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曾鞏《凝香齋》賞析

時間:2021-03-05 09:41:06 曾鞏 我要投稿

曾鞏《凝香齋》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曾鞏《凝香齋》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凝香齋

  曾鞏

  每覺西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諸侯。

  一尊風月身無事,千里耕桑歲有秋。

  云水醒心鳴好鳥,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細細臨黃卷,疑在香爐最上頭。

  作品賞析:

  曾鞏于1071年(熙寧四年)由越州通判改任齊州(治所今山東濟南)知州。到任后曾改善邑政,“除其奸強而振其弛壞,去其疾苦而撫其善良,未期,囹圄多空,而枹鼓幾息,歲又連熟,州以無事。”(曾鞏《齊州雜詩序》)因而得以悠游湖山,賦詩娛情。王士禎說:“曾子固曾通判吾州,愛其山水,賦詠最多,……而于西湖尤惓惓焉。如鵲山亭、環波亭、芍藥廳、水香亭、靜化堂、仁風廳、凝香齋、北渚亭、歷山堂、濼源堂、閱武堂、下新渠、舜泉、趵突泉、金絲泉、北池、郡樓、郡齋,皆有作。”(《帶經堂詩話》卷十四)該篇為1072年(熙寧五年)游大明湖而作。凝香齋,原名西齋,位于大明湖畔,取韋應物“燕寢凝清香”句意而命名。

  首句點題,領起全詩,以下都是“西齋景最幽”的具體說明。“不知官是古諸侯”,緊承首句,形容詩人自身的悠然自得,物我兩忘。“諸侯”,指封建朝廷委派的州郡長官,類似于古代諸侯,故詩人幽默地自稱為“古諸侯”。曾鞏身臨西齋,徜徉山水,忘懷世情俗務,連自己地方長官的身份仿佛都忘記了,故說“不知”。這也正見出西齋景致“最幽”,使詩人俯仰其間,心神愉悅。

  “不知官是古諸侯”,并不是曾鞏忘記了地方官的職責,而是他善于治邑,游刃有余,能使地方政通人和,因而才有游逛湖山的余暇和雅興。三、四句由第二句來,也是第二句的具體化。齊州境內,桑麻遍野,莊稼茁壯,可望秋季豐收,人心安定;故而官衙中政簡訟息,詩人身閑無事,只消手持酒杯,臨風賞月。詩中一句是就詩人個人生活說的,“一尊風月”,表示悠閑之趣;一句是就社會環境說的,“千里耕桑”,充滿豐饒氣氛。這一聯表現出政簡年豐,正是第二句的注腳。

  由于官閑無事,便可靜心領略此中幽景雅趣,第三聯筆力集中于此。濟南最有代表性的風物是湖光和泉水,該聯上句寫湖光,下句寫泉水。“云水醒心鳴好鳥”,“云水”,如白云一樣純潔的湖水。“醒心”,來自韓愈的《北湖》詩“應留醒心處”。歐陽修曾在滁州建“醒心亭”,曾鞏為之作《醒心亭記》。這里“醒心”含有使心地清醒明澈之義。這雅潔的云水,使珍異的水鳥愜意地嚶嚶和鳴。連水鳥也為湖光之美所動,詩人更會心曠神怡了。“玉砂清耳漱寒流”,“玉砂”,泉底砂石晶瑩如玉。“清耳”,班固《答賓戲》說:“牙曠清耳于管弦。”陸機《演連珠》也有“瞽史清耳”之語,意指靜心傾聽,這里兼有使耳邊清幽之意。“漱寒流”是從孫楚“枕石漱流”(見《世說新語》)的典故中化出。靜聽水激砂石的潺潺之音,詩人倍覺清爽。泉流本無纖塵,卻又為玉砂磨洗,愈使人覺其清澈可鑒。這一聯是全詩中的警句,“醒”、“鳴”、“清”、“漱”四個動詞的使用,使句格變得極為靈動,下字精警,頗費安排。

