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語文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寓言》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寓言》語文教案1
一、教學目標
本課用兩教時完成,教學目標確定為:
1、 知識目標:
⑴ 學會七個生字.
⑵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3、情感目標:在日常生活中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對事物不能墨守成規、迷信教條,應該遵守客觀事實。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三、教學難點
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放課件導入,激發興趣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激發主體意識的前提。)
二、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先學《矛與盾》:
教師范讀,領讀。使學生讀準字音,知道如何斷句停頓,讀出句子語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讀古文的經驗,同樣也適合初學文言文的學生。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還要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因此,老師的范讀是十分關鍵的。)
2、學生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然后,整體感知寓言大意,試著說一說: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個性化朗讀可以將無聲的文字變成生活中活潑的.語言。教師創操性的編加插圖,鼓勵學生嘗試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人物的個性朗讀,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活躍了文言文課堂!)
三、讀通語句,對照注釋自悟句意文意
1、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后注釋,揣摩句子意思。
2、小組合作練習說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詞句。
3、全班交流質疑。教師重點指導難句:“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導學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強調: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靈活些,說法不必強求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4、把句子意思連起來,練習講寓言故事。先自己講,再指名講。評議:講得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四、明確寓意,聯系實際受到啟發
1、小組討論:
⑴ 賣矛又賣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
⑵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2、班級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指導點撥: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不實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引導學生回憶、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讓事實說話,既檢驗了學生對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進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體會。)
五、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1、 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讀(分敘述人,賣矛與盾的人,觀看的人),體會寓言的情境。(教師沒有糾纏于字意詞性,支離破碎的讓學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自始自終都是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去讀去悟,有效品味語言,培養語感。)
2、練習背誦課文。(“熟讀成誦”,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達到“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3、讀寫生字。
六、板書設計
矛與盾
盾之堅:莫能陷譽? 弗能應
矛之利:無不陷事實求是 前后一致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簡述學習《矛與盾》的方法。
2、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則寓言《鄭人置履》。(板書課題)誰能解釋一下題目的意思?有一個鄭國人買鞋。那他又是怎樣買鞋的呢?讓我們來看看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課件
1、結合注釋,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詞句不理解?提出來討論。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指讀短文。(要讀通句子)
⑵ 本文講什么事?(有個鄭國人去買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腳而相信尺碼,最終沒有買到鞋的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詞句和短文內容。
2、交流:教師應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理解:“鄭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一雙鞋”或“有一個打算買鞋的鄭國人”均可。“已得履”,“已經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說”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來”,“人曰”即“有人說”。“何”是“為什么”。
譯成白話文。(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發現忘了拿尺碼。他拿到了鞋鞋說:“我忘了拿尺碼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碼。等到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因此他沒有買到鞋。有人問:“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那個人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具體情況下應采取具體的辦法。)
4、指導朗讀。背誦短文。(讀出買鞋人的可笑。)
四、總結
鄭國那個買鞋人和楚國賣矛和盾的人同樣可笑。在生活 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舉例說一說。
五、作業
準備一次古代寓言故事會。(講故事或用演故事的形式,明事理。)
六、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度 置 忘
鄭人 不得履
反歸取度 市罷
墨守成規
迷信教條
不遵守客觀事實
《寓言》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地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2、懂得應該聽取他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理解語言故事,體會其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2課《寓言兩則》。板書,提醒
誰想展示一下你的預習作業,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學到的東西。
1、記字形,學寫生字:疲筋
2、認讀生字詞,理解詞義、
yù zé jiāo jīn pí mèn
寓言兩則焦急筋疲力盡納悶
3、讀通課文
4、按課文內容填空
古時候有個人,因為想讓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結果。告訴我們。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
(二)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
1、自學要求: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理解文中的詞語,可以同桌互相討論。
2、自讀自悟:
(1)這篇課文很有意思,咱們試著演一演,怎么樣?想要演好這篇寓言,首先咱們就要揣摩一下文中這個人的動作語氣,把自己當作這個人,來,自己試著讀讀課文。
(2)把你認為讀的最好的一段讀給小組的人聽聽,并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
3、指名讀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讀得挺著急的,這個人為什么這樣著急?(巴望禾苗快點長高)巴望剛剛咱們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這一段中還有那些地方表現出他很希望?再讀讀看。(板書:巴望,著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讀讀這一句嗎?)
(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到底長高了沒有?這個人為什么覺得一點也沒有長高呢?太著急了,讀)
(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誰再來讀?誰上來把這個人的著急演一演?
C、齊讀這一段
(2)第二自然段:
A、你怎么這樣讀“筋疲力盡”呢?(這個人太累了)你為什么這樣筋疲力盡呀?(因為著急禾苗快點長,這個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這個人真太著急了,想出了這么個辦法。
B、雖然這么累,你看看他臉上的表情:高興著呢!怎么呢?(想著禾苗馬上要長高,心里高興)
C、咱們一起來讀讀
(3)第三自然段
A、你為什么這樣讀?(喘氣,很累)還有哪里可以看出這個人很累?看來這個人累極了,你怎么還笑著讀呢?(想著禾苗馬上要長高,心里高興)所以,他雖然累壞了,但還說自己的力氣“總算”沒有白費!認為自己這么做對極了!
B、你能試著讀讀嗎?
(4)第四自然段
A、這么著急的結果是什么?(禾苗都死了)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著急了)
B、如果你是這個農民的鄰居,看到這幅情景,你想對他說什么?(禾苗要慢慢長,急著拔只會壞事)對,禾苗生長都有它一定的規律,要慢慢的長,如果咱們不依照他的生長規律,急于求成,就會壞事,這——就叫做“揠苗助長”。
C、在我們生活中,你見過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長”一樣急性子辦了壞事呢?(小組討論)
(三)總結寓意。
讀了這則寓言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1、出示課題,《亡羊補牢》這是個成語,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學生齊讀)
2、這個成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現在你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了嗎?(學生嘗試解釋)
4、從這個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自由回答、提問)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聽準生字的發音。
2、自由讀課文,讀后把本課的生字帶詞讀一遍。
3、檢查自學效果:
(1)選擇正確的`讀音
窟窿(kū lóng kū long)窿(lóng long)
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
圓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
鉆研(zuān zàun)鉆石(zuān zuàn)
重點強調: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區分
你是怎樣來區分的?指名匯報通過查字典區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強調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頭,所以和洞有關。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橫。
“街坊”:你家有街坊嗎?街坊就是鄰居的意思。
(三)通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本課的生字、生詞我們都弄清楚了,現在你能讀課文嗎?(指名讀課文)大家思考:這篇寓言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概括)
板書: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樣丟的呢?默讀課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丟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丟羊又是什么原因?
