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

時間:2024-12-17 15:40:11 佩瑩 贈汪倫 我要投稿

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通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通用5篇)

  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 1

  課前交流:

  我有個提議,想和大家交個朋友愿意嗎?你們比我小我叫你們(小朋友),我比你們大,你們叫我-—(生接大朋友。)

  師:上課,小朋友們好。

  生:大朋友好。

  導入新課

  師:今天湯老師又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既然是朋友,

  我想請教大家,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呢?

  師:真正的朋友應該是互相關懷、互相理解的。今天湯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關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別人,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誰呢?別著急,先來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習·華的大詩人,他喜歡喝酒,經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時即興吟詩。(如學生回答出李白,教師接:看來李白醉酒詩百篇的佳話是人人皆知。)流傳至今的詩作有990多篇。號稱詩仙。(李白)對了,就是李白,關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學們都不陌生,李白與朋友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故事:安徽涇縣農民汪倫十分欽佩李白的才華,想和他結交為朋友,便寫信邀請李白說: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早就聽說汪倫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見面后,李白說:

  “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

  汪倫卻笑著說:“

  ‘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 ‘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

  此時,李白方知自己“受騙上當”,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說:

  “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此后,汪倫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兩人一起游覽當地的名山勝景,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

  師:你說他們倆是不是真正的朋友。為什么?

  師: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別的時候,就在臨別刻又出現了一幕讓人感動的場面,什么場面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則古詩《贈汪倫》。

  自學古詩

  師:什么場面這樣讓人感動呢?一起看詩文。(引導出聲讀三遍。)

  師:這首詩有沒有生字? (沒有)這四句話好不好理解? (好理解)

  1那我想問問同學們,你們平時是怎么理解古詩每句話的意思的? (生發散連詞解句法)是理解古詩句意最常用也最實用的一種方法。就請同學們按照你們總結出的連詞解句法自學詩意,可以結合書后注釋,小組學習。

  師:誰愿意匯報你們組的學習成果? (生匯報詩意)

  體會踏歌

  師:通過同學們的匯報,我知道了這是一首描寫朋友之間告別場面的詩,我想問問同學們

  2生活中你有沒有經歷過和朋友或親人告別時的情景呢?和誰告的別?你們是怎么告別的?(生發散)

  師:擁抱、互贈禮物、招手示意等等都是送別常見的方式,可汪倫對李白卻與眾不同,他們是什么方式一起說(板書:踏歌相送)。踏著節拍唱歌那是什么樣的呢?想不想體會一下?老師放段音樂,誰愿意到前面來踏歌。其他同學看他做得對不對。(放音樂請同學踏節拍)。還想試一首嗎?全班同學在座位上踏歌。(一首是找朋友、一首送別)

  師:通過嘗試,我們都理解了踏歌,剛才我們先唱的是找朋友后唱的是送別,這兩首詩雖然都有送別的意味,但情感不同,節拍與聲調也不同。前首輕快高昂、后首比較哀婉憂

  3你推斷一下汪倫當時應該是用什么樣的調子來踏歌的呢?(小組討論討論)

  師: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無論憂傷還是輕快,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老師尊重你們的意見。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經過十幾天的交往,李白和汪倫接下了深厚的情誼,就要分別了,汪倫還有很多話想對李白說,

  4假如你是汪倫,想想此刻,你會對李白唱些什么? (生想象)

  師:人們都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如果此刻你是詩人李白,站在船頭,面對踏歌相送的汪倫,

  5你會對汪倫說些什么?(生想象)

  句式訓練

  師:是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誦到---—(生接)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放課件)

  師:1一尺有多深,用手比劃一下,千尺是多少米,學過數學吧算一算,難道李白用尺量過桃花潭?他怎么知道桃花潭水有多深呢? (這是一種夸張寫法,形容他倆之間的友誼很深厚。)[板書:情誼深厚]

  師;2他倆之間的情誼這么深厚,你覺得在解釋這兩行詩的時候,用上哪些關聯詞語能恰當地表達出他們之間深厚情誼呢?老師給你提供幾個關聯詞語,(課件)

  師:3你說說用上關聯詞語好,還是不用好?為什么?

  師:不僅關聯詞語能使意思表達更清楚,其實不同的句式對句子也同樣可以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不信,你把這句詩的意思變成感嘆句、反問句和設問句的形式再宋體會體會?

  師:不管是關聯詞語還是變換句式都是我們理解句子意思的好方法,今后同學們一定要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說話、作文、閱讀中去。

  感情朗讀和背誦

  師:1這比桃花潭水還深厚的友誼你能讀出來嗎?讀全詩。

  師:2熟讀成誦,哪位同學可以背誦。

  擴展學習

  師: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你還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離別詩。今天湯老師給大家帶來幾首送別詩,看大屏幕。(課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

  師:古代的離別詩或纏綿凄婉、或開朗豁達,你喜歡哪一種,請自選一首回家自學,不過學習時不要只停留在對字面意思的理解,要著重體會詩歌所蘊涵的豐富的情感,就像我們今天這樣把自己當作詩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去說,去想,去做,你就能體會出古詩的那種美妙的意境,體會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師:短短的四十分鐘課就要結束了,湯老師和咱們四年( )班學生也就要分別了,你們舍得離開鄭老師嗎? (不舍得)想對我說點什么?其實我也舍不得離開大家,為了表達我對大家的情誼,我模仿詩人李白給大家寫了一首送別詩,想聽嗎? (念詩:老師課罷將欲行,忽聞身邊惜別聲,初春驕陽紅勝火,恰似同學送我情。)你們想不想也向李白那樣給湯老師寫首送別詩呢?或者想想生活中曾經發生過的送別場面,你也試著給朋友或親人寫首詩。

  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 2

  一、導入、釋題。識記生字“贈、倫”,書寫生字“汪”。

  師:(故事導入)同學們喜歡聽故事么?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注意認真聽,聽完后想一想這個故事講了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什么事?