  末聯歸結全詩,意思是在此潛心書史,是置身于最令人向往的境界。?黃卷,指細心讀書。尋繹義理叫?。“香爐最上頭”,即香爐峰景物絕佳處。白居易稱“匡廬奇秀,甲天下山”。李白登香爐峰有“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望廬山瀑布》)之句。白居易曾在香爐峰建草堂,自謂“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草堂記》)可見香爐幽境歷來為人仰慕。曾鞏讀書于凝香齋,感到無異于置身香爐峰,說明他對齊州山水是非常喜愛的。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于邑政之暇優游湖山、沉心書史的高雅情趣,意境清幽雋潔,沁人心脾。[1]

  作者介紹

  曾鞏生平

  概述

  曾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他家境貧寒,有一個哥哥,四個弟弟,十個妹妹(其中一人夭折),父親被罷官,身體也不好,所以肩負起養家的重任。

  曾鞏自稱“家世為儒”(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書》),祖父作過尚書戶部郎中,父為太常博士。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非常強,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與兄長曾曄一道,勤學苦讀,自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史稱鞏“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狀》中稱其“生而警敏,不類童子”,而且記憶力超群,“讀書數萬言,脫口輒誦”。18歲時,赴京趕考,與隨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識,并結成摯友。20歲入太學,上書歐陽修并獻《時務策》。歐陽修見其文筆獨特,非常賞識。歐陽修說:“過吾門者百千人,獨于得生為喜。”(《上歐陽學士第二書》)自此名聞天下,但因其擅長策論,輕于應舉時文,故屢試不第。慶歷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長),只好輟學回歸故里,盡心侍奉繼母。曾鞏少年時與王安石為密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后,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1058),歐陽修主持會試,堅持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命題,曾鞏才與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進士第一。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當涂縣)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五年,由歐陽修舉薦到京師當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理校出《戰國策》、《說苑》、《新序》、《梁書》、《陳書》、《唐令》、《李太白集》、《鮑溶詩集》和《列女傳》等大量古籍,對歷代圖書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寫了大量序文。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紹興)通判。熙寧五年后,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為政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心民生疾苦。他根據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實施。致力于平反冤獄、維護治安、打擊豪強、救災防疫、疏河架橋、設置驛館、修繕城池、興辦學校、削減公文、整頓吏治、廢除苛捐雜稅,深受群眾擁戴。

  元豐三年(1080),改任滄州(今河北)知州,途經京城開封時,宋神宗召見。宋神宗對其“節約為理財之要”的建議大為贊賞,留任為三班院勾判。元豐四年,朝廷認為“曾鞏史學見稱士類,宜典五朝史事”,任為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同年九月,遭母喪,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寧府(今南京)。后葬于南豐源頭崇覺寺右。南宋理宗時追謚為“文定”,人稱“南豐先生”。他還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政事

  自稱"家世為儒“,①曾祖歷官水部員外郎,祖父為尚書戶部郎中,父為太常博士。《宋史》稱曾鞏年幼"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成誦“②。"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③。但據他自稱幼時從先生受書,"方樂與家人童子嬉戲“,到十六七歲時,"窺六經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始知愛好,并努力學習④。到二十歲后,"歐陽修見其文奇之“⑤大約就在這時,他曾給歐陽修寫信,并"獻雜文時務策兩編“。信里他一面稱贊歐陽修的道德文章,一面表白自己的為人志節:"鞏自成童,聞執事之名,及長,得執事之文章,口誦而心記之,觀其根極理要,撥正邪僻,掎挈當世,張皇大中,其深淳溫厚,與孟子韓吏部之書為相唱和,無半言片詞舛駁于其間,真六經之羽翼,道義之師祖也。……又聞執事之行事,不顧流俗之態,卓然以體道扶教為己務。……信所謂能言之能行之,既有德而且有言也。韓退之沒,觀圣人之道者,固在執事之門矣。"曾鞏當時少不更事,而能有這樣的看法,很不簡單,所言者雖有所未盡,但大體符合實際。又說:"鞏性樸陋,無所能似,家世為儒,故不業他。自幼迨長,努力文字間,其心之所得,庶不凡近。……唯其寡與俗人合也,于公卿之門未嘗有姓名,亦無達者之車回顧其疏賤。抱道而無所與論,心常憤憤悱悱,恨不得發也。今者乃敢因簡墨布腹心于執事,茍得望執事之門而入,則圣人之堂奧室家,鞏自知亦可以少分萬一于其間也。"這段話是表述自己的為人的。與俗不合,抱道自守,心志如此,確不凡近。歐陽修對于這樣的'人物自是重視的。因此,曾鞏上書之后,曾經得到歐陽修接見。據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二書》講,歐陽修見到他之后,曾對他說:"過吾門者百千人,獨于得生為喜。"而且當曾鞏向歐陽修告別之時,歐陽修還寫了《送曾鞏秀才序》,其文云:"廣文曾生來自南豐,入太學,與其諸生群進于有司,有司斂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棄之。……然曾生不非同進,不罪有司,告予以歸,思廣其學而堅其守,予初駭其文,又壯其志,……曾生橐其文數十萬言來京師,京師之人無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豈敢求生,而生辱以顧予,是京師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獨余得也。于其行也,遂見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賀余之獨得也。"此序作于慶歷二年(1042),這時曾鞏雖見棄于有司,卻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