學生結合問題自由回答: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有個窟窿。
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他沒有及時把羊圈修補上。
小結:那么這部分可以用課題中的哪兩個字概括?(亡羊)對,這部分告訴我們,養羊人是怎么會丟了兩次羊。
3、養羊人又是怎樣“補牢”的呢?結果又怎樣呢?讓我們自由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
結合朗讀,自由回答:養羊人后悔了,趕快把羊圈補上了,以后再也沒丟羊。
4、練習復述
(四)品讀評價,體會寓意
1、請你評價評價這位養羊人,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
友情提示:我們不能毫無根據地隨便評價他人,對養羊人做出的任何一個評價,都要有根有據,理由充分。
(1)自由讀課文,動筆畫一畫。
(2)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評價
(1)養羊人是個不聽勸告的人:
A、從他與街坊的對話中,看出他不聽別人的勸告。
他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漫不經心,毫不在意,無所謂的語氣)大家嘗試讀一讀,指名朗讀。
街坊的話應該怎樣來讀?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從“趕快”知道街坊很為他著急,感到可惜,讀出勸的語氣)
指名嘗試讀
分角色來讀對話,體會對話雙方的不同的心情。
B、從第4自然段中的兩個“又”,感覺他這個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丟羊,就應該想到還會丟,可他偏偏不去修補,導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丟羊。
這兩個“又”應該怎樣來讀?大家嘗試讀第4自然段,體會養羊人的可氣之處。
(2)養羊人是個知錯能改的人
這個養羊人真是可氣,那么養羊人就沒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
默讀最后一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后悔”“不該不”想象一下養羊人當時后悔的心情。嘗試讀出當時的心情。你能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改成一般陳述句)
抓住“趕快”“結結實實”指導朗讀,從這兩個詞你知道了什么?(養羊人的可貴之處:發現錯誤后,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養羊人最可貴之處就是他心想:“現在修還不晚”,看到這句話,你想說點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結:這就是養羊人的閃光點,他雖然發現問題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當一旦發現錯誤后,他能及時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發現錯誤后,卻沉浸在后悔和自責中,總是認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可見,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時改正錯誤,到任何時候都不晚。
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結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談)
3、養羊人由開始的不在乎,到后來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如果你是養羊人,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是不是有滿腹話語想對大家說呢?(奉勸大家,不要像我這樣,不聽他人的勸告,不能及時地改正錯誤。我們要虛心接受他人的勸告,發現問題及時地改正。更要記住,只要想改正錯誤,到任何時候都不晚)“亡羊補牢”這個成語還有后半句,你能根據蘊含的道理補上后半句嗎?(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五)明確寓意,指導實際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寓言《亡羊補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做錯事,知道及時改正錯誤,到任何時候都不晚。)
在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做呢?
板書設計
巴望著急沒有長高違背規律
揠苗助長筋疲力盡拔高枯死了急于求成
亡第一次丟羊毫不在意未
羊第二次丟羊后悔——修羊圈為
補結果再也沒丟遲
牢(聽勸告,知錯及時改正)也
《寓言》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學習文章中精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龜兔賽跑----《伊索寓言》----寓言的特征----人生寓言的定義----引出今天學習的課文
同學們,相信你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老師想叫一位同學來復述一下。(同學回答)嗯,這位同學復述得不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做事情要踏踏實實的,這樣才能夠成功。那同學們知道這個故事出自哪部作品集嗎?對了,就是《伊索寓言》,很多同學利用國慶的時間讀過伊索寓言,那么根據自己的閱讀,對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掌握了多少呢?我來提問一位同學。(同學回答)
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含有諷刺意義和教育意義的故事。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課文第八課也是寓言,但叫做人生寓言,是指有人生哲理的寓言,那這兩個故事究竟給我們以怎樣的人生啟示呢?現在就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自傳《歲月與性情》等。
我們大學里學生喜歡的作家及其作品有規律性,就有一種女生喜歡讀周國平,男生喜歡讀王小波的說法,我也挺喜歡讀周國平的作品,最起碼在剛上大學的時候,喜歡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喜歡他用哲學思考來貫穿他的文學寫作。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兩篇作品吧。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5頁,把《白兔和月亮》跟《落難的王子》兩篇文章朗讀一遍。
2、迅速地回顧一下昨天給詞語注音和解釋的作業,然后合上課本,給黑板上的這些詞語注音(同學回答),老師強調幾個難點詞語的解釋(風韻、正色、歸屬、險象迭生等),最后讓同學們使用這些詞語來講述這兩個故事。
《寓言》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鐘”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插圖、動畫理解本文意思,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并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能用“掩耳盜鈴”造句。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略)
二、揭示課題、解題
1、聽故事
猜猜故事的結尾,來給這個故事取這個名字:掩耳盜鐘(板書),讀題。說說“掩”“盜”的意思,做做“掩”的動作——捂。連起來說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2、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講述出來了,我們來走進這個故事。
三、自學,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單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畫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2)指名度讀課文。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和結果怎么樣?指名說一說,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課內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義:掩——捂,盜——偷、竊,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兒,聞——聽。
(2)在書上畫出“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怳然有音”,齊讀。
(3)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槌兒打鐘的后果,沒有就此打消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①同示思考題: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兒砸鐘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企么?
②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聲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
(4)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于是就按這個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
(5)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砸鐘的后果,為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板書:自作聰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6)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小故事。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誦讀時要把盜鐘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五、揭示寓意,總結擴展
1、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鐘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盜盜鐘》與“掩耳盜鈴”的關系。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掩耳盜鐘》。
4、總結擴展。
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鐘”的事?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
六、作業設計
1、小黑板:選擇成語填空
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后面的答案,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2、你喜歡讀寓言嗎?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從哪兒知道的?
