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反思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記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醉翁亭記反思1
《醉翁亭記》是一篇文質皆美、膾炙人口的文章。今天嘗試性的講了一節學生展示課,因為很多的原因,本節課效果實在是不好,感覺對不起這篇文章。但是通過組內評課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最重要的是吸取了不少的經驗教訓。
首先談談,我對學案的認識。我認為課前作業導學,既能節省課時,增大課堂的容量,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合作互助精神。讓學生既能體驗自已學習成功的快樂,又能品嘗幫助別人的喜悅。而且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進行,可使師生關系變得十分融洽,讓師生在課堂中融為一體,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談到課堂授課效率,我認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學生是否參與及參與的程度如何則是關鍵的因素。因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他們而展開的。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努力使學生產生與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即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而學生的參與不僅只是課內的參與,也應包括課前的參與,課前作業就是讓學生在課前就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對于本節課,因為我課前準備不充分,致使學案發的比較晚,學生自然也做的不夠充分,()縮減了課堂效率。再就是,教學設計不夠合理,設計的環節太多。總想著如何擴大課堂容量,卻忽視了同學們的掌握程度和認識程度。過于重視活動形式而忽視同學們對文本的閱讀情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課文以外的問題研究上,不能讓學生靜下心來讀課本。如在文學常識展示環節,可以拿出一節課讓更多的同學展示,從更多的方面了解一下作者。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我要往縱深推進,立足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不再只為活動而活動,改變舍本逐末現象。滿井游記教學反思觀舞記教學反思登泰山記教學反思
醉翁亭記反思2
《醉翁亭記》一文將寫景和抒情自然結合。文章先寫亭的遠景,從亭之所在瑯琊山落筆,“蔚然深秀”是其外觀,又用“水聲潺潺”“峰回路轉”表現它的豐姿,使人產生賞心悅目之感。接著寫亭的近景,用“翼然”則使亭產生凌空欲飛之意。然后解釋亭名的由來直抒胸意,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從而為全文奠定了抒情基調。以下從兩個方面展開。
第二段寫亭子四周的景色。又從兩個方面展開:先寫朝暮之景,再繪四時之景。以“樂亦無窮也”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樂。
第三段寫滁州官民同樂的圖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樂和眾賓盡還的情態,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俗畫從側面顯示“政通人和”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
第四段歸結全文主旨。先以宴罷歸去結住敘事,忽然又從禽鳥之樂翻出兩個“不知”,道出作者心曲,結尾點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
文章極其生動的描繪了醉翁亭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表達出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貫徹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和“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就是為了寫“樂”。只要抓住“與民同樂”這四個字,就抓住了文章的關鍵,就能比較輕松的背誦了。
很多的課文我們都能找到它的主旨句,如果能夠以此去理解文章脈絡。就能很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達到快速背誦課文的目的。
醉翁亭記反思3
1、要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孔子早就提出了“樂學”的主張,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僅是要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感興趣,培養一種學習欲望和激情。要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多給學生說話的權利,伏爾德說過:“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拼死維護你說話的權利。”在這節課中,我讓同學做導游來回答大家的提問,讓學生分別表述,多給學生談自己想法的機會,通過生生互動對話、師生平等對話,對學生少一種外在控制,多一些精神解放,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使他們展開探索的翅膀飛翔。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教學中的主人,我們的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體驗是指由身體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它強調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它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將使語文學習充滿個性,語文教學更具活力。本節課中,學生對吳均、陶淵明、柳宗元、范仲淹這四位文人來到醉翁亭的心情,表達出不同的想象, “作者歐陽修的情感最接近上述哪一位”這一問題提出后,學生的感悟不盡相同。