  在這期間,曾鞏也結識了王安石,還曾向歐陽修推薦。他在《再與歐陽舍人書》中說:"鞏頃嘗以王安石之文進左右而以書論之,其略曰:鞏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稱其文。雖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誠自重,不愿知于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時所急,雖無常人千萬,不害也。顧如安石,此不可失也。"這是追述前此一封信中的話,可見曾鞏對王安石曾經非常器重。在這封信里,他不僅推薦王安石,還曾提到王回、王向,一并向歐陽修推薦。

  后來,在《與王介甫第一書》里曾鞏又說:"鞏至金陵,自宣化渡江來滁上,見歐陽先生,住且二十日,……歐公悉見足下之文,愛嘆誦寫,不勝其勤。間以王回、王向文示之,亦以書來言:此人文字可驚,世所無有。……歐公甚欲一見足下。能作一來計否?"由此看來,在這期間曾鞏同歐陽修已有相當親密的交往。

  考中進士

  曾鞏是在嘉祐二年(1058)歐陽修知貢舉時考中進士的。在這之前,他不但認識了歐陽修這樣的前輩,結交了王安石這樣的朋友,而且已經同當代其他幾個重要人物如杜衍、范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自己為人處世的態度。不過,曾鞏所寫的這些書信,不同于尋常的"干謁“,不是請求薦引。例如,他在《上杜相公書》中說:"今也過閣下之門,又當閣下釋袞冕而歸,非干名蹈利者所趨走之日,故敢道其所以然,而并書雜文一編,以為進拜之資。蒙賜之一覽焉,則其愿得矣。"這封信大概就寫于慶歷五年(1045)杜衍、范仲淹等被黜離職之后。曾鞏于此時寫信并投獻文章,正好說明他的為人和政治態度,政治上同杜衍、范仲淹一致,絕不趨炎附勢。

  編校書籍

  曾鞏既中進士,便被調任為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司法參軍,又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為實錄檢討官。在這期間,曾鞏對于歷代圖書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對于歷代圖書聚散以及學術源流多所論述,寫過一些敘錄,如《新序目錄序》、《列女傳目錄序》、《戰國策目錄序》等,還有《梁書》、《陳書》、《南齊書》等,也都寫有“敘錄”。

  曾鞏雖推崇歐陽修,但他的學術觀點和歐陽修亦有所不同。例如,他在《筠州學記》中說:"周衰,先王之跡熄。至漢,六藝出于秦火之余,士學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遠而遺世用,語政理者務卑近而非師古。刑名兵家之術,則狃于暴詐,惟知經者為善矣,又爭為章句訓詁之學,以其私見妄(一本下有"臆"字),穿鑿為說,故先王之道不明而學者靡然溺于所習。當是時能明先王之道者揚雄氏而已。"他對揚雄如此稱贊,這看法與韓愈比較相近,與歐陽修則頗相反。

  此外,曾鞏還有《答王深甫論揚雄書》,對于揚雄屈事王莽以及作《劇秦美新》,都有所辯解,并引王安石的看法,以為"雄之仕合于孔子無不可之義“,而且認為"世傳其投閣者妄"云云。曾鞏對揚雄的看法,涉及政治和學術兩個方面。揚雄的政治態度和學術成就,對曾鞏都有影響。