3、選擇作業:
①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②找幾個小伙伴,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
③把你課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④用“掩耳盜鈴”說一句話并背誦這則寓言。
板書計劃:
掩耳盜鐘
↓
自作聰明
十分愚蠢
《畫蛇添足》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畫蛇添足》,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
讀懂《畫蛇添足》這篇文章。
三、難點
感悟寓言中所蘊含的道理。
四、教具準備
1、幻燈片
2、古箏樂曲
3、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了一篇文言文《掩耳盜鈴》。從中我們明白了文言文讀著讓人覺得拗口、別扭,甚至有點難理解,但是同學們只要認真,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學會。在這里我想問大家:“你們有不有信心?”(生答:“有!”)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畫蛇添足》。
二、新授
(一)、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學生自由讀文,老師指導。
1、學生自己讀。
2、教師出示下列生字詞,指名讀一讀。(用小黑板出示)
祠者賜舍人卮酒相謂遂
3、指名讀課文,集體評議。
4、教師范讀,學生傾聽。
5、學生齊讀。(播放古箏樂曲)
(三)、小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
1、教師導:其實文言文光會讀還不行,我們還要讀懂它。而讀懂文言文關鍵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樣去理解文言文的語句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句。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用小黑板出示)
2、那么“祠者”、“舍人”、“卮酒”分別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
3、教師小結:不錯,對于不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看看注釋,它能幫助我們讀懂文言文。你再根據注釋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4、教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自學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學習的時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進行。
5、反饋:說說文言文的大意。
6、課堂比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7、學生討論:不是說先畫好的人可以一個人飲這壺酒嗎?他為什么沒有喝到酒呢?
8、指名說一說:從這個人身上,你們得到了什么啟發?
(四)、拓展延伸,警醒學生。
1、教師:你們能從現實生活中舉些類似的例子來談談對這個道理的體會嗎?
2、小結:是呀,這個寓言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
三、總結
今天,我們從這個文言文中不但獲得了快樂,而且還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讀讀寓言故事。最后我建議大家以后要多讀書,讀好書,你一定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有更多收獲!
四、作業
背誦這則寓言。
板書設計
先畫完蛇有酒喝
畫完蛇后又畫腳沒酒喝
道理: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的道理。
《寓言》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閱讀語言的興趣,課后自己讀寓言故事。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學習寓言的興趣。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指導帶著理解,有感情讀課文。
4、正確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課前準備
文字投影、紀昌和扁鵲的資料。
課時
兩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2、學習生字,讀準重點詞語。
3、學習第一則寓言,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以前的語文課當中,學習過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給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點嗎?
二、教師隨機引向深入
對呀。寓言故事確實是我們少年兒童非常喜歡的文學形式。有人這樣評價寓言:“寓言是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東西來;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這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寓言故事,看看這個魔袋能帶給我們什么。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讀準以下字詞
出示課件: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蔡桓公、梭子、綁住、虱子、百發百中
四、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還想了解什么?(此處可結合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作簡單介紹)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2、自己流利地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⑴讀文后,概括:紀昌想拜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讓他下功夫練習眼力,飛衛照著他的話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⑵思考:
在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
學生會問:飛衛為什么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紀昌為什么用梭子和虱子來練習眼力呢?
⑶結合學生的主要問題,先弄清飛衛為什么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第一:指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飛衛讓紀昌練習怎樣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把一件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第二:想一想:
飛衛為什么要這樣要求紀昌呢?
(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觀實際,不做統一答案要求)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嗎?
(飛衛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好老師,不愧為名師)
第三:紀昌按老師的要求一一去做,這一練就是好幾年:
在這幾年的枯燥的眼力練習中,紀昌又是怎樣做的呢?默讀2、3自然段,劃出紀昌是怎樣練習的?把自己讀后的感受寫在旁邊。
學生交流:教參書中139頁。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說說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中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紀昌學習時所表現出來的決心、恒心、毅力,與他成為一名射箭高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五:重點指導朗讀2、3自然段:
讀出寓言夸張地描寫,仔細揣摩人物行為心理,進一步理解體會人物形象。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結合生活實際,你能舉例說說嗎?
五、老師總結談話
要我說呀,寓言還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詩,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從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導學生談出這則寓言的收獲,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
《寓言》語文教案6
教學目的:
1.領會三則寓言的含義。
2.學習寓言語言簡煉的特點和運用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教學方法:
1.提前安排預習,熟讀課文,借助字典詞典弄懂含義
2.課堂采用導讀式,啟發學生思維
3.介紹伊索及其寓言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語: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與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寓意無論是明白點出還是含而不露,只有處理好“靈魂”和“身體”的關系,才是好的寓言,德國著名文藝理論家萊辛說:“倘若從一般教訓出發,僅僅把寓言寫成寓意的,那么可以保險,寫出來的準是一個惡劣的寓言。“所謂”把寓言寫成寓意的“就是簡單發議論,沒有生動活潑的故事,就是光有“靈魂”沒有“身體”,萊辛又說“要是我們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實性賦予這個特殊事件,用這個事件寫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里大家可能形象地認識出這個普通的道德格言,那么,這個虛構的故事便是一則寓言。”
讀課文,正音解詞
庇護(bì)自吹自擂(léi)煙囪(cōng)妒忌(jì)怯懦()()奚落()
輕蔑()呆板(dai)
庇護:包庇、袒護。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
奚落:
光潔可鑒(jiàn)
洋洋自得:得意的樣子
不可一世: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相提并論:
怯懦:
輕蔑:
△寓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或諷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作者介紹
伊索,BC6的希臘寓言家,相傳原為奴隸,后來獲得自由,他善于講寓言,諷刺權貴,終于遭到殺害。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它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嚴文井,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他的童話,寓言創作,故事生動,構思巧妙,具有很濃的哲理與詩意,被譽為“一種獻給兒童的特殊的詩體”。
課文分析《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①故事主要是通過什么敘述的?(赫爾墨斯和雕像者的對話)
②在他們的問答中,三次問話和三次答話各有什么異同?