  古代有個人叫汪倫,很有才學,唐開元間任涇縣令,卸任后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汪倫非常敬佩大詩人李白的才華,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李白這個人一生最喜歡游山玩水,喝酒寫詩。汪倫根據李白的個性特點,寫了一封請帖送到李白手中,上面寫著:“太白先生:這里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請您光臨,飲酒賞花。”李白一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八個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這樣的地方?便應邀來到汪倫家。

  到了汪倫家后,每天,汪倫只是陪李白喝酒,向李白請教作詩的學問,帶著李白在村子周圍看看,連“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復要求去賞“十里桃花”,去“萬家酒店。”汪倫被逼得沒辦法,只好對李白說:“這些地方你都去過了。”李白有些摸不著頭腦。汪倫說:“十里桃花就是離我家十里外山坡上的一棵桃樹,萬家酒店就是我們天天去喝酒的那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

  李白聽后哈哈大笑,并沒有責怪汪倫,反而被他的風趣和智慧所打動。

  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兩人飲酒作詩,脾氣相投,成了好朋友。轉眼李白要離開桃花潭了,繼續他的行程,當船緩緩開動的時候,汪倫來到岸邊,依依不舍地給大詩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動,覺得這才是最真摯的人生友情。情動之下,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贈汪倫》。

  師:這個故事講了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一件什么事?

  生:這個故事講了汪倫請李白到他家做客,告訴李白他家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可是去了卻沒有,李白沒有惱怒,反而跟汪倫成了好朋友,李白要走了,汪倫特地踏歌給李白送行。李白就寫了一首詩送給王倫。

  師:故事只聽了一遍你就能夠說出它的意思來,聽得仔細,說得詳細。好!

  誰還能再用一兩句話簡單說一說?

  生:汪倫請李白來桃花潭做客,李白來了之后雖然沒有看到“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但是他們倆仍然成了好朋友,李白要告辭了,汪倫特地踏歌送行,李白很感動,就寫下了《贈汪倫》這首古詩。

  師:告辭、踏歌送行這兩個詞用得好!

  師:同學們了解李白和汪倫么?

  生:李白是著名的詩人,和杜甫共同稱為“李杜”。

  生:李白是唐朝詩人,喜歡喝酒和游山玩水。

  師:看來你很了解李白,通過什么方式了解的?

  生:上網查資料。

  師:這是學習的好辦法。

  生:李白字太白,是浪漫什么……

  師:浪漫主義詩人。

  (課件出示,認識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存世詩文千余篇。

  師:了解汪倫嗎?

  生: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

  生:汪倫是涇縣縣令,卸任后隱居在桃花潭邊。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剛才老師講的古詩里面說到了。

  師:你非常善于聽講。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李白送給汪倫的古詩《贈汪倫》。齊讀課題。

  師:贈可以怎么記?

  生:我在超市里看見奶袋子上面寫著“買一贈一”就是這個贈字。

  師:善于在生活中識記生字,你是個有心人。

  生:我買玩具的時候還贈給我一個小禮物,上面寫著“贈品”。

  生:贈左邊是個寶貝的貝,右邊是曾經的曾。

  師:說得好,我們贈給別人東西的時候一般都把什么樣的東西送給他?

  生:自己的寶貝。

  師:所以要記住它是個貝字旁。

  師:看這個“汪”字怎么記?

  生:熟字加偏旁。王加上三點水。

  師:能組詞么?

  生:淚汪汪。

  師:跟水有關系所以是三點水旁。

  生:水汪汪,汪汪叫。

  師:老師在黑板上寫,大家跟我一起書空。請大家打開本子在本上寫兩個。

  師:倫怎么記呢?

  生:熟字換偏旁。輪子的輪車子旁換成單人旁就是汪倫的倫了。

  生:老師,這個字師語無倫次的'倫。

  師:你積累的詞真多,好!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師:上課之前聽有的同學說這首詩大家很熟悉了,好,先讀一遍我聽聽吧,注意把自此讀準了。

  生:齊讀。

  師:同學們能把古詩讀通,但是古詩要讀出韻味。怎么才能讀出韻味呢?你得了解這首古詩寫得是什么,作者寫得時候包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那么同學們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了嗎?好,考考大家。

  師:(課件出示問題,生填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生:時間是李白乘舟的時候。

  師:李白乘舟要怎樣的時候?

  生:李白乘舟將要走的時候

  師:用詩中原句來說就是~

  生:李白乘舟將欲行時。

  師:非常正確。

  生:地點是桃花潭邊。

  生:人物是李白和汪倫。

  師:事件呢?

  生:李白坐船要走,汪倫來送。

  師:汪倫是以什么方式來送他的呢?

  生:踏歌。

  師:好,把這句話連起來完整地說說。

  生:事件是李白坐船要走,汪倫踏歌送行。

  師:(板書:踏歌送行。)對,這樣說話才完整。

  師:了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讓我們再讀全詩,體會李白的千古不衰的名作。生:齊讀全詩。

  三、進入情境,體會感情。

  師:古詩大概描述的意思我們明白了,想寫好一首詩,還要寫出意境。這首詩里要注意幾個意境。

  師:(課件出示意境一:“舟”),舟是指什么?

  生:小船。

  師:回答問題要完整。

  生:舟指的是小船。

  師:古代的交通工具有什么?

  生:古代用的最多的交通工具是馬車、小船或者是步行。

  師:對。舟字在古詩里出現很多,一方面,古代交通工具還不夠發達,沒有飛機、公交車、地鐵、動車等,人們一般靠馬車、步行來活動,舟相對來說算是比較快捷的交通工具了;另一方面,它輕快敏捷,常常用于表現詩人灑脫的胸懷,想象一下,古人穿著長袍,手持一卷書或者背一把古劍,那多么英姿颯爽。

  師:下面我們看看古人是怎樣把舟用在詩句中的。

  (課件出示句子)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 李白;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 孟浩然;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刪除了其它三句難度較大的詩句。)

  生:讀。

  師:給“舟”組詞。

  生:小舟。

  生:乘舟。

  師:乘怎么記?在哪里見過它?這個字這么深刻的含義,我們定要寫會它。拿出本子跟老師寫乘舟二字。師示范。

  生:在練習本上練寫。

  師:(課件出示第一句),怎么理解這句?

  生:李白坐著船就要走的時候。

  師:將欲行,是什么意思?