學生不同學習體驗的碰撞、沖突、認同,引發學生反思不和諧的原因,激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學過程中,既充分尊重他們的興趣、體驗和想法,也注意調和學生的獨特體驗與課文文本的價值取向之間的矛盾,以一定價值取向的文本積極地影響學生的個人情感,學生最終認識到歐陽修是為“山水之樂”和“百姓之樂”而醉,也就理解了他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3、樹立大語文觀念,培養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綜合性具體體現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綜合。本節課從學習目標看,通過導游活動和自述體驗,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了整體發展。從學習內容看,注意與前面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幾篇課文的聯系、比較,同時,本節課教學又走出了課文本身,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不再局限于一本語文書,學生要查找、收集資料,要把交通、文化、旅游等知識自覺或不自覺地應用到學習過程中來,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教學中把從課文中學到的本領作為學生語文素質的一個生長點加以培植,使其獲得持續的發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經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醉翁亭記反思4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而我對它的精巧結構覺得實在是感嘆再三。
散文要散,但并非是不著邊際的散亂,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亂。《醉翁亭記》雖然時而山色露布畫卷,時而水流瀉進畫幅,時而人情喧于紙上,看似散,其實一點也不亂。原因是其中有一條線,即作者的主觀感受──“樂,醉中之“樂”。文章的起承轉和無不統攝于作者主觀感受和體驗的波瀾起伏。寫山水,是抒發“得之心”的樂,寫游人不絕路途,是表現人情之樂;寫釀泉為酒,野肴鋪席,觥籌交錯,是表達“宴酣之樂”;寫鳴聲婉轉,飛蕩林間,是顯示“禽鳥之樂”,更是為著表現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樂”。
全文因景生樂,因樂而抒情,圍繞個“樂”而展開,構成統一的整體。真是“散”豐滿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機,增強了散文的內容。真是值得后人好好學習。
醉翁亭記反思5
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教師作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節課的主導思想。《醉翁亭記》雖然是一篇文言文,從內容到思想都與學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學生在本節課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課堂效果較好。
對于難點的突破,借助重溫以前訓練的方法,即如何從每一層的意思中,找聯系點和共同點,從而把握作者的思路。這樣做既是與以前的舊知識鏈接,又為新知識的學習鋪平道路。整個分析過程,大部分同學能較好的運用學過的方法分析,個別同學還有更深層次的見解。如:分段,學生們在對段意的共同修改完善中,強化了對知識的把握,提高了歸納能力。在尋找各段之間的關系時,學生既找了其中的關聯,即第一段的“在乎山水之間”引領下文的四時朝暮游、滁人游、太守宴、游歸各段;又找到了各段的共同點:各段都有“樂”字,“樂”字一線牽貫穿全文。
這個環節的設置,使學生在研讀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也提高了分析此類問題的能力,比教師泛泛講解效果要好得多,且學生在共同的研讀修改中,把技巧固化為了能力。為以后的分析研讀打下了基礎。
在此基礎上,就較順利的把本文語言的特色總結出來:對人、景、物的描寫用語準確,用散文的形式表現詩的語言,既有詩的凝練韻味,又有散文的節奏,表情達意既含蓄又鮮明。讀起來抑揚頓挫,增強了文章的美感。確實是文質兼美的佳作美文。
從此案例中,我得到啟示,在平常的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辨析、評析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使之能更敏銳更全面的感知文章的特色。
醉翁亭記反思6
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教師作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節課的主導思想。《醉翁亭記》雖然是一篇文言文,從內容到思想都與學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學生在本節課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課堂效果較好。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三點:
1、理清課文結構,把握作者思路。(重點、難點)
2、體會作者曠達的胸襟,正確對待挫折。
3、賞讀、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
對于難點的突破,借助重溫以前訓練的方法,即如何從每一層的意思中,找聯系點和共同點,從而把握作者的思路。這樣做既是與以前的舊知識鏈接,又為新知識的學習鋪平道路。整個分析過程,大部分同學能較好的運用學過的方法分析,個別同學還有更深層次的見解。如:分段,學生們在對段意的共同修改完善中,強化了對知識的把握,提高了歸納能力。在尋找各段之間的關系時,學生既找了其中的關聯,即第一段的“在乎山水之間”引領下文的四時朝暮游、滁人游、太守宴、游歸各段;又找到了各段的共同點:各段都有“樂”字,“樂”字一線牽貫穿全文。
醉翁亭記反思7
《醉翁亭記》是我很煩的一篇古文,我也知道他是古文中的經典,也知道這一冊中的很多文章都是游記的文章,都是我們的經品,可我還是很怕教它。可課文由不得心情,還得教呀。文言文我最怕去翻譯,一句話一句話地去翻譯給學生聽,學生聽得很煩,我自己講得口干舌燥,沒有多大的效果。可文言文要的就是要會譯句子,解釋詞語,這可是一件很煩人的事,費力去做吧不討好,而且又得不到學生的歡迎,真是苦惱。于是我開始尋找擺脫苦惱的方式。
今天就上了這樣兩節悶的課,在11班講課的時候,開始還好好地,我想這樣構思,先請同學分好組,兩人一小組,參照翻譯書去自主翻譯,把不懂的問題圈出來。接著再提問,由學生搶答。哪一位同學搶答上就給哪一位同學加分。想法不錯,可操作起來很是失敗。我就剛開了個頭,就被我自己給夭折了,我剛請完第一組黃希雅提問,結果搶答的聲音雜亂無章,我很焦急,自己去回答了,后面也沒有去組織,沒有去再嘗試,而是自己把第一段給翻譯了,真的是很費力,很不討好的一件事。下了課我就開始思考,下節語文課如何上呀,這樣子沒有辦法,我接著改變了一下,請同學把三四段一句話一句話地去譯,譯是譯了,可我沒去分析,一是先由學生找出同學在譯文中的錯誤,其次是我說出本句中的重點字詞,結果呢,也是一團亂。學生在亂哄哄的情況下上完了這一課,很是失敗呀。