(先后談了宙斯、赫拉和赫爾墨斯雕像的價格,都是一問一答,基本格式大體一致。
三個句子詞中有變,“值多少錢”,“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這個值多少錢”,其中“值多少錢”四個字反復用,而且主語有的省略,有的寫明,有的用代詞。雕像者的`回答也略有區別:“一個銀元”“還要貴一些”“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添頭,白送”,第一答用確數,第二答是比較而言,只談概數,第三答不用數詞,貶低得一錢不值。)但是不寫赫爾墨斯的反應,更耐人尋味。
②赫爾墨斯每一次發問的提示語都有什么變化?(見書)
③你有從中體會到他第二次發問時是什么樣的心理活動嗎?
(第二次發問時,著意寫他的表情“笑著”,因為他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那赫拉雕像一定是等而下之了,自己肯定能超過這個價格,似乎滿有把握,所以露出了驕矜的表情—笑了)而第三次發問,直接刻畫他們心理活動。
④赫爾墨斯和雕像者的三次答的內容能不能調換一下順序?為什么?
(不能,前兩次問答是第三次問答的鋪墊,正是有了這兩次鋪墊,第三次問答才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才會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寓意。)
⑤赫爾墨斯的愛摹虛容從課文中什么地方反映出來?
(他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
想象一下當他聽到自己的雕像只配作添頭,白送時,該是怎樣的表情?(老羞成怒、驚呆、滿臉尷尬)雕像者呢?(鄙視、嘲弄)
⑥本文結構上的特點是什么?
(先敘述故事,后點明寓意。)
⑦本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一個人如果愛慕虛榮,自高自大,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不被人尊重)
本文以敘為主,間用描寫,增強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學性,且文章短小精悍,構思精巧。
作業:書后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蚊子和獅子》
①請同學用一個成語概括概括這則寓言的思想內容。
(驕兵必敗)
②這個寓言故事把蚊子和獅子都當人來寫,可以讀起來它們的語言、動作仍像蚊子和獅子,為什么呢?
(抓住動物特征擬人,蚊子嗡嗡叫——吹羞喇叭,唱著凱歌;獅子的武器是爪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
③蚊子為什么能戰勝獅子?能想出一個語句概括嗎?
(揚長避短,以己之長,攻人之短,利用對方劣勢,發揮自己優勢)
④蚊子向獅子說的一番話是不是吹牛?為什么?
(形似大話,實質不無道理。蚊子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獅子的劣勢,有把握取勝。)
⑤哪些話反映了蚊子越說口氣越大?
(從“并不比我強”(否定句)到“比你強得多”(肯定句)接著又用事實證明蚊子的話有道理。
⑥蚊子在蛛網上嘆息時,是否已明白了自己失敗的原因?(不是)
從哪看出來的?(“不料”)寫出它把失敗歸于不小心落入蛛網內。用嘆息點明寓意。
⑦課文中的哪些詞顯出了強烈的反差?
(“最中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
⑧用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道理。(人貴有自知這明)
本文用擬人手法,賦予動物人的感情和性格,而且本文構思尤其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節卻大起大落,寫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轉化。
《濃煙和煙囪》
①這篇寓言怎樣抓住濃煙和煙囪的特點想象和夸張的?
(濃煙輕飄,隨風擴散;煙囪靜止、筆直)
②編寓言故事常常用對比的方法,這篇寓言是怎樣對比的?
(兩種性格的對比,煙囪勤勞謙虛與濃煙的狂妄自大對比;兩種結局對比)
③這段寓言從結構上看,和前兩則有何不同?
(沒有一段話明確地點明寓意)
這則寓言主要用了擬人和對比的手法,運用擬人手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寓言上除
了結構上相似,還能看出寓言在寫作方面的一些共同特點嗎?
(1)都用豐富的想象
(2)故事比較簡短
(3)都以比喻性的故事寄意味深長的道理
《寓言》語文教案7
知識與能力:
背誦、默寫《刻舟求劍》
過程與方法:
分組討論理解課文,提示寓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聯系客觀實際分析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懂得“刻舟求劍”的意思和含義。
難點: 理解課文,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里。
教學方法:
想象描述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步驟: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全班同學分成兩隊進行“成語接龍”競賽。(5分鐘)
教師評點:比賽進行得非常激烈,看來同學們學過的成語很多而且記得很牢,今后繼續努力。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刻舟求劍”。板書課題。
3.學生齊讀課文。
4.教師范讀課文。 請同學們邊聽邊想:
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誰做的什么事?
(這個放事發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劍之人。他…...在船舷上刻記號、撈寶劍。)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句:
1.劍掉到哪里?
——“自舟中墜于水”
2.寶劍掉進水里,讓人多著急啊,那個人會怎樣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3、“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劍嗎?
——不能。
4、為什么?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引導想象,續說故事。
師:是啊,他這樣撈永遠也撈不著寶劍。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誰愿意幫助他,給他說說道理?(模擬情境續說故事。)
3.拓展:這個成語故事,說的是生活中的哪種人?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四、作業:
1、練習:二、三
2、《訓練冊》
五、教學后記:
《寓言》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①了解寓言的特點,理解寓言的寓意。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獲得啟示,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預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白兔和月亮》:
①介紹寓言。 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寓言。
說起寓言,同學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拔苗助長、掩耳盜鈴 狐假虎威、丑女效顰、南轅北轍、葉公好龍、刻舟求劍、鄭人買履)
師: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來平時積累很重要。大家喜歡這些寓言故事嗎?
(點評:內引以往的學習經驗,首次強調課外積累,走近寓言。)
有誰能說說寓言有什么特征?
(寓言,它總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上的啟示。)
師 那么從“丑女效顰”這個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地模仿別人。)
師 作家嚴文井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現在再讀“丑女效顰”這個故事,除了這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寓意外,換個角度看,你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師 瞧,這就是魔袋,我們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東西。一個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讀,就可以讀出許多理趣,讀出許多智慧。下面請欣賞第一個魔袋《白兔與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東西來呢?
