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寓言》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寓言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寓言》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wù)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寓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寓言》教學反思1
一、大膽調(diào)整課堂結(jié)構(gòu),將課內(nèi)與課外緊密結(jié)合。
《伊索寓言》是由《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狼》《蟬和狐貍》三篇寓言組成的,由于這三篇寓言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因此,我將前兩則寓言放在第一課時教學。第二教時主要是完成《蟬和狐貍》的教學。教學時,我將課外寓言引入課堂,先用學過的《狐貍和烏鴉》和《蟬和狐貍》進行比較閱讀,弄清烏鴉為什么會受騙,而蟬卻沒有受騙?從而理解寓意“聰明的人善于從別人的`教訓中吸取經(jīng)驗。”然后,相機拓展,又補充了幾則伊索寓言,真正做到了“把文讀短,把書讀厚”。
二、重視挖掘文本內(nèi)涵,將補白說話與復述課文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想象是思維的一朵奇葩”。有經(jīng)驗的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尋找能夠進行想象訓練的訓練點,在課文情境中進行補白說話訓練。如果教師準確地把握住了補白訓練的訓練點,既能很好地突破教學難點,領(lǐng)悟文本的核心價值,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如:第一教時,《狐貍和葡萄》的教學重點就放在“想象狐貍想了哪些辦法去夠葡萄”這個想象訓練上,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領(lǐng)悟寓意。《牧童和狼》的教學重點放在“狼真的來了,牧童喊救命,村民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想象訓練上,從而理解“說慣謊話的人,即使說真話,也沒人會相信”這個寓意,最后要求學生能將想象內(nèi)容放進文本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復述。
《寓言》教學反思2
寓言故事是在故事中蘊涵了深刻的道理的,要求學生在讀故事時,不僅要讀動懂故事內(nèi)容,而且要悟出其中的道理,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踐理解、運用這些道理。
第29課〈〈寓言兩則〉〉中的〈〈紀昌學射〉〉主要講的是一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于是向射箭能手飛衛(wèi)學習,飛衛(wèi)要紀昌先練眼力,紀昌先后用了五年的時間練習眼力,然后飛衛(wèi)才開始教紀昌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這篇文章中要注意的生字主要是“妻”和“刺”這兩個字,提醒學生認真寫好每一個筆畫。可文中的詞語需要學生理解的是“相當?shù)郊摇焙汀熬劬珪瘛薄!跋喈數(shù)郊摇痹诒疚闹兄傅氖羌o昌用了兩年時間盯妻子織布的梭子,把眼力練得非常好了。而“聚精會神”這個詞語在文中主要是為了突出紀昌在用虱子來練眼力時很認真、專注的表現(xiàn),由此贊揚紀昌刻苦學習的精神,同時也說明了紀昌之所以能成為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
從紀昌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善于學習的人物形象,紀昌能夠虛心、耐心、刻苦學習,這正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通過理解紀昌這一人物形象,學生能深受啟發(fā):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就得象紀昌一樣虛心、耐心、刻苦。
這篇文章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形象,那就是飛衛(wèi)了。作為一個很出名的射箭能手,他教紀昌的方法似乎讓人有點接受不了,想要學射箭的人在五年的時間里沒摸過箭,有幾個學生能堅持下來?飛衛(wèi)在教紀昌學習射箭的`過程中,他更重視的是基本功,基本功練不好,在多的方法也只不過是搭花架子而已,華而不實,怎么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不難看出,飛衛(wèi)不僅是個射箭能手,而且是個難得的好老師,他善于教學生,他的教學方法得當,他更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
身為教師,我不僅明白了教育學生要從抓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入手,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來,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我還明白了一個好老師有多重要,好老師的好方法能培養(yǎng)出有成就的學生,反之,老師的方法不當,只能是誤人子弟。
通過和學生一起學習〈〈紀昌學射〉〉,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學相長”的含義,善于學習的學生向善于教學的老師學習才能取得雙贏的效果。
