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寓言》教學設計

時間:2024-04-11 07:31:12 寓言 我要投稿

[優]《寓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寓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寓言》教學設計

《寓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學習編寫寓言,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2、能用現代漢語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3、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4、能從寓言中獲得對生活有益的啟迪。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故事情節。

  2、多角度概括寓意。習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復述學過的寓言,講出其中的寓意。

  2、引入寓言后,再講解寓言的有關常識。

  (1)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造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

  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朗讀《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讀出人物的語氣。

  2、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問(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現出來。)赫耳墨斯是個妄自尊大,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3、概括寓言的寓意:

  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三、改動寓言情節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編篇: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改動了故事情節的結尾)

  三、學生自學《蚊子和獅子》

  根據《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學步驟,學生自學感知《蚊子和獅子》一文的情節、明確寓意,設疑、探究。

  四、布置作業:

  (一)根據所給的題目自編寓言:

  1、嘴和眼睛的對話;

  2、樹和斧子;

  3、筷子和勺子;

  4、畫筆和顏料;

  5、貓和老鼠。

  要求:注意情節是否合理、情節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種生活道理。一個故事最后點明寓意。

  (二)預習后兩則寓言故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的是古希臘的寓言,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國古代寓言兩則。中國古代有許多這樣的寓言,它們就像珍珠一樣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們作為論據來闡明事理,非常具有說服力。如:《智子疑鄰》選自《韓非子》。《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

  二、疏通文意

  1、全班朗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2、學生對照課文下面的注釋,自學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人小組相互交流探究。

  3、根據學生對文意疏通的情況,四人小組相互交流探究。

  4、小組提出無法解決的字詞,全班討論。然后教師打出課件,學生解釋加點字詞《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不筑,必將有盜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塞翁失馬》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家富良馬墮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

  三、復述故事情節

  在讀懂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可以多找幾個學生復述,加深理解。

  四、寓意討論:

  (一)《智子疑鄰》中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寓意

  1、宋人家被盜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語句回答)

  2、在宋人家被盜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關建議?

  3、被盜后,宋人對兩人有何不同的態度?

  4、宋人為何對兩個提出相同建議的人產生不同的態度呢?

  5、讀罷本文后,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塞翁失馬》寓意探究中提出以下問題:

  1、本則寓言講了幾件事?分別是什么事?

  2、在一般人看來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來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

  最后通過事件流程表看一看結果禍事是怎樣和福事進行轉化的。

  3、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禍福是相互轉化,互相依存的,不必為一時的得失而憂喜。)

  4、有一個成語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相關格言: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2、利與害同門,禍與福同鄰。(文徵明)

  3、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如果你掉進了一個池塘,不要難過。也許當你站起來的時候,你的口袋里會兜上幾條魚

  請你診斷:

  案例如下:考試成績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這一消息后,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因為小明相信壞事會變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五、小結: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最后幻燈呈現: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時,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學生復述學過的寓言,講出其中的寓意。

  (2)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莊子》《孟子》《韓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書》,及拉·封丹、萊辛、克雷洛夫、謝德林這些世界文學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師,都為我們留下了獨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下面讓我們共同走進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則》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師生同評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語氣、神情

  學生揣摩分析

  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寓言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像創造的,閱讀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而創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的具體想像。它的寫作取決于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寓意。

  詞語中有的屬于古今異義,有的屬于一詞多義,有的屬于詞類活用,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基礎。

  學生討論、交流、歸納:

  1、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2、其子;其鄰人之父亦云。

  3、智其子而疑其鄰。

  4、宋人與兒子的關系親近。相信兒子不是盜賊,那么鄰居必定是盜賊了,因為鄰居提出了一個與其兒子一樣的建議。

  5、積極方面: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消極方面:要注意自己與聽話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此題旨在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討論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得與失、福與禍在生活中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不能讓學生誤解成福與禍的轉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么,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么,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點、條件。

《寓言》教學設計2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①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②分析故事情節。

  ③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④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學習重點:①分析故事情節。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學習難點: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課時: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學生:熟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結合注釋試著翻譯。

  二、導入

  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

  三、自學,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①全班朗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③全班再集體朗讀一遍這兩則寓言,然后教師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句子并解釋加點的詞。聯系上下文,解釋加點的詞。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不筑,必將有盜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 ④復述課文大意

  四、合作探究(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合作探究)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概括這兩則寓言大意。②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請你從這兩則寓言中各概括一個成語。

  五、成果展示

  結合小組代表的發言,學生點評

  六、課堂小結: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①分析故事情節。

  ②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③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學習重點:①分析故事情節。

  ②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難點: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課時: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誦讀課文

  二、導入新課

  ①《智子疑鄰》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這寓意的?(由學生回答《智子疑鄰》寓意的理解,過渡到寓意是通過分析寓言情節得出的。)情節的設置、想像是寓言創作中重要的一環。今天,我們再學習兩則古希臘寓言,通過對這兩則寓言的分析,發揮想像,學習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

  三、自學研讀

  ①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寓意,并說說你是根據哪些具體情節概括出這些寓意的。

  這個環節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脫離寓言的故事情節,一定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來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寫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后來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卻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獅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動寓言情節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出示投影(改動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三、合作探究(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合作探究)

  改動寓言情節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出示投影(改動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蚊子和獅子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如,改動后的《蚊子和獅子》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同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點撥,寓言的故事情節都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像創造的,閱讀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而創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的具體想像。

  四、成果展示(小組推薦回答)

  五、拓展練習

  學寫寓言,進一步鍛煉想像思維與發散性思維 ①續編寓言情節練習。

  教師投影出示兩個續編題目:a.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些什么?b.蚊子戰勝獅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 以上兩題內容,學生可任選一題,做到練習本上,然后在班上讀,其他同學評論。②自編寓言練習。

  教師出示題目:a.嘴和眼睛的對話;b.樹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畫筆和顏料;e.蜜蜂與花朵止貓和老鼠。

  學生可以任選其中的一個題目構思,并在最后點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討論。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學習了通過分析情節,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實習了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請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還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正確認識生活。

  七、課堂練習(見金牌練習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品味語言,積累詞匯。體會文章的意境美、語言美。2.掌握朗讀的技巧,讀出語氣,節奏,情感;

  3.多角度體悟文章主題,獲得美的熏陶和享受,讓“愛”的清泉流淌心中 教學重、難點:

  1、多角度地理解課文主旨。

  2、學習欣賞文章美。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導入

  (背景音樂:《你是我的眼》)當一個盲孩子靜靜地坐在角落傾聽伙伴們的嬉笑聲,傾聽鳥兒的飛鳴,甚至傾聽微風拂過的聲音時,你可曾知道他心里正想些什么,最需要些什么? 美國作家海倫·凱勒,曾這樣說過:(學生誦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跡。我將懷著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三天,我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尋找新的喜悅,因為我相信,對于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復的新的美景。(學生說聽后的感想,順勢導入本課)

  二、整體感知文章

  自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抓住表現盲孩子心情前后變化的關鍵語句。(注意在書上圈點勾畫,標出有關語句。并用心感受。)明確: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給盲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溫暖→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的愛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品讀情感:影子之于盲孩子的意義 1.通過我們剛才對情節的了解,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在盲孩子生命中,影子是他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話語中感受到這一點的?

  2.我們清晰地感覺到,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間有一種濃烈的情感,那是影子給予盲孩子的`什么?

