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在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還在苦惱沒有知識點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小兒辯日》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詞類活用
東游:名詞做狀語,向東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一詞多義
1 其:
⑴指示代詞,“那"——及其日中如探湯。
、 第三人稱代詞,“他們”——問其故。
2為:
⑴通“謂”,說——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⑵是——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今異義
、北P盂:
古義:過去吃飯的碗、盤子。圓的為盤,方的為盂。
今義:用來裝痰、人的排泄物的盤子。
⒉湯:
古義:熱水
今義:食物加熱煮熟后的汁液。
、橙ィ
古義:距離,離、相離。
今義: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
⒋援:
古義:引,拉
今義:支援,幫助
簡述
從太陽中心點到地球表面上的一個固定點來說,肯定是早上距離長、中午距離短。只不過這點距離的變化并不足以導致中午熱早上涼,中午熱早上涼是太陽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兩小兒辯日”中講的那個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能為力。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辯斗,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兩小兒對于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接著寫兩小兒憑借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體會的直覺(視覺、觸覺)闡明所持觀點,以反駁對方觀點。最后寫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無法裁決而引起兩小兒的“笑”。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鑒賞
列子是屬于道家學派,孔子是屬于儒家學派,又以博學著名。因此列子寫這故事,來譏笑孔子的無知,不能判斷兩小兒所提出的疑問。其實兩小兒提出的疑問,也是列子提出的疑問。這個疑問,列子也不能解決。因為這兩個疑問都是從感覺產生的。一個從視覺說,早上看到太陽大,中午看到太陽小。這個視覺并不正確。因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云氣來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云氣消散,就顯得太陽小,其實太陽的大小并沒有變。根據不同感覺來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并不正確。
一個小兒說,太陽早上涼快,中午熱,從身體對溫度的感受來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近,也不正確。因為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這個溫度的涼熱,并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近。
這個故事是列子編出來的,并不真有其事。《列子》這部書經專家研究,是魏晉時人編的。其中可能有先秦傳說,也有魏晉時思想。這篇里所提出的問題,大概魏晉時人還無法解決,春秋時人的孔子更無法解決!读凶印诽岢鲞@個問題來笑孔子的無知,其實他跟孔子一樣,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當時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從這里得到啟發,人們想到的問題,有的在當時并不能得到解決。如晉代張華《博物志》八里講到:“奇肱國,其民善機巧,以殺百禽,能為飛車從風遠行!闭f商湯時代已經有人能造飛車。直到張華的晉代,也沒有人會造飛車。但至少在那時,已有飛車的想法。這種想法到后來終于實現了,人們終于造出飛機來。關于太陽和地球的遠近,在著作《列子》的時代是無法正確解決的,但后來科學家終于算出來了,地球與太陽平均距離14960萬公里?茖W的促進,有時也受到各種想象的影響。因此,在生活中提出各種想象來也是好的。就這個意義說,這個故事也是可取的。這個故事的好處,可以啟發人們去考慮問題,要從多方面來考慮。兩個童子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就把不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了。提出了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對科學的促進是有作用的。
《列子》里寫這個故事,要譏笑孔子的無知。這是因為《列子》屬于道家的著作,孔子是儒家,學派不同,所以道家要譏笑孔子。這點是很明白的。所以這篇的結論:“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譏諷的話是不正確的。
再就這篇的寫法看:先提出結論,再加說明,這樣寫簡單明了。就說明看,結合人們的經驗,寫得具體明白,這樣寫是好的,所以雖提出這個不好解決的問題,還是寫得簡單扼要,具體明白,達到要說的目的。在說明里,作者在一處用了兩個比喻,一個“如車輪”,一個“如盤盂”,這兩個比喻具體地說明日的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明白了,這個理由是從人們的視覺來的,所以是有力量的。因為當時人的知識,還沒有感到視覺在一定的場合是不盡可靠的。另一個說明,講一種感覺是“滄滄涼涼”,一個比喻“如探湯”。這樣講一種感覺和一個比喻,結合“日初出”和“日中”來說,也把結論的理由說明。這是從人們的感覺來的,也有說服力。當時人們也沒有感到人們的感覺是受各種條件的影響的。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這篇《辯日》對人們的認識是有影響的,F在看來,這個問題的提出,對后世科學家的探討,還是有作用的。
【語言基礎知識】
1、漂亮的書寫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請把下面這句話正確、規范、美觀地抄寫在方格內。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2、翻譯下列加點的字、詞。
①孔子東游 游:
②問其故 故:
、鄱罩袝r遠也 日中:
、艽瞬粸檫h者小而近者大乎 為:
、萑粘醭鰷鏈鏇鰶 滄滄涼涼:
3、給下列字加偏旁組成新字再組詞。
4、翻譯句子。
、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5、成語加法。
、伲 )絲不茍+( )霄云外=( )萬火急
、冢 )全其美+( )神無主=( )面威風
、郏 )思而行+( )海為家=( )零八落
④( )長( )短+( )上( )下=( )全( )美
、莩 )暮( )+( )絲( )毫=( )分( )裂
【語言表達訓練】
6、“孔子不能決”說明了什么?
7、從兩小兒辯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8、孔子為什么不能回答兩個孩子的問題?
9、排列錯亂的句子,標出正確的序號。
。 )院里有一棵我和爸爸一起種下的小白楊。
。 )窄窄的小院,靜靜地,聽不到一絲聲響,只有灑滿院心的陽光。
。 )時間過得好快。有一天,我忽然發現一個怪現象:我的頭比那道印矮了一截。呀?我的個子怎么倒著長?
