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寓言故事吧,寓言的故事比較簡單,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鮮明的擬人化形象。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寓言故事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學設計(精選1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寓言的含義,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2、能力目標:
解讀寓意,掌握閱讀寓讀的方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點】
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運用文中的精美語言。
【教學難點】
寓言的啟示。
【教學方式】
創設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實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習課前演講寓言故事。
明確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簡單的故事了,帶有勸寓或諷刺意味,讓人們從中領悟。寓言篇幅大多簡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題都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擬人夸張手法,含義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寓言。
2、口頭復述寓言故事。
3、問題設計:
⑴ 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要求學生緊扣課文內容。)
⑵ 這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消決定說明了什么?
(結合現實生活中人民在獲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設計目的: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辯證思維
是否擁有財產和幸福生活就一定會患得患失?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辯證思維。)
五、反思體驗
小組合作討論并交流:
你在學習和日常生活怎樣對待成功與失敗,榮譽和挫折?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六、實踐鞏固
1、仿寫:(感悟語言的優美,摘抄,劃出優美語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喜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⑵ 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2、續寫:
有一天帶面具的美和丑在海邊邂逅,她們互相說:“咱們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們脫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過了一會兒,丑會到了岸上,帶上了本來屬于美的面具,徑直走她的路。
接著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徑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
七、總結
學習寓言,我們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語言。
《寓言》教學設計 2
課前透視:
本課由《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勾勒出了古代兩個可笑的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于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獲心存僥幸,不認真做事,結果一事無成。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教學中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信息資料:
生字詞語卡片、課件或課文插圖、課文內容的錄音或錄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查字典引入新課
1、板書:寓言兩則。
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借助拼音認讀生字,理解新詞“寓言”、“寓意”。(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說話包含著某種意思。“則”在這里是一個量詞,表示條數。“兩則”就是二條。)
3、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揠苗助長)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解“揠苗助長”的意思
1、“揠苗助長”是什么意思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認真讀一讀這個故事。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讀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長”的意思。(學生自由讀課文)
2、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詞語和句子,用筆準確地畫出來。(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出示句子:“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這句話具體告訴了我們“揠苗”的意思。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4、指導將這段課文讀通順。(出示詞語卡片:筋疲力盡)這個詞語挺難讀的,“筋”、“盡”都是前鼻音。要把它讀準。
5、“揠苗”的意思知道了。那么,誰能連起來說說“揠苗助長”的.意思呢?(出示詞語卡片:揠苗助長。“揠苗助長”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幫助它長高。)
(隨機板書或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6、指導朗讀課文的其他幾個自然段。
(1)朗讀第一自然段:這段課文中有好多詞語,誰能讀?(出示詞語卡片:巴望、焦急、自言自語)
(2)朗讀第三自然段:這一自然段中也有兩個詞語,誰能當小老師領讀?(出示詞語卡片:喘氣、一大截。)
(3)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剛剛讀過的這些詞語還認識嗎?(出示詞語: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喘氣、一大截)學生自由讀詞語——指名讀——齊讀。
(5)認識了生字詞,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通順了。現在請再讀讀這篇課文,爭取比剛才讀得更好。(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焦急”
1、讀了課文,誰能說說:文中的這個人為什么要“揠苗助長”?(因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一些,所以他要“揠苗助長”。可多問幾個學生,關注學生的語言質量。)
2、課文中有一個詞語直接寫出了他的心急,能找出來嗎?找到后用筆圈出來。(焦急。讓學生讀好詞語)
指導書寫“焦”字。
①請仔細觀察一下,寫在田字格里時要注意些什么?(學生仔細觀察)
②再仔細看看它們的位置。“四點底”前面兩個點在左下格,后面兩個點在右下格。(教師示范。)
③學生自由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④選取一個學生的字,實物投影,評一評,哪里寫得好?哪里還寫得不夠好?
⑤請大家評價一下自己的字,然后再寫一個“焦”字,爭取比前一個寫得好。(學生自由書寫)
《寓言》教學設計 3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是用兩則生動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學時,先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學生根據閱讀要求自學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從而進一步了解課文。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自由討論并交流讀了這兩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讓學生談一談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否遇到過像《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樣的事情。還可以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寓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能夠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準備:相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問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你們讀過寓言故事嗎?(板書: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書);“言”,講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啟發和教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則寓言。兩則就是兩篇的意思。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亡羊補牢。(板書)
2、讀題,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誰能連起來把題目解釋一下?
(羊丟失以后修補羊圈。)
二、初讀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解決。
2、邊讀邊思考,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檢查復習。
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提醒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讀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ju4n”,不要讀成“qu1n”。
“窟窿”的“窿”讀輕聲。
字形方面:
“叼”:左右結構,左邊最后一筆是“提”,不要寫成“撇”。
“悔”:左右結構,左邊是“忄”不要寫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修”:左右結構,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寫成“三點”
詞語解釋:
叼走:銜在嘴里拖著。
街坊:鄰居。
勸告:說服,講清道理,使人感動聽從。
后悔:懊惱過去做得不對。
四、學習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1、出示課件,思考:《亡羊補牢》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后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2、養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1)讀書,小組討論。
(2)班上交流。
開始想:羊丟了,修圈已晚,沒用。
后來想:如果現在不補羊圈,就不是丟一只、兩只的事,而會丟得更多。因此現在修還不晚。做:動手,堵上,修得結結實實。
結果: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五、小結
1、明確寓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有了錯,只要認真改,就不算晚。
2、聯系實際,談感想。
六、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復述《亡羊補牢》的內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學們合作,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請學生觀看動畫片《南轅北轍》問:動畫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拿出字典,自己讀書,試著讀懂課文。
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找找生字的特點,比如:
“轅”和“轍”都有車字旁,表示和車有關系。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讀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結實,可以組成“堅固”、“牢固”。
“駕駛”都是形聲字,“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讀音。“奔馳”這兩個字在電視廣告上見過。
2、在小組內互相聽讀課文,讀通課文之后,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學生質疑。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三、再次朗讀,解決問題。
1、請大學帶著剛才的問題再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現。(邊讀書邊思考)
2、我們要想解決剛才的問題弄清到底是誰不明白,就應該弄清車下的人跟朋友說了什么,我們該怎樣來讀他們的對話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后學生評價(可以反復讀或老師范讀)
4、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讀書,并討論剛才的問題。
四、討論。同學們,到底是誰不明白,誰來談一談?
不是車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車上的人不明白。因為通過讀書我們知道,是車下的人告訴車上的人去楚國應該往南走,往北走錯了。所以,是車上的人不明白。
(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給予充分的肯定性評價)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體會寓意:
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不了目標的。
五、表演課文。
下面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吧!(學生分角色表演)
六、課堂延伸
1、假如車上的人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該怎么辦呢?