《寓言》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由《掩耳盜鈴》和《守株待兔》兩則寓言組成。篇幅雖然短小,但是情節(jié)完整,敘事生動,語言明白如話,有很強的藝術(shù)魅力。這樣的小古文,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一、示范朗讀,加強指導。這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所以學生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而老師先示范,再從停頓、重音、語氣和節(jié)奏方面給予指導,讓學生反復練習,吧句子讀正確,讀流利,為理解句意打下基礎(chǔ)。
二、聯(lián)系注釋,理解句意。這兩則寓言語言淺顯易懂,加之大多數(shù)學生對這兩則寓言故事較為熟悉,只要能利用注釋,完全理解句意。這也是學習古文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因而學習本文時把這一方法滲透到學習得過程中,一方面使學生理解了句意和故事,另一方面讓學生覺得學習古文并不難,保持興趣。最重要的是掌握的學習古文的方法,不僅得到“魚”,也得到“漁”。
三、注意拓展,擴大視野。學完本文,學生不僅明白了故事,更明白了文中的道理。對這樣短小雋永的寓言故事一定很感興趣,因而可以補充一些或讓學生搜集一些文言小故事,如《鄭人買履》《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等,讓學生按照本文的學習方法閱讀、品味、感悟,那么學生的視野從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內(nèi)外的結(jié)合。
《寓言》教學反思4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jié)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位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了養(yǎng),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yǎng)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養(yǎng),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這個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這兩篇課文要求學生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夠用給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則寓言故事并能夠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提問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嗎?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呢?”又提問同學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呢,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chǔ)。同學們都踴躍發(fā)言,一個個小手舉得很高,他們的積極配合令我心里暖暖的。
第一次講課才發(fā)現(xiàn),學生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觀察能力遠在我們之上,這點我還需要向他們學習。他們能在我已經(jīng)反復檢查的課件中發(fā)現(xiàn)不足,比如我的課件中生字部分就漏掉了“悔”字,課件剛一呈現(xiàn)出來,孔令舉等同學就很快的發(fā)現(xiàn)并舉手示意我漏掉了字,而且我有一點沒做好的是在同學指出“盤纏”課本上標注的'拼音時二聲而不是輕聲,我由于腦子里在想教案的流程而沒有及時告訴他們課本上標注的是字本身的讀音,這點以后我會很注意,在第二課時一上課讀生字詞的時候補充上了“悔”字以及第一課時沒有及時指導的讀音。
既然反思,我就仔細總結(jié)一下我的不足,以后著重注意:
1、在轉(zhuǎn)移話題時過渡銜接不太恰當,略微有些生硬,這點也是我日后需要著重研究的地方。
2、講課文有一段對話時有一個問題我在提出時由于思路沒有理順,問題表達不清楚,把學生弄得云里霧里,使我感到很慚愧。
3、在叫同學發(fā)言時有些同學這兩節(jié)課表現(xiàn)的非常積極,很感動,例如:祁繼涵、朱琳、郭佳玥、孔令舉、孔昕瑤、孔益銘,王俊偉等等許多同學這兩節(jié)課幾乎次次舉手,但是由于課堂時間問題我沒有辦法全部叫到名字,還考慮到有些很內(nèi)向的同學我也想把他拉入到積極地行列,即使有些沒有舉手,我也叫他們起來回答了許多問題,結(jié)果由于事前沒有提前聲明,有些同學以為是由于自己哪里表現(xiàn)的不好而產(chǎn)生了疑惑,經(jīng)過與于老師交流,我在第二節(jié)課時說明了這一點,及時改正了。
4、許是由于教案不夠熟練,我在小組交流后漏掉了全班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
5、第二課時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上浪費時間比較多,內(nèi)容的學習就顯得不充分,可能是臨時換課,自己有些緊張造成。
6、聯(lián)系實際談體會環(huán)節(jié),學生談得還較膚淺,沒有做到進一步指導,使同學更深刻的聯(lián)系實際。
7、第二課時的評價比較多,但僅僅蜻蜓點水,沒有具體的評價。而且在學生發(fā)言后的教師評價沒有多樣化,這點需要加強改進。
課后,在我整理教案時,覺得自己第二節(jié)課講課有些不穩(wěn)當,正在懊惱時,郭佳玥來到講臺上鼓勵我說:“姜老師,我覺得你講的挺好的嘛~”當時的心情真的無法用語言來描述,覺得特別感動,真的很感謝在我實習期間能夠有他們的陪伴。
有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錯后沒有想要改正的心,今后在課堂上我保證自己有十足的信心,總結(jié)之前的不足認真改正,認真仔細地備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在接下來的課上,一定努力做到表現(xiàn)出色!
