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練習題
張九齡的《賦得自君之出矣》描寫了丈夫遠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單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形象生動,充滿生活氣息。
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注:
、刨x得: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之詩,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自君之出矣”是樂府詩雜曲歌辭名。君之出矣:夫君離家。之,助詞,無實際意義。矣,了。
、撇粡停翰辉佟
⑶理殘機:理會殘破的織布機。
⑷思:思念。
、蓽p:減弱,消減。
、是遢x:指皎潔的月光。
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練習題一:
【1】“不復理殘機”描繪了一種怎樣的氣氛?(2分)
【2】詩的`三、四句描寫很有特點,請加以賞析?(2分)
參考答案
【1】織機殘破,說明丈夫離家已久,君去機殘,描繪了一種落寞冷清的氛圍。(2分,意對即給分)
【1】運用比喻的修辭,把思婦的思念比作那團團圓月,這圓月在逐漸減弱其清輝,逐漸變成了缺月,從而使思婦的這份思念之情表達得含蓄婉轉,真摯動人,也使本詩顯得清新可愛。(2分,修辭1分,情感1分,意對即可)
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練習題二: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2)詩歌的后兩句,詩人采用了哪種修辭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參考答案
(1)通過“殘機”“滿月”等意象,塑造了一位丈夫久出未歸,百無聊賴、無心勞作、日見憔悴的思婦形象。(意對即可)
(2)比喻。因為日夜思念,容顏憔悴,宛如那圓圓的明月,在一天天的減弱它的清輝,變成了殘月。生動形象,委婉含蓄,真摯動人,美感鮮明。(意對即可)
譯文
丈夫離家遠行而未歸,妻子長時間沒有上機織布了,織機變得殘破無比,卻沒有人修理;女主人日日夜夜思念,容顏都憔悴了,好像那團團圓月,在逐漸減弱清輝,逐漸變成了缺月。
拓展閱讀:唐朝最有風度的宰相:張九齡
唐朝作為那個時代的超級大國,唐朝引領著東亞乃至更廣泛地區的潮流風尚。既然追求時尚,注重風度自然就成為必要的生活內容之一。譬如唐明皇李隆基就很注重風度,當他有幸見到大詩仙李白時,第一眼發現了這是個矮個子,第二眼就覺得這個矮個子風度不俗,舉止之間氣宇軒昂,好像是作為玉皇大帝的特派員來視察自己工作的。為此,這位皇帝大人還暗中自卑了一次。而他任命的宰相張九齡更是風度翩翩,曠古絕今。雖然二人共事很多年,但每次見到張九齡,李隆基都像喝了普洱茶或是泡了溫泉浴一樣神清氣爽,好不舒坦。即使后來張九齡因為跟他天天抬杠,被降職成了地方官,他還是時時不忘人家的風度。每當有大臣推薦人才,他總是先來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在他的心目中,張九齡儼然是風度的代名詞。
那么張九齡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應該說他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細節決定成敗,他成事是因為過于注重細節,失敗也是因為過于注重細節。
張九齡這個名字不簡單,是由父母原創、禪宗的祖師爺六祖慧能潤色而成。他的父親張宏愈是個漁夫,常年以打魚為生。某天打魚時,最后一網撈到個大家伙,怎么用力也拖不上來。他想這下發財了,就跟魚死磕,磕了半天也沒磕出勝負。這時天已經黑了,張宏愈覺得是自己餓了,所以沒有力氣拽上來。他就把漁網繩系在河邊的一棵樹上,回家吃飯去了。吃飽喝足,他叫上妻子一起來跟魚拔河。這時魚已經餓了好半天了,沒啥力氣了,沒等張宏愈動手,妻子只是輕輕一提,就把大魚弄了上來。二人仔細一看,原來是條幾十斤重的九鯪魚。張漁夫樂壞了,自打干漁夫這行,還沒抓過這么大的魚呢,冷不防聽到妻子說了一句讓他跳河的話:把它放了吧。大概當時她產生了某種幻覺,覺得魚的眼睛好像在流淚,一時心軟,動了惻隱之心。張宏愈估計是個氣管炎,遵照夫人的旨意乖乖把到手的肥魚放了。
沒過多久,張夫人懷了孕,天天喝魚湯大補。兒子生下來時,她看著那雙水汪汪的眼睛覺得眼熟,回憶了半天想起了那天的九鯪魚。一定是那條魚投胎報恩來了,她對自己說。兩口子一合計,干脆名字就叫九鯪得了。后來六祖慧能遇到了張九鯪,覺得小娃娃挺靈氣的,但是名字不太好。九鯪是水生動物,再怎么蹦跶也上不了岸,不如改叫九齡,取諧音久齡之意,將來做大官。張宏愈覺得慧能大師說得有理,就讓兒子改名張九齡。幾年后,他又生下三個兒子,名字如法炮制,分別叫張九皋、張九章、張九賓。不過從后來的人生軌跡看,張九齡的飛黃騰達似乎印證了他的名字。