(點評:歸納寓言的特點,為下面多角度解讀寓言作好鋪墊,走進寓言。)
也可選擇“守株待兔”:
1、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
2、一次幸運不等于永遠幸運。
3、人不要存僥幸心里。
4、不要死守著過時的.經驗不放,否則會失敗的。
狐假虎威:
1、我們要善于識破那些像狐貍一樣狡猾的人的伎倆。
2、從老虎的角度得出寓意:要分析形式,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從狐貍的角度得出寓意:遇到危機情況,要像狐貍一樣機智、靈活。
《寓言》語文教案9
重點:體會寓言寓意,學會創作寓言,語文教案-《伊索寓言》兩則。
難點:寓言與童話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為什么來到凡間?
2.他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說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導學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結果令赫耳墨斯滿意嗎?他值得同情嗎?
4.分析人物性格,點明寓意。
5.小結寫作特點。
6.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寓言故事,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講“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樣寓意的故事,開展交流活動。
(二)《蚊子和獅子》
1.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
2.蚊子為什么會敗給蜘蛛?
3.點明寓意,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伊索寓言》兩則》。
4.小結寫作特點。
5.請學生說出知道哪些點明同樣寓意的故事。(《龜兔賽跑》)
6.請給課文加上一個不同的結局。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想
身價(自命不凡,妄自尊大,愛慕虛榮)
問
說明了自命不凡,愛慕虛榮的.人,結果往往只會適得其反,遭到別人的輕視。
情節一波三折。
《蚊子和獅子》————《伊索寓言》
勝 敗
獅子———蚊子———蜘蛛
揚長避短 得意忘形
———驕兵必敗
———構思精巧,擬人神似,描寫生動。
教案點評:
寓言故事本身簡單明了,因此不過多地揣摩字句,而要在整體感知的環節上多下功夫。
探究活動
1.可把《蚊子和獅子》編排成課本劇,或者作為極好的朗誦素材,對學生進行朗誦指導,分角色朗讀等,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2.學生搜集伊索寓言的相關資料,以及搜集優秀的寓言故事,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開一個寓言故事交流會。
語文教案-《伊索寓言》兩則
《寓言》語文教案10
授課日期:年月日總課時:
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含義。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①理解寓言含義。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第一課時《白兔和月亮》
教學內容
①介紹寓言。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二、誦讀感知
1、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2、整體感知,學生談感受
感知內容: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三、語言品味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四、合作探究
1、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2、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寓言的諷刺意義。
4、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五、互動釋疑
六、自我反思
1、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
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3、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七、作業布置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落難的王子》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②與《白兔與月亮》比較閱讀。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二、誦讀感知
1、朗讀、默讀課文,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系。
2、整體感知
①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②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③“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三、合作探究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引導:
①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
②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③“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④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⑤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研討二)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四、互動釋疑,討論交流
五、比較閱讀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六、體驗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七、教師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八、作業布置
①積累警句
②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寓言》語文教案11
一、 學習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二、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點撥)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一)、說一說
《青蛙的肚皮》、《驢與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貪婪的狗》、《愚蠢的烏鴉》等文章,同學們,這些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大家知道嗎?誰還能講出這部古希臘寓言匯編中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兩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請同學們從閱讀提示中圈點出有關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識要點。
(二)、拉一把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于講動物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寓言開始歸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匯編。其中大多是動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
(三)、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么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誦讀,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動、鮮活。刻畫人物的方法是對話描寫為主,試比較赫耳墨斯與雕像者三問三答中句式、語氣的起伏變化。
(2)對雕像者的形象惜墨如金,輕輕一句“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答語,卻見其情節波瀾,就其表達效果試作分析。
(3)梳理、歸結故事的情節脈絡。用簡練的話語填充:全篇故事分兩層,其起因和開端是 ,發展和結局是 。
3.品味關鍵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1)、圈點勾畫出寓言的關鍵詞語,一“笑”、兩“想”、三“問”。
(2)、思考:
①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著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說明了什么?
③“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么?
(3)表情朗讀,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內容的修飾語: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 的形象。
(4)小組成員四人分角色朗讀。要讀出語氣和感情。
(5)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請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對寓意的理解。
(6)將故事情節作適當的改變,看看寓意會有什么不同。如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為:“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悄離去。或者赫耳墨斯來到店里,如果首先問自己的雕像的價錢,結果會怎樣呢?”
《寓言》語文教案12
基本實踐觀點:
1、教學實踐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欲望。
3、在句中理解字詞用法。
4、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見解。
教學內容:
課題:《寓言四則》課型:自讀
課時安排:1課時授課方式:研讀、點撥
教學目標:
1、理解四則寓言的寓意并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2、能運用成語。
3、文言文閱讀能力訓練。
4、文言字詞及文學常識積累。
5、獨立創新地解讀文言寓言的能力訓練。
教學重點:
1、理解四則寓言的寓意并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2、能運用成語。
3、文言文閱讀能力訓練。
4、文言字詞積累。
教學難點:
1、能運用成語。
2、文言字詞積累。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展示:(幻燈展示)
二、 導入:
在我國古代文學殿堂中,有一支瑰麗的奇葩——寓言。我們對寓言并不陌生,在初一我們已經學習了《伊索寓言二則》、《黔之驢》、《愚公移山》、《扁鵲見蔡桓公》等寓言,今天我們將學習四則先秦寓言。作為成熟最早的文學形式,他們具有什么樣的文學魅力呢?
三、 幻燈打出課文標題。
四、 回憶寓言的相關知識。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人生哲理,在形象的故事中隱含一種規勸或諷刺的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種文學體裁。
六、 檢查預習:(幻燈打出)
1、給下列字詞注音:
祠(cí)卮(zhī)櫝(dú) 綴(zhuì)濫(làn)竽(yú)
廩(lǐn)湣(mín)遽(jù)髀(bì)跛(bǒ)薰(xūn)
2、解釋加點字詞:
引酒且飲之。(拿來)終亡其酒。(失掉)
(1)(2)
丁壯者引弦而戰。(拉)馬無故亡而入胡(走失)
綴以珠玉。(用)吾能為之足。(給,替)
(3)(4)為木蘭之柜。(做)
此獨以跛之故。(因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給,替)
此何遽不為福乎?(是)
3、 翻譯下列句子:
(1)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蛇本來就沒有腳,(先生)你怎么能給它畫上腳呢?