《寓言》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認識“寓”、“焦”、“喘”、“截”等字,學寫“焦”、“費”、“望”、“算”等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積累本課詞語,能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意思,能獨立復述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能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里。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相關課件。
導學
過程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板書課題)。同學們認識這幾個字嗎?誰能試著讀一讀?(指名讀一讀;齊讀)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揠”是什么意思?
生:“揠苗助長”是什么意思?
……
同學們很愛動腦筋,你們提出的這些問題等我們學完這篇課文就會弄明白的。
二、讀文識字
1、隨機學習“揠”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加強記憶這個字?
2、讀課文,認識字詞。(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指導)
生:“揠”的意思就是“拔”;“揠苗助長”就是“拔苗助長”。
生:“轉”是一個多音字,它在本課中的讀音是zhuàn,組詞:轉動、旋轉、轉圈等;另一個讀音是zhuǎn,組詞:轉身、轉告等。
師:注意區分“費”和“廢”;“拔”和“撥”。
三、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種田人為什么要拔苗助長?(板書:起因)從哪些詞語中看得出他很焦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同時畫出有關詞語。(“巴望”、“焦急”)
齊讀第一自然段。
2、農夫究竟想到了什么好辦法呢?帶問題邊讀邊想,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經過)
生:農夫把禾苗拔高了。(教師相機板書:拔高禾苗)
生:農夫干了一天,筋疲力盡。(板書:筋疲力盡)
生:我們又從“終于”、“急忙”詞語中可以看出農夫急切、興奮的心情。
生:想著禾苗馬上要長高了,心里特別高興。
師:同學們說得真棒!那,就請同學們帶著這種心情來讀一讀罷,看看誰讀得好。
3、農夫又有哪些表現呢?有感情的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朗讀課文(喘氣、很累的'樣子)
師:奧,干了一天的活,很累了;但是又很高興。那請同學們帶著這種又累、又高興的心情讀讀這段吧!
4、農夫這樣心急,結果怎么樣呢?(板書:結果)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
小組交流學習
5、感悟寓意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我明白了禾苗的生長要靠自己的力量。如果讓它生長得快些,應該采取合理施肥、澆水、除草、滅蟲等方法。
生: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損傷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會枯死。這是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
生:我知道了做事情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
五、練習復述課文
六、作業設計
1、回家把《揠苗助長》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多搜集寓言故事,準備參加班級講故事比賽。
板
書
設
計揠苗助長
(起因)——(經過)——(結果)
巴望拔高禾苗禾苗枯死
焦急筋疲力盡白費力氣
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寓言》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神話極其特點。
2、了解鮮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3、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鮮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2、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教學方法】
速讀法跳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國古代也有許多神話故事,下面請同學們看圖片,辨析說出是哪則神話,導入課文《女媧造人》。
2、出示學習目標。
二、知識積累
1、有關神話 有關神話
神話是古代勞動人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不能正確地解釋而通過想象創造出來的故事。
神話特點:
1、它是以事實為基礎的。
2、充滿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國遠古比較著名的神話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鯀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觸不周山
3、字詞積累 女媧(wā):傳說中造人、補天的神。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幽光(yōu)靈敏:反應快。綿延:延續不斷。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叢生的樣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別高明的本領。
三、整體感知
1、投影出示《風俗通》里的兩則短文。
課文是根據這兩則短文改編的,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出作者的想象力? 聽課文錄音,討論后作答。
2、師生共同訂正
3、問題思考:女媧為什么要造人?女媧是怎樣造人的?女媧如何讓人類繁衍生息的'?
四、合作探究
1、生動感人的神話,離不開精彩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概括出女媧的形象嗎?可用下列句式概括:
女媧既是一個_________的神,又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文中處處洋溢著人類誕生的喜悅感。找出有關語句,說說你對這一喜悅感的體會。可讓學生各抒己見,答案不要求統一。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名言
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雨果)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本領。(黑格爾)
2、女媧造人新編
請同學們展開新奇大膽合理的想象,就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個方面來改編“女媧造人”的故事。
3、課文小結
六、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的寫法,請同學們展開大膽、新奇、合理的想象,選擇一則我國古代神話改寫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板書設計】
《寓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感悟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同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明確單元主題:故事長廊,讀故事,體會道理,從中受到教育。
2、學習29課寓言兩則
3、你學過哪些寓言?我們是怎么學習寓言的?(讀懂寓言,明白道理)
4、今天學習29課第一則寓言 紀昌學射
看題目,解釋題目?你覺得文章的寫作重點應該在那個字上?(學)(紀昌向誰學習射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讀課文,讀正確,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預習情況:紀昌 妻子 刺傷 綁住 百發百中
讀詞語,提問:“中”還能組成什么詞?板書
哪個字容易寫錯?指導,板書。(妻 拜 刺)
3、再讀讀課文,讀熟。
4、指名讀課文,正音,同時想想寓言講了什么?
三、精讀課文:
1、默讀分段,理清結構:
(1)匯報,指導:為什么分三段?(說不上來沒關系,學完后概括段意)
板書:一(1)學
二(2—4)練
三(5)結果
(2)課文第二段分幾層?為什么?(2和34)
2、質疑:你有什么問題?(預設:紀昌為什么花那么大的功夫練眼力?飛衛為什么不直接教他開弓放箭,非要練習眼力?紀昌為什么那么聽飛衛的話?題目是“紀昌學射”,可是沒寫學射,卻寫他練眼力?)