《寓言》教學反思5
《烏鴉喝水》這則寓言的教學,我已觀摩過許多次,早已爛熟于心。但這一次,我卻有了意外的收獲。
通過教師啟發(fā),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于喝到了水的共識!唯有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zhí)著。一語驚人,聽課的教師都低聲交談起來。執(zhí)教者有些驚慌失措,“你為何這樣說?”她追問。“因為石子會把水淹沒!”孩子忽閃著大眼睛。教室內(nèi)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石子怎么會淹沒水呢?連常識都不知道,以后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多動腦筋,希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執(zhí)教者顯然有些發(fā)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
課后,我獨自找到了他,向他請教“烏鴉為何不一定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著我。經(jīng)我再三鼓勵,他終于道出了原委。“昨天我和康康玩過了,他的瓶里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后,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著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而書中只說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真聰明!”我摸著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贊道,“今天你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終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說“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xiàn)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jié)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zhì)。不正是由于這種精神、這種品質(zhì),才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被老師視為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一個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里!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圣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倘若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學生的見解,并肯定“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zhì)作出贊賞,那么,教學的意義也許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給學生一點“陽光”吧!讓祖國的未來“燦爛”地成長!
《寓言》教學反思6
教學《寓言兩則》這一課使我感想頗多。過多的教學內(nèi)容,過多的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nèi),想要達到面面俱到,恐怕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有所取舍。應當認真地研究教材,研究新課標,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更好地把握教材,做到有的放矢。對于一篇文章,它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其中包括字、詞語的認讀理解及積累,文章的'篇章結(jié)構(gòu),文章的構(gòu)思修辭,文章的表達方式,文章內(nèi)容的情節(jié)、人物、故事要反映的中心,還有每個閱讀著對于文章的不同理解,受到的不同啟示。如此多的內(nèi)容,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時,教學設(shè)計要有所側(cè)重,要有比較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對于四年級學生應是以字詞的認讀理解為重點,貫穿朗讀的訓練,抓好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抓好積累,和閱讀興趣。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上在保障以上教學目標的完成的前提上,再加入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加入一些由文章引發(fā)開來的思考。
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反思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在將來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更關(guān)注學生的年齡年級特征,更關(guān)注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更好地確定教學目標,較好地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
《寓言》教學反思7
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質(zhì)疑字詞,針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問題,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并解決問題!從中體會寓意,最終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歸結(jié)出三個:
(1)課文講了什么故事?故事中的他是個怎樣的人?
(2)他可笑在哪里?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你會怎樣提醒他?
(3)總結(jié)出什么道理?學生帶著三個問題走進文本,很快的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課堂效果非常不錯!孩子們回答問題很積極踴躍!一小的孩子真的很棒!比預設(shè)的效果要好!
作為英語本科畢業(yè),教著數(shù)學學科,出一節(jié)語文課的我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這一節(jié)課下來,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如果換一個有經(jīng)驗的`老師來上這節(jié)課,相信這節(jié)課一定會完成的更好!因為孩子們配合的真的太好了,我都被他們帶到了那個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啦!美中不足,我覺得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對學生缺少評價性的語言
不能夠適時的給學生評價,課上有好幾個孩子問題答的都很準確,很精彩,我都沒有給予鼓勵
二、課堂應變能力差
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一定可以很好的駕馭課堂,無論發(fā)生什么突發(fā)情況都能游刃有余的應對!這是我要鍛煉的,也是要學習的!
三、沒有語文味
這些天備課,一直有個詞出現(xiàn)在腦子里,“語文味”!雖然對這個詞還不夠理解,但是我覺得我的課堂上缺少語文味!我覺得一名語文老師課堂用語應該豐富多彩!每句話,每個問題都應該恰到好處!這也是我要研究和學習的地方。
這節(jié)語文課讓我學到了太多的東西!也讓我知道了自己今后該努力的方向!學無止境……
《寓言》教學反思8
《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這兩則寓言,使我們明白了學習、做事、做人的道理。這樣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鄭人買履”“買櫝還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會讓大家得到更多有益的啟示。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guān)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寓言》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8個。積累詞語8個。理解成語“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的意思。
2、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4、讓學生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重點
1.通過圈字劃詞的方法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2.讓學生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難點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幅圖講的是什么故事?
對啊!這是我們上個學期才學過的《狐假虎威》,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本來是一個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們反復提及,就成為了一個成語。可以說,許多成語來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過一個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
3、今天我們要學習兩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兩則》。
齊讀課題。
4、理解課題。
什么是則?
則就是篇幅比較短小的文章。寓言兩則我們可以說是寓言兩篇。下面就讓我們一則一則地來學習吧!