  四、感受文章的美

  1.組織學生討論,欣賞文章美感 明確:意境美 語言美 情節美 主題美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題,構成了這篇美的課文。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遍課文,讓這種美在我們心中永駐。(背景音樂《愛的協奏曲》)要求:(一人讀敘述語言,一人讀“盲孩子”的話,一人讀“影子”的話,齊讀眾多“螢火蟲”的話)

  六、小結

  人的外貌美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褪盡紅顏。美麗的花兒會有凋謝的時候,而有一種美是永桓的:那就是美的心靈。附:板書 影子愛盲孩子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提高閱讀的速度,學會復述和概括故事情節,體會故事情節的曲折跌宕(過程與方法); 體會本神話故事大膽超常的想象,領悟想象的本質、方法和原則,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維模式(知識與 能力);

  欣賞文中準確傳神體現形象的身份、性格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體會語言的諧趣俏皮特點(知識 與能力);

  分析大小二圣雙方矛盾沖突的背景、本質及其必然結局,從而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孫悟空的精

  神和性格(情感和觀念)。學習重點:

  體會本神話故事大膽超常的想象,領悟想象的本質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維模式; 欣賞文中對主要形象的語言、動作和心理的重要而精彩的描寫,體會語言的準確傳神、諧趣俏皮。學習難點:

  分析大小二圣雙方矛盾沖突的背景和本質,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孫悟空的精神和性格。課前預習:

  1、《西游記》的作家、作品常識;

  2、《西游記》第六回的故事內容,了解本文的故事背景;

  3、查閱字典,掃清課文的詞語障礙;

  4、學生自行觀看1965年版的國產動畫片《大鬧天宮》。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

  1、檢查《西游記》的作家、作品常識;

  2、提問“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背景;

  3、通過課件出題,檢測重要字詞的形、音、義的理解和掌握。

  (二)速讀課文,復述故事,概括情節

  1、打開計時器,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快速閱讀課文;

  2、用課件出題,要求學生在扼要復述的基礎上用小標題概括故事情節,并理出大小二圣變身斗法的過程。(堂上書面作業)

  3、用課件出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課文不寫大小二圣不一下子就拿出最高強的法術一兩個回合便分出勝負?從而讓學生體會故事情節的曲折多變、跌宕起伏。(文喜見山不喜平)(口頭作業)

  (三)體會想象,學會想象

  1、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神奇的想象,用課件出題,讓學生從下列角度思考:(堂上書面作業)(1)神奇的角色(2)神奇的形貌(3)神奇的法術(4)神奇的法器

  2、引導學生理解想象的本質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維模式:(堂上筆記)神話想象是超現實的創造性想象,其本質和方法是 將各種生物和非生物組合成具有神奇的形貌、神奇的法術和神奇的法器的人類、神仙、佛道、妖魔、鬼怪,賦予它們人、神、物的屬性、特點和變化,并在此基礎上構筑故事情節。引導學生掌握想象的依據和原則

  (1)想象要從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出發

  (2)想象要從故事的具體的場景、情節、沖突的描述的實際需要出發。不能胡思亂想,天馬行空。

  (四)品味描寫,體會其幽默諧趣俏皮的風格特點(自主學習,自由探討,口頭作業)

  1、把握文中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適應故事的情節和場景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體會描寫的準確、生動、傳神。

  2、分析對孫悟空的描寫與孫悟空的性格特點的關系,體會語言的幽默俏皮。先是瞧不起別人,當打不過別人時,就失了方寸、亂了陣腳,被迫使出渾身解數來改變形貌,企圖偽裝起來,隱藏起來。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它的變化破綻百出,被一一識穿,最終只得落荒而逃。整個過程中,孫悟空的形貌變化、心理活動和行為舉止都十分滑稽俏皮、諧趣可笑。

  (五)分析矛盾沖突,理解中心思想,把握形象性格

  1、課件出題

  大小二圣變身斗法的背景和本質是什么?為什么要大戰幾百個回合?而且總是孫悟空落荒而逃?(可以作為拓展性的課后作業或層次高的學生的思考練習)提示:孫悟空大鬧天宮,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薩、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條,冒了天威,還自名為“齊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來到花果山降服孫悟空這只“妖猴”。

  大戰幾百個回合,表明變身斗法的艱苦曲折,旗鼓相當,亦表明孫悟空的本領高強,驍勇頑強、機智靈活,難以降服。這刻畫了孫悟空桀驁不馴、幽默詼諧的特點,以及不畏強權、反抗鎮壓、爭取自由的精神。

  孫悟空屢敗屢戰,總是落慌而逃,原因是二郎神得到佛祖、菩薩、神仙、天兵天將的協助,人多勢眾,而且有比孫悟空更厲害的法術和法器,而孫悟空勢單力薄。二郎神是佛祖的衛道士(相當于軍隊和警察),是佛祖派來鎮壓犯上作亂的孫悟空的,代表維護統治秩序、等級制度的幫兇勢力。孫悟空是反抗強權的愚弄奴役和鎮壓統治、爭取平等自由者的代表。第六單元發揮聯想和想象 【文題再現】

  本單元的作文題目是:

  一、故事接龍,小組同學圍坐一圈,由第一個同學開始寫一句話作為故事的開頭,比如:“那一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其他同學依次寫下去。

  二、由遮雨的荷葉、溫煦的春風聯想到母親,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風中的樹林想到面團,這種種由此及彼的聯想,帶給我們新鮮的體驗。你也可以盡情放飛思緒,來一番心靈漫游。下面的這些事物,引起你怎樣的聯想? 小溪烈日椅子數字“1”三角形

  請從中選擇一個,自由發揮聯想和想象,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三、以“假如我”為題(把題目補充完整,如“假如我也有七十二變”“假如我有一雙翅膀”等),寫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500字。寫出初稿后,要認真修改。【思路點擊】

  一、1.注意故事情節的一貫性、傳承性。不管前一句話多么荒誕離奇,后一句話都要僅僅銜接前一句話的思路。

  2.努力發揮聯想和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既要做到出人意料,又要符合內在的邏輯要求。

  二、1.選定某一事物后,可以先盡情展開自由聯想和想象,并用一些關鍵詞語記錄下來;然后從中選擇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再看看剛才所聯想到的哪些可以保留,哪些應該去掉。

  2.聯想和想象與事物之間一定要有內在的關聯性,切忌脫離了具體事物去空想。

  三、1這是一篇典型的想象作文。聯想和想象既要大膽,又要合理,既要高于現實,又不能脫離現實。

  2.可以運用夸張的手法。寫作中,我們可以將某個人物或某件事物的特點進行夸張,看看會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生。我們還可以將自己進行“夸大”或“縮小”夸張,看看尋常生活會發生什么變化;甚至設想自己發生了“變形”,讓自己進入有別于人類社會的世界去冒險。

  3.。我們可以借鑒自己熟悉的童話或神話故事,對其故事情節進行改造,讓“我”適當的角色出現在故事情節之中。【寫法舉要】

  所謂想象作文,就是作者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實際構思出從未見過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現過的生活圖景,并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文章。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聯想模式。

  一、由現在聯想到過去,按現代生活的模式構思故事情節。對于已經發生的、不曾見過的事情,或者沒有生命的東西,例如一塊石頭、一個玩具,都可以通過想象,讓今天的故事在過去的環境里表演,讓“死”的東西“活”起來。隨著這些故事的演出、“死”物的復“活”,作者想象的雙翅也就展開了。

  二、由現在聯想到未來,把假設的內容寫成真實的情節。假設的內容固然是假的,但它在生活中還是有可能出現的,不過是還沒有發生罷了。人類天空翱翔在一百多年前還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兒,但今天誰都可以買張飛機票上天一游。所以,根據自己平時觀察所積累的生活經驗,根據表達的需要,合情合理的展開想象,把假設的內容寫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或者正在發生的故事,不失為想象寫作的一種有效途徑。

  三、由甲聯想到乙,讓成語典故俚言俗語為我們舊瓶裝新酒。將成語典故或者俚言俗語加以適當的改編擴充,讓其成為作文中的故事情節,或者把目前之熱門話題靈活的轉移到文中人物身上來,以取得異曲同工的效果。在具體寫作中,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生活,表現生活。想象不是胡編亂想,要符合生活實際。只有熟悉生活,詳細地觀察生活,才能有想象的原材料。

  二、明確中心,展開想象。動筆寫一篇童話想象文之前先要明確中心,即寫作目的。比如要說明驕傲自滿的害處,正是要說明互相幫助的好處等。然后就要觀察有關表現中心的種種現象,觀察有關動、植物的習性、生存環境、固有的特點等,在這個基礎上再展開豐富的想象編寫故事。

  三、想象美好,立意深刻。想象文必須要有一個“美好”的中心思想。如果只是瞎編一個熱鬧離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義。【實際演練】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長路上,有彩虹,也有風雨。成功時,留一點清醒給自己,你會發現,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敗時,留一點夢想給自己,你會發現,前方的道路何其寬廣;幸福時,留一點責任給自己,你會發現,幫助別人多么快樂;憂傷時,留一點微笑給自己,你會發現,平凡的生活充滿陽光