3、精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習2段:
用“直線”畫出飛衛教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紀昌下功夫練眼力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就在句子的旁邊寫下你的感受。
匯報交流,指導:
A、飛衛教:抓詞語體會。
首先應該——名師指點,走捷徑。
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要求嚴格,經驗豐富。
B、紀昌學:抓重點詞體會。
睜大眼睛、注視、來回穿梭——盯住不動的目標,難度加大。
兩年——累,持之以恒。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斟仙》
相當到家了,不怕刺——很棒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3、4段:
匯報,指導:
A、飛衛教:抓詞語體會。
雖然、但是——提出更高要求。
極小、很大——對比,名師要求明確。
再來見我——要求嚴格。
B、紀昌學:抓重點詞體會。
每天——堅持不懈 (補充材料:據說練了三年)
聚精會神——朝目標努力,要求嚴格。
像車輪一樣——練得很棒。
C、理解“就要成功了”,體會“就要”——基本工已練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4、反饋質疑:
5、總結:飛衛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指板書說明:共三個,從練基本功入手、有毅力、有名師指點)僅僅是飛衛練習射箭么?學習其他技藝也是。
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
6、歸納段意:第二段是“紀昌按照飛衛的指點,從練眼力開始,苦練基本功。”
7、概括主要內容:紀昌想學射箭,向飛衛請教。他按照飛衛的教導,從練眼力開始,先練牢牢盯著一個目標,再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后來,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四、課堂小結:
1、抓重點句重點詞,體會文章內容,交流自己感受,是學習的方法。
2、學寓言,知道理。預習下一篇《扁鵲治病》。
板書:
《寓言》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能力目標
1、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2、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過續編或自編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德育目標
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經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跟錄音仿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節,理解關鍵語詞的表達效果。
2、自讀與點撥相結合。所選四則寓言故事精短,構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過藝術地設計提問,把學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學生的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寓言的內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過探究、比較性題目的設計,如將故事情節作改變、刪節,看表達效果的變化等,拓展想像空間,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打印好的作業講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選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導入,如青蛙的肚皮、驢與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貪婪的狗、愚蠢的烏鴉等)同學們,這個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大家知道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伊索寓言》)那么,誰還能講出這部古希臘寓言匯編中的故事呢?(學生講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兩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請同學們從閱讀提示中圈點出有關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識要點。
二、資料助讀
投影顯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于講動物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寓言開始歸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匯編。其中大多是動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
三、師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么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師明確: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
學生集體誦讀,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動、鮮活。刻畫人物的方法是對話描寫為主,試比較赫耳墨斯與雕像者三問三答中句式、語氣的起伏變化。
(2)對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輕輕一句“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答語,卻見其情節波瀾,就其表達效果試作分析。
(3)梳理、歸結故事的情節脈絡。用簡練的話語填充:全篇故事分兩層,其起因和開端是,發展和結局是。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1)故事主要是通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問三答的對話來敘述的。問句中同中有變,“值多少錢”四個字用反復,而主語在第一次發問時省略,第二次點寫明,第三次則用代詞。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區別,第一次用確數,第二次比較而言,只說概數,第三次不用數詞,貶低得一分不值。
(2)雕像者的答語,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轉,給人以巨大反差,諷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襯手法的巧妙運用。
(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價值。敘述赫耳墨斯與雕像者的對話。
3、品味關鍵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1)聽讀錄音,圈點勾畫出寓言的關鍵詞語,一“笑”、兩“想”、三“問”。
(2)組織討論:
①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著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說明了什么?
③“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①“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關心的不是怎樣造福人類,而是自己的身價和榮譽,“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個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神。
②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他驕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躍然紙上。
③這段著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他心想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他竟然認為自己的身價能超過父親——作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話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為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勢利的,阿諛奉承的,他這樣猜度別人,足見其心靈的卑劣。
(3)表情朗讀,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內容的修飾語: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的形象。
學生填充,教師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等。
(4)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然后推舉代表在班上表演,學生評議。
(5)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請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對寓意的理解。
(6)鼓勵學生將故事情節作適當的改變,看看寓意會有什么不同。如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為:“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悄離去。或者赫耳墨斯來到店里,如果首先問自己的雕像的價錢,結果會怎樣呢?”
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進行討論,進一步領會作者安排情節的意圖。
(7)集體誦讀。讀出語氣、語調。
四、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
1、自由誦讀,理解寓言大意。
教師提示:這則寓言的結構安排和前一則相同,也是分敘講述故事,結敘點明寓意。
2、集體誦讀,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節。
教師明確:本文構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節大起大落,寫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轉化。故事由兩部分內容組成,先寫蚊子所獲得的勝利及其原因,后寫蚊子所遭遇的悲劇及其原因。
3、暢讀課文,圈點品析文中的兩“吹”一“嘆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點及其故事的寓意。
問題討論:
(1)這則寓言以動物喻人,語言精練,具有強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樣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2)寓言用動物之間的關系來概括社會現象,諷喻了什么?下列成語中:驕兵必敗,不自量力,大意失荊州,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哪一則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它的悲痛說明了什么?
(4)蚊子敢于向獅子挑戰,而且能夠取勝,這說明了什么?
(5)蚊子如果不先發表“挑戰宣言”就去進攻獅子,結果仍然是戰勝了獅子,這對故事情節會有怎樣的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本文的擬人,能抓住蚊子和獅子的自然特征,擬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把蚊子的叫聲說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以狀其戰勝獅子得意忘形之態,十分新鮮、妥帖。
(2)描寫蚊子和獅子“戰斗”的過程,蚊子被蜘蛛網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點,用來概括社會現象,真是兩相妙合。諷刺了那些能夠戰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勝的人。
“驕兵必敗”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的醒悟是通過“嘆息”表現出來的。
“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最強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銳地諷刺了勝利后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4)蚊子的“挑戰宣言”貌似狂言。實際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抑制了獅子的優勢。它的膽量、信心,是建立在敵我雙方力量進行冷靜分析的基礎上的。啟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5)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結合情節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4、跟錄音仿讀,體會擬人的妙用和情節的起落。
五、課堂練習
展開想像、續編情節。
1、赫耳墨斯聽說自己的雕像當饒頭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態會怎樣?會說些什么掩飾這難堪、尷尬呢?
2、想像一個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跡情節,給寓言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教師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網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課堂小結
這兩則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動物;赫耳墨斯有“權力”,蚊子有打敗獅子的驕人勝利花環。它們的共同弱點是——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特別是在權力、榮譽面前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這兩則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著我們。
七、布置作業
自編寓言。題目(1)嘴和眼的對話;(2)樹和斧子。
要求:任選一題完成。運用夸張和擬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對于《智子疑鄰》《塞翁失馬》兩則古代寓言,提供關鍵字詞提示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意。自讀《智子疑鄰》,掌握不能因人廢言的寓意;研讀《塞翁失馬》理解寓言中福與禍的相互轉化。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先小組內交流,然后推舉想像新穎、合情合理的佳作在班上講述,大家欣賞、評議。
二、指導自讀《智子疑鄰》
1、資料助讀
投影:
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貴族,屢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改革政治,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納。后來,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在秦國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學李斯等人讒言所陷,下獄后被逼自殺,死時47歲。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闡明道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于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2、放多媒課件,學生欣賞畫面,感知寓言。
3、自由誦讀,教師提示下列字詞:
(1)智子疑鄰:智,聰明,這里意思是“以……為聰明”。贊賞兒子聰明,懷疑隔壁老人(偷盜)。
(2)不筑:修補。
(3)暮而果大亡其財:暮,晚上。果,果然。亡,丟失。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
4、請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口頭把故事譯成通暢的現代漢語。思考:因“天雨”而導致“墻壞”,因“墻壞”而致失盜,對此兒子和鄰人之父都有相同預見,而宋國富人卻“智子疑鄰”,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寓言的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就可以引申為: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5、請學生設想一下,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對象,會有怎樣的反應?為寓言寫一個合情合理的續編。
三、師生共同研讀《塞翁失馬》
1、資料助讀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蘇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時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陰陽家的思想,成為一部雜家著作。這部書在闡明哲理時,涉及很多奇物異類、鬼神靈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話材料,曲折地反映了遠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都通過這部書的保存而流傳至今。
2、聽讀錄音,注意下列字詞。
教師提示:
(1)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問。
(3)其馬將(jiānɡ)胡駿馬而歸:帶領。
(4)墮(duò)而折其髀(bì):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
(5)人皆吊之: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戰: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開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絕大部分。
(8)此獨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暢讀寓言,結合提示譯成現代漢語,感知文意。
4、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禍與福是怎樣相互轉化的?