二、學習《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從圖片中找到矛和盾嗎?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這兩種古代的武器。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jié):矛是用來攻擊的武器。柄是木頭的,頭是青銅制成的,呈尖銳狀。
盾是用來防御的武器。圓且寬大,青銅制成,十分沉重,但堅固。
學習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頭下掛著的紅纓絡(luò)。
盾:提醒:不是廠字頭。為什么里面有“目”呢?(學生思考交流)
2、學習課文內(nèi)容
在市集上,就有這么一個人在賣矛和盾呢!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賣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銳利得很,不論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堅固得很,不論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讀。
(1)對于這個人在介紹矛和盾時的樣子,課文中都用了一個詞――夸口。
(2)什么教“夸口”?誰來學學這個人的樣子,來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生字:銳:金字旁說明這個字在發(fā)明出來的時候就是形容金屬制品的。
(3)他賣力地介紹自己的矛和盾,結(jié)果怎樣?在書上劃出有關(guān)的.詞語。
出示:啞口無言(簡單學習啞。)
(4)他為什么從一開始的夸口到最后會變成啞口無言呢?
(5)總結(jié):這個人不顧實際情況地隨便夸口,讓自己的話
自相矛盾(板書:自相矛盾)最后啞口無言,說不出話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
三、學習《掩耳盜鈴》
1.整體感知,理解詞義
(1)出示:掩耳盜鈴(讀準題目)
(2)理解:掩,盜(用動作來表示)耳、鈴
(3)說說掩耳盜鈴的字面意思。
(4)學習生字:掩:換部首“淹”、“腌”。
盜:回顧皿字底的字。
鐺:與金屬相關(guān),形聲字。
2.閱讀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鈴會有什么樣的效果?
學生找出關(guān)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實際的結(jié)果又是怎樣的呢?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guān)句子。
(3)你想對這個掩耳盜鈴的人說什么?
(4)小結(jié):小朋友,其實,你語重心長的對偷鈴人說的話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騙自己,
四、拓展鞏固:
1、你還知道哪些從寓言而來的成語呢?
媒體出示部分圖片,請學生們猜一猜。
2、學習剩下的一個生字“零”:模仿鈴鐺的聲音“丁零丁零”,并回憶雨字頭的字。
3、開火車朗讀詞語。
4、形近字組詞。
5、聽寫句子:
(1)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辭。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業(yè)布置:
1、熟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
3、分層作業(yè):摘錄一個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并將其中的道理說給同伴聽。
板書設(shè)計:
23寓言兩則
自相矛盾: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
掩耳盜鈴: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設(shè)計中我把第二則寓言故事的寓意通過讓學生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里話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來揭示。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形式的討論,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試著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里話,應該說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是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一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通過對盜鈴者說的話來揭示寓意,這樣的設(shè)計對那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等方面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對于一些后進的學生,效果就不容樂觀,因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在孩子們說心里話后,增設(shè)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他們說得好嗎?你能學著他的樣子也來說說嗎?這樣既可以給那些學習有困難、害怕發(fā)言的學生一個示范,也可以激發(fā)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欲望,從而更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寓言》教學反思10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回憶了讀過的寓言故事,并讓學生試著概括寓言故事的特點: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或者擬人的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和教訓。讓學生再一次理解寓言的寫作特點。然后再從課題入手,了解三則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再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們通過題目就能很好地說出故事的大概。