  請以“留一點_______給自己”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將標題補充完整;

  (2)文體不限,字數不少于600(詩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思路點撥:

  這道作文題顯然也在強調學生要關注自我——在對自我的反思中考查學生的寫作水平。文題能夠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對情感的體驗,既著眼于我們的情感經歷,又引導我們理性、辯證地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給了我們關注自我、思考成長的空間。作文題目相當簡潔,要求必須寫“自己”,必須以第一人稱來寫,無論選什么材料,確定什么主題,都要圍繞“自己”來寫,表現的主題都是與“自己”有關的。對于半命題作文,所填充的內容往往是決定著寫作成敗的關鍵。題目提示語中的“留一點清醒、夢想、責任、微笑給自己”已經給了一些寫作上的啟示,拓寬了我們的思維。具體構思時,我們可以采用設問的方式來打開思路,要留什么給自己?為什么要留這個給自己?留這個給自己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多問問多思考,會大大開拓寫作的思路。由于文題關注的是自我成長的過程,關注的是成長中的考生獨有的內心世界,所以寫作中一定要展現出生活的真善美,努力寫出個性、寫出自我。《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惡。2.了解童話想象和夸張的特點。3.理解這篇童話的諷喻意義。4.培養復述課文的能力。重點難點 1.重點:(1)學習復述課文。(2)理解這篇童話的諷喻意義。2.難點:童話想象和夸張的特點。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滑稽(ji1)陛下(bi4)頭銜(xian2)駭人聽聞(hai4)欽差大臣(qin1)隨聲附和(he4)炫耀(xuan4)勛章(xun1)稱職(chen4)2.解釋下面的詞語:

  (l)不惜:本課指不覺得可惜,舍得。(2)炫耀:本課指夸耀。

  (3)稱職:能夠勝任所擔當的職務。稱:適合。(4)愚蠢:頭腦遲鈍、不靈活。

  (5)不可救藥:比喻人或事物已壞到無法挽救。救藥:用藥救活。(6)妥當:穩妥適當。

  (7)華麗:美麗而有光彩。

  (8)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駭:驚嚇。

  (9)隨聲附和: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形容毫無望J見、一味盲從。附和:跟著別人說。

  (10)勛章:一種較高等級的榮譽證章。3.自讀課文,思考預習提示。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麥一個貧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共160余篇。在《丑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皇帝的新裝》、《夜等》、《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篇中,作者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象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兒童文學家。本文根據西班牙一則民間故事改編,描述“新裝”的似有實無,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貴族階層的阿諛逢迎和虛偽透頂。揭露的鋒芒直指封建統治階級的頭子,深刻的解剖了當時社會的病狀。2.導語

  本文的體裁是童話。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的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往往采用擬人的手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下面請看課文《皇帝的新裝》。

  三、正課

  1.請按照“愛新裝——做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的順序給課文分段。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從開頭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二段:從“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掛在扣眼上的勛章。”

  第三段:從“第二天早上”到“他們不敢讓人瞧出他們實在什么東西也沒看見。” 策四段:從“這樣”到完。

  2.提問:課文怎么寫皇帝愛新裝的?;

  討論并歸納:從治裝費用、心思興趣、換衣次數三個方面具體的夸張皇帝只圖穿得漂亮。3.提問:第一段寫皇帝愛新裝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皇帝愛穿著的痛好,突出他的昏庸無能、荒唐可笑,也寫出皇帝上當受騙的緣由。

  4.提問:請找出第一段中關鍵詞語,準備復述。討論并歸納:“為了”、“不惜”、“既不”、“也不”、“也不”、‘滁非”、“炫耀”、“每一天每一點鐘”、“都”、“總”等詞。5.請二、三位同學復述課文,其他同學評價。6.提問:兩個騙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討論并歸納:兩個騙子,自稱是織工,說能織出人間最美麗的布。這就投了皇帝愛穿著的癖好。騙子還說,這種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美觀,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為皇帝不僅喜歡穿得漂亮,不問國家大事,而且對他的臣下也極不信任的。所以,這新裝一舉兩得的功能,很快騙取了皇帝的信任。

  7.提問:皇帝派了誠實的老大臣去看織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他什么東西也沒有看見。誠實的老大臣不敢說真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課文語句:“難道我是愚蠢的嗎?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這一點決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難道我是不稱職的嗎?不成!我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

  8.提問: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織布,這位誠實的官員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討論并歸納:他什么東西也看不出來。這位誠實的官員不敢說真話也是為了保住他的烏紗帽。課文語句:“我并不愚蠢呀!這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這樣好的官職吧。這也真夠滑稽,但是我決不能讓人看出來。”

  9.提問:皇帝在隨員陪同下親自來看織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為什么也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討論并歸納:皇帝也“什么也沒有看見”。皇帝不敢說真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課文語句:“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10.提問:皇帝親自來看織布,那兩位誠實的官員為什么要搶先介紹?

  討論并歸納:怕是帝責怪他們欺騙皇上,以先人為主的方法,極口稱贊騙子級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們的匯報是真的,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11.提問:跟著皇帝來的全體隨員怎么評價騙子織的衣料?他們提出了什么建議? 討論并歸納:他們說:“哎呀!真是美極了!”“這布是華麗的!精致的!無雙的!”他們建議皇帝用這新的、美麗的布料做成衣服,穿著這衣服去參加快要舉行的游行大典。12.根據板書,復述“做新裝”部分。其他同學評價。

  四、小結

  復述課文有三種形式:一是簡要復述,抓住課文主要情節進行復述;二是詳細復述,除根據課文主要情節外,還有記住一些關鍵詞語,使復述盡量接近課文;三是創造性復述,大體技課文情節,可用自己的語言,增添生動的細節復述。課文“愛新裝”比較簡單,可用詳細復述。“做新裝”比較長,可用簡單復述。

  五、板書 皇帝的新裝 治裝費用:“為了”、“不惜”、“所有” 愛新裝心思興趣.“也不”、“也不'、“除非”、“炫耀' 換衣次數:“每一天每一點鐘”、“都”、“總”

  騙子的手段:”任何不稱職都看不見這衣服。” 皇帝上當:“馬上”、“馬上”

  做新裝皇帝派誠實的老大臣看織布。皇帝派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看織布皇帝在隨員陪同下親自看織布

  《女媧造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神話極其特點。

  2、了解鮮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3、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學重點】

  1、了解鮮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2、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教學方法】

  速讀法跳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國古代也有許多神話故事,下面請同學們看圖片,辨析說出是哪則神話,導入課文《女媧造人》。

  2、出示學習目標。

  二、知識積累

  1、有關神話 有關神話

  神話是古代勞動人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不能正確地解釋而通過想象創造出來的故事。

  神話特點:

  1、它是以事實為基礎的。

  2、充滿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國遠古比較著名的神話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鯀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觸不周山

  3、字詞積累 女媧(wā):傳說中造人、補天的神。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幽光(yōu)靈敏:反應快。綿延:延續不斷。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叢生的樣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別高明的本領。

  三、整體感知

  1、投影出示《風俗通》里的兩則短文。

  課文是根據這兩則短文改編的,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出作者的想象力? 聽課文錄音,討論后作答。

  2、師生共同訂正

  3、問題思考:女媧為什么要造人?女媧是怎樣造人的?女媧如何讓人類繁衍生息的?

  四、合作探究

  1、生動感人的神話,離不開精彩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概括出女媧的形象嗎?可用下列句式概括:

  女媧既是一個_________的神,又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文中處處洋溢著人類誕生的喜悅感。找出有關語句,說說你對這一喜悅感的體會。可讓學生各抒己見,答案不要求統一。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名言

  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雨果)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本領。(黑格爾)

  2、女媧造人新編

  請同學們展開新奇大膽合理的想象,就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個方面來改編“女媧造人”的故事。

  3、課文小結

  六、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的寫法,請同學們展開大膽、新奇、合理的想象,選擇一則我國古代神話改寫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板書設計】

《寓言》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兩則寓言,是兩個成語故事。每則寓言的題目,各是一條成語。《南轅北轍》選自《戰國策·魏策四》。這則寓言按內容可分兩層。第1層是故事部分。那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說明他的行動和目的相反。當朋友提醒他的時候,他卻邊說了3個“沒關系”,表明那個人極不虛心。自恃有3個優越條件,忽視“方向”這個根本問題。第2層是作者的議論。“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點出了那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誰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個是條件,后面是必然產生的結果。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就會轉化為不利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楚國會越遠。

  2.《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混在中間充數。“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寫出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樣子。人們常常用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行家里面湊數,或不好的東西混的好的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二、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會復述《濫竽充數》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學習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讀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對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要求說得對。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小黑板。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理解第1則寓言。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隱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說明某人道理或某種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學習寓言,先要讀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則寓言:南轅北轍

  這則寓言選自《戰國策·魏策四》。

  “轅”和“轍”各是什么意思?

