟弟許叔住在許國的東部邊邑。
班師回國前,鄭莊公對百里推心置腹的說:“上蒼之所以降禍給許國,是因為鬼神都不滿意許君的作為,所以這才假手于我們,對他施加懲罰,但是就我們這幾位國君來說,我們對許國絕對沒有非份之想!況且,我只有幾個小弟、近臣尚且不能料理周全,又怎敢將許國納入我自己的囊下?!再說,大家都知道,我有一個不爭氣的弟弟,因為想法跟我南轅北轍,現(xiàn)在仍在其它國家四處乞食流浪,我連自己的親兄弟都不能夠管好,又怎么有能力長期替你們打理好許國呢?所以,先生侍奉許君好好的安撫這里的百姓吧,我會盡快派我的國務(wù)卿公孫獲前來協(xié)助你的工作。我做這些的目的不為別的,只愿我死后的某一天,上蒼收回對許國的懲罰,并且允許許國恢復(fù)行使國家的權(quán)利。到那時,倘若我鄭國遭遇到麻煩,希望許國也會象對待親家一樣,給予無私的幫助,共同進(jìn)退,不讓第三勢力欺負(fù)到我鄭國的頭上,甚至與我搶占土地。否則,您想想,我的子子孫孫們挽救危亡自顧都不暇,又哪里有能力庇護許國呢?”同時,鄭伯還說:“我讓你們居住在這里,不單是為了許國,也是借此鞏固我鄭國的邊境啊!”
果然,歸國沒多久,鄭莊公便派國務(wù)卿公孫獲前往許國的西部任職。就在公孫獲啟程之前,鄭莊公也對他語重心長作了一番叮囑,莊公說:“你此番遠(yuǎn)去,凡是值錢的器物皆不要存放許國。另外你還要切記一件事,那就是待寡人死后,你就趕快撤離許國!你也知道,我們的先王是憑借王室的威望后來才在這里建成都邑的,如今周天子的權(quán)威一天不如一天,這必然導(dǎo)致我們王室子國的日子也將大不如從前,而人家許國乃是太岳的后代。上蒼既然厭棄了我們周王,我們周的子孫,又怎能和太岳的子孫去相爭呢?”
歷史上歷來對鄭莊公的評價莫衷一是,不過后來的許多正人君子們讀到這一段歷史,無不認(rèn)為:“鄭莊公在這件事情上是有禮數(shù)的。而遵行禮制,不僅有利于治理國家,鞏固社稷,更有利于子孫后代。許國不守法度就討伐它,伏罪之后就饒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處理問題,根據(jù)自己的能力來為人處事,盡可能的不連累后人,可以說是知禮了。”
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一約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說復(fù)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說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曾任魯國史官。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說過: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可見孔子把他引為同道。漢代史家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
【《鄭莊公戒飭守臣》文言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鄭莊公戒飭守臣原文及賞析08-16
鄭莊公戒飭守臣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鄭莊公戒飭守臣》文言文翻譯04-07
《左傳莊公莊公二十年》 文言文及翻譯08-05
孝道作文:鄭莊公黃泉見母04-15
鄭莊公智平叛亂哲理故事07-31
《左傳·莊公·莊公二十四年》文言文及翻譯09-04
《左傳莊公莊公二十九年》文言文07-21
《左傳莊公 莊公二十七年》的文言文解說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