  任職情況

  曾鞏離開館閣,又作了十幾年的地方官吏。最初是越州通判(今浙江紹興一帶),其后又知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徙襄州、洪州,知福州。史稱曾鞏在這幾州都有政績,主要在"荒政"和"平盜"兩個方面,而后者并非真是政績。曾鞏移徙洪州時,曾有《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節推》詩,詩云:"憶昔江西別子時,我初折腰五斗粟。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飛光如轉燭。"他這時似乎已有倦于轉徙的感嘆。此后便多次表示為了養親而不愿遠仕。

  在赴福州之前,曾鞏有《辭直龍圖閣知福州狀》。到福州后又有《福州上執政書》,書中說:"轉走五郡,蓋十年矣,未嘗敢有半言片辭求去邦域之任而冀背朝廷之義。此鞏之所以自處,竊計已在聽察之日久矣。今輒以其區區之腹心,敢布于下執事者,誠以鞏年六十,母年八十有八,老母寓食京師,而鞏守閩越,仲弟守南越,二越者,天下之遠處也,于著令:有一人仕于此二郡者,同居之親當遠仕者,皆得不行。……"據此,他請求"或暫還之闕下,或處以閑曹,或引之近畿,屬以一郡,使得諧其就養之心,慰其高年之母。“此書之外,曾鞏還有《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閑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狀》,也是請求朝廷照顧養親的。大概正是因為他一再申請,朝廷曾一度下令,"召判太常寺“;可是當他離職上路以后,又有詔改知明州。為此,曾鞏又有《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狀》,希望朝廷允許他"暫至京師迎侍母赴任“。但未能如愿,所以后來移知亳州,又繼續申請。他在《移知亳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狀》中說:"臣昨任福州,已系遠地,迎侍不得,即今老母多病,見在京師,人子之誼,晨昏之戀,固難茍止。二者于臣之分,實為迫切。……只乞對移陳蔡一郡,許臣暫至京師,迎侍老母赴任。……今臣幸蒙恩詔移守亳州,如臣所請。況亳州去京不遠,欲乞許臣暫至京師,迎侍老母赴任。“元豐三年(1080),曾鞏又徙知滄州,有《滄州乞朝見狀》,說:"竊念臣遠離班列十有二年,伏遇陛下神圣文武,當天受命,……而臣曾未得須臾之間進望清光,竊不自揆,愿奉德音,犬馬之情,固非一日之積。今將至京師,他望圣慈,許臣朝見。"于是神宗召見了曾鞏。召見之后,他曾請求登對,有《乞登對狀》,說自己被召見時,"不敢率然以對“,可是"退而伏念“,還是希望"上殿敷奏“,以便"披腹心“,"當天心“。此后曾鞏便被留在京師,"勾當三班院“。

  告老還鄉

  元豐四年(1081),有詔書說:"曾鞏史學見稱士類,宜典五朝史事。"于是便"以為史館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史稱"近世修國史,必眾選文學之士,以大臣監總,未有以五朝大典獨付一人者“,于是曾鞏入朝辭謝說:"此大事,非臣所敢當。"并有《申中書乞不看詳會要狀》,表示謙讓。

  元豐五年(1082)四月,擢拜中書舍人。這時曾鞏又有《辭中書舍人狀》,述說自己"齒發已衰,心志昏塞“,希望另選賢能。還有《授中書舍人舉劉攽自代狀》,表示謙退。但這年九月,曾鞏即遭母喪,因而罷職。

  元豐六年(1083)四月,曾鞏卒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終年65歲。著作有《元豐類稿》等。

【曾鞏《凝香齋》賞析】相關文章:

1.曾鞏《凝香齋》作品賞析

2.曾鞏《凝香齋》

3.曾鞏《凝香齋》翻譯及賞析

4.曾鞏《凝香齋》閱讀題及答案

5.曾鞏《凝香齋》閱讀練習及答案

6.曾鞏《凝香齋》詩文相關內容

7.詠柳曾鞏賞析

8.曾鞏詠柳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