  生:就要走。

  師:那就把時候去掉。

  生:李白乘舟就要走。

  師:說得好,理解詩句的時候,就可以這樣,用組詞連句的方法。我們再讀一讀這一句。

  生:讀。

  師:(課件出示踏歌)踏歌。認讀踏字,跟什么有關?

  生:足字旁跟腳有關。

  師:看幾幅圖片,結合課文談談你所理解的“踏歌”。

  (課件出示圖片)南宋畫家馬遠的《踏歌圖》即表現了村民的踏歌活動。同時此圖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生:踏歌就是用腳踩地打拍子唱歌。

  師:還有補充么?

  生:踏歌就是用腳踩地打拍子然后手也搖擺唱歌。

  師:搖擺可以換成什么詞?

  生:搖擺可以換成舞動。

  師:舞動是手的動作,手腳都用的話哪個詞更恰當?

  生:手舞足蹈。

  師:是啊,踏歌手腳都要用,那我們用這一個詞就能概括了。誰能再說一說踏歌如何理解?

  生:踏歌就是手舞足蹈唱歌。

  師:是的,踏歌是古代民間的一種娛樂活動,人們口唱歡歌、手舞足蹈動作自由、活潑。《武進舊事·元夕》中有李篤房吟描寫踏歌場面的詩句(課件出示詩句)

  生:讀“人影漸稀花露冷,踏歌聲度曉云邊。”

  師:是啊,人漸稀少,到了深夜,踏歌聲還穿透云霄。再讀這句。

  師:忽聞在這里怎么理解?

  生:忽然聽到。

  師:你太厲害了,知道聞就是聽到的意思。

  生:以前學過《春曉》里面有句處處聞啼鳥,老師就說聞是聽到的意思。

  師:能夠把以前學的知識用到學習中去,這是一樣重要的能力。你是個善于總結和思考的孩子。

  師:李白忽然聽到什么了?

  生:李白忽然聽到李白踏歌送行的聲音。

  師:為什么要在李白離開汪倫的家,上路之后,來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時候,汪倫才來送呢?他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時候才來送呢?你們這時候就做做汪倫,猜想猜想,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幾種可能呢?為什么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師:請同學們開匯報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有可能汪倫因為有事耽誤了所以來晚了。

  師:想一想汪倫有可能有什么事能夠耽誤來送李白呢?

  生:有可能他回家去給李白拿自己釀的酒去了。

  師:你如何知道他會釀酒?

  生:老師開始講的小故事里說了汪倫用自己釀的酒招待李白。

  師:故事聽得認真,想象合理。

  生:有可能汪倫故意來遲了想讓李白先失望后驚喜。

  師:對呀,有這個可能。汪倫有可能事先設計好,故意這個時候出現給李白一個驚喜。

  生:有可能李白怕汪倫傷心,就沒告訴他,后來汪倫知道了才急忙趕來送他。

  師:有道理。他們倆一起飲酒作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李白要走了,舍不得汪倫也怕汪倫傷心就沒有告訴他。汪倫聽別人說的,才匆匆趕來送李白。

  生:有可能汪倫叫朋友們一起來送李白所以晚來一會。

  師:有這個可能。汪倫自己踏歌怕李白聽不到,叫朋友們一起來踏歌送李白。

  生:老師,汪倫有沒有可能想讓李白永遠記住他,所以想了一個特別的方式來送他?

  師:是呀,汪倫是李白邀請來的,請李白的時候還以“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引誘李白,送行的時候方式也一定很特別了。

  生:老師,可能汪倫在家里已經請李白喝酒吃飯了,李白說不要送了汪倫就答應了,但是汪倫還是沒忍住,又來送了。

  師:同學們,你們能夠想到這么多可能,簡直就是一個個的汪倫和李白呀。我沒有想到你們送別的方式這么特別,洋溢著熱情。多么感人!多么意外!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帶著一種意外和感激的心情來讀,誰來讀這兩句?

  生:讀。

  師:我聽出驚喜來了。

  生:讀。

  師:把這兩句連起來讀讀。

  師:李白與汪倫在桃花潭邊喝酒吟詩,對酒當歌,汪倫盡地主之誼,熱情款待李白,他們在一起相處了一段美好時光,轉眼間,到了分別的日子了,李白登上小船,汪倫前來送行,他們依依不舍地分別。李白對汪倫說_____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不及”什么意思?

  師:這兩句詩怎么理解?(大屏出示)

  生:讀。1米=3尺,千尺相當于333.3米。如果一層樓高4米,比83層樓還高。

  師:是呀,桃花潭水有這么深,汪倫對李白的情誼深還是桃花潭水深?

  生:情深。

  師:板書:情比水深。

  師:(大屏出示此兩句)給這兩句詩選擇一個正確的關聯詞。體會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與汪倫的友誼之深。

  生:讀。(課件出示句子:選擇哪句最合適。因為桃花潭有千尺深,所以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之深。如果桃花潭有千尺深,就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之深。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之深。)

  師:哪一句解釋合理?

  生: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之深。

  師:那我們讀一讀,體會汪倫對李白的情誼之深。

  生:讀。

  師:我們在讀這兩句的時候,要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誰能用一個詞概括?

  生:有感情。

  師:有感情還不夠深。

  生:深情。

  師:對,“飽含深情”,這就是抒情。想不想再讀讀這兩句?

  生:練讀。

  師:整首詩我們讀過了,理解了詩人詩中包含的感情。整首詩的意思會解釋嗎?

  生:李白乘舟將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聲,及時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師:看來你們是真正理解這首詩和作者表達的感情了。那我們再來讀一讀吧?