  (轅:車前頭夾牲口的兩種長木。轍:車輪碾過的痕跡。)

  “南轅北轍”就是說車頭向南,但車輪向北行。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學課文,找出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點。

  (1)《南轅北轍》寫了人物的幾問幾答?

  朋友坐車人。

  上哪兒去?到楚國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我的馬跑得快。

  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我帶的盤纏多。

  (2)朋友是什么情況下提醒坐車人的?

  (3)坐車人為什么下聽勸告?

  (4)這三個“沒關系”說明什么?從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5)指導朗讀。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坐車人錯在哪里?(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說明什么?(說明哪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

  “誰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個“越”是條件,后一個“也就越”是必然產生的結果。坐車人的恃擁有三個優越的條件,卻忽視了應向哪個“方向”跑的最根本的問題。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轉化為不利的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也就越遠。

  (3)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首理?

  5.齊讀這則寓言。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運用學習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則寓言。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南轅北轍》

  2.學習《濫竽充數》

  自讀課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齊宣王時,南郭先生為什么“充”得了?齊泯王時,他為什么“充”不下去了?

  結合理解“講排場”是什么意思。

  (3)從課文中找出寫南郭先生行動的語句,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序數。)

  結全理解“裝腔作勢”。

  (4)人們常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好的東西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3.說說,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5.作業:續寫。

《寓言》教學設計4

  《寓言兩則》第一課時

  一、溫馨寄語:勤于思考,善于動腦,你會更優秀!

  二、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亡羊補牢”等詞語。

  2.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三、學法指導:(1、讀懂故事2、明白道理3、聯系生活用一用)

  四、知識鏈接: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講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啟發和教育。

  一、自主學習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解決。

  2、借助拼音把生字生詞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記憶生字。

  4、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1、羊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樣丟的?

  1、養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2、你認為這個人的做法對不對?你打算怎樣勸他?

  3、讀完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三、提示寓意,拓展思維

  1.討論從養羊人的經歷中,你吸取了什么經驗?

  2.你認為這個養羊人是個怎樣的人?說出理由。(可引導學生進行辯論。)

  四、課堂小結

  像文中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五、課堂檢測

  1、比一比,組詞。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亡羊補牢”中“亡”是指 ,“牢”是指 ,“亡羊補牢”的意思是

  六、課后反思

  9、《寓言兩則》第二課時

  溫馨寄語:勤于思考,善于動腦,你會更優秀!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理解“南轅北轍”等詞語。

  2.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南轅北轍”這個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學法指導:(1、讀懂故事2、明白道理3、聯系生活用一用)

  一、自主學習

  1、試著讀懂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2、借助拼音讀生字、新詞,并將課文讀通順。

  3、理解“盤纏”“把式”等詞語。

  4、弄清車下的人跟朋友說了什么,細讀他們的對話。

  二、合作探究

  1、車下的人說的'話,車上的朋友聽明白了嗎?為什么?

  2、“盤纏多”、“好把式”能幫助車上的朋友很快到達楚國嗎?為什么?

  3、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三、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讀書,并體會所明白的道理。

  四、課堂小結

  從這則寓言中我明白了( )。

  四、擴展延伸:

  1、假如車上的人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五、課堂檢測

  1、看拼音寫漢字,并讀一讀

  pánchán yìngyào wángyángbǔláo

  ( )()( )

  2、把下面的句子換一種說法,注意不要改變句子的意思。

  (1) 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

  (2)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3、《南轅北轍》告訴我們:

  六、課后反思

《寓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有關寓言的基本知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學會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寓意。

  3、學習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寓意

  2、學習編寫寓言

  一、導入

  看圖片,猜成語。今天,讓我們把目光投向五彩斑斕的世界文化長廊,去領略一下世界《伊索寓言》的美好。

  二、簡介與本文有關的知識

  1、寓言及其特點: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大多篇幅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擬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2、簡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奴隸出身,他善于講寓言故事,用這些來諷刺權貴,最后遭到殺害。他的寓言經過加工,成為《伊索寓言》,流傳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寫形象生動,語言簡潔樸素,富有幽默的特點。

  三、朗讀寓言,感知故事

  分角色朗讀課文:

  通過分角色朗讀,朗讀時請注意語氣、帶上動作,讓同學們一邊看一邊聽,更好地熟悉寓言內容,感知文中三種不同動物的形象。

  四、分析品味課文(請君對學)

  1.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方法指導:可以從他們的語言和動作描寫入手分析)

  智謀得當,輕便靈活,抓住獅子的弱點――以已之長克敵之短。

  2.蚊子為什么會敗給蜘蛛?

  在文中哪里看得出他驕傲、得意忘形(“吹”、“唱” 動作描寫)

  3、寓意:誡人諷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績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視自己的短處,勢必要被小人物打敗。告們不要被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應謹慎行事。

  三、大膽想象、完成創作(任選其一)

  1、給開頭,寫寓言:

  老鷹在天空展翅翱翔,被正在沙灘上曬太陽的烏龜看見了,他也渴望飛翔??

  ??便請求鷹教他飛行。鷹勸告他,說他不能飛行。可烏龜再三懇求,鷹便抓住他,飛到高空,然后將他松開。烏龜落在巖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人必將失敗。

  2、給題目,寫寓言:

  嘴和眼睛的對話;樹和斧子;蜜蜂與蒼蠅

  一個人來到森林里,請求樹給他一根木做斧子柄。樹答應了他的請求,給他一根小樹枝。他用小樹枝做成了斧子柄,完好的裝在斧子上,斧子上,接著掄起斧子砍起樹來。他很快就砍倒了森林中最貴重的大樹。一棵老橡樹悲傷地看著同伴被砍毀,無能為力,他對身旁的柏樹說:“我們是自己先葬送了自己。如果我們不給他那根小樹枝,他就無法砍伐我們,也許我們能永久地站立在這里。”這是說我們不能幫助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對象,那怕是一個小小的幫助。

  3、給寓意寫寓言:

  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團結。

《寓言》教學設計6

  一、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懂得無論學習什么技藝,都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的經過。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子)。

  第一課時《紀昌學射》

  一、談話引入,讀題質疑

  1、同學們,還記得《驚弓之鳥》故事中的更贏是怎樣一個人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板書課題《紀昌學射》,學生齊讀。(“昌”:讀成 chāng,注意翹舌后鼻韻;“昌”與“帽”的右邊區別。)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紀昌跟誰學射箭?怎樣學射箭?結果學得怎樣?)

  二、討論交流,朗讀課文

  1、請你帶著要了解的問題自讀課文,勾畫出有關句子。

  2、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

  ⑴ 紀昌跟誰學射箭?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請教:請求指教)。

  ⑵ 紀昌怎樣學射箭?完成填空:紀昌( )學射或者紀昌學射( )。

  紀昌(認真)學射、紀昌(刻苦)學射、紀昌學射(很用功)、紀昌學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紀昌學射(不怕辛苦)……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紀昌學射不怕辛苦,很有毅力和恒心?(引導學生抓第二、三自然段中的重點句理解。)

  飛衛讓他練眼力(眼力:視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之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一樣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

  師:現在把你手中的筆拿起來當梭子,在眼前來回晃動,請你睜大眼睛注視著它。你有什么感受?

  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眼花繚亂。

  師:看來,紀昌真的是很辛苦。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綁:讀 bǎng,注意后鼻韻)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聚精會神: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地盯著它。

  師: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

  (萬丈高樓從地起,飛衛先讓紀昌練眼力,其實是在練習基本功)

  師:這些句子(第二、三自然段)該怎么讀好呢?