接下來12班的兩節課,我想可不能這樣上了,可有什么好辦法呢,使文言文上得有生有色。也是誤打誤撞吧,在學生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腦中閃過這樣一個想法,分成四組,每組選一人背誦一段,可以給三次幫助機會。然后其它組同學考這位學生的翻譯這一段。不帶課文不帶參考書,可向本組成員求助三次。在這樣的想法下我行動起來,我先讓同學分組背一二三四段。接著我請同學來背,一組楊志祥,背得不錯,不過再解釋的時候就差了些,不過算是過關了,同學們的反響也很熱烈,接著鄧琦琪,后來是劉璐璇,都不——學生自己去考學生,問學生,在問的過程中他們自己反而完全調 動起來,這是非常 好的。這種方式值得我自己去學習。
醉翁亭記反思8
1、探究多種授課形式。要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中一點就是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授課形式,讓他們常有新鮮感。要有新課型,首先要有創新精神,要敢于拋開原有的舊模式,熟套子,雖然這樣會給老師帶來不少麻煩,增加不少備課時間,但只有這樣才能從語文低谷中走出來,開創教育的新局面。
其次要有創新思維。語文其實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不少課文涉及到其他學科,因此我們在備課是要考慮到這一點,開動腦筋,找出課文的特點,構思出不同的授課形式。第三是要培養創新能力。把課上得一成不變往往是缺乏這種能力的表現。現在信息技術日益普及,我們要掌握這一技術手段,這樣可讓我們掌握多方面信息,使我們在備課時獲得更多的資源和靈感。上這課時我就從互聯網上查到了許多資料和圖片,一些圖像的運用使學生對知識不但有理性認識,也有感性認識。
2、做學生探索路上的引路人。我們在上課時常強調統一答案,久而久之,很多學生誤認為只要我在課堂上抄好了筆記,考試前背熟答案就行了,因此不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唯標準答案是聽”,沒了好奇心,也就沒了求知欲、探索能力,最終扼殺了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
現在,我們要重視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努力增強他們的求知欲,積極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在學習中,我們要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探索,敢于求異,不拘泥于標準答案的權威。在課堂上,我們要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放開學生的手腳,激勵他們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甚至展開爭論。不少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為在課堂上能“舌戰群雄”,自然會在課前做足準備功夫。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激發思維,使學生在有意無意中把知識遷移轉化,最終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醉翁亭記反思9
整個教學過程好象很完美,但是,同樣的教學設計,在我所上的兩個班(一個尖子班,一個普通班),教學效果完全不一樣。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新思考、反思:
(一)課堂成功之處反思:
1、重視朗讀
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自然貼近作者感情,還可以鍛煉想象、聯想能力、著名朗誦家瞿弦和同志說過:“每當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動的作品時,隨著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實詞的描繪,我常常在腦海中出現許多具體、生動、形象的畫面,我仿佛看到靜靜的小河、熱鬧的結實、戰斗的英雄、膽小的懦夫、”看來,認真地朗讀文章,不僅能夠有效進入作品意境,而已能提高想象、聯想能力。也只有通過大量的誦讀練習,學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進而體會到作品的思想感情。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發揮的時空
開展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給每個學生說的機會,課堂上我把學生說的答案盡量寫到黑板上,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缺點,然后學生糾正,指出原因,這樣,給了學生認識自我,提高自我的機會。
3、重視對學生的評價
在課堂上,對于做對的,做快的,給予及時地肯定,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達到強化學習的動機,另外,對于做錯的,給予指出并加以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二)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總體存在以下的不足之處的反思:
1、小組合作學習少
應該確實把小組合作學習落實到學生的學習中去,這樣更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2、設置的情境問題過少
應設置一些更豐富,更吸引學生的情境問題,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存處不同教學效果的反思: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節課,在不同層次班級授課,產生的教學效果完全不一樣。
1、我沒有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及認識規律,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尖子班學生的接受能力強,這個教學設計符合他們,但是普通班,因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對待教學中的個體差異,對于普通班的學生,我們為完成教學任務將采用什么樣的的辦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有效教學方法是什么?這是今后我們長期探討的問題。
3、關于朗讀指導環節,我們是否應該做到:小組內應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教師如何范讀?課堂教學中什么時候讀?如何讀?
