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3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1
《金鎖記》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許多批評家的贊譽,傅雷先生譽之為“文壇最美的收獲”,夏志清教授則稱之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年少曾讀,體會不深,近日重讀,拍案叫絕,再三回味,越愛不釋手。我以為,和張愛玲其他的小說篇章比起來,這篇《金鎖記》可以說是張愛玲頂峰之作,無論從技巧上還是思想上,都能體現張愛玲的天賦所在,尋常人是無法企及的。
張愛玲善于刻畫女人,尤喜描寫各色“壞女人”,《金鎖記》也不例外,小說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級階層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為了攀附權貴,把她嫁入了沒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個自小就臥病在床的廢人,七巧出身平民,有著勇敢剛強直爽的一面,突然進入了死氣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著一個廢人,這個矛盾注定這是一個悲劇故事。在姜家她處處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斷反抗,在別人眼中,她惡名昭著。后來丈夫和老爺相繼死后,姜家分了家產,七巧終于得以脫離封建家族的桎梏——張愛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鎖——帶著兒女搬到外頭住。在七巧的下半生,雖然沒有了壓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經濟基礎,可是她的后半生過得并不如意。舊時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爺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猶豫揭穿了他的騙財的把戲,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點的愛情葬送了;兒女長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兒媳過不去,終于氣死了兒媳;女兒三十歲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對象,七巧偏從中破壞……最后,這么一個不幸的女人終于在郁郁中死去,結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張愛玲的小說受到傳統小說影響很大,這篇《金鎖記》尤其明顯,單從技巧上來說,許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紅樓夢》的影子來。比如人物描寫方面。寫七巧,小說一開端并不直接就寫,而是通過兩個下人的床頭閑話點出,把這個家族的人物關系和大致的情況都交代清楚,這和《紅樓夢》借冷子興賈雨村之口道出榮寧二府的興衰故事一樣異曲同工。
在兩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二嫂三嫂的背后冷言閑語,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為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語,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鋪墊之后,七巧終于出場,一開始就寫她因為替二小姐云澤作媒,氣得二小姐哭,三言兩語之下,完全通過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七巧的獨立個性,還把姜府的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交代得相當清楚。短短四五千字,完全是側面描寫,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關系、人物形象交代得非常圓滿清楚,張愛玲生花妙筆,讓我贊嘆。 其實這種側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說中應用得很廣。最妙一筆是在后面,當寫到七巧約準女婿童世舫見面,要拆散他們,在童的眼中,只見“門口背著光立著一個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子”,而小說在寫七巧老年的時候,一處都沒有正面去刻畫七巧的形象,而到最后才借旁人的眼睛點出,妙筆如斯,再次嘆服。
其外,小說跨度三十年,寫人物和事情的變遷,《金鎖記》里面用的方法更是奇妙。比如小說最后,七巧把手上的鐲子往手臂上推,那鐲子在年輕圓潤的時候是絲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盡燈枯,鐲子能一直推上腋窩,這金鐲子好比一把枷鎖,三十年的壓抑和蒼涼無奈,就在這一推之間,纖毫畢現,實在是點睛之筆!
張愛玲在小說不斷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蒼涼的寂寞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人物內心變遷的見證,如開場時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象赤金的臉盆,沉下去……”,這預示著一個沒落的時代沒落的家族;“模糊的狀月,象石印的圖畫”,這是七巧女兒長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綽綽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是兒媳眼里的太陽。月圓月缺,正是人物命運的象征。
七巧的悲劇命運是通過一系列矛盾展開的,小說正是通過一系列的戲劇沖突牢牢抓住讀者的心。一開始,一個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族,本身就是最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的命運的開始。然后再通過七巧和妯娌間的矛盾、七巧和三爺季澤的矛盾、七巧和兒女們的矛盾,一環扣一環,結構嚴謹,故事,就在一幕幕矛盾中開展來。
