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再別康橋》教案

時間:2022-01-13 19:13:59 再別康橋 我要投稿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六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六篇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簡要了解徐志摩、聞一多、穆旦等詩人的詩歌主張及其寫作背景。

  2、反復朗讀感受詩歌音樂美,體會詩中濃郁的思想感情。

  3、采用總體感知、揣摩詩句、擴展評價的欣賞方法,訓練學生感知和分析詩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感知和鑒賞《再別康橋》的詩情美和藝術美。

  2、分析并理解《死水》中意想的象征意義、反諷手法及其繪畫美。

  3、把握《贊美》的情感基調和思想內容。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再別康橋徐志摩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了解詩中的意象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代詩歌的“意象美”

  教學重點:

  從誦讀加深理解,通過理解提高誦讀能力。

  教學難點:

  從詩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詩的藝術美。

  教學方法:

  以誦讀為主,教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鑒賞詩之美。

  教學手段:

  配樂詩朗誦,營造詩意氛圍,師生共同進入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ò鍟涸賱e康橋)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閱讀注釋①回答問題:由康橋你想到了什么?

  [解釋]: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指名朗讀

  3、欣賞配樂詩朗誦

  4、體會、找差距

 、俑星椋嚎梢愿惺艿竭@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么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②全詩的高潮在第幾節?(第五節)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句式:四行一節(整齊)

  ④節奏:每節押韻、節節換韻

 、菡Z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奏

  四、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1、[問]:讀了許多遍課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比缃裎覀兤肺吨熘灸Φ倪@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一、教學重點。

  1、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大致了解該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學生通過對具體字句的感悟能夠把握作者感情的變化。

  3、學生通過對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詩歌。

  二、教學難點。

  1、對于“繪畫美”的感悟。

  2、對于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教學工具。

  多媒體。

  四、教學方法。

  對比鑒賞法、擴寫法、美讀法、分組討論法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ㄒ唬⿲дZ。

  1、以古曲《陽關三疊》入境,與大家一起背誦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2、這是一首關于什么的詩篇呢?(離別)

  3、這是古人的離別,那么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現代的離別詩歌《再別康橋》,看一看這種離別又是一種怎樣的離別。

  (二)正文。

  1、整體感知。

  一起朗讀這首詩歌,感知這首詩歌寫得怎樣?(好、美或者舉詩歌中的一些具體景物作答)

  2、對比鑒賞(通過對比進一步感知本詩的意境美)

  通過對比得出:“金柳”、“新娘”、“艷影”給人創造了一種唯美的意境,好像讓人看見了一幅新娘對著鏡子搖曳身姿的動態畫面一樣,而“柳樹”、“姑娘”、“影子”通過對比就顯得枯燥無味。

  “娘”和“漾”押韻,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娘”和“徊”則沒有這樣的效果。

  3、思考。

  在第二段中,讓作者心境蕩漾地究竟是什么樣的場景?

  4、鑒賞。

  根據上面的詩歌第二段的鑒賞方式,分組討論:3、4、5、6段中通過作者的精心描寫,你可以看到什么場景,請你把這種場景描述出來。

 。ò呀M分好,然后每小組一小段)(總結參考——同學回答完了之后進行總結)

  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在軟泥中歡快的招手。

  第四段:夢像彩虹一樣五彩斑斕,每一片康河的浮藻間都沉浸著有待發現的自由的夢。

  第五段:撐一支長篙,駕一葉扁舟,我在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尋夢,那滿天的星光倒映在康河的水波中,水天一色。小舟在星光中搖擺穿行。此情此景,只有用歌聲才能表達我的心情。

  第六段:夢依舊,人以非。我還能撐一支長篙去尋找自由的夢嗎?今晚的沉默將伴著我悄悄地離開。離開這自由的康橋,離開這自由的夢。

  現在大家已經把文本的意境表達出來了。作者給大家描繪了一個讓人向往的康河世界。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既然大家已經把詩中的畫描述出來了,那么你能給每幅畫取一個美麗的名字嗎?