醉翁亭記反思10
今天上了《醉翁亭記》的第一課時,課堂上給學生很多的朗讀時間,與以前不同的是,即使是常態課,也特別注重朗讀指導,但今天只給學生講了,朗讀的節奏不要過快,還應該提醒學生要注意要注意品味語言,讀準語氣語調,這一點很重要,朗讀的的時間沒有安排好,教師似乎喜歡書聲朗朗的課堂,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拿來讀的,尤其是段落的翻譯,是不應該讓學生讀,即使為了提醒學生注意,也應該引導學生朗讀重點句子即可。
所以在朗讀上,要注意分配好學生的時間與內容。另外,有時候學生的朗讀不是在自己的安排計劃之內,就如今天本來是打算帶著學生讀的,但學生急于讀課文,都自行讀下去了,教師也就順其自然,這一點非常好,要根據課堂的變化,及時調整。
另外,導入部分,我的.設計是:昨晚老師做了一個夢,夢見了歐陽修,一起去瑯琊山,他豪情壯志,當場揮筆寫了一篇文章,我問他寫什么時,剛剛想說鬧鐘響了。那么他究竟說了什么,就在醉翁亭記里。學生開始信以為真,結果開始懷疑,他們覺得這是騙他們的,但作為最后一節課,疲勞的他們,一下子就被調動了情緒,并且效果非常好。短短的兩分鐘時間,收到了不一樣的效果。
課堂的確需要創意,特別是要根據學生的狀態來及時講話,而不能每時每刻,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走,未免有些生硬。但作為年輕老師,也應該把握好一個尺度,不能過近,否則,課堂秩序不好掌控。
在解決字詞部分,大部分學生都能自行解決,這一點很好,但由于備課不夠充分,很多沒有意義的實虛詞,也讓學生解決,無形之中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導致課堂效率不高,在者,教師講解的很多,沒有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背誦時間,導致課堂上得很快,但簡單的小檢測一下,就發現其實學生掌握的很不牢固。
應該注意如果不在后面留十分鐘訓練,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及時鞏固,背誦,反復抽查,重點一句話的翻譯,應該注意讓學生挨個重復,以各種方法重復,記憶就是一個不斷強化的過程。
再說課堂秩序,有些學生的狀態非常不好,讀書拖音,懶洋洋的,轉筆,很容易被外面其他的東西吸引,這些都是不應該出現的,所以目前還應該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必須保證學生能夠意識到課堂的緊張高效,這樣效率才能提高。
今天的作文課,就是看精彩語段和>范文,但缺少對作文的詳細點評的過程,以至于學生都不能夠注意力集中。如果純理論的東西,學生不愿意聽,要注意引導學生具體分析優秀作文的好在哪里。最好能夠給予討論,不在乎有多少,關鍵是要點評到位。
下一次作文評講時,用一篇好的和一篇差的對比講,讓學生當堂修改,會更好可以試一下。畢竟作文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靠自己修改出來的。
醉翁亭記反思11
本節課,教師只提了一個問題,但是,在范圍上,帶動學生思考了全篇;在深度上,引領學生挖掘出了課文主旨,達到了以點帶面、綱舉目張的效果。通過這節課的嘗試,我認為,尋找信息焦點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對于我們突破難點,把握主旨,有很大的幫助。當今社會,交流信息已成為現代社會交際的基本內容,處理信息已成為學習、工作甚至娛樂須臾不可離開的任務,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地搜集、處理、交流、整理信息的過程,所以必須在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縮小范圍,尋找信息焦點,才能明確方向,準確把握全文精髓所在。何謂信息焦點?指的是課文中凝聚全部思想內容的關鍵部分。篇有篇的信息焦點,段有段的信息焦點,句子也有句子的信息焦點。尋找信息焦點的目的在于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它具有三大功能:(1)擴展功能。由于信息焦點與閱讀客體中和各信息均能取得意義上的聯系,所以,引導時扣其關鍵點,散發開去,便能輻射全局。(2)活躍思維功能。由于信息焦點因文而異,可能在閱讀區開頭,可能在閱讀區結尾,可能在閱讀區中間;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段落,也可能是一幅插圖。因而抓信息焦點建構導悟思路可多形式多角度,靈活多樣,既可指導順向閱讀,又可導逆向閱讀,還可以展開跳躍式閱讀等。這就給學生各種新異刺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導向功能。由于信息焦點有的是內容的凝聚點,有的是思想感情的抒發點,有的是表達方式的啟示點,因而抓信息焦點導悟可使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方式。
由理論走向實踐不是一個新的課題,但是在進行素質教育和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今天,它卻具有其新意。如果讓大家來說如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每人會談出不少,但多半是處于理論層面,嚴格來講基本上是脫離實際的“空談”,如果讓大家有準備來談,會談的更多。教育家之所以能成為教育家是因為他們有深刻的實踐基礎,能講出深刻的教育理論隱藏在教育實事背后的東西來,讓人看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教育事例。而我們教師現在所謂的教育理論大都是“想象”中的東西較多,基本上是屬于推斷性質的東西,而沒有基本的實踐根基。只有通過教學的實踐研究,我們才能清楚看到檢驗我們的教學效果是什么。理論抽象性太強,我們不應該只教會學生理論,更應該教會學生如何依靠理論去實踐。教學過程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只有實踐才能檢驗我們教學效率和教學效益。因此,要想使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必須加強教學管理,特別是對教學實踐指向的管理,讓教師心中都有一個統一的方向。所以,我們必須由理論走向實踐。