教師明確:
寓言用一連串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后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后,塞上丁壯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5、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么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么積極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聯系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師點撥:
啟示:(1)禍福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2)禍福之來,確實有許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預料的。考慮力求周全,處事力求慎重,多一些應付不測之變的準備,少一些不著邊際的幻想;一旦面臨禍患,可以處變不驚,可以減少后悔。這也是一種成熟生活態度的養成。
6、集體誦讀,深層體味。
四、課堂練習
投影:
閱讀短文,完成習題。
孔子的弟子曾參,品德高尚,一貫講信用,重諾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上去。他幼小的兒子哭鬧著,要跟媽媽一起走。妻子哄騙他說:“你不要鬧,媽媽從市上回來,就把家里的那頭豬殺了給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參真的捉住那頭豬要宰殺。妻子急忙阻攔:“這頭豬正在長膘,殺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應孩子,要殺掉它嗎?”
“唉,你怎么這樣死腦筋!我不過哄哄孩子罷了,哪里真的要殺豬吶!”
“不!”曾參堅決地說,“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如果欺騙了他,這不是教他養成欺騙的壞習慣嗎?再說,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會再相信母親的話了。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曾參終于堅持殺了那頭豬,實現了妻子許下的諾言。
1、曾參說:“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你認為正確的辦法是什么?請大致按曾參這段話的格式把它表述出來。
2、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寓意。
3、請為這個故事擬個恰當的標題。
參考答案:
1、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要用誠實來教育他,他不就養成了誠實的好習慣嗎?再說,母親有好榜樣,孩子就會學著這么去做人了。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2、說明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做父母師長的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3、曾子殺豬
五、課堂小結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見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國諸子百家著作雖然年紀很老,卻是孩子們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個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走開時,卻突然變成一個個哲理,嚴肅認真,催人深思,讓人感悟現實,體會人生。這就是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六、布置作業
(分發講義資料)
1、大公雞是那么的漂亮神氣,你看它:紅色的大冠子,紅光發亮帶有金色的羽毛,走路挺胸昂頭。啼鳴時,總愛站在高處,引頸高歌。
請發揮想像,編寫一個小故事,中心是揭示公雞驕傲的害處,使讀者受到教育。
注意要符合寓言的特點,題目自擬。
2、閱讀語段,完成1~5題。
大魚和小魚
小魚問大魚道:“媽媽,我的朋友告訴我,釣餌上的東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點兒危險,要怎樣才能嘗到這種美味而又保證安全?”
“我的孩子,”大魚說:“這兩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絕對不去吃它。”
“可它們說,那是最便宜的,因為它不取任何代價。”小魚說。
“這可完全錯了,”大魚說,“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為它希圖別人付的代價是整個的生命。你知道嗎,它里面裹著一只釣鉤?”
“要判斷里面有沒有釣鉤,必須掌握什么樣的原則呢?”小魚又問。
“那原則其實你都說了。”大魚說,“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這是一篇寓言,它構思的突出特點是通過展開情節內容。
2、文中加粗的“必須”用“必需”替代行嗎?試分析兩者的異同。
3、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正確理解文中“釣鉤”的含義。
4、“大魚”說話很注意限制性詞語運用,請從畫橫線的句子中找出兩個這樣的詞。
5、如果你是“小魚”,你覺得“媽媽”講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話是。
參考答案:
1、對話(或語言描寫)
2、都有“一定要”的意思,“必須”有強調的意味。
3、致命的陷阱(或“騙局”)
4、最安全的、絕對
5、“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或“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為它希圖別人付的代價是整個生命。”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獅子
層次:宣戰交戰被俘嘆息
(弱)飛沖戰勝(強)飛粘被吃
吹喇叭,唱凱歌被粘住被消滅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活動與探究
1、閱讀下面一則寓言,領會它的寓意,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小短文。
一匹小馬要過河,在路上遇見牛大伯,問是否可以過河。牛大伯說,水很淺,可以過。小馬正要過,忽然聽見一只松鼠大叫:“不能過,不能過!水深得很,前天還淹死了我的一個同伴。”小馬沒主意了,回家去問媽媽。媽媽叫它自己想一想,試一試。結果小馬過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說的那樣淺,又不像小松鼠說的那樣深。
2、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關于寓言的一則短文,回答問題。
①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②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可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
④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⑤寓言本來是來自普通人的言談,幾乎任何人的一生中都能講一些聰明話,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詩人和哲學家聽見了,就用文字把它們記了下來。歷史這個巨人很喜歡這些記載,就把它們珍藏起來。以后,當普通人從書中再看見寓言的時候,忘了這是自己講的,不禁大為驚訝,叫道:“這是一些什么樣的珍寶呀,這樣光輝燦爛!”
⑥寓言是慷慨的。當童話請它幫助的時候,它就到童話那里去;當小說請它幫助的時候,它就到小說那里去……所以,現在我們從童話、小說、詩歌、戲劇里都可以看到寓言的影子。
⑦寓言又是謙遜的,當一個刊物請它去做客的時候,它就等各種長篇大著都坐下之后,悄悄坐在補白欄里。
⑧寓言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它長得又矮又小,說起話來卻很逗。它雖然年紀很老,孩子們卻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因此,比較起來,它喜歡到兒童刊物那里去做客。當然,它還是同樣謙遜,等小說、童話都坐下之后,它才找一個角落坐下。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從不炫耀自己,也不指望從別人手里得到什么。
(1)短文共有八段文字,每一段都談了寓言的某一種特點,請將這些特點概括出來。
(2)作為一篇解說寓言性質、特點的說明文,本文在表現手法和語言表達方面有什么特色?