  5、詩圖。

  6、思考。

  作者在描寫這些讓人憧憬的景觀時,他的情感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請在詩歌的每一段中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字或詞。

  難舍難分(有一種不愿打破寧靜的依依不舍之情)

  歡喜(看到康橋有如此的美景作者滿心歡喜)

  眷戀(招搖的水草是自由的象征是我想要的)

  迷戀(很多夢想藏在浮藻間他們都是我的夢)

  沉醉(撐著長篙尋著夢我快樂無比我要放歌)

  失落(回顧現實青春不再夢不再只能離別吧)

  難舍難分(失去了夢讓我的心隱隱作痛還是走吧)

  7、寫作背景(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的了解)。

  1922年歸國后,徐志摩在現實的中國為了生活苦苦掙扎。1928年當他第三次歐游,第二次游歷英國劍橋時,站在曾經夢想飛翔的康橋上,眼前不禁想起了早已不在的自由歡樂。作者感慨萬千,后來在歸國途中寫下了這首感懷的離別詩篇。

  8、朗誦。

  首先:老師范讀

  其次:學生互讀(在朗讀時要加強情感的投入)

  再次: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通過對比讓學生有所感)

  9、總結。

  繪畫美——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星輝、夏蟲。音樂美——節奏輕快,韻律柔和,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建筑美——四行一節,錯落排列,字數相近,回環呼應。

  10、探討。

  作者離別的僅僅就是自己的母校劍橋大學嗎?他離別的還有什么呢?

  1、曾經想要實現的文學上的夢。

  2、兩年的康橋生活讓他和林徽因有了不解之緣,文章里的第二段中隱含有林徽因的出現讓作者心境蕩漾的意思。

  板書: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

  12、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再別康橋》。

  (2)對《再別康橋》進行擴寫。

  七、教學反思。

  新月派的詩歌注重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因此在閱讀鑒賞時要好好的揣摩形式與內容這兩方面,然后才能在把握作者寫作情感的基礎上去有感情的朗誦。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從兩個角度入手對文章進行了分析。第一,內容方面的“繪畫美”作為教學難點重點突破;第二,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在詩歌的字句中如何的體現。這兩點突破之后再進行朗讀訓練,會更有益于對這篇詩歌的理解和把握。

  具體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對詩歌“繪畫美”的感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比如:對比鑒賞法、美文擴寫法、討論法等,從不同的方面調動學生對詩歌意境進行感悟。化抽象的美為一種可鑒賞的美。對于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的把握,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在第四、第五段上有很大的障礙。特別是對“揉碎”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彩虹似的夢已經被揉碎了;一種是彩虹似的夢分散在每一片浮藻間。怎么會“滿載一船星輝”呢?在這里我讓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幻化出滿天的星星灑滿康河,一葉扁舟搖曳其間的場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一段中體現情感的詞在美文擴寫的過程中大體都有涉及,稍加點撥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朗讀可以說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朗讀過程中我采用了對比朗讀的方法。用自己的范讀和黃磊朗誦的《再別康橋》flash進行對比。讓學生領悟到詩歌朗讀是要把握節奏、重音等基本內容還要領悟作者的情感融進自己的感情!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位學生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讀法。

  本節課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內容的層次方面,臨場上沒有很好的把握。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下:第一,內容的設計方面有點偏多,有點想要面面俱到。這樣一堂課的容量太大,使得有些內容還沒講完就下課了。比如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如果重新教授的話應該分兩節課要好一點。第二,講臺上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出現的本應該在后講授的內容放到了前邊講。造成課堂的內容很亂。第三,在課前預習時沒有明確的問題提示,最好應該讓學生先嘗試著擴寫文章。這樣課堂上就不用苦思冥想還無所得了。

  總的來說就設計而言應設計成兩課時;就預習而言應該讓學生明確預習的內容;就備課而言,應該熟記于心。努力做到課前仔細準備、課上臨場不亂。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教材分析與思考]