課堂中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塊白板,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往往是以自己的經驗信息為背景來分析其合理性,而不是簡單地套用。因此,關于知識的學習不宜強迫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滿足教條式的機械模仿與記憶,不能把知識作為預先確定了的東西讓學生無條件地接納而應關注學生是如何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經過新舊經驗相互作用而建構知識含義的。
無論是哪一種理論,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潛心學習和揣摩,并不斷地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作為一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擁有教育理論和過硬的業務水平,讓學生佩服,并能用誠摯熱烈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真正達到師生心心相印、心理相知,讓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感到老師可信賴時,他們的心靈才會打開,教育才會奏效,才會使我們的課堂豐富多彩。
學習了這些教育理論后,對于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煩惱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一個人工作多年以后,或多或少的會產生職業倦怠感,而這些教育理論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對自己也是一種鼓舞,這真如雪中送炭。有人說“空洞的教育理論”,我很不贊同,教育理論一點都不空洞,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潛心學習和揣摩,并不斷地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只有掌握各種教育理論,我們才能做課堂改革的先行者。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才會有創新。
由此看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并不是以傳授知識為單一目的的簡單過程,它必須依據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站在高角度上多側面設計并付諸實踐,才能真正完成課堂教學的最根本任務:培養具備扎實基礎、掌握基本技能、具有創新意識的新一代高素質人才。
以上就是我將“當代國外教育教學理論——當代國外教育教學理論、布魯納結構課程理論、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相關理論、多元智能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得到的一些體會。進行有效教學是我們的責任,成為一名有效教師是我們教師的本分,今后我將為之而繼續探索,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力爭成為一名當之無愧的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骨干教師。
醉翁亭記反思12
新穎求異,激發興趣。《醉翁亭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歐陽修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不勝收的大自然畫卷,抒發了自己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如何上好這一課呢?回想起來,以前上這一課時,都是按“讀——譯——析——背”這一路子,其實也不單這一課,絕大部分文言文都是這樣上的,就像輸入了電腦程序的生產線,一成不變,總是按部就班。
也因為這樣,語文教學引起了很多爭異,外界的爭議倒罷了,關鍵的是學生在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下變得沉默不語,原有的學習積極性、興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退、泯滅了。學生沒有積極性學習起來就不自覺,教學效果也就出不來。其實學生的積極性并不難激發,關鍵是教師如何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
因此上《醉翁亭記》這一課時我抓住它是游記性散文這一特點,從“游”字上做文章。讓組長成為導游,組員成為游客,把課上成“旅游課”,使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大自然中。“旅游課”這嶄新的課型一提出立即吸引了學生。學生都有好奇心,因此一有新事物出現,他們都會以極大的熱情去關注,精神也會為之一振。興趣來了,熱情也就高了。在授課的過程中,我介紹一些課外相關知識,這樣既能讓學生增長見識,也能讓他們保持新鮮感。
醉翁亭記反思13