  生:聽錄音,跟讀。

  師:這首詩表達了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么他就像井底之蛙,永遠不能享受陽光。如果你周圍有好朋友,那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你也會感到溫暖。同學們,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帶著詩人李白那份深深的情誼,隨著音樂一起來誦讀《贈汪倫》。

  生:(課件出示整首詩配樂),搖頭晃腦地讀。

  師:周星冉同學讀得非常好,好在哪里呢?他邊讀邊加上自己的手勢、動作,搖頭晃腦,古人就是這樣讀詩的。我們也像他一樣動起來。

  生:讀。指名讀。

  師:古人讀詩用的方法是吟唱。下面聽一聽這首詩的吟誦。大家可以一起跟著吟。(課件出示整首詩的吟唱)

  生:吟唱。

  師:看,古人能用28個字就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還能吟誦、吟唱,方式多種多樣,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搜集古詩吟誦吟唱的視頻和音頻,學著誦一誦、吟一吟、唱一唱。

  四、讀李白《將進酒》,感受吟唱,進一步了解李白。

  師:李白的這首詩表達了友情之深,李白一生留下的千余首詩中,有六分之一是送別詩,可見李白朋友遍天下,重感情,下面看到大家意猶未盡,再給大家放一首著名吟唱家徐健順老師吟唱的《將進酒》,我們再領略一下經典吟唱,并且感受李白的另一面,這首詩既表達了李白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是李白的代表作。

  生:聽,唱。

  五、拓展。

  師: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之外,老師還找了幾首感人肺腑的送別詩,我們來讀一讀。第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生:讀題目。

  師:這么長的題目同學們讀得這么流暢,很好。從題目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李白是送孟浩然。

  師:你知道了這首詩的人物是李白和孟浩然。

  生: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是在黃鶴樓送的。

  師:這是送別的~

  生:地點。

  師:人物、地點都有了,那時間呢?我們去讀讀詩句,找一找時間。

  生:讀。

  生:找到了。時間是煙花三月。

  師:善于思考。煙花三月,李白約孟浩然來到黃鶴樓,兩個人久別重逢各訴思念之情,之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送他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煙花三月,多美的季節!這首詩表現了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我們一起到充滿詩意的黃鶴樓,讀一讀李白留下的這首詩吧。

  生:讀。

  師:(課件出示第二首《別董大》高適)這首送別詩作于公元747年(天寶六年),當時高適在睢陽,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董庭蘭也在困頓不達的處境之中,所以這首詩前兩句非常悲戚。一起讀。

  生:讀前兩句。

  師:但是后兩句去不一樣了,詩人以什么來贈別好友?

  生:安慰的話。

  師:看來你非常喜歡古詩,是不是經常讀古詩?

  生:是的,我背了70多首了呢。

  師:真厲害!你能讀出詩人以安慰的話來贈別好友非常了不得。希望你繼續努力,爭取讓大家看到你寫的詩,周大詩人,如何?

  生:好。

  師:是的,最后兩句是高適鼓勵董庭蘭,告訴他——

  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把整首詩讀一讀。

  生:讀。

  師:我們再看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別詩(課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師:元二是詩人王維的好朋友。他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王維為他送別。我們讀一讀,思考王維以什么送元二?

  生:讀。

  生:王維以酒送別元二。

  生:王維擔心元二。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是呀,王維握著元二的手,說:“元二啊,你這一別萬里,前途茫茫,不知何時才能到達,不知何時我們才能再相見?讀。

  生:讀。

  六、再讀古詩,感情升華。

  師: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一份美好的情感。同學們,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回到李白汪倫送別的時刻,一起將這美好的友情連同這美妙的詩句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

  生:(配樂齊背誦古詩《贈汪倫》)

  師:下課了,老師被古人之間深深的友情所打動著,也吟詩一首向大家道別。(課件出示老師自創的詩:老師課罷將欲行,忽聞學生道別聲。黃河之水深千尺,不及師生惜別情。)喜歡古詩的同學,可以回去試著寫一首。下面布置作業。

  作業:(選做一題)

  1、把這首古詩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自選背誦一首送別詩。

  3、嘗試把古詩改寫成一篇短文。

  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 3

  一、質疑導讀

  板書“李白”(旁打?)師:誰能把想到的告訴大家?生如數家珍: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詩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肅秦安附近,五歲遷居四川江油縣,還可算是我們老鄉呢!(眾笑)

  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詩篇,有《靜夜思》《蜀道難》、《秋浦歌》……

  生:我們學過《靜夜思》、《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即興背詩)

  師:孩子們知道今天要學什么嗎?生齊呼:《贈—汪—倫》(抽生板書課題,給“倫”注音,并教讀)

  師: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生:“贈”就是“送”,“汪倫”是“人名”。

  師: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倫和李白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李白會寫詩送他?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思想?……

  設計思路:運用“立體教學模式”“提問式”開講藝術,將學生從對舊知識的回顧引向新內容的學習,既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又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二、立體探究

  師:孩子們提了不少好的問題,在學習詩歌時還會發現新的問題,怎么解決呢?生齊:自己解決!

  師:行!老師有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現在推薦給大家。

  出示“學習建議”:自由組合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習,限時八分鐘。

  1、朗讀法:朗讀全詩,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讀出重音、節奏;

  2、繪畫法:選擇自己有理解的詩句作畫(注意不與插圖雷同),并作解說;

  3、領悟法:對自己感興趣的詞語或詩句做深入研究,結合所查資料仔細玩味,寫出體會。

  (生自主合作學習,師巡視、參與)

  設計思路: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讀讀、畫畫、說說、寫寫中自我品味語言,感悟詩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師:剛才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很高,現在來把你們的學習體會與大家分享分享。

  生:還是我們朗讀組的先來吧!然后較有感情地讀了一遍。

  師: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再注意點節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奮勇讀。師:你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還有誰愿意來挑戰他?

  生:我是繪畫組的,但我認為讀不該是朗讀組的專利,大家請看這幅畫——他邊指圖邊解釋道:李白乘船要離開的時候,聽到汪倫踏著節拍唱歌的聲音,他滿臉驚喜地轉過身來,所以第二句詩該讀出“驚喜”的語氣。(范讀)

  師由衷贊嘆:你不僅畫得好,說得好,還讀得棒極了!(熱烈的`掌聲)

  生:他的理解與我們領悟組的不謀而合,我們認為,可能頭一天汪倫說今天有事不會來送行了,李白才獨自一個人乘船離開,他的心里也許有一點憂郁,“忽聞”一詞形象地表達出了他看到汪倫出現時驚喜萬分的心情。

  (師來不及鼓勵)一生:我有個問題,李白本是汪倫請去的,可為何李白走時汪倫卻不去送別呢?

