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千古名賢張九齡的故事

時間:2024-10-25 21:48:43 張九齡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千古名賢張九齡的故事

  張九齡為人正直、賢良、敢言,從不阿諛逢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千古名賢張九齡的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千古名賢張九齡的故事

  千古名賢張九齡的故事

  開鑿梅嶺

  廣東南雄和江西大余交界之處,萬山群列,逶迤起伏,其中有一座巍巍峻嶺,叫做梅嶺,也稱大庾嶺。秦皇漢武時期,為了開疆拓土的軍事需要,朝廷曾在梅嶺山中開辟一條山路。但是,小路歷經數百年的風雨侵蝕,加上多年失修,早已變得面目全非。肩挑背負的山民獵戶,步履艱難。特別是那里地處僻靜,遠離村莊,強人經常占山為王,攔路打劫。因而,南來北往的販夫走卒或旅客行商,都必須結伴走崗。否則,連生命財產都得不到安全保障。

  唐玄宗開元四年,張九齡向圣上請長假回鄉探視年邁病重的母親,他帶了家院張忠和若干軍士騎著快馬,途徑梅嶺。他憶起青少年時代赴京參加殿試曾經過梅嶺,接昭入朝做官也途徑過梅嶺,親眼看到古道上有峭壁,下有深淵,也親耳聽到古道常有人畜傷亡之禍發生,且常有強人劫掠。因此,張九齡心中早就萌發了重修梅嶺古道的念頭。這次他回到家鄉,與病情有所好轉的母親談及此事,母親十分高興地說:“修路架橋,功德無量,為母也曾聽說梅嶺古道非常艱險,來往不便,早就應該重修。兒啊,你做了官就要為民做好事,不要猶豫。”張九齡的二弟張九皋和三弟張九章,在外地做官,這次也是請假回鄉侍奉母親,聽了張九齡要重修梅嶺古道的打算,也十分高興地說:“大哥要重修梅嶺古道,這是利國為民的大好事,照顧母親自有我等分擔,大哥只管放心修路便了。”

  于是,張九齡在家休假期間,向唐玄宗呈上了開鑿梅嶺新路的奏折,并派家院張忠和軍士將奏折飛騎送往長安。唐玄宗看過奏折之后,大加贊許,朝中文武百官聽后也積極支持,認為張九齡此舉利國利民,值得表彰。唐玄宗批準了奏折,詔命張九齡開鑿梅嶺新路,并派一支戍邊的官兵速往韶州,聽從張九齡調撥使用。

  張九齡接到唐玄宗批準重修梅嶺古道圣旨后,向韶州刺史、虔州地方官吏韋璩等及鄉紳父老通報了情況,號召大家同心協力,按時按質完成任務。然后,張九齡一邊派人張貼開鑿梅嶺新路、遷墳和招募民工之類的安民告示,一邊帶領地方官吏攀山越嶺,勘測地形,規劃線路,作好開工的一切準備。

  開元四年農歷十一月初一,張九齡按照當地風俗舉行特別隆重熱烈的開工典禮和祭祀儀式。司儀高聲唱讀張九齡親自撰寫的祭文。張九齡主持開工典禮,與地方官吏、父老鄉紳行禮如儀;修路大旗和標志族姓的旌旗如海,迎風招展;禮炮齊鳴,聲震天地;龍騰獅舞,萬眾歡呼。典禮完畢,工地上萬千民眾和朝廷派來的軍士立即開展了勞動競賽,緊張而有序。張九齡與地方官吏一起,到各地視察工地,慰問民工,間或請教能工巧匠,推廣經驗。有時直接和隨從及軍士一起勞動。有一次,張九齡來到一處打石場,還向石匠介紹北方父老采用“火攻堰取”的方法,事半功倍。這種方法,就是在石板上架起柴火燃燒,火熄滅后再用鐵錘打石,巨石就容易爆裂破碎,從而加快了工程進度。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奮戰,大庾嶺新路終于被開鑿成功。這對嶺南地區的開發,南北物資的交流,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均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韶州、虔州兩地百姓為了答謝張九齡為民辦實事的功勞,特地送了一把“萬人傘”給張九齡。張九齡順利完成任務之后,撰寫了《開鑿大庾嶺路序》表奏朝廷。這時,張九齡回鄉侍奉母親的假期未滿,唐玄宗也正在東都洛陽巡視。但是,唐玄宗聽說張九齡重修大庾嶺新路大功告成,又看了張九齡寫的《開鑿大庾嶺路序》之后,不禁大喜過望,這時也不顧張九齡還在休假,便迫不及待下詔命張九齡即速重整行裝,自韶州趕赴東都洛陽,隨駕還京。回到京都長安之后,張九齡即被提拔為左補闕(正宰相)了。