在講解三則寓言的寓意時,我以三則寓言的共同點入手,讓學生明白這三則寓言故事中主人公的話都是謊言,再深入故事,了解他們說謊的原因,從而深刻地了解故事的寓意。在精讀過程中,我抓住了幾點進行了拓展,如《狐貍和葡萄》:“狐貍看到了如此誘人的`葡萄,他會是什么神情?他的心里會怎么想?嘴里會怎么說?還會怎么說?”讓學生展開想象,再想想狐貍會想了哪些辦法來摘葡萄,結(jié)果怎么樣?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接著從課文內(nèi)容一步步啟發(fā):狐貍那么想吃,卻沒有吃到葡萄,心情怎么樣?他說了什么話?齊讀狐貍說的話,最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狐貍沒有能力辦到這件事情,卻偏偏說葡萄不好吃。”這就是這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蟬和狐貍》:讀了這個故事,忽然想到了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一個故事《狐貍和烏鴉》,烏鴉為什么會受騙?讓學生在分析中了解烏鴉和蟬的本質(zhì)區(qū)別。
《寓言》教學反思11
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其實這些簡短的語言中藏著深深的'哲理。《鷸蚌相爭》的故事家喻戶曉,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道理在我還沒有結(jié)束這課時同學們就已經(jīng)得出了。我問學生:“如果你是鷸、蚌或者漁翁的話,你希望自己是誰?”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漁翁”。這個回答是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又問:“如果你就是‘鷸’或者‘蚌’的話,你又會怎么樣呢?”然后我讓學生進行討論。他們還歸納為:雙方相爭,獲得利益的往往是第三者。其實學完了一則寓言故事,學生能總結(jié)出道理,并將這個道理熟記于心就可以順利地結(jié)束教學了。
《寓言》教學反思12
寓言故事學生雖然有所接觸,但還理解不深。從讀懂寓言內(nèi)容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是閱讀理解的提升,也是寓言教學的難點。于是我先引導學生了解寓言本身的.內(nèi)容,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加深對寓言的理解,同時剖析寓意,讓學生理解寓言的本質(zhì),最后將它的寓意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來,引導學生對實例中人物的行為作出正確判斷。
比如:學習了《亡羊補牢》后,你覺得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事亡羊補牢還不晚?有的說“當我們犯了錯誤時,我們亡羊補牢還不晚。”還有的說“當我們現(xiàn)在學習成績不太好時,我們亡羊補牢,努力學習現(xiàn)在還來得及。”也有的說“當我們得了一些小病時,我們要趕緊引起重視,免得小病引起大病。”看來學生對寓意已經(jīng)理解透徹并能運用了。寓言是用一個淺顯的故事蘊含一個深刻的道理。目的就是讓學生從這個深刻的道理中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做事。
《寓言》教學反思13
上次參加全鎮(zhèn)的小學語文主題閱讀課型的比賽,現(xiàn)將教學反思歸納如下:
(一)課型選擇
這次主題閱讀課,我將課型選擇為一系列的寓言故事,從這些寓言故事中精選三個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然后找出其中的對比。相對于其他選手,我摒棄了精講閱讀課,因為我總是在嘗試著:小學閱讀課,到底是不是該換個模式了,能不能群文閱讀?所以我抱著試試的想法選擇了群文閱讀。
(二)教學流程
本堂課,我分三個流程,一是引出對比,利用所學課文三年級上冊《陶罐和鐵罐》作為切入點,引出對比;二是找出對比,課外閱讀《螞蟻與屎殼郎》和《龜兔賽跑》進行對比閱讀,再分別從人物、性格特點和結(jié)局這三方面展開對比,三是用對比,我自編了一個寓言故事的`開頭,請同學們幫忙結(jié)尾。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符合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
(三)教學中的不足
①在引出對比中,三年級學生根本不了解對比是什么。不同學校,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肯定是有差別,這種情況,我已經(jīng)做好了兩種預設(shè),但效果不明顯。
②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積極性無法調(diào)動。在找對比和用對比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寫但是不敢說,不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我的困惑
小學語文閱讀課該怎么講,從哪里找切入點,怎樣既保證課堂效率又有成效?
《寓言》教學反思14
簡、實、真、趣低年級閱讀教學第一課時探索張慶先生在閱讀教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經(jīng)緯論,其基本理念是:教一課書,要以指導學生讀書為經(jīng),以字詞句的學習為緯來組織閱讀教學,使字詞句的教學寓于讀書訓練之中。今年,我又回歸了一年級,如何在低年段落實先生的思想,怎樣把低年級的第一課時上得簡單、扎實、真實、有趣,成了我想探索的一個問題。于是,選擇了《北風和小魚》一課來進行研究。
一、簡單記得上半年徐州培訓會上,張慶先生也提出了課改八字方針,其中很關(guān)鍵的一條就是倡簡,提倡上簡簡單單的語文課。因為語文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能力的形成就是靠大量的實踐,在實踐中習得語言。本課從目標來看,只有兩個要求。一是讀通讀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二是識字與寫字。從設(shè)計來看,對應目標做到了簡潔,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識讀結(jié)合,寓識于讀,把課文讀好。二是識寫結(jié)合,使字形教學和寫字教學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課堂中避開了冗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的就是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有效落實每一個教學目標。從過程來看,也顯得簡單、平實,追求簡單課堂,豐富表現(xiàn)以及有效教學。