  師暗暗佩服:是啊!老師也想不明白。

  生:我猜想汪倫不愿意面對離別的傷感,于是約定不去送行,但最終還是來了。

  生:我認為這又是汪倫的刻意安排,就象當初用“十里桃花,萬家酒店”“騙”李白去一樣,(眾笑)這種特別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給李白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忽聞”體現的正是意料之外的驚喜。(師作出肯定,并順勢指導讀出由憂而喜的情感變化。)

  師:(播放前兩句詩的情節動畫)假如你是李白,在一‘憂’一‘喜’之下,會想些什么呢?

  生:我想到這一段時間以來汪倫對我的種種好處,不由得心潮起伏。

  生:我想到:汪倫是個多么淳樸善良、熱情友好的人啊!……

  師:愿意以什么方式來表現詩人的感受?(生自發品讀,書聲朗朗。)

  設計思路:《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入多種教學形式,轉換課堂模式,讓每個孩子都投入地學、生動地學,再盡情展示學后的成果。在這一環節中,盡力做到了開放思維、激發想象、發揮潛能。

  師:作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脫口而出——

  生齊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我認為這首詩后兩句該這樣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及”應該讀重音,才能表示汪倫對“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復試讀)

  師:千尺是多深?(學生剛在數學中學過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

  一生接過話頭:我們上次量過了,我們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當于84層教室那么高的樓房。

  師: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嗎?

  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沒有那么深,這是‘夸張’的寫法。

  師:真聰明!那為什么說‘千尺桃花水’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略一思忖,說: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這桃花潭水的深,再說明比不上汪倫的情意深,以此表現情意的深厚。看看圖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體會他們依依惜別的深情了。

  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應讀重音。(師肯定其說法,師生練讀。)

  生:老師,我發現一個問題:第一行詩寫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詩卻變成了“我”,這是為什么呢?

  師: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的孩子!這個問題該怎么解答,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生:“李白”是別人對他的稱呼,這里是采用三人稱手法來自稱。

  生:我認為后兩句詩用“我”便于直接抒發感情,更顯出感情的真摯。

  師:大家分析的很正確,詩的前兩句是敘事,后兩句是抒情,敘事時李白將自己冷靜地置于三人稱,而汪倫的突然出現和特殊的送別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強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轉換成“我”是感動之余情到深處的結果。

  生:所以我認為“桃花/潭水/深千尺”語調該稍高,“不及/汪倫/送我情”該略降,才能體現出李白和汪倫之間情誼的深厚,同時給人語意完整的感覺。(范讀)

  師:大家都知道怎么讀這首詩了,老師準備了一段樂曲,你們在優美的伴樂下盡情地朗讀吧?

  (師播放錄音帶《送別》,抽生朗讀、背誦全詩。)

  設計思路:子曰:“不悱不啟”,教師應做好學生求知路上的引導者,適時啟發、適勢啟發,方能牽一發而動全身,促使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抓住關鍵詞語‘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解,進而領悟全詩情感,結尾孩子的頓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 4

  一、談話導入,激發詩情。

  1、導入:師:同學們,你們有最要好的朋友嗎?感情怎樣?誰來說說?

  師:是啊,朋友之間的真情值得珍惜!在古代也有兩個人,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很好。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師出示圖畫,他生性豪爽浪漫,喜歡作詩飲酒,一生游歷名川大山,每到一處,大多詩興大發,一生又廣交天下好友,每回與好友相逢離別,無不真情流露,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他是誰?(李白)

  安徽涇縣農民汪倫非常仰慕李白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出示畫面,上面寫道:“先生喜歡游覽乎?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到了那里,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離他家十里外有個桃花潭,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別的時候。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這真情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師板書課題。

  2、釋題。“贈”會讀嗎?“贈”什么意思?贈給誰的?誰來說一說題目是什么意思?

  3、書寫“汪”。

  二、品讀詩文,激發想象。

  1、師配樂朗誦。

  2、學生自學古詩,讀通課文。

  3、指名朗讀,齊讀、男女分讀等。你理解了哪些詩句的意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a、解讀第一句。

  師:誰來讀第一句?這一句你讀懂了什么?

  師:“舟”是什么意思?寫一寫“乘舟”。理解詩句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組詞連句的方法。

  師:齊讀一遍。這句要怎樣讀?

  師:是啊,要讀得緩慢一些,因為李白不忍離開自己的好朋友汪倫,他是懷著依依惜別之情離開的,所以要讀得緩慢些,我們一起讀,來吧,開始!(指名讀。)

  b、解讀第二句。

  師:同學們,你最要好的朋友來你家作客,回去時,你們是怎么樣做的?李白乘著船將要走的時候,汪倫是怎么樣做的.?誰來接著讀?理解“踏歌”。(“踏”什么意思?怎么“踏”?“歌”呢?請同學們用腳踏地,老師唱歌,我們也來踏歌歡送李白。)

  師:這句詩該怎樣讀?為什么?

  師:沒想到汪倫送別的方式這么特別,洋溢著熱情。多感人!多意外!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帶著一種意外和感激的心情來讀。誰來讀這句?

  小結: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句寫了一件什么事?

  c、解讀三四兩句。

  師:對于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感情而言,再多的語言也是蒼白的,再多的言辭也是無力的,再多的表達也是多余的,他們只有默默相視對方,唯有任桃花潭的水靜靜的流淌,以此來敘說著他們之間的深情厚誼,齊讀三四兩句!

  師:這兩句你讀懂了什么?“不及”什么意思?

  師:這句詩還可以怎樣理解?

  師: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誰來讀這兩句?

  師:這兩句在語調上應該怎樣讀?

  師總結:第三句要讀成升調,齊讀!第四句要讀成降調,齊讀!這樣一來形成了對應回環,給人語意完整的感覺。

  師:我們在讀這兩句詩時,還要用什么語氣來讀?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

  師:是啊,飽含深情!這就是“抒情”。想不想再讀這兩句詩?站起來讀,好嗎?

  三、整體回顧,升華主題

  師:從整首詩看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感情怎樣?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

  師:這首詩表達了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么他就像井底之蛙,永遠不能享受陽光。如果你周圍有好朋友,那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你也會感到溫暖。同學們,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帶著詩人李白那份深深的情誼一起來背誦《贈汪倫》。播放配樂朗誦。

  師:指名讀,會讀嗎?一起來讀!開始!

  師:會背嗎?合起書本,試試!