七巧表面潑辣強悍,對人性極端不信任,但是,骨子里還是向往著幸福,她在寂寞的時候時常想起昔日和自己打情罵俏的豬肉販,甚至,她大膽追求著三爺季澤。但是,想象終究是想象,而三爺也因著她的狼籍名聲而不敢沾染。在幸福喪失之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獨立出去。
晚年的七巧不斷的和自己兒女斗爭,其實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氣死兒媳,因為在他們身上找到她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們的性生活,因此近似變態地加以報復,這正是因為她沒有得過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兒的婚事,因為她對男人已經是一律敵視的態度,因為她就是被自己所愛的男人欺騙,這幾近心理變態了……整篇小說,從表入里,從正到側,手法如此奇妙,七巧在張愛玲筆下,已然不是紙上人物了,而是寫得活了,這樣的功力,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很少人能比得上的。
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2
張愛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滿傳奇色彩,她的性格聰慧、執著、特立獨行、不受束縛,她對周圍的事物有著敏感、深刻、獨到的認識,她的作品凄幽、艷、蒼涼,充滿了人性的主題。《金鎖記》是她的早期作品,發表時她不過只有二十三歲,但作品已經是相當成熟,從取材的視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現技巧方面,都有突破,當時及后世的評論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金鎖記》是以李鴻章次子李經述的家庭為原型的。小說寫了一個大的封建家族中一個只有名份但卻出身低微、沒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害人者。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之所以能夠嫁到姜公館這樣的公侯之家,是因為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錢。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環的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她心里喜歡小叔子姜季澤,但季澤卻是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于是本來要強、潑辣的她就愈發口無遮攔,瘋瘋顛顛,別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讓著她,是因為向她要東西。十年后成了寡婦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館,有了家產,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護住錢財上,為自已帶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鎖。為了錢,她攆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澤,病態地拆散了女兒的婚姻,故意在兒子、兒媳間制造矛盾。“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錢迷亂了心性,變成了一個有著“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的狠毒、絕情、病態的人,但其實是她的人性被所處的環境逼迫、扭曲的結果,在當時社會中具有普遍性,而這種普遍性是與封建社會的根本相聯系的。作為女人(不僅是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質外,男女之愛是她們的基本需要。但身處沒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卻連正常的生理和感情需要都得不到滿足。她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澤、兒子長白。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在她看來是“沒有生命的肉體”,“要是能有點人氣就好了”,她無法得到愛欲的滿足,甚至連她自已也弄不明白怎么會有了兩個孩子。姜家只不過是讓她來侍奉他,她因此最終分到了姜家的財產。季澤是她心中愛著的人,喜歡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季澤雖然在外面尋花問柳,可在家里卻不敢太造次,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他有他的原則。分家后季澤來找她,向她做了表白,但她卻認為他是來騙錢的,不是真情,所以把他攆走了。可以看出她的渴望除了性愛之外,還有情愛,但因為猜疑,她放棄了這種機會。我不認為作者只想表現金錢的勝利。但此后,她拋棄了這么多所獲得、保護的財產,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托。從丈夫、季澤得不到愛,她忍受著情欲的煎熬,產生了瘋狂般報復的病態心理,對所有男女之愛充滿忌妒,包括兒子長白、女兒長安。兒子長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讓已結婚的長白整夜陪著她通宵聊天,講小夫妻的性生活,最后逼得兒媳婦自殺身亡。與丈夫結合只是使她獲得了家產,季澤只給了她愛的煎熬,長白則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個浪蕩子,連同女兒長安,都成了她病態心理的犧性品。她生命中的三個男人都不能給她愛,作為女人,她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更要說明的是,這個“黃金的`枷”,不是她自已愿意戴的,是社會強加在她身上的(作為正常的女人卻因為金錢原因嫁給了一個廢人,這種違反人性的作法,在封建社會是司空見慣的,女人大多是無法反抗的),最后她被金鎖壓瘋了,想摘也摘不掉了。小說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給人一種蒼涼的感覺。