  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刺:讀 cì,注意平舌;“刺”左中不封口)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⑶ 結果學得怎樣?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師:紀昌為什么能成為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因為紀昌勤學苦練,很有恒心和毅力;練好了基本功。)

  三、總結課文,揭示寓意

  1、此時,你想說點什么嗎?

  2、學生匯報,教師小結:

  《紀昌學射》告訴我們:學習本領,絕不是簡單的事,不僅要練好基本功,還要有決心、毅力和恒心。

  3、用“要想掌握……,就要……”的句式寫幾句話。(學生練筆)

  4、學生交流:

  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

  四、作業設計

  1、將下面的技能與基本功搭配練線:

  射箭: 練腕力。

  唱歌: 練基本招式。

  書法: 練眼力。

  武術: 練丹田之氣。

  2、我認為紀昌能成為百發百中的神射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扁鵲治病》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導語: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黃帝時代的名醫扁鵲。

  2、關于扁鵲,你知道些什么?(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教師補充或者課件播放扁鵲的故事:原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古代統稱名醫為扁鵲。本文所指的扁鵲,真名秦越人,戰國時著名醫學家的醫學家,不僅精于內科,而且精通婦產科、小兒科、五官科等。相傳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望、聞、問、切四大診法,被中醫沿用至今;尤其擅自望診和切診。扁鵲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當地的習俗和多發病、常見病情況,為百姓解除病痛。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后,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尸厥”(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制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晚年時,在秦國為秦武王治病,受太醫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殺害。兩千多年來,扁鵲一直受到人們的懷念和敬仰。

  3、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引入:

  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自學課文 學習字詞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學習生字:

  ⑴ 字音重點的是:

  “腸”讀成 cháng,注意是翹舌后鼻韻。

  “燙”和“湯”都是后鼻韻。

  ⑵ 分析對比記憶字形:

  “腸、燙、湯”的字形;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⑶ 學生質疑,全班討論理解字(詞)義:

  一聲不響:一點聲音也沒有。

  理睬:理會。

  縛:搽上,涂上。

  無能為力:沒有辦法,無可奈何。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

  2、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自己的體會。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

  2、回答思考題,同時指導朗讀:

  ⑴ 扁鵲四次見蔡桓公,結果蔡桓公病死了。

  ⑵ 每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蔡桓公怎么回答?當時雙方分別會想些什么?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蔡桓公的態度要有變化)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呢?

  3、抽學生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4、交流學生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教師小結:

  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五、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1、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

  (尊重醫生,有病及早醫治。諱疾忌醫才讓蔡桓公喪失了生命)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教師可適時點撥,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六、作業設計

《寓言》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莊子天運》,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亦為模仿別人的謙語。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古漢語的特點,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詞語,常用詞語的含義,正確理解文章內容。

  3、激發學生樹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長為有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的學生。

  教學重點:

  1、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將所學的寓言擴展并活學活用。

  2、體會通過故事情節的曲折和人物的豐滿達到諷喻的效果。

  學情分析:

  學生學過一些文言文,有一點淺顯的基礎,能借助工具書和譯文理解大概內容,但對具體詞語的理解還有困難。

  教具準備:

  1、布置收集課文的有關資料。

  2、布置預習,作好自讀筆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第二單元的'主題是“美與丑”,生活中我們能發現許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為、美的心靈,同時也有一些丑的事物和行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寓言——東施效顰,從中來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二、出示課題:東施效顰。

  指名提示“顰”的寫法。齊讀課題。

  交流課前收集的課文有關資料。

  三、全班交流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認真聽。

  互評,糾正字音。

  2、交流預習中發現的難詞。

  (教師指導學生讀準音,理解意思。)

  顰 挈 亦……

  3、、小組互讀,指名朗讀,教師隨時糾正字音、停頓。

  4、看譯文與原文對照。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顰:皺眉 挈:帶領 亦:也

  5、根據你的理解復述課文。

  四、深入理解課文:

  1.課文里有兩個人作出“顰”的表情,分別是誰和誰?

  西施和東施“顰”的原因和結果分別是什么呢?勾畫有關語句。抽答。

  2、西施皺眉的樣子為什么美?東施皺眉的樣子為什么丑?討論。交流。

  3、最后一句話怎么理解?

  4、你想對東施說點什么呢?

  五、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示?(點明寓意: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切實際的照搬,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請同學們查找自身和身邊類似“東施效顰”的事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結合事例)

  六、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板書設計:

  東施效顰

  西施(美) 病 而顰

  東施(丑) 見 亦顰 (刻意模仿——適得其反)

  課后反思:

  本文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古文教學不好把握,如何把枯燥無味、離學生感知比較遠的東西 變的生機昂然讓學生樂學于接受,是每位授課教師思索的難題!在分析文章的時候向孩子滲透先整體——再局部——回歸整體的意識,強調學生對于文章整體把握,理解寓意為主。學習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可以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東施效顰的事情發生。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朗讀訓練,在古聲古色的基調中讓學生領悟文章的內涵,進行個性化朗讀訓練。效果會更好。

《寓言》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寒號鳥》《松鼠和松雞》《陶罐和鐵罐》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松鼠和松雞》《陶罐和鐵罐》寓言故事,了解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粗知寓意;

  2、領悟寓言“對比”的表現手法;

  3、感受閱讀寓言故事的樂趣,激發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主要內容,知道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造成的不同結果。

  教學難點:

  領悟寓言“對比”的表現手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閱讀材料、閱讀單

  教學流程:

  一、游戲趣猜,引寓言

  1、猜謎游戲:同學們,課前,咱們先來玩一個猜謎的游戲,好嗎?老師說寓言故事中的關鍵詞,你們說寓言故事的名字。(課件出示:船、劍:刻舟求劍;農夫,樹樁,兔子:守株待兔;農夫、莊稼、禾苗:拔苗助長。)看來,大家對學過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書:寓言故事)

  2、這三則寓言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傻。

  3、總結什么是寓言:借助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道理的一種文章。

  二、聚焦課內,引“對比”

  1、回顧課文

  出示課文《寒號鳥》圖片,還記得這是哪篇課文嗎?這篇寓言故事告訴讓我們認識了一個xx的寒號鳥,xx的喜鵲。

  2、那這則寓言故事帶給你什么啟發呢?(人活著不能目光短淺,要做長遠打算)

  同學們有沒有仔細想過,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來推進故事情節展開,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3、通過圖表回憶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找出規律。

  人物寒號鳥喜鵲

  性格特點懶惰、得過且過勤勞

  結果凍死在夜里住在溫暖的窩里

  道理:人活著不能目光短淺,要做長遠打算

  4、總結:這篇寓言故事把寒號鳥和喜鵲的.性格特點進行(對比),不同的性格特點所以造成了不同的結果。

  過渡: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去探尋藏在寓言故事中的關于閱讀密碼,這個密碼就是對比。

  三、拓展課外,找“對比”

  1、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尋找更多的“對比”,并感受寓言帶給我們的啟發。

  2、出示寓言故事《松鼠和松雞》。

  3、學生自由讀一次,請幾個學生分段讀一次。

  4、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表格。(在講解中讓學生學會畫出關鍵詞句)

  人物松鼠松雞

  性格特點勤勞偷懶、挑挑揀揀

  結果吃的飽飽的卡死在洞里

  道理勞動創造幸福生活。

  5、通過人物的什么來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的呢?

