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背影》里朱自清的眼淚
《背影》里朱自清的眼淚的內涵是豐富的,不是淺薄的“傷感”,其中蘊涵著不可明言的復雜的矛盾。要解開這個謎底,關鍵在于“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不好”從何而來呢?
從朱自清的傳記材料看,不難找到答案。
朱自清1920年從北大畢業以后,到杭州某中學任教,每月薪資七十元,寄一半回家。仍然不能滿足要求,因為其父娶有一妾,朱自清的生母和妻子頗為壓抑。為節約開支,乃往揚州一中學就職。偏逢校長系父親故舊,薪資全送父親處。又去職,往溫州、上海等地任職。這一行動的結果,就導致了父子二人“兩年的不見”。直到1925年,朱自清終于在清華謀職成功,乃將生母及妻兒接往北京,形勢顯然進一步僵化。轉機是,其父考慮到朱自清孩子眾多(五個),教育不便,乃主動要求將一部分子女及其生母接回揚州。父子關系雖然有所緩和,但是,每月郵揚州家用,其父均無回音。故到1927年7月,放暑假了,還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回家探看雙親。
所有這一切,都可能是朱自清懺悔的緣由。但是,這些都是后來的事,在當年,也就是1917年,朱自清還是個大學生,這些觸他之怒的事情尚未發生,對父親的回護原諒,又從何說起呢?從《背影》來看,某種難言之隱存在于字里行間。再來看看文章的開頭: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背影》中寫的就是“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的感受。當時,朱自清在北大讀預科,《朱自清年譜》(1917年冬)有如下記載:
因祖母逝世,回揚州奔喪。父親時任徐州榷運局長。在徐州納了幾房妾。此事被當年從寶應帶回淮陰的淮陰籍潘姓姨太得知,她趕到徐州大鬧一場,終至上司怪罪下來,撤了父親的差。為打發徐州的姨太太,父親花了許多錢,以至虧空五百元。讓家里變賣首飾,才算補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變故而辭世。 (姜建、吳為公《朱自清年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 13 頁。)
原來,造成祖母逝世、家庭瀕臨崩潰的原因,就是父親道德上的過錯。作為20歲的大學生,他對父親此等說不上口的品行以及造成的后果,雖然口不能言,但卻郁積于心。在此情況下,兒子對父親在情感上是有距離的。說得客氣一點,至少認為父親是不高明的?墒堑搅塑囌,父親卻處處做出高明的樣子。兒子認為父親“迂”,講話“不漂亮”,給自己丟臉。正是因為這樣,后來看到父親艱難地爬月臺買橘子,才分外感動。
經典總是歷史的,理解經典文本,有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回到歷史的語境中去。不回到朱自清所處的歷史語境,就不能理解他為什么被父親爬月臺的姿態感動,自發性的感受只能是感到“不瀟灑”“違反交通規則”。《背影》中對父親的愛的拒絕是公然的,而為父親感動流淚卻是秘密的。親子之愛的這種錯位,不僅是時代的,而且是超越歷史的,表現了一代又一代重復著的普遍的人性。
經典文本的歷史性和當代青少年之間的隔膜,是一個重大的難題,但,并不是不可溝通的。
【談《背影》里朱自清的眼淚】相關文章:
探究朱自清《背影》里的秘密06-18
《背影》朱自清10-15
背影朱自清解讀09-07
朱自清經典散文《背影》08-17
朱自清的《背影》賞析10-18
朱自清背影教案06-25
背影朱自清賞析06-07
朱自清《背影》的教案08-27
朱自清的背影教案10-24
解讀朱自清的《背影》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