參考答案:
(1)①篇幅短小,寓意博深;②通過故事闡明道理;③通過寓言可以認識生活的意義;④寓言能夠啟發智慧,活躍思想;⑤寓言產生于生活;⑥寓言可以存在于各種文學作品之中;⑦寓言在刊物中只占不顯眼的位置;⑧寓言是兒童的好讀物。
(2)短文主要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和擬人的表現手法;語言生動、形象,趣味很濃。
備課資料
一、重溫經典
薦讀托爾斯泰的寓言
負擔
法國人從莫斯科撤走(指拿破侖侵俄戰爭失敗——編者)后,兩個農夫上街尋找財物。兩人中一個聰明,一個愚蠢。他們一起來到城里被火燒毀的地區,發現一些燒焦的羊毛。他們就說:“這些羊毛拿回家就可以派上用場。”
于是他們能拿得動多少,就收集多少,然后動身回家去。路上,他們看見街上有許多布匹。聰明的農夫便把羊毛扔掉,把自己扛得動的那么多布搭在肩上。愚蠢的農夫說:“為啥要把羊毛扔掉?已經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他一點布也沒拿。
他們再往前走,看見一些扔在街上的現成衣服。聰明的農夫又把布扔了,拾起衣服搭到肩上。愚蠢的農夫說:“我為啥要把羊毛扔掉呢?已經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綁在我背上了。”
他們繼續往前走,看見扔在地上的一些銀餐具。聰明的農夫又把衣服扔了,盡可能把銀器收拾好帶好。但愚蠢的農夫還是不肯丟棄他的羊毛,因為已經把它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
又再往前走,他們看見路上有金子。聰明的農夫扔下銀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農夫卻說:“把羊毛拿下來有什么好處呢?畢竟它已經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綁在我背上了。”
于是他們往家里走去。半路上下雨了,羊毛被淋個濕透。愚蠢的農夫只好全部扔掉它,就這么兩手空空地回家;聰明的農夫卻得到金子而富裕起來。
提示:人們已經得到的東西,如果不善于正確對待的話,有時會成為自己的負擔,就像寓言中這個愚蠢的農夫一樣。人們總是舍不得丟掉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何況,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選擇都像羊毛、布匹、銀器和金子那樣高下分明,易于辨別。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類似愚蠢的農夫那樣的人。泛言之,觀念的更新也是如此。只有拋棄一些陳舊的觀念和知識,才可以與時俱進。辭舊迎新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篇寓言的啟示是值得我們牢牢記取的。
二、閱讀知識推介
關于猜讀法
又名揣讀法,適用于文言文。猜讀不是任意的主觀臆測,而是從課文實際出發的合乎邏輯的推測。由于人們在閱讀一篇文言文時,總有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因而猜讀法就告訴讀者如何巧妙地運用已知部分去推測未知部分,從而理解全篇的內容。這種方法不求字字落實一清二楚,卻能理解全篇大意。猜讀要有一定的基礎,要懂得一些文言詞語的詞義,古漢語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猜讀法的要領是:首先統觀全文,把未知部分——難詞難句找出來,然后根據已知部分,從上下文的關系中推斷出未知部分的含義。1、從前后的語意關系來推斷。
2、從前后的因果關系來推測。
3、從前后的結構關系來推測,常用于加標點,分層次。
4、利用對文互譯和六書造字的知識來推測詞義。
5、根據字詞所占的語法位置來推測詞性和詞義。
6、根據詞語的語法功能,推測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裝等。
7、根據修辭手法來推測文章來源
《寓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有關寓言的基本知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學會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寓意。
3、學習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寓意
2、學習編寫寓言
一、導入
看圖片,猜成語。今天,讓我們把目光投向五彩斑斕的世界文化長廊,去領略一下世界《伊索寓言》的美好。
二、簡介與本文有關的知識
1、寓言及其特點: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大多篇幅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擬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2、簡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奴隸出身,他善于講寓言故事,用這些來諷刺權貴,最后遭到殺害。他的寓言經過加工,成為《伊索寓言》,流傳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寫形象生動,語言簡潔樸素,富有幽默的特點。
三、朗讀寓言,感知故事
分角色朗讀課文:
通過分角色朗讀,朗讀時請注意語氣、帶上動作,讓同學們一邊看一邊聽,更好地熟悉寓言內容,感知文中三種不同動物的形象。
四、分析品味課文(請君對學)
1、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方法指導:可以從他們的語言和動作描寫入手分析)
智謀得當,輕便靈活,抓住獅子的弱點――以已之長克敵之短。
2、蚊子為什么會敗給蜘蛛?
在文中哪里看得出他驕傲、得意忘形(“吹”、“唱” 動作描寫)
3、寓意:誡人諷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績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視自己的`短處,勢必要被小人物打敗。告們不要被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應謹慎行事。
三、大膽想象、完成創作(任選其一)
1、給開頭,寫寓言:
老鷹在天空展翅翱翔,被正在沙灘上曬太陽的烏龜看見了,他也渴望飛翔?
便請求鷹教他飛行。鷹勸告他,說他不能飛行。可烏龜再三懇求,鷹便抓住他,飛到高空,然后將他松開。烏龜落在巖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人必將失敗。
2、給題目,寫寓言:
嘴和眼睛的對話;樹和斧子;蜜蜂與蒼蠅
一個人來到森林里,請求樹給他一根木做斧子柄。樹答應了他的請求,給他一根小樹枝。他用小樹枝做成了斧子柄,完好的裝在斧子上,斧子上,接著掄起斧子砍起樹來。他很快就砍倒了森林中最貴重的大樹。一棵老橡樹悲傷地看著同伴被砍毀,無能為力,他對身旁的柏樹說:“我們是自己先葬送了自己。如果我們不給他那根小樹枝,他就無法砍伐我們,也許我們能永久地站立在這里。”這是說我們不能幫助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對象,那怕是一個小小的幫助。
3、給寓意寫寓言:
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團結。
《寓言》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3、積累文言詞匯。
過程與方法:
1、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過續編或自編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經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想象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對于寓言,我們已經不陌生了,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今天,我們來學習四則分別為古希臘和中國古代的寓言。
二、整體感知
1、關于古希臘諸神和《伊索寓言》
① 伊索——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寓言》這部傳記產生了很多有關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
② 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希臘神話說他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以雷電為武器,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公牛和鷹是他的標志。
③ 宙斯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兒女,如正義和藝術的保護者、太陽神阿波羅,月神和狩獵之神阿爾迪美斯,旅行和商業神赫爾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戰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④ 赫拉是希臘神話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是婦女的保護神。
⑤ 赫耳墨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的使者,掌管商業、交通、畜牧、競技、演說以及欺詐、盜竊。他行走如飛,多才多藝,傳說首創字母、數字、天文學、體育運動,發明古代的豎琴,并把種植橄欖樹的技術傳給人類。
⑥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誕生是最為奇特,傳說她是從宙斯的頭腦里長出來的。
三、探究《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1、朗讀課文
2、思考:赫耳墨斯為什么來到凡間?
生:因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
3、他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說出他此刻的心理?
生:先問宙斯雕像的價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價錢不高后,他十分滿意。問赫拉雕像的價錢之后,他更覺得自己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
4、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為什么要“笑著問道”,這“笑”有什么含義?
生:一個簡單的“笑”,傳神地寫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內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價格低,譏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會把自己的身價抬得很高,這正是他虛榮心的具體表現。
5、結果令赫耳墨斯滿意嗎?他值得同情嗎?
6、說話練習: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生: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虛榮心強
7、改寫情景: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生:原文表現出赫爾墨斯的自高自大,愛慕虛榮等,改動后沒有這層含義。
8、寓意:愛慕虛榮的人反而不被別人重視。
四、探究《蚊子和獅子》
1、朗讀課文
2、思考: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
生:揚長避短
3、蚊子為什么會敗給蜘蛛?