  歸納——動作、語言。

  6、放手學生自由讀寓言故事《陶罐和鐵罐》,讀后小組交流完成閱讀卡。

  人物陶罐鐵罐

  性格特點謙虛驕傲

  結果無價之寶影子也沒見到

  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

  7、小組匯報,歸納:語言、神態

  四、從讀到寫,用“對比”

  1、引導:同學們讀了三個故事,找到了很多的“對比”,這些“對比”讓我們對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發也更明了了。那現在你愿不愿意來挑戰,用這樣的“對比”,來創編故事。

  2、出示圖片《嘴巴和鼻子的爭吵》

  3、看,老師已經把故事的開頭寫好了,你能不能給運用對比的方法,賦予嘴巴和鼻子不一樣的性格特點,和不一樣的結果。

  人物嘴巴鼻子

  性格特點

  結果

  道理

  (課堂上只要學生先完成表格)

  4、小結歸納:各種“對比”,有的突出語言,有的突出動作,有的語言和動作結合。不管哪種,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們收到啟發和教育,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

  五、作業布置:

  1、繼續創編寓言故事《嘴巴和鼻子的爭吵》

  2、好書推薦:《克雷洛夫寓言》

  六、板書設計:

  寓言故事中的對比

  人物性格特點結果

《寓言》教學設計9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一、導入

  通過學生談自己對“什么是寓言”的理解,導入新課。

  二、教學過程

  1、出示目標:

  ⑴ 整體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內容。

  ⑵ 學習歸納寓意的方法。

  ⑶ 聯系實際學會正確對待榮辱,正確選擇人生。

  2、檢查預習:

  (生字注音解釋。)

  嬉戲(xī) 稟告(bǐng) 厄運(è)

  慧心: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嗇。

  閑適:清閑安逸。

  審美:欣賞、領會事物和藝術品的美。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3、整體感知,概括寓意:

  ⑴ 朗讀。

  ⑵ 復述。

  ⑶ 精縮內容。

  ⑷ 概括寓意。

  ⑸ 請學生當一次老師,按照出示學習方法總結出第二則寓言的寓意。

  4、研讀與賞析:

  ⑴ 《白兔和月亮》在情節上有兩次轉折,你能找出來嗎?

  ⑵ 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心態,你能用文中的兩個成語概括嗎?

  ⑶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

  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⑷ 這則寓言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⑸ 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⑹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來為什么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

  ⑺ 落難之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

  5、體驗與反思:

  ⑴ 有人認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⑵ 學過《落難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運你會怎么做?

  6、拓展與延伸:

  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描繪一下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慷慨決定時的情景及對話。

  7、課堂小結:

  《白兔和月亮》: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落難的王子》: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8、布置作業:

  寫一則寓言,題目自擬。

  要求:

  ⑴ 符合寓言的文體特點。

  ⑵ 2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白兔和月亮

  賞月 心曠神怡

  得月 驚喜萬分

  守月 得失之患

  還月 心曠神怡

  【教學反思】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完成了授課任務。要求學生按照四步法概括寓意的目標基本實現,并通過體驗與反思達到了德育目標的要求,實現了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學生掌握情況較好。

  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雖體現新課改的要求,但只是在框架上的體現,也就是說有了新課改的“形”,還沒有上升到“神”。對于“如何將課堂教學與課件使用相結合?”這一問題沒有作深入思考,以至于教師不能離開操作臺進行課堂教學,限制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同時,在“如何啟發、引導學生?”以及“如何評價、鼓勵學生?”等問題上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探討。

《寓言》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意思。

  3、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違反事物規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這兩則語言說明的道理。

  教學重點: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懂得“于求成、違反事物規律及“做多余事反而不恰當”這兩則語言說明的理。

  教學難點:能借注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教學方法:講解、探究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寓言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你們知道的寓言故事很多,能給同學們講講嗎?最好能說出語言給你的啟示。

  二、朗讀課文——奇文共賞

  1、自讀:組織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句讀,讀得通順流利,并標注有疑問的地方。

  2、互讀:組織學生協作組內分別輪流朗讀,并互相評讀盡可能解自讀時的疑難問題并標注互讀時產生的新的疑難問題。

  3、聽讀:播放兩則語言的錄音朗讀,要求仔細聽讀,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讀。

  三、疏通文意——合作釋疑。

  1、小組合作,自己疏通文意。

  2、各小組將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紙上。

  3、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集體釋疑

  4、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指導

  四、理解想象——配音作畫。

  通過感知課文,我們對文中的人物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對作品中的故事有了一個感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更準確的把握股市的內涵呢?

  (自選配音或作畫的方式)

  第二課時

  一、創新設計——提升理解。

  續編故事:現在這個農夫懊悔不已,他發誓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合編一個新的寓言故事。看誰的故事編的棒。

  交流評價。

  二、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故事呢?請大家用生動的語言敘述故事,用簡明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本節課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收獲呢?與同桌交流,并記錄下來。

  四、積累內化。

  1、背誦兩則語言。

  2、認讀生字,指導書寫生字。

  五、實踐活動

  搜集寓言故事準備開展一次寓言故事大賽。

  板書

  14古代寓言二則

  揠苗助長畫蛇添足

  將苗拔高強求速成畫完蛇能喝到酒不顧客觀實際

  結果苗死反而弄糟又為蛇添足沒有喝到酒弄巧成拙

《寓言》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懂得無論學習什么技藝,都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的經過。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課時劃分】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子)。

  第一課時《紀昌學射》

  一、談話引入,讀題質疑

  1、同學們,還記得《驚弓之鳥》故事中的更贏是怎樣一個人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板書課題《紀昌學射》,學生齊讀。(“昌”:讀成 chāng,注意翹舌后鼻韻;“昌”與“帽”的右邊區別。)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紀昌跟誰學射箭?怎樣學射箭?結果學得怎樣?)

  二、討論交流,朗讀課文

  1、請你帶著要了解的問題自讀課文,勾畫出有關句子。

  2、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

  ⑴ 紀昌跟誰學射箭?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請教:請求指教)。

  ⑵ 紀昌怎樣學射箭?完成填空:

  紀昌( )學射或者紀昌學射( ) 。

  紀昌(認真)學射、紀昌(刻苦)學射、紀昌學射(很用功)、紀昌學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紀昌學射(不怕辛苦)……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紀昌學射不怕辛苦,很有毅力和恒心?(引導學生抓第二、三自然段中的重點句理解。)

  飛衛讓他練眼力(眼力:視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之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一樣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

  師:現在把你手中的筆拿起來當梭子,在眼前來回晃動,請你睜大眼睛注視著它。你有什么感受?

  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眼花繚亂。

  師:看來,紀昌真的是很辛苦。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綁:讀 bǎng,注意后鼻韻)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聚精會神: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地盯著它。

  師: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

  (萬丈高樓從地起,飛衛先讓紀昌練眼力,其實是在練習基本功)

  師:這些句子(第二、三自然段)該怎么讀好呢?

  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刺:讀 cì,注意平舌;“刺”左中不封口)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寓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能讀會寫“窖、泯、厄、稟告、皎潔、風韻”等字詞。

  ⑵理解、積累“審美、閑適、慧心、落難、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等詞語。

  ⑶了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

  2、能力目標:

  ⑴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⑵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的奇妙。

  ⑶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并簡要概括,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

  【教學重點】

  誦讀;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并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解《白兔和月亮》對人類的諷刺意味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作為文學體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內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落難的王子》的感悟是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寓言故事情節,體會寓意的表達。

  2、自讀與點撥結合法:

  所選寓言兩則,故事精短,構思奇妙且含意雋永。運用合作研討解決閱讀理解中的疑難問題,準確把握寓意。

  3、延伸積累法:

  搜集整理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培養戰勝困難的堅韌意志。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準確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語言的精美。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構思。把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體會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擁有權勢或財富是好事,卻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失去樂趣;遭遇厄運是壞事,卻可以鍛煉人的意志,頑強地挑戰命運的不公,如失聰的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而奏響磅礴的鋼琴曲。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呢?閱讀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英國哲人培根說過“幸運并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曠神怡地賞月的白兔,一旦擁有了月亮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極為脆弱的王子,遭遇兇險的厄運卻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為我們闡解如何去應對幸運和厄運這人生的兩大難題。

  二、資料助讀

  1、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2、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三、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

  1、教師范讀,學生標示生字詞并疏解:

  投影顯示: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險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滅,喪失。

  落難:遭遇災難,陷入困難。

  厄運(è):不幸的命運。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閑適:清閑安逸。

  2、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

  思考:這則寓言主題詞是“得失之患”,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學生加以概括。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于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后,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后構成鮮明的對比,后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

  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3、學生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

  如:用詞精當的語句“有一只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一個念頭”。對稱的語句“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請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體顯示:

  1、獨具審美的慧心。

  2、皎潔的月色。

  3、無憂無慮的嬉戲。

  4、心曠神怡地。

  5、不愧是的行家。

  6、各具風韻。

  7、舉世無雙。

  8、一掃而光。

  9、閑適的心情。

  10、烏云蔽月。

  11、心痛如割。

  12、險象迭生。

  4、按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聯系生活體驗、討論:

  ⑴“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寓言中這樣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⑵有人認為,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說出理由。

  ⑶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⑷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學生交流,教師明確:

  ⑴句子的意思說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⑵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內涵。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得失之患,這種“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并非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⑶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兩者處于兩種不同的關系,決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態,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則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⑷說“必然”顯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說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說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5、學生跟錄音輕讀,體會寓言含意的雋永。

  四、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

  1、聽讀錄音,學生交流閱讀體會。

  2、學生自由誦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思考: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例子。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

  說“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內容不是說,為了堅強起來必須尋找厄運,而是說,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厄運是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厄運可以使人堅強起來。

  3、學生合作研討寓言情節構思的巧妙:

  ⑴這則寓言要說的意思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為此作者擬定了一個王子的形象,請問文中是怎樣極寫他的脆弱的?