  這首詩內容上較為簡單,學生很好理解。同時,這首詩沒有那么深刻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就是簡單的表達一種離愁別緒和眷念之情,很好理解。所以,本詩的學習打算通過以朗讀來帶動感悟,以感悟來指導朗讀的方式來學習。主要是在朗讀過程中以節次為單位來引導學生分析情感和朗讀技巧。再者,這首詩是新月派詩歌,所以,對于聞一多“三美”主張做介紹,并在寫作特色分析方面安排群學思考。

  安排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來體悟詩歌情感;

  2.注意本文的“三美”特色,并能分析出來;

  3.自行體悟對于這種面對美好事物逝去我們無限懷念的普遍情感。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人生有七大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人生第六苦就是“愛別離”。別離是一種執著的苦。人生本來聚少離多,“多情自古傷離別”。馮至《別離》寫道 “我們招一招手,隨著別離,我們的世界便分成兩個!

  離別時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時,才驚覺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夢,所愛的終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飄揚而去,午夜夢回之際,這“愛別離”的滋味,怎一個“苦”字了得。今天我們學習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一首別離詩《再別康橋》。

  二、了解背景

  1.那么,康橋是何?“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的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是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

  2.作者為何要為康橋寫一首別離詩呢?1920年,25歲的徐志摩“擺脫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銜的引誘”,到英國留學。第二年,進入劍橋大學王家學院。1922年學成回國。這一段的留學生活,特別是劍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1922年8月10日啟程回國前夕,寫下了《康橋再會罷》一詩,表達對康橋的眷戀。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國。7月的一個傍晚,他一個人悄悄來到了久別的母校,漫步于寂靜的校園,懷念逝去的美好歲月。但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沒有人認識他,滿腔的熱情和對母校的眷戀之情無以傾訴。前來尋夢的詩人,悵然若失。乘船歸國途中,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詩。

  三、了解詩歌

  1.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楚辭》流傳千古,唐詩宋詞,名家輩出。從五四到現在,新詩也走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歷程。可是有人卻說,中國現當代詩壇只有一個半詩人。盡管這種評價太偏激了,卻也可以看出這一個半詩人在中國詩壇的分量。他們是誰呢?一個是徐志摩,半個是何其芳。

  《再別康橋》,是詩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這首使詩人獲得巨大聲譽的詩作,就其思想內容而言,的確沒有什么重要的東西,只不過是表達一種極平常極普通的離情和那種微波似的輕煙似的別緒,并無什么深刻的思想意義,但這首詩的藝術美、詩意美值得感受。

  2.請大家自行朗讀,注意劃分節奏,標出韻腳。

  3.希望聽到大家的朗讀,在朗讀過程中談談你對于某一節的理解。

  A.第1節連用三個“輕輕的”,正見出詩人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的情景,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寧靜與和諧,只想悄悄地與康橋作依依惜別。這里,詩人的感情溫柔細膩,詩歌節奏輕緩、徐舒。為全詩定下了感情基調。

  B.第2節寫康河岸邊的柳樹在夕陽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將柳樹比喻成“新娘”,獨具匠心,表現了詩人極度迷戀的感情?岛拥拿谰,留住了詩人的心,他樂而忘返了。

  C.第3節“招搖”二字寫出了康橋對詩人的歡迎態度。在這樣的詩情畫意里,詩人醉了,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條水草”,“甘心”二字寫出了他對康橋永久、熱烈的愛戀。

  D.第4節寫潭水及由此引發的聯想。這里的“榆陰下的一潭”指拜倫潭,那里榆陰蔽日,非常清涼,詩人留學期間常去那里讀書、乘涼、遐思。虹與夢,奇異的意象,寫出了潭水的靜美,表達了詩人對拜倫的仰慕與追懷。這里融情入景,營造出難以言傳的優美意境。

  E.第5節緊承上節詩意,對“夢”加以引申,向詩意縱深處開掘。這里的“夢”,是對過去留學生活的真實寫照,暗含了對逝去的康橋生活的無限留戀之情。

  F.第6節詩人的思路急轉,把讀者從夢境拉回到現實,別情縷縷,離緒重重,現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詩情達到高潮。但這個高潮卻以情緒的低落和基調的抑郁作為標志。惟其如此,才表達了詩人對母校的離情。

  G.第7節照應開頭,寫詩人悄悄地走了,康橋卻在詩人心中,揮之不去。

  四、藝術特色

  同學們通過朗讀、分析,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藝術特色上的不同之處?