生:驕傲自滿
4、蚊子:沖、咬→ 揚長避短(勝)獅子:抓
蚊子:吹、唱→ 驕傲自滿(敗)蜘蛛:粘
——驕兵必敗
5、寓意:取得一點成績決不能驕傲自滿。
6、改寫情景: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生:原文多了蚊子向獅子挑戰時的“挑戰宣言”,表明蚊子對敵我雙方的長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就可以戰勝對方。
7、拓展思維:續編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什么?
b、蚊子戰勝獅子,吹著喇叭、吹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
第二課時:
一、研讀《智子疑鄰》
1、朗讀課文
2、韓非子: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集在《韓非子》里。
3、字詞疏通:
雨:下雨;
壞:毀壞;
筑:修補;
盜:盜賊
亦云:也這樣說;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丟失
智:認為聰明
4、翻譯: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
5、討論:
(1)對相同的正確的意見,宋人為何智子疑鄰?(寓意)
明確: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親疏關系不同)遭到不同對待。
(2)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應采取怎樣的態度?
明確: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6、寓意:聽意見只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二、研讀《塞翁失馬》
1、注音
塞:sài;
父:fǔ;
遽:jù;
將:jiāng;
好:hào;
墮:duò; 髀:bì;
弦:xián; 跛: bǒ
2、抽掉拼命讀課文
3、字詞疏通:
近:靠近;
善:擅長,精通;
亡:逃跑;
皆:都;
吊:安慰;
何遽:怎么就;
為:是;
乎:疑問語氣詞,嗎、呢; 居:經過;
將:帶領;
歸:回來;
之:代詞,指塞翁,譯成“他”;
富:多;
好:喜歡;
墮:摔下來;
髀:大腿;
大:大舉;
丁壯:壯年男子
引弦:拉開弓弦;
十九:十分之九;
此:此人;
以:因為;
跛:瘸腿;
故:緣故;
保:保全
4、翻譯:
靠近長城一帶的人們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一天)他家的馬不知什么緣故逃到胡人那邊去了,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幾個月,他那匹馬(竟然)帶領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去祝賀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禍害嗎?”家里有的是好馬,他兒子喜歡騎著玩,(有一天)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進了長城,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絕大多數都戰死沙場。他兒子就因為腿瘸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5、重點詞句歸納
6、福禍轉換
禍 亡馬而入胡
→(轉化)將胡馬歸 → 子騎馬折其髀(轉化)→ 父子相保 福
7、《塞翁失馬》告訴我們一個什么哲理?
生:要說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58章)這兩句話的,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事情的好壞可以轉化,要辨證地看待事物。
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來自這個故事。
8、學了《塞翁失馬》,你認為好事一定可以變壞事嗎?
生:好事變壞事或壞事變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條件下。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么,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么,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點、條件。
9、寓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與福有對立統一的關系。
三、拓展延伸:自編寓言故事
嘴和眼睛的對話;樹和斧子等
《寓言》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中國古代寓言》是小學語文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必讀書目,除了這一本必讀書,“快樂讀書吧”還推薦了兩本選讀書目,分別是《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圍繞“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這一主題,本單元編排了3篇精讀課文:選自《中國古代寓言》的“守株待兔”,選自《伊索寓言》的“美麗的鹿角”,黃瑞云創作的一則現代寓言《陶罐和鐵罐》。此外,還編排了一篇略讀課文:選自《克雷洛夫寓言》的《池子與河流》。《中國古代寓言》作為“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必讀書,具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中國古代寓言歷史悠久。從先秦到清末,留下的寓言難以計數,其中有口皆碑的經典作品更是不勝枚舉。古代寓言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國家治理、事態百象、為人處世、修身養性、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等許多方面,這些內容包含著社會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中國古代寓言充滿智慧,但它從不板著面孔說教,它的篇幅短小,所講的故事簡單而含義豐富,寓言中的智慧會給人的一生帶來無窮的啟迪。
【教學理念】
通過整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對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同時也掌握了一些學習寓言故事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閱讀《中國古代寓言》其實也是學生的一種學習需求。因此,推薦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應重點激發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閱讀寓言的方法加以運用,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中國古代寓言的智慧和魅力。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交流中進一步感受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感悟古人的`大智慧。
2、學習閱讀《中國古代寓言》的方法:找到出處讀一讀和聯系生活品故事。
3、激發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閱讀《中國古代寓言》的方法。
難點:在閱讀中感受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感悟古人的大智慧。
【教學過程】
一、猜寓言導入,揭示課題
1、看圖猜寓言
同學們讀過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肯定不少吧,接下來老師就來考考你們,請同學們看圖猜一猜寓言故事。
2、師小結揭題:
看得出來,同學們已經讀過很多寓言故事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中國古代寓言》。(板書:中國古代寓言)
二、曉寓言特點,明閱讀方法
1、指名學生分享交流讀過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同學們能把自己讀過的最有趣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或故事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分享給在座的老師、同學們嗎?
2、指名學生交流寓言故事的特點。如:篇幅短小,蘊含道理;小故事,大道理等。
師出示嚴文井的名言“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總結寓言特點。(板書:小故事大道理)
3、指名學生交流閱讀寓言故事的方法:平時同學們是怎樣讀寓言故事的呢?
師總結出示閱讀寓言的方法一:讀故事,悟道理。(板貼:讀故事悟道理)
4、運用“讀故事,悟道理”的方法,閱讀寓言。
學生分別閱讀《鷸蚌相爭》和《葉公好龍》,并交流從中悟得的道理。
三、讀寓言原文,品古文魅力
1、復習背誦第5課《守株待兔》,及古文出處——《韓非子》。
我們現在所讀的許多寓言故事早期其實都是“文言”形式的。除了《守株待兔》,《鷸蚌相爭》和《葉公好龍》也是這樣,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這兩個故事的文言版,我們也來讀一讀。
2、閱讀選自《新序·雜事》的《葉公好龍》原文和選自《戰國策》的《鷸蚌相爭》原文,感受文言的韻律美。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yǒu),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新序·雜事》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攻,以敝大眾,臣恐強秦之為。”
——《戰國策》
3、引導學生了解其它經典寓言的出處。
《揠苗助長》——《孟子》
《杯弓蛇影》——《晉書》
《伯樂和千里馬》——《戰國策》
《楚人偷渡》——《呂氏春秋》
《東施效顰》——《莊子》
《邯鄲學步》——《漢書》
3、師總結:很多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散落于先秦以來諸子百家的著作中,因此,我們讀中國古代寓言時還可以找一找這些寓言出自哪一本書,把文言形式的寓言找來讀一讀,也就是找到出處讀一讀。(板貼:找到出處讀一讀)
四、讀寓言典故,品古人智慧
1、學生默讀“學習卡”上的寓言典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指名交流:讀完更完整的寓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你對這個故事有什么新的感受嗎?
學生繼續交流:故事中的“鷸”“蚌”“漁翁”分別指什么?
2、學生默讀“學習卡”上的寓言典故——《葉公好龍》。
指名學生交流典故中的“葉公”和“龍”之所指。
師總結:讀完這兩個典故,不難發現,這兩則寓言其實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古人用來勸誡他人的,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觀察我們的身邊,我們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與寓言故事相似的人和事,所以,我們讀寓言時還要注意聯系現實生活,即“聯系生活品故事”。(板貼:聯系生活品故事)
3、創設情境,智用寓言。
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如果你遇到下列情況,你會把你讀過的哪一則寓言講給這些人呢?
