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朱自清散文的語言風格
一篇好的散文,不僅僅在于它精粹的思想、雋永的意境,更在于作品的語言美。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就蘊含著語言之美。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談朱自清散文的語言風格,歡迎大家閱讀。
談朱自清散文的語言風格
[摘要]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自然,語言優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主要體現在藝術化的口語技巧,生動傳神的字句修辭技藝及景為心語的抒情藝術。學習研究朱先生的散文對于豐富語言,創新和提升文學素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朱自清 散文 語言風格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五四”以來最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不論記人、敘事、說理、抒情,都如實抒發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情感性感染了廣大讀者。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意蘊美是文學創作的最高追求,這種內在美通過其獨特的語言風格體現出來。
一、口語入文,樸素清新
關于散文的語言風格,朱自清強調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確提出要用“活的口語”寫文章,認為這樣的文章才能像“尋常談話一般,讀了親切有味”。通俗淺近、明白如話的“口語化”藝術是朱自清散文突出的語言風格之一。
朱自清的“口語”,以北京口語為主要基礎,兼融其他方言中的有效表達成分,形成了具有知識分子口語特點的語言意境。這種境界,既體現出與人交心似的親切、隨和,又具有了一個文思敏捷的文人精心組織后的清新、典雅。如《春》里,他不說春天來臨,各種花競相開放,爭妍斗艷,而說“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花趕趟似的。”
……
朱自清散文常常以俗語或方言入文,或起到通俗易懂、言簡意明的奇效,或得到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好處。如《話中有鬼》中引用俗語“打是疼,罵是愛”來證明怒罵是恨,笑罵是愛;《論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婦忘了娘”“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久病床前無孝子”等大量俗語來舉例、形容,收到言微意豐的效果。
風華從樸素中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話,平易自然,堪稱樸素美的典范。
二、善用修辭,音韻優美
蘇軾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詠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朱自清的散文里,不論是樸素美的“淡妝”,還是裝飾性的“濃抹”,都使語言生動形象至極,尤其是繽紛的修辭,仿佛優美的旋律,縈于耳際,久久繞梁。
1.巧妙運用疊詞疊句
疊字疊詞,用得最傳神的當數《荷塘月色》。“蓊蓊郁郁”的樹,寫出了樹木的繁茂。“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現出荷塘的形狀,使讀者產生空間的想象。以“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刻畫出荷葉的深度,讓人眼前展現出荷葉的風致。“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則反映樹的錯落有致,開闊又有立體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平實自然的疊詞,都產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同時,朗讀起來富有節奏感。
2.善于運用常見修辭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里,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段,把語言裝飾起來,以增強語言的魅力和藝術感染力。
朱自清常用新穎的比喻,使文字別開生面!逗商猎律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把“出水很高的荷葉”比作姑娘在跳舞時張開的鮮艷的舞裙,不僅突出地形容了荷葉又圓又大,而且顯現了荷葉舒展著,擺動著的姿態,仿佛凌風飄舉,翩翩欲舞一般,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荷葉羅裙一色裁”的畫面,看似平淡無奇,可在先生的筆下,卻可體味到一種不同尋常的修辭韻趣;《綠》里寫梅雨亭“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寫出亭子凌空欲飛的氣貫長虹之美感。這類比喻可謂是匠心獨運,另辟蹊徑,出神入化。
3.敢于運用常人難以使用的修辭
通感常出現在朱自清的散文中!逗商猎律防,“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花香本屬一種“嗅覺”,似與“歌聲”無甚關聯,但作者卻抓住了“清香”的“縷縷”與“高樓上歌聲”的相通之處――時斷時續,若有若無,給人以嗅覺兼聽覺的雙重藝術享受。“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前一句用“渺茫的歌聲描繪出“清香”飄渺,似有似無的荷之清香,動靜相宜,虛實相生。后一句則用“名曲”的旋律來形容表明光與影的和諧,與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樣悠揚,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給讀者以聯想和想象,使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進入詩境一般。
《綠》里,“這里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地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地擺弄著,像跳動著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到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作者綜合運用博喻、通感、移用的修辭手段,多角度、多側面地從視覺、觸覺等方面形象地表現出梅雨潭水綠的波狀、情致、柔潤、清亮,令人嘆為觀止!
三、寓情于景,意境幽遠
朱自清散文有著如詩如畫的意境,寫景抒情,景語心境,寓情于景,意境幽遠。情感是散文的生命。無論寫景敘事議論,都須有作家真摯濃厚的情感作靈魂,否則技巧再高明,語言再漂亮,也不過是蠟制美人。先生是個感情豐富且細膩的人,其筆下的事物同樣也充滿感情。
在《綠》一文中,先生在極盡描繪了梅雨潭“醉人的綠”之時,喜愛之情不可抑制,奔騰洶涌著傾瀉于筆端,此時最能體現其感情的'人稱是第二人稱“你”,一連用十多個“你”,便把他對綠的深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起到了升華感情的作用,將自己內心細膩而真摯的感情合盤托出,如水晶般純潔通透,似驕陽般溫暖人心,像清泉般沁人心田。
《荷塘月色》意在寫心中“頗不寧靜”,一路寫來卻又處處見“靜”,作者以縝密細致的筆觸,把“荷塘”和“月光”表現得出神入化,而作者的感情則完全融會在景物之中,手法高明,方式多樣,不著一點痕跡。寫荷塘,既客觀地寫出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了作者來到“這一塊天地”時的“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舒暢。寫荷葉,使人聯想起《天鵝湖》里小天鵝們的圓圓的挺挺的裙子,也點染著作者的審美情趣。即時風過荷塘那一瞬間的現象,也沒有逃過作者敏銳的觀察,他形容它“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就連不能見一些顏色的流水,作者都感到它的“脈脈”含情。這些描寫不僅反映了作者在用整個身心來感受自然,而且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理想來表現美。
對于月光的描寫,作者細膩的描繪和生動新鮮的比喻更引起讀者夢幻似的感覺,與作者當時的不滿黑暗卻又不知如何打破黑暗,向往光明卻又不知如何走向光明的朦朧的憧憬與追求,形成一種心理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的契合。甚至對形成這種朦朧意象的原因──“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作者也十分欣賞,喻之為別有風味的小睡。最后,寫由采蓮聯想到梁元帝的《采蓮曲》和南朝樂府《西洲曲》,并引出對江南水鄉的懷念,這實質仍是寫作者對美好自由的憧憬和延伸,更多的是在“頗不寧靜的”心境上又增添了一層懷古之情和鄉思之愁。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征,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范”。
參考文獻:
[1]朱自清散文.
[2]朱自清散文全集.
[3]朱自清論文集.
【談朱自清散文的語言風格】相關文章:
淺論朱自清散文的風格06-10
談朱自清散文的特點05-14
談朱自清散文的真善美10-24
朱自清的散文風格與人格07-15
朱自清散文藝術風格10-02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08-07
朱自清寫景散文的語言特色10-16
朱自清散文語言特色探究08-19
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特色05-26
朱自清經典散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