  生思考(2分鐘)(附會用到的知識點)

  1.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F代詩人、散文家。父親興辦實業。1910年,徐志摩入杭州府中學堂,開始接受“新學”。1916年入北京大學法科。1918年按照其父的愿望,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春,徐志摩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劍橋大學兩年的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給予他很深的影響,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觀與政治理想。在英國19世紀浪漫主義詩歌及其他西洋文學的熏陶下,他違背其父期望,從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3年與聞一多、胡適、梁實秋不滿新詩自由散漫成立“新月派”,努力追求新格律。

  2.“三美”(聞一多):

  音樂美:表現為這首詩的章節統一,韻腳嚴整,節奏鮮明,旋律和諧,每行基本由二至三個音步構成,讀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

  建筑美:表現為詩節和詩行的排列組合上,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行的字數基本為六七個字,間或八個字,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

  繪畫美:表現為詩人注意詩的畫面感,用詞講究色彩運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艷影”“青荇”“彩虹”“斑斕”等詞語充滿色彩感。

  五、完成作業

  字詞積累、練習冊。

  [課堂小結]

  這首詩回環往復的結構形式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感情,創造了深邃意境。詩人很懂得主觀情緒和客觀景物和諧融合。他筆下的康橋是有生命、有靈性的,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而詩人的情懷又不是直白顯露的,而是熱烈而有分寸的;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多少復雜情緒,使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回味。當然,在一唱三嘆、反復回旋中,強化了對母校戀戀不舍的感情,一種揮之不去的惆悵傷感情緒始終繚繞在心頭。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學目的:鑒賞課文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表達之美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誦讀課文,講解節奏。

  二. 研討:

  1。作者再來康橋,再別康橋,來去都有什么特點?

  ——輕輕地、悄悄地

  2. 為什么要這樣?

  ——對它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再會吧,康橋。,深怕驚醒了它。

  3. 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

  4. 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柳蔭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星輝斑斕,夏蟲鳴叫

  5. 常言“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因在夕陽中。把柳樹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文中還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6.“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么手法?

  ——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7. 清泉一般是碧綠的,作者為何將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嫵媚不僅有榆樹清水,還有岸邊的綠樹紅花和在洗滌的腮紅頸白的少女。是—屏繡康河。

  8. 重回康橋,他觀金柳,賞青荇清泉,還做了什么?

  ——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到星輝斑斕時。

  9.此時情緒是興奮歡快還是失意低落?何以見得?

  ——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別離的悄悄是別離的笙蕭;一語?

  “笙蕭”是中國傳統的用以抒發感情的樂器之一,此時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

  1. 中國有這么一句古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在此處明顯不妥,你認為結合此詩的情感和意境,應該改做什么?

  ——“別有深情摯愛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12. 中國一般人,喜歡某地,愛刻上“XXX,到此一游!被蛘话鸦,采幾束草帶回去留做紀念。可是詩人愛康橋,卻“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了什么?

  —對康橋愛得深愛得真愛得純愛得善。

  13.詩中還有一句最能表達詩人對康橋感情的是什么?

  ——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

  14.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怎樣理解?