。 )媽媽見了直笑我:“傻孩子,你怎么能和小白楊比著長?”
。 )我天天來看它,盼它快長大。在它身上,我用小刀刻下一個小道道,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它身邊,比一比,看看我長沒長。
( )哦!可我還是想快些長大起來,像個大人樣,到外面那個我還沒見過的世界闖一闖。
正確順序:
10、讀破句。
一天,某廠開大會,廠長在會上宣讀文件。文件中有這樣一句話:“已經取得大專學歷的和尚未取得大專學歷的干部……”當讀這句話時,這位廠長不假思索地念道:“已經取得大專學歷的和尚/未取得大專學歷的干部……”話一說出,聽眾大笑,廠長說:“笑什么?時代不同了,當和尚也要大專學歷嘛!”廠長這一解釋,臺下聽眾笑得更歡了。
這句話該怎么讀,你一定知道,F在,請你把這句話修改一下(只準改一個字),讓它變得語意明白,又不會在讀的過程中產生誤會。
【課內同步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11-15題。
兩小兒辯日《列子》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及其日中如探湯 ( )
、谑霝槿甓嘀酰 )
12、下面兩句話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間接引用句。試將第一句改寫為間接引用句,將第二句改寫為直接引用句。
、僖粌涸唬骸拔乙匀帐汲鰰r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谝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
13、從文中哪一句話可見兩小兒辯論內容的復雜性?
14、用“/”畫出文中加線句子的朗讀停頓。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15、結合文章內容,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分別說明兩個小孩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的依據和結論。
一個小孩說:“因為________,所以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個小孩說:“因為____________,所以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課外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6-26題。
(一)
楚人隱形
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同“否”)?”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dài,哄騙)云“不見”。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攜帶)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
16、下列加點字注音及解釋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螳螂執葉伺蟬(sì,等待) 遂于樹下仰取葉(zhú,就)
B、掃取數斗歸(shǔ,好幾) 汝見我不(fǒu,同“否”)?
C、乃厭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時恒答言“見”(héng,總是)
D、吏遂縛詣縣(fù,綁) (zhǐ,到……去)
17、寫出下列“以”字的含義。
、袤胨畔s自障葉,可以隱形:
、隗雸倘~伺蟬,以摘之:
、垡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
18、翻譯語句。
、袤胨畔s自障葉,可以隱形。
、趯γ嫒∪宋。
9、“楚人”真的能夠自隱其形嗎?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20、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況下說不見的?
21、“嘿然大喜”表現“楚人”怎樣的心態?
22、請用一個成語概括本則選文的內容: 。
。ǘ
靈隱寺僧某,以茶得名,鐺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數等,恒視客之貴賤以為烹獻;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進,冀得稱譽。貴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飲已將盡,并無贊語。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
刷:① 鐺臼:烹茶的工具。 ② 伏謁:拜見。
23、對下列句子中的加線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然所蓄茶有數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 惑:迷惑不解
D、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 熱:熱情
24、翻譯下面的句子。
手自烹進,冀得稱譽。
25、請你揣摩一下僧人聽了貴官的話后會是怎樣的心情?
26、你認為本段文字諷刺了哪一類人?
【語言基礎知識】
1、略
2、①游:出游
、诠剩涸
、廴罩校赫纾形
、転椋菏
、轀鏈鏇鰶觯汉淝鍥
3、略
4、①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
、趦蓚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5、①一 九 十
②兩 六 八
③三 四 七
、苋 兩 七 八 十 十
⑤三 四 一 一 四 五
【語言表達訓練】
6、 天下之理,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強不知以為知。
7、示例:①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可說明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窮盡的;還可說明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兒的問題,能實事求是,表現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者風范;②從“兩小兒”“辯斗”的角度,可認識到兩小兒喜愛探索,精神可嘉,還可認識到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標準不同,結果就不一致。
點撥:本題可從多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8、孔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那時候科學不發達,根本無法知道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所以他無法判斷兩個孩子誰說得對(實際上,兩個孩了都說得不準確)。
9、②①④⑤③⑥
10、“尚”改為“還”。
【課內同步閱讀】
11、①到 ② 通“謂” 智慧
12、①一兒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時遠也。
②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
13、孔子不能決也。
14、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15、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 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 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 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
【課外拓展閱讀】
。ㄒ唬16、C
17、①憑借。②來,連詞。③認為。
18、①螳螂躲在葉子后面暗中觀察蟬,它躲過的葉子可用來隱身。②當面拿人家的東西。
19、不能。他是一個妄想用一片樹葉來掩蓋自己的不正當行為的、貪婪而愚蠢的人。
20、“經日,乃厭倦不堪,才云‘不見’”。
21、表現其自以為找到一種可以不勞而獲的途徑而沾沾自喜的心態。
22、一葉障目
(二)23、C
24、 親自動手煮茶進獻給(貴官),希望得到(他的)稱贊。
25、 僧人的心情是失望和沮喪的。
26、諷刺了趨炎附勢的人;諷刺了攀附權貴的人;諷刺了拍馬屁的人等。
點撥:根據你的理解回答,意思對即可。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的文言文鑒賞09-20
文言文兩小兒辯日譯文04-20
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翻譯08-29
兩小兒辯日03-16
文言文《兩小兒辯日》譯文及注釋01-04
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斗原文及賞析02-09
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斗原文翻譯09-30
《兩小兒辯日》教案06-12
兩小兒辯日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