  張公口案

  唐開元十三年冬,張九齡因進諫唐玄宗泰山封禪不可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引起唐玄宗的不滿;后來又在用人方面多次與唐玄宗產生不同意見,加深了君臣之間的矛盾。加上大奸臣李林甫的挑撥離間,開元十五年三月,張九齡終于被免去丞相職務,貶為洪州刺史。

  張九齡是勤政為民的清官,一到洪州,他便與隨從一起深入鄉村體察民情,關心民瘼,同時夜以繼日地清理積案。他還在獄吏陪同下,親自巡視牢房。有一次,張九齡來到死囚牢里,看到牢內關押著一位披枷帶鎖的老人。老人一見張九齡,知道是一位新來的大官,連忙跪地呼喊:“大人,冤枉啊!”

  張九齡停步問獄吏:“老人姓甚名誰?犯了什么案子?”

  獄吏連忙回答:“老人名叫王福祥,原是飯店掌柜,犯了殺人死罪……”

  張九齡心中一怔:“王福祥?哦,昨晚我看過他的案卷,發現不少疑點,莫非確有冤情?”

  獄吏低聲說道:“大人,此案是有一些不明不白。不過,此案經過三推六問,省臺批復,已成鐵案呀!”

  張九齡嚴肅地說:“如果確有冤情,就是圣上批復也要刀下留人,豈可濫殺無辜?”

  原來,事情發生在兩年多前,外地遷來的王福祥在洪州府前街口開了一間小飯館,生意還算不錯。樓上,女兒小翠殷勤地為顧客上茶端飯,忙個不停;女婿趙虎在樓下廚房燒火炒菜,滿頭冒汗。小翠生了個男孩,已滿四歲,名叫阿貴,常在廚房里自個兒玩耍。王福祥坐在門口的柜臺前,一邊招呼客人,一邊撥拉算盤記帳。有一天,飯館進來一名惡少,惡少后面跟隨著四、五個如狼似虎的家丁。惡少名叫花小龍,外號花太歲,是遠近聞名的惡棍。平日飲酒作樂,為非作歹,糟蹋了不少良家婦女。他看中了小翠的美色,幾次三番前來飯館調戲小翠。小翠軟硬不吃,加上惡少攝于趙虎的勇武,不敢造次。但他很不甘心,非把小翠弄到手不可。這回惡少又帶來幾個家丁充當打手,決定強搶小翠。小翠一見惡少,欲下樓躲避,但此時樓梯口已被兩個家丁攔住。花太歲洋洋得意,上前欲抱小翠,小翠急得東躲西閃,惡少滿堂追逐。小翠大喊“救命呀!”這時,怕事的顧客早已紛紛走散。惡少見狀,更加有恃無恐,一把抱住小翠就要非禮。趙虎聞聲奔到樓上,推開攔路的家丁,從惡少手中救出小翠。惡少發聲喊,眾家丁把趙虎團團圍住,大打出手。誰知趙虎原是打鐵出身,運武有力,又當過幾年前任刺史的差官,拳腳功夫實在了得。面對惡少和家丁的囂張氣焰,趙虎面不改色,一招一式直打得家丁們鬼哭狼嚎,紛紛敗退。花太歲眼看眾家丁漸漸不敵,忙從腰間拔出匕首,擲向趙虎。趙虎扭身一閃,匕首插進一個家丁的心窩,家丁連哼都沒哼一聲就倒地斃命。花太歲一驚,從打手的胸口拔出匕首,惱羞成怒地投向小翠,趙虎見狀,急忙飛身一躍,用自己的身軀擋住小翠。匕首刺進趙虎的胸部,趙虎咬牙切齒重重地倒下,鮮血流了一地。小翠哀痛地撲倒趙虎身上,嚎啕痛哭。這時,王福祥也已抱著小阿貴奔上樓來。王福祥被突然飛來的橫禍驚得失聲痛哭:“哎呀呀,怎么會這樣呀!不得了哇!”小阿貴看到爸爸倒在地上,媽媽痛哭不止,害怕得緊緊抱住王福祥:“公公,我好怕呀!”花太歲見此情景,忙命眾家丁抬起斃命的家丁匆匆離去。