張愛玲關注人性,表現人性,《金鎖記》寫的就是人性受到壓抑以至扭曲的故事,小說充滿了“人生味”(張愛玲語)。在張愛玲看來,什么是“人生味”呢?她在散文《道路以目》中寫道:“有掙扎、有焦愁、有慌亂、有冒險,所以‘人的成份’特別的濃厚。我喜歡它,便是因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我想這便是她對于“人生味”的解釋吧,就是人生的本來狀態,人和社會的復雜性,“虛偽之中有真實,浮華之中有樸素”(張愛玲語,出自《自已的文章》),當然也可以反過來理解。比如對七巧拒絕姜季澤求愛時描寫,就是真偽并存,虛實共有,使人物更加可信、鮮活。
小說的語言簡練、凝重,比喻新奇,人物對話上頗有《紅樓夢》的風格。注重制造典型場景和人物心理刻畫,借鑒了電影的一些表現手法。小說不足的地方我認為在某些地方主觀性太強,比如對曹七巧主觀上為什么那么看重錢,交待得不夠,令讀者推斷起來就有些牽強。在刻畫人物時也有這種缺憾,做不到象《紅樓夢》那樣不露痕跡地表現人物的內心和性格。這也許是現代小說的特點,但仍然給人有些突兀的感覺。
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3
初涉《金鎖記》時,并不喜歡曹七巧這個角色,她粗鄙小氣,尖酸刻薄,然而待到最后“那一面的一滴眼淚她就懶怠去揩拭,由它掛在腮上,漸漸自己干了”無聲悵然地走了,心中驀地漲的難受。一生悲劇,年華葬在金錢這件“長滿了虱子的華麗袍子”之下,誰見得曹七巧的辛酸,徒留人性兀自掙扎,只余一個“可恨可悲”的瘋婦。
七巧嫁入姜公館,又當上了二房奶奶,這一切本是她所渴望的好事。長在市儈的七巧,對于金錢自然是追求的,但不至于瘋狂。然而正是由于這個身份,七巧自卑多疑,小氣刻薄,搞得婆媳不和,與其他幾房鬧心,連下人都對其指指點點。
待她終于有了一雙弱兒女后,她也未因此獲得婚姻的幸福。二房終日病在榻上,她又自以為是地愛上了小叔子季澤,偏偏流連花叢的季澤頗顧忌倫理,不沾家里人,到頭來還是七巧一場無奈的單相思。婚姻與愛情雙雙落空,七巧不甘心,花一般的年紀已經過去了,當初她為什么嫁到姜家來?現在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她不甘心,不甘心。老二和老太太的死,更是加劇了這種心理,放大了她對金錢的占有欲,開始耍潑,但是一直到這里,曹七巧對金錢的追求并不過分,仍可以說是一個市儈小寡婦為了日后不被欺負而努力爭取自己的權益。
然而在搬出了姜公館后,姜季澤找上門來。此時的七巧已是一個守寡富婆,她犧牲了青春和愛情得到的財富終于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因此,在這個時候她也是絕對不會放手的。身心已被黃金枷鎖禁錮的曹七巧機警地想到了自己生存的錢,“這一轉念使她暴怒起來”,在試探中得知他的來覬覦著她的錢,曹七巧在心旌搖蕩之余意識到愛情的虛假,大怒之下把季澤趕出了家門。七巧的精明雖然保住了自己用青春換來的金錢,卻也同時無情地捏破了七巧對愛情最后的企盼和希望。七巧在瞬間的天翻地覆中,徹底明白了自己的'愛情的無望,但卻是自己將之明朗化,并將之毀滅,是自己將自己推到了這一步邊緣。風吹過來,七巧猛然驚醒,她跌跌絆絆地爬到樓上,輕掀開窗簾,為的是再看一眼季澤那倉皇逃走的背影。風將窗簾吸了回去,也風干了她的淚,風干了她的那顆曾經愛過他的心……愛情破滅,淚眼婆娑的在窗前凝望著絕望:“玻璃窗的上角隱隱約約反映出弄堂里一個巡警的縮小的影子,晃著膀子踱過去。一輛黃包車靜靜在巡警身上輾過。小孩把袍子掖在腰里,一路踢著球,奔出玻璃的邊緣。綠色的郵差騎著自行車,復印在巡警身上,一溜掠過。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沒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可以說,這時的七巧才真正地瘋了,也許正如她所言,“當初她為什么嫁到姜家來?為了錢么?不是的,是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澤相愛”,這或許是她曹七巧心中的底線吧,人性的底線崩壞了,整個人也就“瘋狂”了。
小說的后半部分,曹七巧一步步在金錢這件虛妄的華袍之下,人性一點點喪失,人格漸漸扭曲。她教育子女吸食毒品,教兒女漠視愛情,干涉甚至破壞兒女即將到手的幸福。她自個兒不幸福,也不愿別人圓滿,即便是自己的子女。曹七巧就此從一個被迫害者淪為迫害他人的非人。一切都是以金錢來衡量,她老對長白長安說:“你們要曉得當心,誰不想要你的錢?”
她干涉兒子的婚姻生活,使得夫妻不和。至于女兒的婚事,“若是家境推板一點的,七巧總疑心人家是貪她們的錢。若是那有財有勢的,對方卻又不十分熱心”,“高不成,低不就,一年一年耽擱下來”,待到長安真正有所傾心之時,曹七巧又好巧不巧地插上一腳,以兒女的幸福為自己陪葬。這種變態的心理,正是由于先前底線的崩壞,無限放大了她對金錢的欲望。
什么都靠不住,只有錢,只有錢,才最忠誠。這種唯錢心理下,即便是兒女,也是無所謂的,只是惡毒地用他們的幸福為自己陪葬。七巧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為了兒女守住立身之財,但是實際上七巧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她所作所為不是為兒女在覓幸福,只是一次次地打破他們原本就不多的幸福泡沫。若是真以金錢來衡量,那么世上怕是沒有真正的幸福了吧。因為金錢,才錯過真正的幸福,已經說不清是該恨還是該嘆了。“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哪怕她自己能意識到“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但黃金枷已經牢牢地禁錮了她的身心,使她沿著自虐和他虐的惡性軌跡無可阻擋地往下滑,一直滑到人性扭曲的最底層。在她看來愛情是不可靠的,只有沉默的黃金才是最忠實的。
也許七巧的過世并不是結局,一切還是在原來的軌道上繼續,長百和長安已經深受七巧的影響,七巧的死對他們來說是解脫,但誰又能肯定他們不是下一個七巧呢?黃金枷鎖,鎖了幾代人,傷了幾顆心?作文
【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金鎖記張愛玲06-26
張愛玲 金鎖記10-10
張愛玲《金鎖記》賞析09-12
張愛玲作品金鎖記賞析07-02
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簡介07-02
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07-27
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范文06-02
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精選18篇)09-06
張愛玲《金鎖記》讀后感(精選34篇)09-18
張愛玲《金鎖記》優秀讀后感(通用11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