(2)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譯:(結果)鄭國人買了他(楚人)的(裝珠寶的)盒子而把珠寶還給了他(楚人)。
(3)廩食以數百人。
譯:用官倉的糧食來供養幾百人。
(4)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譯:這怎么就不能成為禍事呢?
(5)人皆吊之。
譯:人們都來慰問他(塞翁)。
七、 自由閱讀、質疑、釋疑。
八、 寓意討論:(先由學生討論,再用幻燈展示)
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適當。
買櫝還珠——諷刺只注重外表,不看實質,只重形式,不重內涵的人。
濫竽充數——比喻無真才實學混在行家里充數,或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里充數。
塞翁失馬——事情的好壞可以轉化,要辨證地看待事物。
九、 成語造句:(先用幻燈展示例句,再由學生自由造句)
十、 小結:(幻燈打出)
1、 在課外自由閱讀了課文,編成了課本劇并進行了表演,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2、 回憶了寓言的相關知識。
3、 分析了部分字詞,結合句子重點講了“為”和“以”的用法。
4、 解析了部分疑點。
5、 對寓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6、 學習了成語并進行了造句練習。
(其中,“為”“以”的用法,成語的運用和寓言的相關知識及寓意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十一、作業布置:(幻燈打出)
1、 熟讀課文,
2、 任選一則寓言改寫為白話文(可充分發揮想象)。
《寓言》語文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l.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
赫 宙 庇 喇 囪 妒忌 矗 擂
2.掌握多音字的讀音。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派頭 凡人 較量 自吹自擂 不可一世 乏味
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三則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養學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滲透點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動的故事中,全文玲瓏剔透,錯落有致,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精巧的構思美。
二.學法引導
1.這是學生上初中以來第一次學習寓言,可以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簡單介紹一下有關寓言的知識。學生在大體了解寓言的基礎上,繼續閱讀課文,體會本文是如何體現寓言的特點。
2.引導學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讀法理解文章的內容,體味每則寓言所寄寓的道現,體會想像和聯想的作用。
3.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兩則寓言構擬一個合理的結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教師結合課前提示進行介紹。
2.重點學習前兩則寓言,體會其寫作特點,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師分析講解,師生討論的辦法解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及文學常識和相關練習制成的膠片。
3.學生根據本文內容制作漫畫。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寓言。
2.復述故事。
3.結合教師的講解進行討論。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導語
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寓言。其實同學們對寓言并不陌生,大家從幼兒園到小學,家長、老師經常用寓言故事對我們進行教育。同學們能舉幾個你聽過或讀過的寓言嗎?(中國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語:同學們熟悉的如《拔苗助長》《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外國寓言如《狼和小羊》《烏龜和兔子》《農夫和蛇》等。)同學們能否說一說寓言有什么特點?(學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對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師應加以肯定。)教師補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常用夸張、擬人等表現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譽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后來獲得自由,他善于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終于遭到殺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臘寓言故事。本單元第三則寓言的作者嚴文井是我國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
(-)明確目標
目標(略)
重點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識。
2.重點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體會特點,理解寓意。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讀懂故事,并能復述。
②查字典、詞典解決字詞。
③體會寓意。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這則寓言內容上可以分為故事和寓意兩部分,下面請三位同學上講臺,不看書把故事 復述一下。三個同學中一個復述講述的部分,其他兩人分別復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語言。要求復述人物語言的同學要做到表情語氣準確。
全班同學對他們的復述進行評價。
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點撥。
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不一樣。第一次問,神態平靜,問話簡潔,語氣也平直;第二問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親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個銀元后“笑”
著問,復述時要抓住“笑”的表情,問話的語氣稍重一些。當聽說赫拉的`雕像“要貴些”
時,大大出乎意料,第三問復述時要稍加思索,語氣中帶著急切,語調要更重一些。)
三次問話,只寫了一次問話時的神態:“笑”,只寫了一次心理活動,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問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變化嗎?
討論、明確,開始赫耳墨斯內心深處是堅信自己在人間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來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見宙斯的像,于是隨意問一句,不假思索,心請是平靜,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會更便宜’,于是有些幸災樂禍,暗自得意,這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還要貴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這次他變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才問,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當頭一盆冷水。三問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訓,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為了不起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明白一個什么樣的道理?請同學讀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話把寓意表述明白。
愛慕虛榮的人一文不值。
(四)總結、擴展
本文短小精悍,構思精巧,三問三答,變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尋味,故事告訴我們愛慕虛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最沒有價值,那么究竟怎樣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謙虛,有真才實學)。
(五)板書設計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三
第二課時(蚊子和獅子)
導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這樣一件偶然的事情,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摔傷了腿,細心的人發現,原來這個小男孩一向很頑皮好動,人們由此注意到很多頑皮好動的孩子都有過摔傷史,這樣看來,頑皮好動是摔傷的必然因素。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蚊子和獅子》也反映了偶然性與必然性的關系。
(一)明確目標
目標(略)
重點
1.重點學習《蚊子和獅子》,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內在聯系,體會寓意。
2.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
(二)整體感知
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
要求
1.掌握“喇”字的寫法,不要寫成“喇”,掌握“粘”字的讀音 zhān
2.找出故事的偶然性因素。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剛才在聽讀時,要求同學們找出故事中的偶然性因素,所謂偶然,就是不經常、不一定的,那么這則故事中不經常、不一定發生的情況是什么呢?
討論 1.是蚊子打敗獅子;2.是蚊子被蛛網粘住被蜘蛛吃掉。
這兩個偶然性的情況有沒有必然性的原因呢?
討論 有。蚊子打敗獅子,是由于蚊子聰明,運用了智慧。
從哪里可以看出?