二、扎實大家都知道,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yǎng)。就語文學習而言,首先是要學會使用語言文字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識字與寫字更是顯得尤為重要。《語文課程標準》就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識字與寫字的要求,必須正確處理識字、讀書、寫字三者的關(guān)系,堅持寓識于讀、以識促讀、識寫結(jié)合的做法,力求同步發(fā)展。本課為第一教時,必須做到讀通讀順,在讀通階段突出識字寫字教學,遵循的便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教學識字的.原則。從自由讀準提出的多讀生字要求,到拿出生字詞單獨練習,再到生字放到課文中讀會,最后又繼續(xù)鞏固,讓生字詞在課文內(nèi)外走了幾個來回,真正地體現(xiàn)寓識于讀、以識促讀。而寫字教學時,再與生字見面,此時生字就變成了老朋友。在教學字形及書寫時,從筆順認讀開始,到記憶字形,再教學讀帖,輔之以寫字姿勢和習慣的指導,規(guī)范的生字就會出現(xiàn)在學生的筆下。長期堅持,學生就會養(yǎng)成扎實的寫字習慣,影響今后做事的風格。
三、真實語文課追求的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課改實踐中,加強對語文課程、語文教學規(guī)律性的認識,不斷地求是,求真。這是課改成功、語文教學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的前提和保證。在本課教學中,選擇了第一課時,沒有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并努力不把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加入進來,就是為了做到純正,讓第一課時能真正地落到實處,而不是為了公開課便變得什么都可以裝。就是要通過課堂把讀的方法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會操作,做到真正能讀,真正自己會讀。四、有趣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要堅持把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放到閱讀教學的首位。喜歡閱讀被《語文課程標準》放在閱讀教學起始目標的第一條,就是要求我們能在學生閱讀起跑線的起點上,采取多種手段讓每個學生喜歡讀書,主動地要讀書,逐步讓他們把讀書當做一種樂趣和享受。激發(fā)情趣,引起學的興趣。從課的開始,一直貫穿著課的始終。時刻注意自己和學生的狀態(tài)和言行,以全身心投入到到課堂,以此來激發(fā)、影響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真正讓學生想,愛讀。有效的評價也是激趣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鼓勵成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力,愛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上進心。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用整個心靈去擁抱生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找到學習方法,找到自信,找到快樂。有了簡單、扎實、真實、有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思想指導,再加上孫景華老師和楊新富校長在教材培訓中提到的第一課時教學步驟為方法指導,通過自己對課堂的不斷打磨,努力使張慶先生的經(jīng)緯論在低年級閱讀教學第一課時內(nèi)得到有效的落實。
《寓言》教學反思15
《鷸蚌相爭》這篇寓言文字簡約,通俗易懂,故事雖然短小,但情節(jié)完整,有起因、有經(jīng)過、有結(jié)果。為推進故事的展開,設(shè)置了鷸與蚌的對話。
本篇寓言最精彩的部分是“爭”,為了深入理解“鷸”與“蚌”是怎么爭的,我對學生進行了朗讀訓練,讓學生練習角色朗讀,如:怎么“威脅”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是怎樣的?在揭示寓意時依然是以讀為主,怎樣讓同學們更直觀的體會“爭”呢?我進行分組比賽,看誰“斗”得過誰?剛開始大家“斗志昂揚”,然后讓同學們一直“斗”,從而讓學生們理解了“鷸”與“蚌”斗到最后都筋疲力盡了。
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故事補充畫外音:漁翁捉住了鷸和蚌,興沖沖地回去了。回到家里,他得意地對老伴說:“。”聽了漁翁的話,鷸垂頭喪氣地想:。蚌呢,瞟了鷸一眼,嘆了口氣說:。然后進行總結(jié):不要做無謂的爭論,不要做鷸蚌一樣的.傻瓜。緊接著提了一個問題:鷸蚌不爭會怎么樣呢?得出結(jié)論:爭一時兩敗俱傷,退一步海闊天空。繼續(xù)追問:怎樣他們才不會爭?聰明的你就勸勸這只傻鷸或傻蚌吧。最后讓學生說說寓意,這時孩子對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意了解得更透徹。
【《寓言》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寓言》教學反思11-11
關(guān)于寓言的教學反思05-05
【熱】《伊索寓言》教學反思02-01
【推薦】《伊索寓言》教學反思02-01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熱】02-01
【薦】寓言教學反思02-14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 【熱門】02-15
【熱門】寓言教學反思02-15
《寓言二則》教學反思01-29
寓言教學反思【熱】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