  過了兩天,花太歲到刺史衙門告了王福祥一狀,并親自帶領衙役綁走王福祥,誣告王福祥殺死了他的家丁。隨后,花太歲又派家丁到福祥飯館搶走小翠,欲強行成親,小翠死命不從。花太歲便把小翠關進磨房日夜受苦。

  獄吏一五一十地講了王福祥的遭遇,張九齡惱怒地說道:“真是無法無天,豈有此理!”又問:“前任刺史是怎么斷案的?”

  獄吏說道:“前任刺史大人也知這是冤案,無奈花太歲是一位朝廷命官的外甥,刑部直接了斷。限定秋后問斬。刺史大人無可奈何,只得有意拖延了數月,不然,王福祥老人怎能活到今天?!”

  張九齡沉吟片刻,又問:“小翠被搶,老人身陷死牢,趙虎和阿貴怎么樣呢?”

  獄吏說道:“趙虎受了重傷不知是死是活,阿貴也不見蹤影。刺史大人還派人找了幾次,都沒有下落。唉,好端端一個家庭算是家破人亡了。”獄吏說完,不自覺地用衫袖擦了擦眼淚。

  張九齡為了尋找失蹤的趙虎父子倆,訪遍洪州城內的打鐵鋪頭,還在家院張忠的陪同下到城郊農村明查暗訪。半個月過去,全無線索。但張九齡并不灰心。有一天黃昏,張九齡和張忠在一位老農的指點下,走到一片小樹林邊,在竹木掩映下出現一座茅房。茅房門口,坐著一位五、六歲的男孩正在自個兒玩耍。張九齡心中一動,朝張忠使了個眼色,二人快步朝茅房走去。小孩一見外面來了生人,趕快奔入茅房,關上大門。

  張九齡走到門口,輕敲大門。不一會兒,一個壯漢出來開門。壯漢看到來人并無惡意,忙問:“先生有事找我嗎?”

  張九齡笑道:“你就是趙虎吧?總算找到你了!”

  趙虎一愣:“你……”

  張忠說道:“趙虎兄弟,這是新到任的洪州刺史張大人,他是專程前來調查案情,為你們平冤昭雪的呀!”

  趙虎一聽,慌忙雙膝跪地泣不成聲:“張大人啊!……”

  張九齡撫慰一番,然后把趙虎父子帶回府衙,命衙役好生安排住宿。次日,張九齡在公堂提審花太歲,在人證物證面前,花太歲不得不認罪畫押。張九齡命軍士把花太歲打入死牢。這時,衙役已經遵照張九齡的吩咐把王福祥攙扶到公堂。張九齡命軍士開枷松鎖,宣布無罪釋放。王福祥淚流滿面,喜憂參半,猶在夢中。當他看到公堂上已經團聚的小翠、趙虎和小阿貴時,方知不是做夢,于是激動萬分。一家人劫后重逢,仿如隔世,彼此哭成一團。臨了,王福祥牽著小翠、趙虎、阿貴的手,齊齊跪倒堂上,拜了又拜。張九齡離座上前,將王福祥一家扶起,撫慰一番。又命衙役取來一包銀子,送給王福祥一家。王福祥又欲跪地,張九齡趕忙制止。

  張九齡為王福祥一家平冤昭雪之后,又逐一提審案犯,面訊曲直,口占案牘,當場依法改判及釋放一批批懸而未決的囚犯。囚犯們沉冤昭雪,個個感激涕零。囚犯們的親屬子女更是千恩萬謝,洪州百姓無不翹起大拇指贊道:“張公口案,張公口案!”兩年后,張九齡離任南下,洪州百姓依依不舍,送了把“萬民傘”給張九齡。王福祥老人還托人繡了一面“張公口案,恩同再造”的錦旗,帶著小翠、趙虎和阿貴,把錦旗送到張九齡的官船上。在送別張九齡的洪州渡口,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河南賑災