情境一:張聰總是說自己愛看書,每次一到書店就要買很多書,家里的書架上也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可書架上的書,他卻一本都沒有讀過......
情境二:六一兒童節,學校要舉辦合唱比賽,各班同學都在加緊排練。李麗覺得記歌詞很麻煩,她想:有那么多同學在唱,也不缺我一個,我記不住歌詞也不怕,跟著同學動動嘴就好......
五、猜讀《指鹿為馬》,設懸念激趣
1、看圖猜寓言——《指鹿為馬》。
2、看圖猜故事情節。
3、出示故事的中間部分,猜故事頭與尾。
4、談話激趣:
同學們想閱讀完整的寓言《指鹿為馬》就再次走進《中國古代寓言》中吧!相信你一定能從中找到答案。除了《指鹿為馬》,你還可以從書中閱讀到更多的寓言,比如:《紀昌學射》《愚公移山》《東郭先生和狼》等。讓我們一起讀寓言故事,品古人智慧,悟人間大道。
【板書設計】
《中國古代寓言》 小故事 大道理 讀故事 悟道理 找到出處讀一讀 聯系生活品一品
《寓言》教學設計 11
一、課題:
人生寓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體會感受優美的語言
3、情感與價值目標: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重點理解寓言的含義,難點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書、教參
學生準備:書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在小學時都學過寓言,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所學過的寓言,并說說它們都揭示了怎樣的道理呢?…………由此,請問大家什么是寓言?……
教師板書,學生記錄: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二)《白兔和月亮》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5、拓展延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學完這一課,你又能為自己積累到什么樣的人生哲理?
6、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7、小結: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正確的看待得與失,才能使我們能夠平和生活。
(三)《落難的王子》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6、拓展: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四)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五)作業
必做日記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說明神呢道理?怎樣極寫王子的脆弱?為什么把王子的遭遇編造的如此兇險?了解“天呀!太可怕了”反復出現的作用?朗讀課文情節的發展有基礎轉折?白兔從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通過對別人災難的嘆息來寫她的脆弱。通過王子之口,寫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人生在世,或福或禍不期而遇,如何面對?
(六)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周國平白兔和月亮心曠神怡地賞月諸神賞賜得失之患接著不安心痛如割請求撤銷落難的王子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七)課后反思
圍繞本課達成目標、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反思本課內容基本完成。由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寓言的介紹導入,學生的興趣很濃,對文本的理解也比較透徹。但是對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時間比較緊張,顯得倉促。應該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才能更好完成教學目標。
《寓言》教學設計 12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兩則寓言,是兩個成語故事。每則寓言的題目,各是一條成語。《南轅北轍》選自《戰國策·魏策四》。這則寓言按內容可分兩層。第1層是故事部分。那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說明他的行動和目的相反。當朋友提醒他的時候,他卻邊說了3個“沒關系”,表明那個人極不虛心。自恃有3個優越條件,忽視“方向”這個根本問題。第2層是作者的議論。“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點出了那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誰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個是條件,后面是必然產生的結果。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就會轉化為不利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楚國會越遠。
2、《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混在中間充數。“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寫出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樣子。人們常常用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行家里面湊數,或不好的東西混的好的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二、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會復述《濫竽充數》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學習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讀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對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要求說得對。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小黑板。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理解第1則寓言。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隱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說明某人道理或某種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學習寓言,先要讀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則寓言:南轅北轍
這則寓言選自《戰國策·魏策四》。
“轅”和“轍”各是什么意思?
(轅:車前頭夾牲口的兩種長木。轍:車輪碾過的痕跡。)
“南轅北轍”就是說車頭向南,但車輪向北行。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學課文,找出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點。
(1)《南轅北轍》寫了人物的幾問幾答?
朋友 坐車人。
上哪兒去? 到楚國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 我的馬跑得快。
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我帶的盤纏多。
(2)朋友是什么情況下提醒坐車人的?
(3)坐車人為什么下聽勸告?
(4)這三個“沒關系”說明什么?從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5)指導朗讀。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坐車人錯在哪里?(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說明什么?(說明哪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
“誰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個“越”是條件,后一個“也就越”是必然產生的結果。坐車人的恃擁有三個優越的條件,卻忽視了應向哪個“方向”跑的最根本的問題。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轉化為不利的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也就越遠。
(3)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首理?
5、齊讀這則寓言。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運用學習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則寓言。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南轅北轍》
2、學習《濫竽充數》
自讀課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齊宣王時,南郭先生為什么“充”得了?齊泯王時,他為什么“充”不下去了?
結合理解“講排場”是什么意思。
(3)從課文中找出寫南郭先生行動的語句,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序數。)
結全理解“裝腔作勢”。
(4)人們常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好的東西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3、說說,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5、作業:續寫。
《寓言》教學設計 13
一、教學內容:
《人生寓言》(寓言)、《我的信念》、《〈論語〉十則》
二、單元重點、難點:
重點:
1、培養良好的朗讀能力,能夠根據語句的含義和感情正確斷句,并讀出感情。
2、能夠從關鍵處切入,尋找捷徑整體把握或抓住文章主要內容。
3、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能有自己的心得,并在思考的基礎上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4、在閱讀過程中聯系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理解文章寓意,并對自己的人生之路進行思考。
5、養成積累語言材料,(包括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好習慣。
6、養成能夠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同時以自己的語文知識服務生活的好習慣。
難點:
1、在語文實踐中,培養語文學習和實際運用的能力。
2、各種文體例如寓言、詩歌、散文等的基本常識,并能夠做簡單賞析。
3、體會、賞析文章中既凝練優美又風格各異的言語,并能從中體會深層含義。
4、把握文章的典型形象的象征意義,并理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三、課文分析
《人生寓言》(節選)
(一)生字、詞語:
1、生字注音:
嬉戲 xī 風韻 yùn 慷慨 稟告 厄運 è
落難 nàn 撐 擄 lǔ 心曠神怡 yí 險象迭生 dié
諸神 zhū 皎潔 折磨 zhé
2、多音字:
難 藏 度
磨 折
3、形似字:
4、解詞:
嬉戲:游戲;玩樂。
風韻:風度,韻致。形容儀態優美。后多用以指婦女的美好姿態。
慷慨:① 情緒激昂 ② 性格豪爽 ③ 感嘆 ④ 大方,不吝嗇、本文選 ④
閑適:神情嚴肅或嚴厲。
落難:遭遇災禍,處境困難。
厄運:艱難困苦的遭遇。
折磨:使在精神或肉體上受打擊,受痛苦。
皎潔:(月光)明亮潔白。
舉世無雙:全世界僅有的。
心曠神怡: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闊大。
險象迭失:危險的險象不斷出現。迭:屢次。
突如其來:突然發生。突如:突然。
得失之患:生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生怕失掉。謂斤斤計較個人得失。
多愁善感:常發愁,易傷感。常形容人感情脆弱。
天災人禍: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
(二)文學常識: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三)作家簡介:
周國平,上海人。當代哲學家。著作有《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自我、靈魂與超越等,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關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之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四)文章結構:
1、《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寫白兔心曠神怡地賞月。
第二部分(2~3):寫月亮歸屬于白兔后,白兔反而勾起了無窮的患得患失。
第三部分(4):寫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消決定。
2、《落難的王子》
第一部分(1~2):寫一個生性脆弱的王子遭受到了厄運的折磨。
第二部分(3~5):寫厄運使王子變得堅強起來,其他人也應如此。
(五)文章寓意:
1、《白兔和月亮》: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2、《落難的王子》: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六)寫作特點:
語言精美,構思精巧。
《我的信念》
(一)生字、詞語:
1、生字注音:
報酬 chóu 奢望 shē 蹂躪 róu lìn 苛責 kē 猝然 cù 繭子
執著 zhí 簡陋 lòu 閑暇 xiá 竭力 jié 眺望 tiào 鐳 léi
2、多音字:
呵 著 和 盛
3、形似字:
4、解詞:
固執:堅持己見,不肯改變。
鞭策:用鞭和策趕馬。比喻督促。
奢望:過高的希望。
《寓言》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蘊含的寓意。
教學準備
生字卡、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和線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我們過去學習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學課外一定還閱讀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文章。)
2、誰能給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則寓言,看看它們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哪些同學看過或聽過《刻舟求劍》這個故事?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2、范讀課文。