  ⑵寓言為什么把落難王子的遭遇編造得如此兇險?

  ⑶為什么寫“我”親眼見過王子,還跟他交談過?

  ⑷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復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⑴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眼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通過王子對別人災難的嘆息極寫他的脆弱。

  ⑵落難王子的厄運,如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極為兇險,作者意在用落難王子之口,說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⑶寓言構思奇妙,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⑷“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復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復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么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斷重復,對人很有啟發。

  4、學生誦讀體會。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做成分類卡片,積累語言材料。

  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游,時而降臨于這個人,時而降臨于另一個人。

  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苦難有如烏云,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長庚星》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

  日本諺語

  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

  鮑蒙特與弗萊徹《榮譽之勝利》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

  松下幸之助

  一顆高尚的心應當承受災禍而不是躲避災禍,因為承受災禍顯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災禍顯示了內心的怯懦。

  阿雷蒂諾

  幸運最能發現罪惡;而厄運最能發現美德。

  培根《論厄運》

  在厄運中滿懷希望,在好運中不忘憂慮,這樣便能泰然擔待禍福。

  賀拉斯《歌集》

  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易卜生

  5、這兩則寓言,一則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是經常會遇到的,怎樣看待好事、壞事,這兩則寓言很有啟發。請結合自身經歷,也選取同課文一樣的兩個角度的事例,談談你是如何應對的。

  五、課堂小結

  兩則寓言平易之中寄寓著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現實生活中的幸運和厄運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應對,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質量和境界。寓言啟示我們要用超脫和閑適來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這些都是人生主題中應有之義,愿我們能積極地面對,有尊嚴地擔承生活的挑戰。

  六、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給加粗字注音:

  風()告()()

  厄運()潔()()

  2、根據意思寫出適合的詞語。

  ⑴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⑵突然發生。()

  ⑶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⑷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發愁或感傷。()

  3、解釋加粗的字:

  ⑴童心未泯()⑵嬉戲()

  ⑶皎潔()⑷舉世無雙()

  ⑸厄運()⑹稟告()

  4、本文選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體裁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難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yùnbǐngjiàoèjiǎomǐn

  2、

  ⑴得失之患

  ⑵突如其來

  ⑶心曠神怡

  ⑷多愁善感

  3、

  ⑴滅,喪失

  ⑵游戲、玩耍

  ⑶潔白、光明

  ⑷全

  ⑸災難、困苦

  ⑹報

  4、《周國平文集》周國平寓言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七、布置作業

  (分發講義資料)

  閱讀《擺渡自己》,回答1~7題:

  ⑴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會有陰天、雨天、雪天。

  ⑵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會撞上沒有舟的渡口、沒有橋的河岸。

  ⑶煩惱、苦悶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飄過來,將心淋濕。挫折、苦難常常猝不及防地撲過來,你甚至來不及發出一聲嘆息就轟然被擊倒。

  ⑷倒在挫折的岸邊,苦難的岸邊,四周是無邊的黑暗,沒有燈火,沒有星星,甚至沒有人的氣息。恐怖和絕望從黑暗里伸出手來緊緊地鉗住可憐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邊再沒爬起來,有的人在黑暗里給自己折了一只船,將自己擺渡到對岸。

  ⑸二十歲忽然殘了雙腿的史鐵生,為自己折了一只船。這是一只名為“寫作號”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無須著急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才在輪椅里給自己折了這只船,將自己從死亡的誘惑里擺渡出來,“決定活下去試試”。

  ⑹正攻讀博士學位,卻患上了運動神經細胞病,不能說、不能動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場自己被處死的夢。夢醒后,萬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識到,如果被赦免的話,他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情。于是他給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駛進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討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時間”的箭頭……

  ⑺在苦難的岸邊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

  ⑻也許一生中我們不會遭遇這樣的大災難,然而我們何曾擺脫過陰天、雨天、雪天,何曾擺脫過絕望的糾纏!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間就橫亙在面前。

  ⑼當我們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相伴人生時,我們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棄,早早地絕望?

  ⑽有的人將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將自己擺渡出絕望的深淵。有的人將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過了挫折后的痛苦與沮喪。有的人將希望折成一只船,駛過了重重疊疊的黑暗。實在無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奮力將自己擺渡到對岸。

  ⑾也許我們不曾經歷感情的劇痛,不曾經歷失敗的打擊,不曾經歷無路可走的絕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會有陰風晦雨襲來。它像一只烏鴉扇著翅膀在你周圍鼓噪著,足以將一個好心情蹂躪得亂七八糟。這種時候,我們同樣需要一只船來擺渡自己。這只船也許是去聽一場音樂會,也許是捧起一本書,也許是去給互聯網的網友發封電子郵件,也許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門。

  ⑿所以,無論命運多么晦暗,無論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會有擺渡的船,這只船常常就在我們自己手里。

《寓言》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這一則寓言的主題詞就是得失之患。首先必須把握的是這種得,并非一般的得,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的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處于兩種不同的關系,決定了白兔呈現兩種不同的心態,擁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設計思路】

  1、看導語默讀課文。

  2、借助注釋、詞典識字識詞。

  3、朗讀。

  4、內容研討。

  5、語言運用。

  6、反復朗讀,在朗讀中增加理解。

  7、作業。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課時】

  二課時。

  【教具運用】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二、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四、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六、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獲。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四、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五、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

  六、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八、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逆境中成長》。

  【備課卡片】

  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簡單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于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來源于民間傳說。

  歐洲文學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寓言盛行,《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鄭人買履》(《韓非子》)、《鷸蚌相爭》(《戰國策》)、《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寓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寓言的寓意,能表達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所受到的啟示。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做事只有堅持不懈、腳踏實地才能取得成功。

  教學重點:

  理解寓意,能說出自己所受到的啟示。教學難點:理解寓意,能說出自己所受到的啟示。

  教學方法:

  研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2課《寓言兩則》,教師板書課題。師: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嗎?(寓言是一種文章的體裁,一般通過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

  出示知了圖片,這是什么?(知了)首先我們來學習第一則寓言《知了學飛》。知了向誰學習飛翔,結果怎樣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學找答案吧。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情況。(課件出示生字新詞,開火車讀)

  3、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幻燈片出示,學生完成:知了學飛這則寓言主要寫了xx跟xx學xx,因為xx,結果xx。)

  三、再讀感悟: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知了說的三句話,畫一畫,讀一讀。

  2、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朗讀,體會知了學飛的態度和做法,感悟寓意。

  1、大雁給它講飛的道理,它只聽了幾句,就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

  2、大雁教給它飛的本領,它只試了幾下,又自滿地嚷著:“知了!知了!”

  3、這時候,知了眼望萬里長空中遠飛的大雁,它真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努力學習,可這時已經晚了,只好嘆著氣說:“遲了!遲了!”)

  3、師;《知了學飛》這則寓言主要寫了知了跟大雁學飛翔,因為怕艱苦,不認真,結果沒學成。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你有什么啟發?(課件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寓意。

  四、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第二則寓言《蝸牛和蚯蚓》

  1、出示蝸牛和蚯蚓圖片,引出題目

  2、課件出示學習要求,指名讀題,明確學法。

  3、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4、交流反饋。教師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理解,體會蝸牛的堅持不懈的精神。 總結寓意。

  五、拓展延伸:

  1、找一找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或事嗎?請你說一說。

  2、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生交流)

  六、課堂小結: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生交流)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這堂課(聽歌曲《蝸牛和黃鸝鳥》),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同學們,有志者事竟成,加油!