  ——對康橋依依不舍,希望永遠與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離的感情。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徐志摩及詩歌背景;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主題;感知詩歌“三美”;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熟讀、欣賞和背誦中,深切體會作者的情感,欣賞詩歌的美。

  3、情感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的離情別緒,體會作者深深的眷戀與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體會詩歌的“三美”。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詩人:

  1、徐志摩的人生信仰:

  自由之夢——優裕的家庭、豐富的游歷、超群的才華——飛翔

  愛之夢——原配:張幼儀、靈魂伴侶:林徽音、夫人:陸小曼——破滅

  美之夢——新月詩派代表詩人:《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蘊積

  2、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康橋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人文氛圍,還有與林徽因那段甜蜜的歲月,都讓徐志摩念念不忘。這段日子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喚醒了他的詩魂,成為他的“故鄉”“康橋理想”。

  1、1922年,第一次離開劍橋,寫下長詩《康橋,再會吧》。

  2、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國,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的康橋》。

  3、1928年,第三次去劍橋,告別劍橋,留下佳作《再別康橋》。

  二、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播放朗讀視頻,自由跟讀,體會情感。

  三、品讀意象,領略“三美”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感悟徐志摩詩歌華麗輕巧的語言,整齊的章法,和諧柔美的音韻所散發出的強烈的藝術感染。

  2.體會徐志摩感情方式與個人的體驗在其詩歌中的融合。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之美。

  【教學難點】

  意境的營造。

  【教學方法】

  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學道具】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前幾課里,我們介紹并運用了詩歌的意象和象征這一鑒賞詩歌的入門方法,這節課我接著運用這種方法,來共同研究、探討現代詩歌史中的明珠——《再別康橋》,體會其意境之美。

  二、閱讀資料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歐美浪漫主義、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其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刊后任主編。并出國游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康橋:

  即“劍橋”(Cambridge),英國著名的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是徐志摩曾經學習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

  1920年秋,徐志摩經美國到倫敦,在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習,1922年上半年由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特別生轉為正式研究生。過了半年的正式學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國。1923年3月在《時事新報》上發表了第一首記憶康橋的詩——《康橋在會吧》,但藝術上松散冗長,效果不佳;1925年7月再次訪問倫敦,1926年1月寫下了為人熟知的現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橋》;1928年8月第三次來到英國,11月16日快要歸國的途中,靈感閃現,揮灑自如地寫下了的傳世經典之作——《再別康橋》。

  三、誦讀欣賞,整體感知

  1.誦讀欣賞,范讀正音:

  青荇(xìng)長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簫。

  2.《再別康橋》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朗讀課文,并結合《我所知道的康橋》(《語文讀本》P118)和剛才介紹的相關資料,發揮自己的想象,口頭作文:《徐志摩在康橋》。

  提示:《再別康橋》是20世紀中國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猶如一首輕柔優美的小夜曲,詩人的自由天性、瀟灑飄逸的風格與康橋寧靜優美的自然風景融會成了別具一格詩境之美。

  四、分析鑒賞

  第一節“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這一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短短的四句詩映照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夕陽晚照的黃昏,做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做別姿態。詩人曾說:“那四五月間最漸緩最艷麗的黃昏,那才真是寸寸黃金。在康河邊上過一個黃昏是一服靈魂的補劑!”詩的開頭有意連用的三個“輕輕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現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陛p輕的來,輕輕的走,又輕輕的告別,即使那揮手的招呼,也沒有一點點喧嘩,來打破康河的寧靜之美,給人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這也正是康河給詩人最美麗的印象。

  第2節至第6節,通過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集中描寫了康河的美麗與寧靜,抒發了自己對康河的依戀和柔情。

  第二~四節“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彩虹似的夢!

  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更是詩人無拘無束的生命追求與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搖”:常含貶義,常與“過市”連用;另有“逍遙”一義。用“逍遙”寫水草,顯現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這種“自在逍遙”的安閑,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又更顯生動、形象。

  “油油的”“招搖”:“油油”是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而這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據此,我們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說的這句詩深刻的含義和詩人強烈的情感體驗。

  《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毙熘灸x擇這樣的詞語,創造這樣的意境,全是為情驅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初到倫敦,康橋平靜、閑適的環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詩人久尋而不得的逍遙自在的情緒,他發現“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這在徐志摩《康橋,再會罷》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劍橋后,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辯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在這首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條水草”的體驗等。

