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寓言》教案

時間:2024-10-16 09:33:11 寓言 我要投稿

《寓言》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寓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寓言》教案集錦15篇

《寓言》教案1

  參賽人:陳燕

  參賽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2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地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應該聽取他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相機進行偷盜法制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溫故揭題,引入新課

  1、回憶學過的寓言。

  2、說說什么是寓言?

  3、揭示課題,齊讀。說說你對“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聽準生字的.發音。

  2、自由讀課文,讀后把本課的生字帶詞讀一遍。

  3、檢查自學效果:

  (1)抽讀字詞,正音

  (2)強調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頭,所以和洞有關。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橫。

  “街坊”:你家有街坊嗎?街坊就是鄰居的意思。

  三、通讀課文,理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這則寓言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概括)

  2、 交流、匯報,相機引導。

  四、悟理

  1、默讀,想一想:養羊人共丟了幾次羊?是在什么情況下丟的?

  2、交流:

  (1)、默讀課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丟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丟羊又是什么原因?

  (2)、學生結合問題自由回答: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有個窟窿。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他沒有及時把羊圈修補上。

  (3)、小結:那么這部分可以用課題中的哪兩個字概括?(亡羊)對,這部分告訴我們,養羊人是怎么會丟了兩次羊。

  3、養羊人又是怎樣“補牢”的呢?結果又怎樣呢?讓我們自由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

  (1)、結合朗讀,自由回答:養羊人后悔了,趕快把羊圈補上了,以后再也沒丟羊。

  4、練習復述

  五、品讀評價,體會寓意

  1、請你評價評價這位養羊人,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

  (1)自由讀課文,動筆畫一畫。

  (2)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評價

  3、默讀最后一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1)、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后悔”“不該不”想象一下養羊人當時后悔的心情。嘗試讀出當時的心情。你能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改成一般陳述句)

  (2)、抓住“趕快”“結結實實”指導朗讀,從這兩個詞你知道了什么?(養羊人的可貴之處:發現錯誤后,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養羊人最可貴之處就是他心想:“現在修還不晚”,看到這句話,你想說點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六、明確寓意,指導實際

  1、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寓言《亡羊補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做呢?(相機進行偷盜法制教育,交給學生一些常見的防偷盜方法。)

《寓言》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1、理解寓言含義,加強理解表述的正確性。

  2、反復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難點】

  對寓言含義的理解。

  【課前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人們做事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伴隨我們的今生今世。我們應當怎樣面對“得”與“失”呢?周國平的《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就給了我們一個啟迪。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外國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我國的寓言多存于《莊子》、《韓非子》等。

  二、詞語教學

  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預習,落實詞語教學。

  附補充的重要詞語:

  1、正音:

  皎潔(jiǎo)心曠神怡(kuàng)(yí)

  2、釋詞:

  慧心:這里指智慧。

  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開朗。怡,愉快。

  舉世無雙:整個世上沒有第二個人可以相比。舉,全。

  迭生: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迭,屢次。

  三、整體感知

  1、聽讀。

  2、學生朗讀。

  3、討論發言。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小組討論:

  問題組:

  1、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完整復述課文)

  2、找出寓言中的主題詞。──“得失之患”。

  四、研讀賞析

  1、研討賞析:

  出示問題組,學生討論,教師略加點撥:

  問題組:

  1、白兔的賞月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找出有關詞語。

  前:“尤愛”、“無憂無慮地嬉戲”、“心曠神怡”、“各具風韻”

  后:“一掃而光”、“緊張不安”、“惟恐”、“心痛如割”

  這是對比的寫法。

  2、為什么會發生這種巨大的變化?

  她“得”了月亮,“失”了樂趣。

  ──白兔擁有了月亮后,把它當作私有財產,害怕失去,因而緊張不安,產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失去了賞月的樂趣。

  3、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2、感悟語言:

  ⑴體會詞語的精美。

  ──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閑適(悠閑)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有)著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請設身處地地體驗一下,句中加點詞能否換成括號內的?為什么?

  “閑適”是清閑安逸的意思,比“悠閑”更能反映出白兔的無憂無慮。而“繃”的強度更甚,充分體現出白兔患得患失的.心態。

  ⑵體會句子的精美。

  對稱。如:“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五、拓展延伸

  1、試想一下,是否“一無所有”就心安理得?

  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應該具有怎樣的人生態度?

  (以上各題允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指正。)

  六、布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讀一讀,寫一寫”有關練習。

  2、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白兔和月亮》告訴我們:面對財富、幸福,我們應該怎么辦?不僅如此,大家還須知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周國平的另一篇寓言《落難的王子》,體會它給我們所帶來的警示。

  二、詞語教學

  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預習,落實詞語教學。

  附補充的重要詞語:

  1、正音:

  稟告(bǐng)擄(lǔ)

  2、釋詞:

  稟告:向上級或上級告訴事情。

  突如其來:突然發生。突如,突然。

  三、整體感知

  1、范讀。

  2、學生朗讀。

  3、討論發言: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討論:

  問題組:

  1、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厄運能使人變得堅強。

  2、“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線索人物,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四、研讀賞析

  1、研討賞析:

  預設問題組,學生解答:

  ⑴王子落難前后的性格有何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王子開始時性格很脆弱,多愁善感,后來他經歷了厄運,并且沒有被厄運嚇倒,挺了過來,從而變得堅強起來。

  ⑵“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都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⑶“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這樣寫起什么作用?