  師:除了這首《贈汪倫》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

  別詩。如《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送孟然

  之廣陵》等,希望大家能去學一學。

  板書:踏歌相送

  贈汪倫

  情比水深

  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 5

  執教年級:五年級

  執教課時:1教時

  地點:無錫

  師:剛才這堂課因為詩歌的情感比較沉重,杜甫的詩的最大特點,有人說是沉郁頓挫,是不是?杜甫他是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所以同學們剛才學得也比較凝重,學得非常沉重。下面幾首詩我們要比較活潑一點。

  師:我們來看看古代詩人,他們在送別朋友的時候,(板書:送別)他們是怎么表達他們的情感的。(補充板書:送別組詩)今天這堂課呢,孫老師要帶大家學習第一組詩,所以我們就把它稱為(師生齊讀)送別組詩。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先學第一首(屏幕出現《贈汪倫》并配樂),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讀得很好,這首詩是誰寫的?

  生:(齊答)李白。

  師:李白寫給誰的?

  生:(齊答)汪倫。

  師:誰知道汪倫是什么人?你說。

  生:汪倫是個鄉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歡寫詩,可是他自己不會寫。

  師:基本講對。汪倫是安徽涇縣人,他是個釀酒師,他非常喜歡詩歌,非常地仰慕詩人,尤其是當時唐朝鼎鼎大名的詩人,誰?

  生:(齊聲大聲答)李白。

  師:李白詩寫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傳到宮里面去寫詩給皇帝看,用現在的話說,李白是當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見到李白呢?(指著一位男同學說)你知道你說?

  生:他是寫了一封信給李白,上面寫著他那邊有十里桃花,還有萬家酒店,李白很喜歡喝酒,所有就來了。

  師:李白喜歡游玩祖國的大好河山,喜歡飲酒,李白斗酒詩百篇是不是?一個十里桃花,一個萬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懷,于是李白就來到桃花莊上。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個姓萬的人家開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沒有怪汪倫呢?

  生:(齊答)沒有。

  師:他就欣然住在汪倫家里,和汪倫飲酒談詩,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這首詩就是李白離開汪倫的時候,寫給汪倫的。再把它吟誦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這首詩比較好理解的,詩的意思你們會解釋嗎?

  生:(齊答)會。

  師:誰來說說看?這首詩比較好懂的,我請沒有發過言的,你來試一試。

  生:李白乘舟將要離開了,忽然聽到岸上有歌聲,桃花潭水雖然深千尺,不過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意。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馮超。

  師:馮超同學基本解釋的準確,90%,老師不講能夠理解90%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張大一點,聲音響亮一點,自信一點,就更棒了!我們掌聲給他好不好?相信馮超下面的發言會更精彩,請坐。

  生:(齊答)好!(掌聲響起)

  師:誰再來解釋一下《贈汪倫》?你來。

  生:李白乘舟將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一陣陣歌聲,桃花潭水雖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趙婷婷。

  師:趙婷婷回答的非常好,已經達到98%了,我們掌聲獻給她。

  (掌聲再次響起。)

  師:讀詩基本意思懂了,我覺得還沒有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讀這首詩你有問題嗎?你們討論討論看有什么問題?

  (生小組討論。)

  師:交流一下,能夠發現問題的同學有雙慧眼,火眼金睛。(指名問)你發現什么問題?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為什么比不上汪倫給我的情意?

  師:是啊,桃花潭的水深千尺,為什么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意呢?這是一個問題,還有不同的問題嗎?(指名問)你的問題?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離開汪倫,他為什么要離開汪倫呢?

  師:沒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間總是要離別的。(豎起大拇指)好的,能夠發現問題比發現不了問題總是要好。你的問題?

  生:我的問題是汪倫把李白騙過去,為什么他們還能成為好朋友?

  師:我來讀詩。你們能不能再發現一點問題?“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這時已經來到哪里了?你的問題是什么?

  生: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時候才來送別呢?

  師:(興奮地)聽到沒有?為什么要在李白離開汪倫的家,上路之后,來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時候,汪倫才來送呢?他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偏偏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送客

  會這樣送嗎?

  生:(齊答)不會。

  師:你肯定在家里就要這樣送了,是不是。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時候才來送呢?你們這時候就做做汪倫,猜想猜想,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幾種可能呢?為什么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幾個人討論一下。

  (生小組討論,教師在其中一組學生中小聲提出問題。)

  師:好,坐正。“天一學校”了不起的,“天一”不是天下第一嗎?我來看看“天一”的學生是不是天下第一。你說說看。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偏偏到這個時候再來送了呢?

  生:因為這里有汪倫和李白的美好回憶。

  師:什么回憶?為什么汪倫早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坐到船上才去送呢?

  生:可能因為他們在這里相遇。

  師:可能他們在桃花潭邊相遇的,汪倫是從桃花潭把李白接來的,所以故意到桃花潭來送他。接的時候在桃花潭邊接,送的時候也在桃花潭邊送,讓李白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你叫什么名字?

  生:馮松。

  師:這是馮家的觀點,了不起,在哪里接我也要在哪里送,給李白留下難忘的印象。馮家的觀點。

  生:有可能是李白沒有告訴汪倫,而后來汪倫知道就急匆匆地趕到桃花潭送他。

  師:說明李白是不辭而別,汪倫知道這個情況后匆忙來送。你叫什么名字?

  生:徐暢。

  師:徐暢,這是徐家的觀點。不同的,我就喜歡聽到不同,看你們的小腦袋瓜聰明不聰明。你說。

  生:我的觀點是:我們一般送親人是在家里送,汪倫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別安排走的時候送,這樣給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讓他記住汪倫這個朋友。

  師: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殷濤杰。

  師:殷濤杰,殷家的觀點是什么觀點。你們聽聽看,故意在家不送,讓李白到桃花潭,突然趕來還要踏歌相送,給李白終身難忘的印象,給李白一個驚喜。

  師:殷濤杰,真是大腦袋,大腦發達,這個想象超出一般。你說說看。

  生:可能是因為李白喜歡喝酒,而汪倫又是釀酒的,他在家里特地為李白釀了酒,李白快要走了,他才釀好,急急忙忙地給李白送了過去。

  師:專門為李白特制太白酒,酒還沒有釀好,李白突然有事要走,急急忙忙趕去相送。你姓什么?