3、讓學生將課文與以前學習的課文進行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師述: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刻舟求劍》這篇文言文僅53個字,是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讀課文。
5、指名讀,正音。涉(shè)、墜(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課文。
1、根據譯文自己試著理解課文意思。
2、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點撥理解以下詞語: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師用簡筆畫畫出“江面”,然后指名上臺利用“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和“線”教具演示故事,邊演示邊講故事。
四、總結全文,明白寓意。
1、解題。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話說出“刻舟求劍”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記號去尋找航行中丟失的寶劍。)
2、討論:
(1)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寶劍是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劍的。)
(2)想一想這個人錯在哪里?
(3)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跟著變化。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舉出根據情況變化處理事情獲得成功的例子嗎?
五、熟讀課文。
1、指導朗讀。
2、自由讀。
3、背誦課文。
六、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字形。
2、討論交流。
3、給“糊涂”找反義詞,并用“糊涂”說一句話。
七、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憶。
1、檢查背誦《刻舟求劍》。
2、從《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學習《狐假虎威》。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2、再讀課文,試著理解句子意思。
(1)自讀自悟。借助譯文,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
(2)練習把語句讀正確、流利。
3、檢查試讀課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況。
4、參照譯文,練習講課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練習講課文故事。
(2)啟發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動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貍的后面,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3)指名講故事,相機幫助理解重點句和難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義。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貍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現在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2)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狐貍借著的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貍的話,沒敢吃他。那你們喜歡狐貍嗎?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話: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個日本軍官問:“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個漢*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說:“皇軍問你是干什么的,快說!”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說:“放牛的!”
大家讀一讀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學習生字詞。
1、讀準字音。“逆”的聲母是鼻音“n”,不是邊音“l”。
2、自由識記字形。
3、指導書寫。“曰”要注意與“日”區別,“狐、貍”兩個字的反犬旁不要寫得太寬,整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逆”和“違”是半包圍結構,書寫時從內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寫成“”。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鐘”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插圖、動畫理解本文意思,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并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能用“掩耳盜鈴”造句。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投影儀、動畫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略)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放動畫,聽故事
猜猜故事的結尾,來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掩耳盜鐘(板書),讀題。說說“掩”“盜”的意思,做做“掩”的動作——捂。連起來說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2、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講述出來了,我們來走進這個故事。
三、明確學習目標
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四、課堂自學,整體感知課文
1、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畫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2)指名試讀課文。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和結果怎樣?指名說一說,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義:掩——捂,盜——偷、竊,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兒,聞——聽。
(2)在書上畫出“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怳然有音”,齊讀。
(3)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槌兒打鐘的后果,沒有就此打消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題: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兒砸鐘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②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聲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
(4)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于是就按這個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
(5)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砸鐘的后果,為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板書:自作聰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6)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小故事。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誦讀時要把盜鐘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六、揭示寓意,總結擴展
1、投影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鐘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盜鐘》與成語“掩耳盜鈴”的關系。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掩耳盜鐘》。
4、總結擴展。
同學們想象一下后來會怎樣呢?我們把大家想的演出來好不好?
(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真正自主學習,充分體現閱讀中閱讀主體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給盜鐘人的想法下判斷,而把所設計問題留給學生,給他們較大的思考、感悟空間。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學生在回答“偷鐘人的想法對不對”這一問題時,能從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插圖、生活經驗多方參與課堂活動)
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鐘”的事?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選擇成語填空
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后面的答案,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學生的認知必須與實踐結合,才會有體驗與感悟,才能回歸生活)
2、你喜歡讀寓言嗎?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從哪兒知道的?
3、選擇作業:①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②找幾個小伙伴,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③把你課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講給同學們聽;④用“掩耳盜鈴”說一句話并背誦這則寓言。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會寫本課的生字。
2、懂得生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畫蛇添足”的意思。并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能用“畫蛇添足”說一句話。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本劇、小黑板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掩耳盜鐘》,它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我國古代有不少流傳很廣的寓言故事,它們往往借助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這些寓言故事見于各類文獻之中,如《戰國策》《淮南子》《韓非子》等,后來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一則寓言。
二、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的2個生字,會寫本課的3個生字。
2、懂得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畫蛇添足”的意思。并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4、有感情地誦讀這則寓言。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2、幻燈顯示:
(1)讀準
祠賜謂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引酒且飲之()②丁壯者引弦而戰()
(3)說說句子大意: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活動安排:復述故事比賽,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則寓言故事派代表參賽。
最后師生評議,評出優勝者,頒發小獎品。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指名誦讀“畫蛇添足”。
2、串講課文:同學串講,老師適時指點。
3、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確:“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當。
4、能力訓練:這則寓言已成為常見的成語,請造一個句子。教師可先示范造句。學生造句后,組織大家評價是否恰當。
5、全班齊讀“畫蛇添足”一文。
6、請舉出生活中與之同類的事例,并談談你從文中所獲得的啟示。
五、總結
畫蛇添足:事情已經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畫蛇添足》是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忍俊不禁,并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業
1、復習字詞,熟讀課文。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并寫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奪卮酒,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寓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設計04-03
(精選)《寓言》教學設計04-03
[精選]《寓言》教學設計07-07
《寓言》教學設計07-18
(經典)《寓言》教學設計07-04
《伊索寓言》教學設計11-20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2-06
《人生寓言》 教學設計10-12
《寓言》教學設計(推薦)04-08
(集合)《寓言》教學設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