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贈汪倫詩意和賞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為大家分享了贈汪倫賞析,歡迎欣賞!
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意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么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賞析
李白是我們知道的最瀟灑的古代文人,這三篇七言絕句,分別為留別詩《贈汪倫》,寄遠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雖然題材不盡相同,但是卻表達了李白對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腸。
“李白登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實在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中國的詩人成千上萬,又有幾個能在詩歌的一開頭就提筆寫出自己的大號呢?因為這首詩所要記述是一段摯樸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沒了客套禮節。他本來已經上船,馬上就要離開桃花潭了,在朋友們依依的惜別聲中,忽然從岸上傳來一陣歡快的歌聲,大家在詫異之時,回頭一看,沒想到原來是汪倫,他竟然一邊唱著歡快的歌,一邊又蹦又跳地趕來給李白送行了。也許按照常理,朋友分別,都應該感到傷心,忙著互道珍重,可是這個人卻一反常態,又唱又跳的,像什么樣子?誰知他這看上去有點不近情理的舉動,卻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真誠地相處,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當著眾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掃了大家的興,所以他就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彎子,說“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趕不上汪倫送我的這番情意呀!
這首李白贈汪倫的詩,可以看出真摯的友誼溫暖了李白的心。汪倫或許是邀請李白來做客,賓主盡歡之后,李白乘舟告別,汪倫趕到江邊,邊跑邊唱送李白,李白真是受感動,因此說道:汪倫送我的情遠過於千尺深的桃花潭水。
然而后人有心之士,卻在唐詩之旅后,考證了兩個狀況:一謂:桃花潭的水并沒千尺深,千尺固然是形容,但達千尺雖非可能,可是應該是不小,結果桃花潭只是個小水池。一謂:汪倫住的地方叫桃花村,桃花只有三,兩棵,該潭潭名叫千尺,是其名而非真大。如此一來汪倫送李白情雖比桃花潭水大,但也高不到哪里去了。對這樣的說法,只是博得讀者的會心一笑,誰又會去計較這會是事實呢 而且就算是事實,也不會影響大家對汪倫情深意濃的折扣。
這首詩提到的是兩個人,有李白及汪倫。莊周夢蝶,已到忘我的境界。詩中若只敘述他人,而無我的作品,并不見得是忘我。在每一首詩中,幾乎都有人物的存在,完全無人的作品并不多,而且說無人,又似有人。
【贈汪倫詩意和賞析】相關文章:
《贈汪倫》的詩意賞析09-29
《贈汪倫》的詩意06-29
贈汪倫的詩意10-11
《贈汪倫》全詩詩意及賞析06-29
贈汪倫的詩意李白08-20
《贈汪倫》詩意注釋08-18
古詩《贈汪倫》及詩意07-30
贈汪倫的詩意【優】07-06
古詩《贈汪倫》及詩意01-21
贈汪倫古詩詩意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