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曾鞏《送丁琰序》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10-16 10:34:08 詩琳 曾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曾鞏《送丁琰序》原文及翻譯

  《送丁琰序》是北宋年檢的一片文言文章,作者是曾鞏。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送丁琰序》原文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嘗論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無一賢守,有百里者相環而無一賢令。至天子大臣嘗患其然,則任奉法之吏,嚴刺察之科,以繩治之。或黜或罷者,相繼于外。于是下詔書,擇廷臣,使各舉所知以任守令。每舉者有姓名,得而視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舉者,卒亦未見焉。舉者既然矣,則以余之所見聞,陰計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豈天下之人固可誣,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則數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豈今之去古也遠,治天下卒無術哉!蓋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師友之游,有有司之論,而賞罰之始于鄉,屬于天下,為教之詳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則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質,則皆可為材且良,故古之賢也多。賢之多,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廩賤官之選,咸宜焉,獨千里、百里之長哉?其為道豈不約且明,其為致天下之材,豈不多哉?其豈有勞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師友、賞罰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鄉于天下,則無路焉。人愚也,則愚矣!可教而賢者,卒誰教之哉?故今之賢也少。賢之少,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廩賤官之選常不足其人焉,獨守令哉?是以其求之無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蘇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無不樂道之者。今為令于淮陰,上之人知其材而舉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與也。獨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樂道其所嘗論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為吏者也。

  曾鞏《送丁琰序》譯文:

  太守和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離得最近又特別重要。這是不言而喻的了。我曾經評價當今的太守和縣令,其中具有道德而美名四處傳揚的,不過有幾個人。這幾個人,不僅僅是當個太守或縣令就到頂了。除去這幾個人,存在著千里連成一個州郡卻沒有一個賢良太守的現象,也存在著百里形成一個縣卻沒有一個賢良縣令的現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時常憂慮這種現象,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人,去加強對太守和縣令的考核與監察,用來約束懲治他們(不賢官吏)。各個郡守縣令由于犯下不恪盡職守的罪過,有的被降職,有的被罷免,一個接一個地被外放。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下達詔書。選定朝臣,讓他們分別薦舉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擔任太守或縣今。這是天子和大臣愛國家、愛百姓而重視太守和縣令的心意.可以稱得上達到極點了。可詔書雖然下達,薦舉的人到最后卻沒聽說真有誰。只是縣令有的按照原來的制度來薦舉,不全是根據做官時間的長短而任命。每回舉薦都有名有姓,叫到跟前來考察,推究他那才干品行(才質行為)確能勝任的人.也一直沒有見到過。舉薦已經是這個樣子了,憑借我所看到和聽到的情況.暗暗估計那些人有誰真該被舉薦,也一直沒有見到過。我還擔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聞與所見(之人)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賢明而又享有名聲且地位、所聞所見也特別廣博的人請教。從他那里詢問那些人有誰真該被舉薦,可也一直沒有見到過。這難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欺騙,還是上天壓根就沒在當今降生下人才來呢?

  假使天下大臣擔心天下的弊病,于是就多次更改法令來防備這種弊端。法律條文一天天地愈加周密,然而弊端一天天愈加繁多。難道今天離開古代時日已遠,治理天下最終沒有方法嗎?古人有學校,有師友的交往,有相關部門的考評,因而獎勵懲罰從鄉里開始,施教的詳盡到這樣(細致)。士人有圣人的學說,那么都能推行圣人的教化;有可教之人,那么都能成為人才而且是良材,所以古代的賢人多。賢人多,那么從公卿大夫(這樣的大官)到管理牛羊倉廩(這些雜務)的小官人選都適宜,難道僅僅是(掌管)千里、百里(政務)的長官嗎?他們為官施政難道不是既遵守法律并且處事嚴明,他們招致天下的人才,難道不多嗎?哪里會有搜求上費力卻得不到人材,制度法令上嚴密卻弊端無窮,(導致)像今天這樣的憂慮呢?

  如今,學校、師友、賞罰的方法不是傳承古代,士人有圣人之道,想推廣(圣人之道)并且在鄉里在天下施教,那么就無路了。人愚笨,就(更)愚笨了!可以通過教育使他賢能的,最后誰來教他呢?所以如今的賢人少。賢人少,那么從公卿大夫(這樣的大官)到管理牛羊倉廩(這些雜務)的小官人選經常不足,難道僅僅是太守縣令(人選不足)嗎?因此對(人才)的索求沒有不到的(地方),那法律一天天地愈加細密,然而不足以作為治理(天下)的原因,推究源頭都是出于這吧。唉!為什么(情況)如此嚴重卻不改變呢?

  蘇州人丁琰治理南城,南城的政事安定。我了解南城的縣令,縣令說:丁君輔佐我(才這樣太平)。(我)又了解南城的邑人,邑人沒有不樂意稱道丁琰的。我既擔心如今的士人,又經常思慕古人,每每聽到良吏的傳聞,就重視而加以保護。像丁君在他的城中受百姓信任。我在旁近的城邑沒見到(這樣的良吏),所以重視特別深。現在(丁琰)到淮陰做縣令,是居于上位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而推薦舉用他。對于縣令(這一職位而言),得到人才了。使丁君像以往那樣推廣這顆愛民勤政的心,能在這里(南城)受到信任,能不在那里受到信任嗎?

  索求我寫文章的人很多,(我)推拒不想給他們寫。唯獨丁琰去赴官登程,沒有求我寫文章,但是我樂于寫出自己曾經的觀點來送給他,以此表示我推重丁君,并且以此勉勵他,并且勉勵天下所有做官的人。

  賞析

  深情厚誼的表達:文章開篇即點明送別的背景,通過對丁琰即將赴任新職的描述,流露出作者對友人離去的不舍之情。曾鞏以溫婉的筆觸描繪了與丁琰之間的深厚友誼,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友人的關心與祝福,體現了古代文人間的高尚情操。

  對為官之道的闡述:文中,曾鞏不僅表達了對丁琰個人品質的贊賞,更借機闡述了自己對于為官者的理想標準。他強調“正己”乃為官之本,認為官員應以身作則,清廉自守,方能贏得百姓的信任和尊敬。這一觀點反映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體現了作者對于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

  勸勉與期望:在送別之際,曾鞏對丁琰寄予了厚望,鼓勵他到任后要勤政愛民,公正無私,切實解決民眾疾苦,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這種勸勉不僅僅是對丁琰個人的期許,也是對所有為官者應有的道德要求和職業操守的強調,體現了作者深沉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語言風格:《送丁琰序》的語言優美而含蓄,既有深情的抒發,又有理性的思考,體現了曾鞏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造詣。文章用詞精煉,句式工整,既展現出古典文言文的韻律美,又不失思想深度,讀來既感人肺腑,又引人深思。

【曾鞏《送丁琰序》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曾鞏《任將》原文及翻譯12-12

曾鞏《戰國策目錄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7-23

曾鞏《菜園院佛殿記》原文及翻譯03-25

曾鞏《筠州學記》原文翻譯01-03

曾鞏《筠州學記》原文及翻譯04-17

曾鞏《詠柳》原文及賞析10-10

曾鞏《詠柳》翻譯及閱讀答案11-28

曾鞏詠柳古詩原文及賞析10-28

曾鞏《墨池記》原文、譯文及賞析07-10

曾鞏傳的文言文翻譯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