  生:張。

  師:張,這是張家的觀點,又是一種奇特的觀點。你說。

  生:我認為是他們一起到酒店去,然后汪倫給他準備了一桌宴席給他送行,然后李白走的時候,就在那個里面給他送行了。

  師:已經在酒店送過行了?

  生:對,然后就在那邊拍打唱歌。

  師:已經在酒店送過行了,送過行之后,他覺得就這樣把李白送走還不夠。我是寫一封信把人家騙來的,現在人家走了我就這樣送別不行?再次趕到桃花潭邊踏歌相送。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你叫什么名字?

  生:莜玲瑩。

  師:莜玲瑩,給莜玲瑩掌聲,(掌聲響起)莜家人就是聰明。還有不同的觀點?不得了,真是天下第一,來,這個天下第一的人再說一個。

  生: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李白的名氣很大,所以汪倫想組織一個很大活動來告別李白。

  師:你的想象當中,不是汪倫一個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個村子的人都組織來踏歌相送。那個場面是了不得,李白坐在船上,本來都要走了,突然聽到一陣陣歌聲傳來,李白坐在船上還坐得住嗎?

  生:(齊聲答)坐不住。

  師:李白就要站起來,跳上岸去,握住汪倫的手說:“汪兄啊,你真是對我太好啦!你這樣的情意我怎么表達呢?我一介書生,沒有什么可以送給你,拿筆來。”于是,李白揮毫寫下了《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兄啊,就把這個送給你吧。”汪倫收起了李白送給他的詩,把它當作傳家之寶,一代一代傳下來,這首詩就是面對當時的此情此景李白即興揮毫寫下的,我們一起來吟誦一下好不好?

  生:(齊聲答)好!

  (生有感情地朗誦。)

  師: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縱有千尺深,也深不過汪倫對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嗎?送過了再送,不是我一個人送,把一個村的人都組織起來送,抬著美酒,踏歌相送,這才能感動李白。起立,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一下。

  (全體起立,配上音樂,全體動情地吟誦。)

  師:我只看到一個搖頭晃腦的晃起來了,你們太拘謹一點,還可以放開一點嗎?看我這里,能不能背下來。不看屏幕上的,看著我這,《贈汪倫》你們可以動起來,要做動作的可以做動作。

  (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有感情地背誦。)

  師:請坐,這首詩是誰送誰呀?

  生:(大聲答)汪倫送李白。

  師:汪倫用什么形式來送李白的?

  生:(齊聲答)踏歌相送。

  師:汪倫是以踏歌相送的式。(板書:以歌相送)這是汪倫以歌,踏歌的方式來送李白的。古代詩人送別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用歌聲來送別,還有什么送別的方式呢?我們來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師聲情地朗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配上音樂,生齊聲朗讀。)

  師:你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嗎?

  生:(齊聲答)詩人。

  師:(豎起大拇指)也是唐朝的詩人,比李白大11歲。當時的名氣比李白還要大,但是和李白的感情非常好,這首詩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誰?

  生:(齊聲答)孟浩然。

  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什么意思?解釋,你來。

  生:(一女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斷斷續續答)老朋友向西辭別黃鶴樓,在春天的`時候要去揚州。

  師:在什么時候?在煙花三月,在繁花似錦的時候,在這么好的季節要乘船到揚州去。請坐。“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什么意思?你來。

  生:朋友的小舟離我越來越遠,我只看見那長江那滔滔的江水向天邊流去。

  師: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駛越遠,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流向天邊,它流去的水嗎?還流去了什么?帶去了我對孟浩然的思念,帶去了朋友的友情,這種思念啊,就像滾滾的長江水一樣永不停息。你說李白站在黃鶴樓上看著詩人孟浩然離去,看了多長時間?你說說看。

  生:看到天色已暗了下來。

  師:你說天色暗了,什么地方寫天色暗了?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什么地方寫天色暗了?要根據詩來想象,不能離開詩。你說。

  生:我根據“孤帆遠影碧空盡”這句話知道了,李白是直到帆船沒有了影子之后才離開的。

  師:孟浩然離開黃鶴樓,走啊,走啊,等那個影子都看不到了,猜猜看那個李白在那里站了多長時間?你猜猜看,用現在的時間,你大概用了多少時間?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你說大概用了多長時間?

  生:可能接近半個鐘頭。

  師:半個鐘頭,有不同的嗎?你說。

  生:我認為他看了半天。

  師:看了半天,你認為呢?

  生:我認為他看了半天多。

  師:半天多,那個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過頭就走了呢?

  生:(齊聲答)不是。

  師:他還在那里看,他看到什么——“唯見長江天際流。”他還在那里看那長江水滾滾流向天邊。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指名)你這樣送過客人嗎?實話實說。

  生:我沒有。

  師:你這樣送過客人嗎?

  生:沒有。

  師:你這樣送過客人嗎?

  生:沒有。

  師:我也沒有。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深到什么程度了?讀

  (生齊聲朗讀。)

  師:非常整齊,非常響亮,但是不像李白的情感。誰來像李白那樣吟誦一下?莜同學,剛才發言最漂亮的莜同學。

  (莜同學高聲地朗讀)

  師:掌聲給莜同學。(掌聲響起)你的嗓音非常好聽,讀得也非常響亮,如果你能讀得適當再含蓄一點,(教師示范前兩句)我相信你能讀好,我們掌聲給她。(掌聲又響起)

  (莜同學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教師示意語速減慢。)

  師:進步了,掌聲給她。

  (掌聲再次響起)

  師:(教師范讀最后兩句)是不是更有味道一點?你來有味道一下?坐在位子上吟誦一下。

  (生紛紛坐在座位上搖頭晃腦地吟誦。)

  師:(指名)你的頭搖得最好,我們給掌聲他。(掌聲響起)但是幅度不能太大,一大話筒就跟不上了。(全體學生笑起來)

  生:(搖頭晃腦地)有感情地朗讀。

  師:掌聲給他。(掌聲響起)前面你們一個都沒有晃起來,這堂課你這樣晃起來,孫老師真高興。“孤帆遠影碧空盡”越去越遠,“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李白是以歌聲來送別孟浩然的嗎?