  有一年夏天,河南中源大地烈日炎炎,久旱不雨,某縣縣令為了求雨消災,在一座山坡前面的平地上臨時搭了一個土臺。土臺上,坐著一排神情嚴肅的地方官吏。一位身披八卦長袍的道長正在揮舞長劍,口吐火焰,眾巫師圍坐一圈,念念有詞。他們是在煞有介事地斬妖除魔,呼風喚雨。土臺前面是一片開闊地,黑壓壓的人群,衣衫襤褸,長跪不起。土臺一側,幡旗獵獵;旗下站立著幾個上身赤裸的劊子手,手執大刀,怒目圓睜。劊子手跟前跪著幾名五花大綁即將砍頭祭旗的囚徒。他們有的表情麻木,低頭不語;有的昂首挺胸,視死如歸。囚徒兩旁還有一批陪斬的罪犯,也是捆綁著跪在地上。

  大銃響了三聲,劊子手舉起大刀,正要往下砍的剎那間,一匹飛騎從山坡后面疾弛而來。騎馬人一邊揮鞭抽打快馬,一邊高聲喊道:“刀——下——留——人!”臺上的官員慌了神兒,道長巫師嚇得目瞪口呆,劊子手的大刀停在半空,臺下的萬千民眾一陣騷動,齊刷刷地抬頭往山坡望去。

  原來,騎馬人正是張九齡的家院張忠。張忠高舉尚方寶劍,策馬躍上土臺,眾地方官吏一見大驚,連忙跪伏在地,道長巫師更是惶恐地俯伏于地,不敢動彈。

  張忠下馬收劍,對地方官吏說到:“諸位大人請起,不必驚慌,欽命河南賑災使張大人馬上駕到。”說完帶領土臺上的地方官吏走上土臺,列隊迎接張九齡的到來。這時,山坡后面出現一輛朝廷專用的車騎。張九齡坐在車內,幾位隨員前后相伴,策馬揚鞭。前頭開道的是十多名威武的騎士,是宮廷禁衛,一個個手執兵械。張九齡走下車來 ,扶起跪地迎接的地方官吏,帶著責備的口氣說到:“貴縣求雨便了,為什么還要殺人呢?”

  縣令誠惶誠恐地答道:“大人有所不知,這幾個刁民謠言惑眾,哄搶官倉,實乃強徒之首,犯上作亂,罪該萬死。”

  張九齡說道:“貴縣久旱不雨,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正宜開倉放糧,以抗天災,豈可置民瘼于不顧,更添人禍呀!”

  縣令一時慌急,支吾其辭地說:“這……這……”

  張九齡繼續開導道:“餓極之亂,此非常之亂,非犯上作亂,其情可恕,其理當容,法律也有明確規定。依法辦事,順應民心;濫用刑罰,百姓遭殃呀!”

  眾地方官吏齊聲道:“對對對!大人英明,大人英明!”

  縣令手抹額汗,說道:“下官一時糊涂,皆因聽信道長瞎說,差點枉害了幾條人命。下官該死!”

  張九齡嚴肅地說:“草菅人命者,與殺人同罪,幸虧還沒有釀成惡果,念你一貫清廉自律,今日求雨,也是為了百姓,不再追究罷了,起來吧。”復對跪在后面的道長巫師說道:“想你們也是為了謀生,故弄玄虛,胡說八道,今后可要改邪歸正,不得重操舊業,迷信害人——去吧!”

  縣令唯唯諾諾,道長巫師連聲稱謝免罪之恩,一批待殺、待罪的囚徒無罪釋放。死里逃生的鄉民,聲聲感謝救命大恩。張九齡和隨員們扶起鄉民,加以撫慰。張九齡深情地對民眾說道:“眼下老天爺不下雨,許多地方糧食失收,百姓受苦,朝廷盡知,本官此行,就是奉圣上之命前來放賑救災,但得諸位鄉親同心協力,大事可成。”

  剛被釋放的幾位壯漢雙手抱拳單膝跪地說道:“為報大人的救命之恩,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張九齡親切地扶起眾壯漢,問:“你等過去所操何業?”一個說是鐵匠,一個說是木匠,一個說是石匠,還有一個粗聲粗氣地嚷道:“俺是剜豬佬,有的是力氣!”眾人聽了一陣哄笑。張九齡高興地說:“好,好!你等各有所長,此次抗災必有用武之地呀!”說完,張九齡告訴地方官吏:“本官來此之時,見一黃河支流,水源充足,離此不到十里,只要筑壩開渠,可引水灌田,此乃抗災為民長遠之計也!”