蚊子開始對獅子說的話,看上去好像大話吹牛,其實很有道理,蚊子了解獅子的短,也知道自己的長處。知己知彼,所以才敢向獅子挑戰,這是它獲勝的必然因素。由此可以推知智者勝。
蚊子被蛛網粘住,被蜘蛛吃掉,這個偶然性的情況有沒有必然性的因素。
討論 有。蚊子打敗獅子后,非常驕傲,從他“吹著喇叭,唱著凱歌”,可以看出他多么得意忘形,結果高興昏了頭,沒有注意到蛛網,一頭撞了上去,被粘住了。驕傲是它最終送命的原因。
這樣看偶然性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原因,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蚊子“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為什么反會被“小小的蜘蛛消滅掉”,因為驕兵必敗,這就是這則寓言的寓意。哪位同學能舉例說明。
一位同學一次考試成績很好,就有些驕傲,上課不認真聽講,不交作業,結果下次考試成績下降,成績下降的這個偶然現象是由于驕傲造成的,是有必然性的。
這個同學說得很好,以后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生活中,不要放過那些偶然的現象,要及時分析原因,改正缺點,發揚優點,使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
下面,我們再來討論一下,這則寓言的特點,跟上則相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一情節上的起伏跌宕,結局耐人尋味。
不同點——第一則支用的是反襯的手法,用宙斯和赫拉雕像的價值反襯赫耳墨斯的一文不值。這則運了擬人手法,抓住蚊子和獅子的自然特征,擬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
(四)總結、擴展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正如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所說“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希望同學們讀寓言,不僅要讀懂故事,更重要的是體公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五)板書設計
(六)布置作業
課后自讀《濃煙和煙囪》
《寓言》語文教案14
《伊索寓言》閱讀交流會閱讀指導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
2.總結讀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二、教學重點、難點:
交流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三、教學準備:
1.師:相關的資料和作業紙
2.生:①仔細閱讀《伊索寓言》
②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四、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一見如故
說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
[課件]提示:寓言是一種帶有勸諭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們讀了《伊索寓言》。
1.通過閱讀和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請你簡要地介紹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臘寓言作家。傳說是奴隸,后憑借聰明才智獲得自由。善講寓言諷刺權貴,終遭殺害。所編寓言經后人加工,以詩或散文的形式發表,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其中《農夫和蛇》、《狼和小羊》、《狐貍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種文字譯本,對歐洲文學中的寓言創作影響很大。)材料:伊索介紹
2.小結、過渡。
關于《伊索寓言》,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對白值得向大家一讀:你連伊索寓言都沒有讀熟,可見你是多么無知和懶惰。確實,《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讀者量最多的一本書。《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寄托著教訓和哲理,有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有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撻;有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識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民留給世界的一筆精神遺產。所以,我們有必要去閱讀,甚至一讀再讀。今天我們就再來讀讀《伊索寓言》。(二)、一睹為快
自我發現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開目錄,讀讀題目,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動物或與動物打交道,出現的頻率最多的如:狼、獅子、狗牧人、漁夫)板書:[人物形象:動物、與動物打交道的人、神]
2、哪些寓言故事非常熟悉?你讀過哪些故事?和你的書香小隊成員合作讀一讀講一講其中的一個故事,好嗎?
集體交流、展示
3、在沒有讀過的這些故事中,哪個故事題目最吸引你?讀讀題目,猜猜故事情節,看看與你想的是否一樣?4、議一議,說說這些故事的結構特點。板書:[結構特點:先講故事,再點明寓意]總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經驗非常豐富多彩。這些經驗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導生活,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則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訓,這些教訓顯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較切題,有的并不切題,甚至牽強附會,閱讀時不必受這些教訓的束縛,這樣更可以體會寓言所蘊含的智慧的豐富性。(三)、邊讀邊聊
汲取營養
1、說說人物
(1)在這些(讀過或聽過的)故事中,你喜歡或討厭哪些人物?為什么?
(2)說說《蟬和狐貍》中的蟬。(善于觀察,機警、聰明的人)
具體表現:仔細觀察,察覺有詐,摘樹葉試探
用一句話概括: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老師這兒也有兩句話說明這個意思:
推薦出示:
(1)英國哲學家羅索說: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2)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
2、明白寓意
寓言最大的寫作手法是比喻、擬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蟬和狐貍》為例,在讀過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人或事呢?板書:[寫作手法:比喻、擬人]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補牢》中的牧羊人;《裝病的獅子》中的狐貍。
生活中:手機上接到中獎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結:通過交流,我們知道書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經驗豐富多彩。這些經驗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導生活,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讀的《伊索寓言》故事中,還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讀書感受。
(四)、拓展延伸
激發興趣
《伊索寓言》寓言還有許多值得向大家推薦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幽默夸張,生動、形象地再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蟬和狐貍》中的狐貍,它的語言再現了它的狡猾、愛說奉承話的特點。)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著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五)、后續活動
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耐讀的好書!再讀寓言,選擇完成相應的作業:
1、選擇喜歡的故事表演給同學欣賞。
2、續編故事:有一天,《蟬和狐貍》中的蟬遇見了《烏鴉和狐貍》中的烏鴉
3、確定故事的角色,創編一個新的寓言故事。(六)、意猶未盡
特別推薦
有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也有人說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1、繼續讀《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集》有許多版本,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本進行閱讀,要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劃劃,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果是借來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以自制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意的語句,采用多種方式留下自己讀書的痕跡。
(3)制訂讀書計劃,堅持每天必讀,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定一個時間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整本書讀完。2、另推薦《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臘寓言》。
(七)、成果展示
1、以小組為單位,將讀書卡粘在事先準備的白紙上作為一份小報。
2、將小報貼在讀書欄上,在全班展示。
《寓言》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則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從中獲得教益。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咱們學習了第12課《伊索寓言》的前兩則寓言《狐貍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們接著學習第三則《蟬和狐貍》。(齊讀課題)
2.說起狐貍,還記得咱們學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簡單地說一說?(指名說)
3.你對其中的狐貍和烏鴉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說)
4.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指名說)
(出示幻燈片:愛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二.初讀感知
1.今天,狐貍又使出了它的老辦法——說奉承話來欺騙別人了,不過,蟬可沒上它的當,這是怎么回事呢?咱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打開書)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3檢查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出示幻燈片:圈套故意贊嘆歌唱家
察覺有詐糞便戒心
(其中“糞”和“戒”為紅色)
先自讀,記住兩個紅色字。
指名讀,再齊讀。
4.請一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篇寓言說了件什么事?(指名讀課文)
5.課文讀完了,誰能根據黑板上的這些詞語說說課文說了件什么事呢?