  生:(齊聲答)不是。

  師: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你說。

  生:是用目送。

  師: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書:目)就在那里看啊,看啊,這場面是多么的感人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這么看著也能把感情表達出來呢。我們再看看古代詩人還有什么樣的送別方式?第三首《別董大》(屏幕出現《別董大》)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想不想讀?

  生:(齊聲答)想。

  師:大聲讀,齊讀。

  (配上音樂,生齊聲朗讀)

  師:高適是唐朝著名的什么詩人?知道嗎?邊塞詩人。他一個好朋友著名的琴師叫什么人?董大,千里迢迢去看望高適,朋友聚會終有一別,那一天,董大要離開高適了,是在什么樣的天氣呢?“千里黃云白日曛”

  ,烏云滾滾,遮天閉日,大雪紛飛。“北風吹雁雪紛紛”

  ,大雪紛紛地下著,這樣的天氣,人心里好過嗎?(指名問)你說這樣的天氣人心里感到怎么樣?

  生:心里感到沉悶。

  生:悲哀。

  生:心里感到十分地難過。

  生:傷心。

  師:傷心、壓抑。天氣是這樣的天氣,而且我的朋友就要離開我了。本來朋友的離別就非常的傷感,加上這樣的天氣,傷感中加上傷感,沉重中加上了沉重。作為一代大詩人高適,能讓他的朋友帶著傷感、帶著沉重、帶著這樣郁悶的感情踏上漫漫行程嗎?

  生:(齊聲答)不會。

  師:作為好朋友能這樣讓他走嗎?

  生:(齊聲答)不能。

  師:于是好朋友說了句什么話?讀。

  (生齊讀三、四句)

  師:什么意思?

  生:不要擔心路上沒有知音,因為天下很多人都認識你。

  師:(指名問)你說說看這句話什么意思?“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不要擔心前面的路程里,沒有一個知己,天下人都認識你。

  師:不要擔心漫漫的長途中沒有你的知心朋友,天底下誰人不知道你董大的名字呢?琴彈得那么好,你是大名鼎鼎的琴師,音樂家,聽到這樣的話,你說董大的心情怎么樣?

  生:他的心情從黑暗一下子轉到喜悅。

  生:他的心情可能有點放松。

  師:放松,你說。

  生:他的心情可能變得開朗起來了。

  師:變得開朗起來了。對呀,這樣的千里黃云、這樣的白雪皚皚,對于董大來說都變成美好的景色。于是他歡快地、喜悅地、開朗地踏上他的漫漫長程。高適是用什么來送別他的朋友的?是目送嗎?是歌送嗎?是用什么來送他的?你說。

  生:語言。

  師:是用暖人的話語來送別朋友的。(板書:話)鼓舞人心的,暖人的話語,人聽了之后就像一陣熱浪涌上心頭。讀《別董大》。

  (生齊讀)

  師:好!拿起第四首詩,發給你們的講義《渭城曲》,自己把這首詩讀一讀,放開聲讀。

  (生自由地讀)

  師:誰來把這首詩讀一讀,你來。

  生:大聲地朗讀。

  師:你把這首詩的解釋再讀一讀。

  生:(看著講義)大聲地朗讀解釋。

  師:請坐,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渭城曲》齊。

  (生齊讀)

  師:這首詩中王維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

  生:(低聲)酒。

  師:大聲說。

  生:(大聲)酒。

  師:(板書:酒)朋友啊,再干了這杯酒吧,向西走出陽關之后,你再也見不到你的朋友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多么感人的。同學們,古代詩人送別他們親朋好友的時候,可以以歌相送,可以以目相送,可以以話相送,也可以以酒相送。不管是以以歌送,以目送,以話送,以酒送,最根本的還是要以什么相送?

  生:真情

  師: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板書:情心)只有這樣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才能寫出這樣千古流傳的詩句。這四首詩你喜歡嗎?

  生:(齊聲大聲說)喜歡。

  師:請你選擇一首讀給我聽,或者背給我聽,自己選一首。

  (生自由的朗誦)

  師:誰來?勇敢的孩子?(面帶微笑地說)誰沒有發過言的,把手舉高一點,把手搖一搖。告訴我你沒有發過言,好多人都發過言的,你還再搖嘛!(指名說)你沒有發過言的,你來背一首。

  生:有感情地背誦《贈汪倫》。

  師:好,誰還要來吟誦一首。(指名說)你來吟誦一下。

  生:有感情地背誦《渭城曲》。

  師:好。我們這樣來連誦一下,把書放下,我誦上句,你們誦下句,你們說好不好?

  生:(齊大聲地說)好!

  (師生互動,吟誦了《渭城曲》和《贈汪倫》這兩首詩)

  師:大家誦得很好。我們今天學了一組古代詩人送別的詩。我們了解古代詩人是多重情意啊!這節課馬上就要下課了,下課后孫老師就要和同學們告別了,回到南京去了,你怎么送別孫老師呢?

  (生竊竊私語)

  師:誰來送送我?你用什么方式來送我?(向一位男同學走去)(舉起大拇指,笑著說)重情意,夠朋友。你來。

  生:孫老師,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你走了,我們會想念你,相信有一天我們還是會再見面的。

  師:相信我們一定會再見面的。握個手,(師生握手)請坐。

  師:(指名問)你怎么送別我?又遇到一位朋友、知己。

  生:孫老師,你不僅是我們的

  師,還是我們的知己,我們會永遠記著你。

  師:謝謝,謝謝,稱我是他的知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請坐。朋友,握個手。(師生握手)

  師:(指名問)你準備怎樣送別孫老師。

  生:孫老師,緊緊地握一下手,(師生握手)

  師:用握手的方式來送別。握了又握,握了又握,久久地不肯散去。

  (全體學生大笑。)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贈汪倫教案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贈汪倫》教學實錄07-17

贈汪倫教學實錄09-24

《贈汪倫》教學實錄07-22

《贈汪倫》教學實錄04-12

古詩贈汪倫的教學實錄09-21

《贈汪倫》古詩教學實錄07-23

詩詞《贈汪倫》教學實錄10-13

語文《贈汪倫》教學實錄08-29

小學贈汪倫教學實錄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