  縣令點頭稱是,但又說:“大人明鑒,可是,眼下家家斷炊……”

  張九齡說:“這也不難,朝廷決定開倉放糧,以工代賑,并發下種子,隨后就到。”

  民眾聽說開倉放糧,個個歡呼雀躍,都說:“只要不挨餓,一切聽從大人調遣。”

  于是,一場筑壩引水工程開始了。張九齡親自與地方官吏一同勘察地形,指導施工,千軍萬馬奮戰工地,不到一個多月的時間,大功告成。穿山越嶺的渠道放滿清水,萬民歡呼。這時,張九齡派人到廣東請來的一批老農,以及運來的一批谷種也先后到位。張九齡親自指導和示范當地百姓種植水稻。從此,中原大地上也有了水稻生產,過去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大米飯,逐漸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張九齡的放賑抗災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拓展

  張九齡及其代表作介紹

  張九齡(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出身寒門庶族,武后(周)長安二年(702)擢進士。數年中官累遷,開元四年(716),因上書言事引起宰相姚崇不滿,遂告病歸鄉。請開大庾嶺路,是年冬,率眾修成。開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733--736)以中書令入主相府。他有膽有識,剛直不阿,施政有方,舉賢任能,是著名的盛世賢相。后因李林甫與武妃詆毀而被罷相,貶為荊州長史。開元二十八年(740)五月,他卒于曲江私第,年六十三。今存《張曲江集》,有詩218首,文242篇,又《全唐文》、《唐大詔令集》、《文苑英華》載十篇,共252篇。

  他是張說之后的文壇領袖,執政二十余年中,獎掖、培養、提拔過一批文才俊士,如王維、盧象、皇甫冉、孟浩然、裴迪、王昌齡、錢起、綦毋潛、包融等。古體詩《感遇十二首》是其代表作。

  感遇(其一)[1]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2]。

  欣欣生此意,自爾為佳節[3]。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4]。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5]。

  ①這是《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一首。感遇即有感于身世際遇的意思。以“感遇”為詩題,是初盛唐之際興起的風氣,陳子昂、張九齡都寫了不少“感遇”詩。

  ②葳蕤:草木茂盛枝葉紛繁的樣子。桂華:即桂花。

  ③春有蘭花,秋有桂花,因而春天和秋天都自然而然地成為美好的季節。

  ④林棲者:棲居山林的隱士。因聞到風送花香而愉悅。坐:因為。

  ⑤此雙關語:草木有自然的品質,人有自己的情操志節。這些自然自在的美好品質并不是因別人的好惡而存在的。美人:屈原作品中常以美人喻君主。

  此詩詠物言志,擬物為人,抒寫潔身自好,孤芳自賞的情懷,直接繼承了屈原以香草美人喻君子的手法和忠君愛國、潔身守志的精神,只是他的悲憤情緒含而不露,因而詩歌顯得雅正沖淡,委婉蘊藉。《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周敬曰:“曲江公詩雅正沉郁,言多造詣,體含風騷,五古直追漢魏深厚處”。《唐詩緒箋》:“此詩氣高而不怒”。《唐風定》:“透骨語出之和平。”《昭昧詹言》:“立物各有時,人能識此意,則安命樂天。興而比,收所謂‘運命唯所遇’”。

  望月懷遠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②。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③。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④。

  ①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此句寫處身異地的親人在同樣的時間里懷著同樣的情懷共看明月。

  ②情人:親人。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一整夜。

  ③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

  ④末兩句說:月光雖可愛,卻不能抓一把送給遠方的親人,只好回屋睡覺,希望得個好夢。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這是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起句高華渾融,歷來被人傳誦。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委委道來,親切感人。《增定評注唐詩正聲》引郭云:“清渾不著,又不佻薄,較杜審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詩刊選脈會通評林》云:“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千古名賢張九齡的故事】相關文章:

李清照千古名句04-20

木蘭詩的千古名句05-04

詩經千古名句翻譯06-03

白居易千古名句60句精選01-30

經典蘇軾千古名句30句精選02-06

蘇軾千古名句50句精選01-26

白居易千古名句30句精選02-20

蘇軾千古名句30句11-30

經典蘇軾千古名句50句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