張九齡小時候很聰明,寫得一手很漂亮的文章,十里八村的都知道他。弱冠之年,他進京趕考,一舉中第,做了秘書省校書郎。校書郎是基層文職官員,整天跟筆桿子打交道。這份工作很對張九齡的胃口,他最不怕的就是筆桿子,作為嶺南詩派的創始人,他用詞華麗,意境飄逸,連當時的詩壇兼政壇前輩張說都佩服不已。不過,他真正的事業起點是在"道侔伊呂"制科。當時,太子李隆基正盤算著自己登基后的領導班子問題,想找一批能跟自己合謀的人,于是他面向社會廣泛公開舉行公務員考試。張九齡是眾多的面試人之一。他的答卷緊貼時事,分析入位,并就許多問題的處理細節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閱卷老師李隆基看完之后龍顏大悅,給他打了個"A",并把他從耍筆桿的校書郎提拔為耍嘴皮的右拾遺,做起了專給皇帝提可行性建議的諫官。張九齡不負厚望,充分發揮自己注重細節的特點,經常就現行的體制、政策等問題展開細節性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案,這一點很受唐明皇的認可。譬如當時的政界有條潛規則,京城的官員比地方上的官員更受重視,提拔速度更快,由此造成的結果是許多優秀的人才因為不在皇帝眼皮底下,而被埋沒終身。張九齡就此問題向唐明皇提出建議,力主糾正這股風氣,平衡中央官和地方官的升遷機會。
經過幾年的磨煉,張九齡在京城有了點名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接著他就開始走狗屎運,碰到了他的命中大貴人-張說。張說時任中書令,也是宰相之一。此人有三牛:第一牛是家族基因牛,他們老張家是唐朝有名的宰相專業戶,他的兒子張延賞、孫子張弘靖都是宰相,唐朝能超過此紀錄的只有唐明皇的.另一位宰相蕭蒿;第二牛是才氣牛,他的文筆雖然是二流的,但是作品的風格和其中潛含的政治家獨有的風骨卻是一流的,以此成為了當時的文化界領軍人物;第三牛是房子牛,他的宰相兒子曾經修了一座說不出星級的豪華大宅,一家幾代人住在里面上百年都不用重新裝修。張說當時已是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明皇四朝的老前輩,無論是政界還是文化界,都是一桿大旗。
前面之所以說張九齡走了運,是因為他和張牛人是本家。起初張說看上了他的詩作,想聊一聊,聊過之后大發感嘆:太有才了,下一任文壇盟主就是你。緊接著張說就開始琢磨,我這么有才,小張也這么有才,我倆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沒準是一個人吧?結果倆人一查族譜,還真的是一家。樂壞了的張說從此逢人就說張九齡的大德大能,其中聽眾之一就有唐明皇。那個時候的張說對唐明皇的影響是巨大的,后者早年也是文學小青年,對當時流行的華麗文學路線十分不滿,并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極力修正這種趨勢。張說的作品正好對他的胃口,兩人一拍即合,你搭臺,我唱戲,張說從此飛黃騰達。有老張的推薦,唐明皇對小張自然也刮目相看,于是張九齡的官運就坐上了電梯,一升再升。最牛的是在開元十年(公元722年),一年之內連升三級,到開元十一年,他已經是正五品的中書舍人。大家可別以為正五品是個小官,在唐朝一般宰相也就三品,一品、二品的官不是送給死人,就是賞給功勞大的需要皇上三鞠躬的活人,普通人想都別想。
在唐朝皇帝里,唐明皇也算是個有情調的小資,眼見張九齡每天穿得整整齊齊,走路步伐矯健,眉宇之間神采飛揚,心里那叫一個舒服。張九齡還有一個細節做得非常有創意,當時朝臣上朝議事,手里都要拿塊象牙做的笏板,如果記性不好,可以把想說的話提前寫在上面。滿朝文武不用笏板時都是往腰里一別,這種方式如同鄉野村夫插煙袋一樣不講究。唯獨張九齡在這個細節上做得很特別,他讓人做了一個很精致的袋子,專門用來放笏板。每次上朝,他就把袋子放在仆人的手里。你沒想到吧,如果張九齡也插在自己腰里,那就成收破爛的了,自然沒有風度可言。僅此一點,唐明皇就贊嘆了好久,整天看著張九齡比自己老婆還順眼。
【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練習題】相關文章:
唐代詩人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4-14
自君之出矣古詩詞鑒賞01-24
賦得永久的悔07-04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03-22
唐詩《賦得殘菊》11-22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04-12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04-18
《賦得永久的悔》原文05-21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全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