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學設計2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寓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寓言》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二、教學重點
1、理解寓言含義。
2、學習精美的表達。
三、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預習課文內容。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1、介紹寓言。2、解讀寓意。3、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一、導入
1、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出示課題)
2、介紹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二、整體感知
1、朗讀
2、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3、感知內容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目的: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設計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4、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三、研讀欣賞
1、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把握結構。
2、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四、拓展、體驗
1、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2、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
3、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4、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五、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教學《落難的王子》: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2、與《白兔與月亮》比較閱讀。
二、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三、整體感知
1、朗讀、默讀課文。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系。
2、本文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實意義。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學生閱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
A、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B、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C、“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D、“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四、問題研究
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揭示中心。
提示: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3、“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5、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五、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加任何框框,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1、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3、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4、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根據情況處理。
六、拓展、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七、全課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八、作業
1、完成“狀元成才路”。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基本完成。由學生熟悉感興趣的介紹導入,學生的興趣很濃,對文本的理解也比較透徹。但是對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時間比較緊張,顯得倉促。應該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才能更好完成教學目標。
《寓言》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兩則寓言,是兩個成語故事。每則寓言的題目,各是一條成語。《南轅北轍》選自《戰國策·魏策四》。這則寓言按內容可分兩層。第1層是故事部分。那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說明他的行動和目的相反。當朋友提醒他的時候,他卻邊說了3個“沒關系”,表明那個人極不虛心。自恃有3個優越條件,忽視“方向”這個根本問題。第2層是作者的議論。“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點出了那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誰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個是條件,后面是必然產生的結果。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就會轉化為不利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楚國會越遠。
2、《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混在中間充數。“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寫出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樣子。人們常常用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行家里面湊數,或不好的.東西混的好的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二、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會復述《濫竽充數》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學習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讀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對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要求說得對。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小黑板。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理解第1則寓言。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隱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說明某人道理或某種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學習寓言,先要讀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則寓言:南轅北轍
這則寓言選自《戰國策·魏策四》。
“轅”和“轍”各是什么意思?
(轅:車前頭夾牲口的兩種長木。轍:車輪碾過的痕跡。)
“南轅北轍”就是說車頭向南,但車輪向北行。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學課文,找出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點。
(1)《南轅北轍》寫了人物的幾問幾答?
朋友 坐車人。
上哪兒去? 到楚國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 我的馬跑得快。
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我帶的盤纏多。
(2)朋友是什么情況下提醒坐車人的?
(3)坐車人為什么下聽勸告?
(4)這三個“沒關系”說明什么?從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5)指導朗讀。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坐車人錯在哪里?(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說明什么?(說明哪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
“誰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個“越”是條件,后一個“也就越”是必然產生的結果。坐車人的恃擁有三個優越的條件,卻忽視了應向哪個“方向”跑的最根本的問題。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轉化為不利的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也就越遠。
(3)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首理?
5、齊讀這則寓言。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運用學習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則寓言。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南轅北轍》
2、學習《濫竽充數》
自讀課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齊宣王時,南郭先生為什么“充”得了?齊泯王時,他為什么“充”不下去了?
結合理解“講排場”是什么意思。
(3)從課文中找出寫南郭先生行動的語句,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序數。)
結全理解“裝腔作勢”。
(4)人們常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好的東西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3、說說,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5、作業:續寫。
【《寓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設計04-03
(精選)《寓言》教學設計04-03
(經典)《寓言》教學設計07-04
[精選]《寓言》教學設計07-07
《寓言》教學設計01-30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1-08
寓言教學設計01-30
《人生寓言》 教學設計10-12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2-06
《寓言》教學設計六一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