每當從講臺下來,我總是百感交集,課堂上的一幕幕仍然在我心頭魂牽夢繞,我為之歡喜為之憂。課堂是我的樂土,為此我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上完《醉翁亭記》,我的心里有著許多的感動和快樂,從課堂的默契交流中,我相信學生也是快樂的。誠然,在教學中,我們總在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可是有時卻忽視了老師自己在教學中如何才能體會教學的樂趣,享受教學的藝術,而不僅僅是關注技術層面的操作。我認為,語文老師應是這樣的人:
一、語文老師首先是熱愛語文的人。語文是充滿著靈氣、靈動的,經典的文章之所以撼人心魄,是作者為此投入了生命般的熱情。我們語文愛好者也應該有這種精神。盡管外界的誘惑太多,但真正地愛著我們的語文,就要為她獻身,不要僅把她當作可以掙飯吃的職業,而應該當作值得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創造令我們感到欣慰和滿足的教學藝術。
二、做一個性情中人。常聽到一些語文老師說:我特別喜歡這篇課文。這就是性情中人。試想一想,你自己都不喜歡這篇課文,如何感染學生來喜歡?換句話,你自己都不喜歡,僅僅為了完成任務,或趕教學進度,你如何激情飽滿地來上這篇課文?白開水一樣地將這篇課文講完了,學生又能得到什么呢?語文給人理想,但不能帶來當下的現實利益;教語文的人必須是一個性情中人。在教《醉翁亭記》的時候,我覺得我就像文中的歐陽修,和自己的百姓徜徉在山水之間,講到盡興處,情不能抑,自己一遍遍吟詠,完全自我陶醉在“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的境界中,真不知何為醉翁,何為自己也!
醉翁亭記反思14
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學生是否參與及參與的程度如何則是關鍵的因素。因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他們而展開的。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努力使學生產生與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即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
要使學生主動參與,第一是注意教學目標上的認同性。每一堂課,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并理解其意義,這樣師生雙方就會達成共識,同心協力的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所以,學生參與的第一要素就在于他們對教學活動目標的認同性上,這種認同,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明白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并通過教師的啟發、說明等轉化為學生的追求,從而實現需要上的一致、認識上的統一和感情上的共鳴。只有這樣,學生才有了參與的基礎和動力。師生才具有了一起活動的可能。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可使師生關系變得十分融洽,讓師生在課堂中融為一體,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醉翁亭記反思15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學生的調動方面是非常成功的。教師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環境中。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絕對不是一種形式的需要,而是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學生的學習參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教學的效果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程度。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思維活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見解很獨到。這樣一篇美文,在在這樣充滿探究美的氛圍中學完,相信會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的。
讓學生聽錄音的配樂朗讀。由于已下課,效果不夠好。同時,教師對這個環節并沒有認真設計,只是看到有錄音帶,臨時設計的環節,當時只是想讓學生進一步把握朗讀節奏和語氣。現在想來,這個環節可以代替教師朗讀,如果單設,可以由此激發學生朗讀熱情。“同學們,朗誦者讀得怎樣,想不想有這樣的金嗓子,這有磁帶,大家可以練一練,把你的朗讀錄下來,看看誰的朗讀效果好。”
總之,教師只有真正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創造出“煥發生命活力”(葉瀾語)課堂來。
【醉翁亭記反思】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教學反思09-24
《醉翁亭記》教學反思范文09-01
《醉翁亭記》教學反思大全11-09
《醉翁亭記》的教學反思(精選12篇)09-29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09-19
《醉翁亭記》教學反思三篇09-28
歐陽修《醉翁亭記》教學反思10-30
歐陽修《醉翁亭記》教學反思多篇09-04
《醉翁亭記》公開課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09-29
《醉翁亭記》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