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登襄陽峴山》原文注釋及賞析
引導語:張九齡是有名的賢相之一。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他被奸臣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在襄陽,他多次登臨峴山,寫下了《登襄陽峴山》:
《登襄陽峴山》
張九齡
昔年亟攀踐,征馬復來過①。
信若山川舊,誰知歲月何②!
蜀相吟安在③?羊公碣已磨④。
令圖猶寂寞⑤,嘉會亦蹉跎⑥。
宛宛樊城岸⑦,悠悠漢水波。
逶迤春日遠,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來煙景和。
同心不同賞,留嘆此巖阿⑧。
注釋
①亟:屢次。攀踐:攀登踐履。此句是說:往年我曾多次攀登峴山,現在又經過這里。
②信:確實。若:這些。此句是說只有這些山川巖石依舊未變,而時光流逝,挽留不住,誰也奈何不了。
③蜀相:指諸葛亮。此句是說諸葛亮寓居隆中時,“好為《梁父吟》”,以寄托遠大抱負,而今安在?
④羊公碣:即羊祜碑。磨;銷磨。指羊祜碑上的字跡已經磨得模糊不清。
⑤令圖:美好的謀略。指諸葛亮的“隆中對”。
⑥嘉會:盛會。指羊祜常在峴首山的置酒游宴。蹉跎:光陰白白流過。“令圖”二句分別照應上聯兩句,是說諸葛亮雖有美好宏圖猶且身后寂寞,像當年羊祜那樣宴游也不過是虛擲時光。
⑦宛宛:彎彎曲曲的樣子。
⑧“同心”二句:是說自己與諸葛亮、羊祜心是相通的,抱負是一樣的.,但卻生不同時,不能同賞這秀麗景色。阿(ē):指大山。
簡析:
這首詩當作于貶荊州時期。登高懷古,諸葛亮也好,羊祜也好,發思古之幽情是為了眼前。宏何難展,歲月蹉跎;物是人非,心事寂寞。
此詩寫法上頗能體現張九齡其詩的風格,“清淡”之余,有太多的如《古詩十九首》的影子。這既是其詩之長也是其短。
這首詩由對當年游覽的回憶,想到歲月流逝的無情;由對前賢的感念,想到人生命運的難測;由眼前的風景,想到自己的寄托;最后,發出不能跟前賢共賞的感嘆。氣象開闊,感情真摯,體現了一代名相的不凡心胸。
拓展:
《登襄陽城》
杜甫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
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
冠蓋非新里,章華即舊臺。
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解讀
這首詩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氣象雄渾,感情悲壯。無論結構層次,辭章音韻,都很精到。杜甫曾以“吾祖詩冠古”自傲,并諄諄告誡子女:“詩是吾家事”。
【張九齡《登襄陽峴山》原文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登襄陽峴山》張九齡11-27
登襄陽城原文及賞析07-20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原文及翻譯12-20
與諸子登峴山原文、注解、韻譯及評析12-16
登鸛雀樓原文、注釋及賞析08-16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古詩原文11-11
杜牧《山行 》原文賞析及譯文注釋12-14
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注釋及賞析12-20
浣溪沙原文、注釋及賞析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