  七、作業:搜集寓言故事

  八、板書設計:

  寓言兩則

  怕艱苦、不認真

  知了學飛———失敗

  堅持不懈、腳踏實地

  蚯蚓爬墻頂———成功

《寓言》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師:同學們喜歡看寓言故事嗎?說說你自己曾經看過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課題:今天老師將介紹新的寓言故事給你們。(板書:寓言兩則讓學生齊讀)

  3. 解釋課題: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則”就是“篇、個”的意思,兩則就是告訴咱們這課共有兩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讀準字音。

  2.齊讀、指名讀、小組讀、全班讀生字詞,初步了解本課生字:巴望、筋疲力盡、興致勃勃、焦急、納悶

  3.交流問題,感知大意。

  (1)師:到底是誰揠苗助長?為什么“揠苗助長”?

  (2)“揠苗助長”結果怎樣?請學生把這些問題完整地連起來說一說。(同桌先練說)

  二、理解文本,配樂朗讀課文

  1.讓生觀看《揠苗助長》的錄象,并讓學生注意觀察人物的表情。

  2.讓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來進行課文內容的情境再現,注意突出剛才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

  3.提議:我們每個同學想不想給這則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讀呢?自己試一試。

  4.指名朗讀第一段,學生評議,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從“天天”這個詞語你讀懂了什么?農夫“焦急”什么?他心里會怎么想?

  5.指導朗讀,讀出農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問:農夫想到什么辦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1)問:“筋疲力盡”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他會“筋疲力盡”?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讀讀。

  (2)讓生觀看插圖。看!此時他的神情是怎樣的?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嗎?

  (3)有感情地朗讀:能把農夫當時又累又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回到家里,他興致勃勃地說:‘真把我累壞啦!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

  (4)問:讀了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帶到文章中去讀,體會農夫的快樂。

  (5)“納悶”是什么意思?他的兒子納悶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農夫的兒子,你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鄰居,又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會忠告他什么?請口頭練習說。

  三、總結理解,拓展延伸

  1.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 拓展:我們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如果你碰到,你會怎樣去勸告他們?請你用一句最簡潔的話去概括。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寓言兩則》,板書課題《鷸蚌相爭》。

  2. 讓學生齊讀課題,要求把字音讀準。

  3. 老師出示“鷸”和“蚌”字,請學生把它們放到相應的圖下。

  二、初學寓言,了解內容

  1.師問:這兩個小動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請朗讀課文,等會集體交流。

  2.請學生把故事的大意說出來。

  3.老師出示口頭訓練題:河蚌剛剛張開殼曬太陽,鷸(),蚌(),雙方(),結果()。

  4.同桌練說,指名表述。

  三、細讀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讀課文,思考:為什么鷸蚌互不相讓呢?

  2.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3. 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4. 聯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導學生抓住:鷸猛得用盡力氣——威脅筋疲力盡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這些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和語言表現兩人互不相讓的態度。

  (2)問:就在這時,漁夫看見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讀)

  (3)全班分角色朗讀。

  (4)換位思考:這樣一個結果,三個主人公:鷸、蚌、漁翁會怎么想呢?

  (引導學生理解:鷸:后悔不該輕易吃蚌,而且身處困境,還威脅蚌。蚌:不該賭氣不放開鷸,造成兩敗俱傷。漁翁:嘲笑鷸蚌互不退讓,結果讓他輕易獲利)

  四、拓展延伸

  1.發揮想象:對于鷸蚌來說,這是多么悲哀的結局呀!假如上天再給它們一次機會,它們會怎樣解決這樣一個矛盾呢?(讓學生拓展想象,可以課后練筆,可以當場練說)

  2.引導思考: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課外作業:把這個故事告訴爸爸媽媽聽,聽聽他們的評論與意見,并且自己再去閱讀其他的寓言故事。

  課前思考:

  理解這則寓言故事所蘊含的寓意,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如果就是論事地“奉送”寓意,他們則難以接受;如果對寓意避而不談,又難以達到教書育人的雙重目標。為此,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含并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首先是引導大膽猜測。猜測是由已知推測未知,用已知解決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對課文中的詞語解決,教者較好地運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借助知識基礎,能夠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對猜測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進行驗證補充,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培養學生獨立求索的精神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其次是引導創造形象。 為使學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課文情境,一是引導展開豐富想象,還原具體形象,通過“從課文內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導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具體形象,諸如:盼苗生長的形象、幫苗生長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黃的形象。二是展開豐富想象,創造新的形象。教者還注意隨機引導,促進學生拓展開去,創造新的形象,諸如:兒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這就能讓學生在形象的想象創造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強對課文蘊涵的感悟和挖掘。

  教學反思:

  因為學生對寓言故事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先讓他們先自己讀,然后同位互相講故事,盡量用自己的語言,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名上臺講給全班學生聽,看誰是講故事大王,誰的表達做流利,通過鼓勵性的語言,絕大多數學生對學習寓言故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氛圍很好,今后要注意課堂上要少講深刻的道理,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反思:

  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其實這些簡短的語言中藏著深深的哲理。《鷸蚌相爭》的故事家喻戶曉,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道理在我還沒有結束這課時同學們就已經得出了。我問學生:“如果你是鷸、蚌或者漁翁的話,你希望自己是誰?”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漁翁”。這個回答是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又問:“如果你就是‘鷸’或者‘蚌’的話,你又會怎么樣呢?”然后我讓學生進行討論。他們還歸納為:雙方相爭,獲得利益的往往是第三者。其實學完了一則寓言故事,學生能總結出道理,并將這個道理熟記于心就可以順利地結束教學了。

  課后反思:

  《揠苗助長》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了“古時候有一位農夫想使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課文主要分三個部分組成: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結果。故事通俗易懂,三年級學生能讀懂故事的表層意思,深層寓意不夠理解,對多數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針對以上分析,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在體會本則寓言的寓意上,并采用“創設情境”來突破重難點。

  1、動畫導入生動有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一個動畫中富有感染力的圖畫、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情境,深深地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學生仿佛也置身于這個寓言故事中,為后面的學習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2、情境創設點明主旨。

  課堂是學生的,就該讓他們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說出來。老師在指導讓學生清楚了解禾苗的生長過程時并不是通過枯燥的.解說、問答,而是創設了兩個情境,教師直接讓學生演一演把當作了田里的小禾苗,來問學生:小禾苗,小禾苗,你怎么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呢?小禾苗,小禾苗,讓我來幫助你把你拔高?你高興嗎?這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自然地抒發,一下子就闡明了禾苗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不能違反事物的規律,孩子們接受的又輕松又明了。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3、朗讀指導切實有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老師在教學中比較重視讀的訓練,形式多樣,并在讀后給予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4、激發想象引出道理。

  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讓他們自己說出來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較難的,而且絕大多數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而老師在教學了全文后順著文章的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想象說:農夫來到田邊一看,他后悔極了,他想 (學生可以說農夫會怎么做,也可以說農夫會怎么想)”在這一環節指導時,在教師的啟迪引導下,學生紛紛打開了思維的窗口,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并自然而然地引出這則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急于求成,徒勞無功。這一道理是學生們自己在想象說話中慢慢地得出來的,而教師在其中起了引領的作用。而且在后一步的寫字教學中我把剛剛所學的寓意與學生平時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說:“在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事,寫字也一樣不能太著急,要耐心得來寫,千萬不能——學生又一次大聲地朗讀了黑板上的寓意:急于求成,徒勞無功”。再一次讓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學生頭腦中生根。為了再加深寓言理解讓學生扮演農夫、小禾苗進行夸張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續編等,身臨其境的去感悟、體會、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動直觀的推論,獲得心靈的頓悟。

  在課的最后,我還告訴學生像我們今天學的“揠苗助長”這樣短小而生動的故事,故事中又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呢,叫——寓言。并且向學生推薦課外也可以去讀讀更多的寓言故事,一堂語文課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揠苗助長一個故事,懂得的不僅僅是急于求成,徒勞無功一個道理,而是把課堂知識引向課外,讓孩子們在課外學習中不斷提高自我,充實自我。

【《寓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設計01-30

《寓言》教學設計04-03

(精選)《寓言》教學設計04-03

寓言教學設計01-30

《人生寓言》 教學設計10-12

《伊索寓言》教學設計11-20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2-06

《寓言》教學設計(實用)04-03

《寓言》教學設計優秀05-26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