  “金柳”:柳樹是中國傳統詩詞中離別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薄对娊浶⊙拧。

  第五~六節“尋夢,撐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爛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第5、6節,詩人接著夢的出現,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抒寫夢的追尋與離別的靜默。借用“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只長篙”,“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三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橋的美景挑逗起詩人想在康河里“尋夢”“放歌”的強烈沖動,但在青草更青處,詩人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因為康河太美麗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夢……寧靜而和諧。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一在了一起。而此時此刻的靜默與無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別離歌,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用欲放即斂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穎漂亮的比喻或樸實無華的直接抒情,突現了全詩贊頌的“寧靜美”,并由景的寧靜轉為情的寧靜,使詩人至深至愛的別離情懷,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現,濃縮成了古詩中獨特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給人一種瀟灑與深沉相結合的美。

  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詩歌的結尾,為了強化“再別”的感情色彩,詩人又回到了開頭的告別。與第一節詩相比,其他的詩句都沒有任何的改動,只是更換了最后的一句,但這種復踏已不是簡單的民歌體的復踏,它傳達出了更深的情感意義——“不帶走一片云彩”是詩人在經歷了康河的漫溯后產生的靈性,使其對康橋的愛和眷戀化成的一個灑脫的意象,一個極富動態感的姿態,給全詩平添了幾分詩意,增強了幾分飄逸與瀟灑,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詩人獨特的個性美。全詩也由此完成了一個美麗的圓形抒情結構。

  五、整合小結

  中國詩詞中寫離別的詩作不勝枚舉,下面我們就隨便舉幾個例子,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大家看看《再別康橋》有什么特別新穎之處?

  例1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山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明確:離別的對象特別。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例2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色輕輕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送李端》盧綸)

  明確:營造的氣氛輕松!岸嗲樽怨艂x別。”自古以來,離別總是免不了一種沉重愁緒,但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例3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結合你們自己的經驗,設身處地地為徐志摩設想一下。

  明確:意象的選擇新穎。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些物象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的是一種清新之感。

  六、總結:從思想內容上來說,這首詩只表達了一種微波輕煙似的情緒,社會投影很模糊,表現不出五四時代的時代精神。但從詩歌藝術的角度來講,這首詩卻地位崇高,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1)意境悠婉怡人。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具有生命、靈性,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而詩人的情懷也不是直白的顯露,它是熱烈而有分寸;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許多復雜情緒,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回味。《再別康橋》既繼承了古典詩歌的傳統,又在別離詩中,注入了現代人對自己生長的母校深情厚愛,并超越了一般離別眷戀人情感嘆,更具有了現代知識分子崇尚自我的個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談談的象征意蘊。

 。2)詩人很懂得主觀情緒和客觀景物的和諧融合,很好的處理了情與景的關系。全詩淡化了離別詩對離別之情的宣泄,著重于對康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的描繪,并將自己的愛和眷戀與對自然景色米的歌詠熔于一爐,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詩人的離別之情,表現得更深、更美、更為渾厚和瀟灑,樸實自然,如一個圓潤發亮的的珍珠,給你的不是零星的閃光和魅力,而是一種人與自然、情與美的和諧統一的完整。

 。3)形式結構,四句一行,錯落有致,回環呼應。

 。4)語言清新,富于音樂美。這首詩的語言有著突出的淺白流暢的特點,但又深得錘煉,不露雕琢痕跡。詩中各個比喻,新鮮準確,形象生動,宛如流水一樣自然淌出,毫無當時新詩歐化的傾向。同時,作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聞一多關于新詩的“三美”主張(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而在詩的音樂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獨創性。除了節奏整齊,押韻和諧之外,他又強調音節的波動性,注意完整的音樂旋律!对賱e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音節抑揚合度,聲調回環反復,全詩構成一闋完整的樂曲,帶來了音樂美與造型美統一的品格。

  七、遷移應用

  1.音樂朗誦

  2.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比較賞析: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六篇】相關文章: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5篇01-11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九篇01-11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7篇01-11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5篇01-10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八篇01-10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10篇01-09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10篇01-09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9篇01-09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9篇01-09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編8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