(先自由練說,再指名說。)
三.細讀寓言,體會寓意
師:蟬憑借自己的智慧,戰勝了狐貍的花言巧語,沒上它的當,在這個故事里,你對誰印象比較深刻?再讀讀課文,適當地做些記號,針對具體語句,談談你的想法。(生自由讀悟課文)
生:我對狐貍印象比較深,因為它和在《狐貍和烏鴉》里一樣,仍然用老辦法來騙人,說明它的本性是陰險狡猾的。
師:從哪兒能看出來?
生:它想吃蟬,便“設下圈套”,而且還“故意”站在蟬的`對面贊嘆蟬。
(師相機板書:設下圈套、故意贊嘆)
引導學生理解“圈套”及設下了個什么圈套。[
(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引導學生讀好這段話,說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說明狐貍的言行舉止是假心假意的。
生:蟬的叫聲從來就很難聽,夏天時總讓人覺得煩躁,所以這里的“多么美妙”也體現了蟬虛偽的夸贊。
生:我覺得說蟬是“歌唱家”也太夸張了。
師:請大家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
生:狐貍的最終目的是把蟬騙下來,因為它說“您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另外“見識”也體現出它對蟬的歌聲的羨慕。
生:我覺得狐貍為了騙得蟬的信任,對它很尊重,用了四個“您”。
師:說得真棒,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引導學生讀這句話。)
師:你們還能讀出狐貍的什么?
生:我還能讀出狐貍的貪婪。我是從第三自然段中讀出來的。狐貍把樹葉當成蟬,“猛地撲了過去”,說明了它很貪婪,早已迫不及待了。
師:大家說得真好。狐貍說了這么多花言巧語,但它的本意卻是——騙蟬下來,吃掉它。你們能用一些詞形容一下這個壞家伙嗎?
生:心懷鬼胎、居心不良、居心叵測、口蜜腹劍。
師:說得太棒了,狐貍給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那蟬給你們的印象如何呢?
生:它很聰明,它能察覺出狐貍的話中有詐,并當機立斷扔下樹葉來試探。(板書:察覺有詐)
師: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引導學生讀)
生:我覺得蟬聽了狐貍的話后,一定思考過,繼而察覺其中有詐,所以我認為它很愛思考。
生:我認為蟬的警惕性很高,很機智,它扔下樹葉來試探,說明它沒有輕易地相信狐貍,對它保持著警惕,并且很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對付它的辦法,所以它很機智。
(引導學生說說蟬扔樹葉試探前的想法。)
師:這還是一只怎樣的蟬呢?
生:這還是一只善于觀察和吸取教訓的蟬。因為它注意觀察,所以發現狐貍的糞便里摻雜著同伴的翅膀。這恰恰告誡蟬:不要上狐貍的當而被它吃掉,所以蟬對它一直懷有戒心。
(板書:懷有戒心。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讀好這段話。)
師:說得真好!大家對蟬的認識也很深刻。這是一只聰明的、善于觀察、警惕性高、機智的并且善于吸取教訓的蟬。[
點明寓意
1.文章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指名說)
(出示幻燈片):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齊讀)
這也是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板書:聰明、吸取教訓)
2.生活中不總有災難,蟬和狐貍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聰明的人,要善于從別人的錯誤、失敗中吸取教訓。
3.在你聽過的故事中,或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人的錯誤或失敗能給我們提供教訓?(生說:拔苗助長、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
4.同學們說得真棒,那讓咱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再來讀讀課文吧,男生讀狐貍,女生讀蟬,老師為你們讀旁白,好嗎?(讀課文)
5.學到這兒呀,老師有兩句話與大家共勉:
(出示幻燈片)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英國哲學家羅素
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
(師引讀,生跟讀)
6.是啊,狐貍使出它的老辦法來騙人,烏鴉上當了,而蟬卻沒有,答案已經很明顯了,誰來說說看?(指名回答:烏鴉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蟬善于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所以沒上狐貍的當。)
7.大家說得真好。老師這兒也有一個故事與大家共享,想不想聽?(生齊答:想)但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完故事后,請大家動動筆,寫一寫。
(出示)
烏鴉聽說了蟬和狐貍的故事后,很佩服蟬,特地登門拜訪。圍繞“受騙”這個話題,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烏鴉說:
蟬說:
烏鴉說:
蟬說:
(生練筆,師行間巡視,尋找寫的較好的展示用。)
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練筆情況,并紅筆批改,邊改邊評邊肯定好的地方。
四.介紹書籍,課外延伸。
1.(出示:《伊索寓言集》實物投影展示)。上節課給大家介紹過這本書,咱們今天學的《蟬和狐貍》就選自這本書,這里面精彩的故事一個接一個,想不想好好讀讀這本書呀?(生齊答:想)那通過咱們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注意些什么呢?(點明讀法。)
①每則寓言的最后都以一句話點明寓意,應好好體會它的寓意。[
②不動筆墨不讀書,應隨手寫下自己的感想。
2.師總結:
同學們,《蟬和狐貍》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善于吸取教訓,它出自《伊索寓言集》,而像《伊索寓言集》這樣的一本一本的經典的書籍,仿佛廣闊的森林,仿佛無垠的大海,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貝,但愿我們從書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取更多的快樂。讓我們——熱愛讀書吧!
板書:
伊索寓言
蟬和狐貍
察覺有詐設下圈套
懷有戒心故意贊嘆
聰明吸取教訓
【《寓言》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寓言》教案11-10
語文教案:伊索寓言01-02
語文教案:《伊索寓言》02-06
小學語文《寓言》教案11篇05-29
小學語文《寓言》教案(11篇)11-10
小學語文《寓言》教案(精選11篇)11-10
《寓言》語文教案精選15篇12-30
人生寓言語文教案01-21
《寓言》語文教案(精選15篇)01-23
寓言二則語文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