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感悟的文言文
中國古代語言的美蘊含著中國人的人生情趣,中國人的文化品格。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人生感悟的文言文,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1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個高潔之人,靈魂有香氣,居室亦有香氣!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有所求,有所為,有所忠,方不枉此生!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莽莽紅塵,出淤泥而不染者,幾人?
《陸游書巢》
陸游
吾室之內,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與書為伴,一生足矣!
《書舟中作字》
蘇軾
將至曲江,船上灘欹側,撐者百指,篙聲石聲犖然。回顧皆濤瀨,士無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變亦多矣,置筆而起,終不能一事,孰與且作字乎。
每一個泰然自若的人,都有顆飽經滄桑的心。
《誨學說》
歐陽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玉不琢還是玉,人不知上進,修養和學識便會有所缺失。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人不癡不成事。冷寂湖山尋清絕雪景,非癡人不能為!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2
1、文言文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2、翻譯
有個從出生以來就沒有見過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連殼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說:“吃菱角要去殼。”他想掩蓋自己的錯誤,于是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是為了清熱呀!”問的人又問:“北方也有菱角嗎?”他說:“前山、后山上,哪里沒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長在水中的,那個北方人卻說是在土里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菱角。
3、注釋
(1)北人:北方人
(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實,鮮嫩時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
(4)啖:吃
(5)并殼:連同殼
(6)或:有的人
(7)短:缺點,這里指自己的無知
(8)去:去掉
(9)欲:想
(10)夫:語氣詞,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此坐:這是因為
(12)強:硬要
(13)而:卻
(14)席:酒席
(15)坐:因為,由于
(16)以:用來
(17)其:這
4、道理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寓意:諷刺那些不懂裝懂的人。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不要不懂裝懂,個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對于不懂的東西,要實事求是,虛心向人請教,只有虛心好學,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有的時候只有誠實,虛心承認自己的錯誤,接受別人的批評,才是真正的聰明!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3
嘗聞一說曰:鷹鷲之屬,本為同族,其名曰隼。歲逢大旱,草木盡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蒼穹,徒鴻蒙,求索于重巒之顛;或斂翅羽,撲塵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則前者傲而化鷹,后者鄙而稱鷲也。
余聞此而有言曰:大旱之歲,乃隼族直面挫折與痛苦之際也,志不同則前途殊也。歸屬若何,唯志所謀。
然天地萬物,苦痛挫折非僅此一案,廣袤乾坤,何處不有。君曾見清泉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擇退者,蔽于石陰,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進者不畏險阻,旋而復擊百萬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
君亦見清風之阻于絕壁者乎?此風之挫折也。擇趨避者,散于群巒之外,須臾而無形,傾刻而泯滅;擇挺進者,繼往削磨千億載,乃得赤漠飛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擇于何,擇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舉大業者亦莫不有擇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舉,孫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輟于逆境之苦也。而史遷之心,篤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餒,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擇生,終有絕唱之史,無韻之騷,令后世文客撫卷喟嘆;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盡報國之忠,劍指中原,不勝不休,雖失大計于街亭,義不擇退,再回出師,終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嘆。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懷大志而不言敗者,可轉而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載間未可計數,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驊騮浩,必有跌撲塵泥者,偃志者死,其奮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絕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躓踣于疾風驟雨者,其茍安者尋一穴而居,閉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霽虹如畫,而后登坦途,沐清風。
不為斗米折腰,陶潛擇歸隱,棄榮華,于是《歸去來兮》傳誦千古;臨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擇死國,棄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嘆曰:快樂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這親臨之地,擇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強加。然播義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則非不畏挫折,臨痛苦而篤志不易者可至也!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4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業,欲舉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譯文:
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鄲。季梁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沒換,頭上的灰也沒去掉,就去見魏王,季梁對魏王說:“今天我在來此的路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告訴臣說‘我想要去楚國。’臣說‘楚國在南方,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說:‘我的路費多著呢。’我又跟他說:’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夫很會趕車。’趕路的這些條件越好,就離楚國越遠。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時時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去攻打邯鄲,來使土地擴充,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就離建立王業越遠啊。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這就是所說的向南行車卻向北走的故事。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5
【杯弓蛇影文言文】
樂廣字修輔,遷河南伊,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于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頓愈。
【注釋】
(1)選自《晉書·樂廣傳》。《晉書》,唐代房玄齡等著,紀傳體晉代史,共一百三十卷。《風俗通》一書也記有類似故事。
(2)嘗:曾經。
(3)親客:關系密切的朋友。
(4)久闊:久別不見。闊,闊別,離別,疏遠。
(5)廣:即樂廣,字彥輔,河南陽淯(今河南省陽市附近)人。
(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示感謝時常用的謙詞。
(7)意甚惡之:心里十分厭惡它。惡,討厭,憎恨;之,代詞,指蛇。
(8)既飲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來了。疾,病,身體不舒適。
(9)于時:在那個時候,當時。
(10)河南:晉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黃河兩岸一帶。
(11)聽事:官府辦理政事的廳堂,亦作“廳事”。
(12)角:角弓,用牛角裝飾的弓。
(13)漆畫作蛇:(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畫了蛇。
(14)意:意料,想。
(15)不:同“否”。不,多用在表示疑問的句子末尾。
(16)乃:便
(17)所以:因由,原因。
(18)豁然:于此形容心懷舒暢。
(19)意解:不經直接說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難問題,放下了思想負擔。
【翻譯】
樂廣字修輔,在河南做官,曾經有一個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不見再來,樂廣問朋友不來的原因,友人回答說:“前些日子來你家做客,承蒙你給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時候,看見杯中有一條蛇,心里十分害怕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當時,河南廳廳堂的墻壁上掛著一張弓,弓上有一條用漆畫的蛇。樂廣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他在原來的地方再次請那位朋友飲酒,對朋友說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見了什么東西?”朋友回答說:“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樣。”于是樂廣就告訴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開朗,疑團突然解開,長久而嚴重的病頓時治好了。
【杯弓蛇影的道理】
杜宣被假象迷惑,疑神疑鬼,差點兒丟了小命。應郴遇到問題,則喜歡追根問底,注重調查研究,終于揭開了“杯弓蛇影”之謎。這啟示我們,實際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問個為什么。爭取通過調查研究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此外,還說明致病因素是復雜多樣的`,疑心照樣可以引起病癥。對于此類疾病,應該遵循“心病還須心藥醫”的原則。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6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劍》翻譯: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來后,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
船已經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涂了嗎?
寓言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相關文章:
感悟人生文言文03-24
文言文人生感悟短語03-24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06-30
認識人生感悟的文言文03-23
文言文人生感悟的心情短語04-25
表達人生感悟的文言文03-24
有關人生感悟的文言文03-24
人生感悟-感悟人生的句子11-12
文言文木蘭詩感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