  ①王子聽到天災人禍的消息時。

  ②“我”聽到王子的遭遇時。

  ③后人見到“我”遭受厄運時。

  反復出現,構思奇妙,耐人尋味,揭示了這種故事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2、拓展反思:

  從生活中舉出實例,說說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自己堅韌的意志?(學生討論,教師及時指正。)

  參考:要培養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的磨練。如長跑并非厄運,但也可以鍛煉人的意志,使人堅強,戰勝脆弱。

  五、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學生自由評說,教師適當點撥。

  六、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的兩篇寓言,分別從不同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確立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就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七、布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兩題中任選一題。不少于800字。

《寓言》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地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2、懂得應該聽取他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理解語言故事,體會其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2課《寓言兩則》。板書,提醒

  誰想展示一下你的預習作業,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學到的東西。

  1、記字形,學寫生字:疲筋

  2、認讀生字詞,理解詞義、

  yù zé jiāo jīn pí mèn

  寓言兩則焦急筋疲力盡納悶

  3、讀通課文

  4、按課文內容填空

  古時候有個人,因為想讓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結果。告訴我們。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

  (二)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

  1、自學要求: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理解文中的詞語,可以同桌互相討論。

  2、自讀自悟:

  (1)這篇課文很有意思,咱們試著演一演,怎么樣?想要演好這篇寓言,首先咱們就要揣摩一下文中這個人的動作語氣,把自己當作這個人,來,自己試著讀讀課文。

  (2)把你認為讀的最好的一段讀給小組的人聽聽,并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

  3、指名讀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讀得挺著急的,這個人為什么這樣著急?(巴望禾苗快點長高)巴望剛剛咱們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這一段中還有那些地方表現出他很希望?再讀讀看。(板書:巴望,著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讀讀這一句嗎?)

  (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到底長高了沒有?這個人為什么覺得一點也沒有長高呢?太著急了,讀)

  (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誰再來讀?誰上來把這個人的著急演一演?

  C、齊讀這一段

  (2)第二自然段:

  A、你怎么這樣讀“筋疲力盡”呢?(這個人太累了)你為什么這樣筋疲力盡呀?(因為著急禾苗快點長,這個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這個人真太著急了,想出了這么個辦法。

  B、雖然這么累,你看看他臉上的表情:高興著呢!怎么呢?(想著禾苗馬上要長高,心里高興)

  C、咱們一起來讀讀

  (3)第三自然段

  A、你為什么這樣讀?(喘氣,很累)還有哪里可以看出這個人很累?看來這個人累極了,你怎么還笑著讀呢?(想著禾苗馬上要長高,心里高興)所以,他雖然累壞了,但還說自己的力氣“總算”沒有白費!認為自己這么做對極了!

  B、你能試著讀讀嗎?

  (4)第四自然段

  A、這么著急的結果是什么?(禾苗都死了)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著急了)

  B、如果你是這個農民的鄰居,看到這幅情景,你想對他說什么?(禾苗要慢慢長,急著拔只會壞事)對,禾苗生長都有它一定的規律,要慢慢的長,如果咱們不依照他的生長規律,急于求成,就會壞事,這——就叫做“揠苗助長”。

  C、在我們生活中,你見過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長”一樣急性子辦了壞事呢?(小組討論)

  (三)總結寓意。

  讀了這則寓言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1、出示課題,《亡羊補牢》這是個成語,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學生齊讀)

  2、這個成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現在你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了嗎?(學生嘗試解釋)

  4、從這個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自由回答、提問)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聽準生字的`發音。

  2、自由讀課文,讀后把本課的生字帶詞讀一遍。

  3、檢查自學效果:

  (1)選擇正確的讀音

  窟窿(kū lóng kū long)窿(lóng long)

  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

  圓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

  鉆研(zuān zàun)鉆石(zuān zuàn)

  重點強調: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區分

  你是怎樣來區分的?指名匯報通過查字典區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強調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頭,所以和洞有關。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橫。

  “街坊”:你家有街坊嗎?街坊就是鄰居的意思。

  (三)通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本課的生字、生詞我們都弄清楚了,現在你能讀課文嗎?(指名讀課文)大家思考:這篇寓言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概括)

  板書: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樣丟的呢?默讀課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丟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丟羊又是什么原因?

  學生結合問題自由回答: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有個窟窿。

  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他沒有及時把羊圈修補上。

  小結:那么這部分可以用課題中的哪兩個字概括?(亡羊)對,這部分告訴我們,養羊人是怎么會丟了兩次羊。

  3、養羊人又是怎樣“補牢”的呢?結果又怎樣呢?讓我們自由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

  結合朗讀,自由回答:養羊人后悔了,趕快把羊圈補上了,以后再也沒丟羊。

  4、練習復述

  (四)品讀評價,體會寓意

  1、請你評價評價這位養羊人,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

  友情提示:我們不能毫無根據地隨便評價他人,對養羊人做出的任何一個評價,都要有根有據,理由充分。

  (1)自由讀課文,動筆畫一畫。

  (2)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評價

  (1)養羊人是個不聽勸告的人:

  A、從他與街坊的對話中,看出他不聽別人的勸告。

  他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漫不經心,毫不在意,無所謂的語氣)大家嘗試讀一讀,指名朗讀。

  街坊的話應該怎樣來讀?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從“趕快”知道街坊很為他著急,感到可惜,讀出勸的語氣)

  指名嘗試讀

  分角色來讀對話,體會對話雙方的不同的心情。

  B、從第4自然段中的兩個“又”,感覺他這個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丟羊,就應該想到還會丟,可他偏偏不去修補,導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丟羊。

  這兩個“又”應該怎樣來讀?大家嘗試讀第4自然段,體會養羊人的可氣之處。

  (2)養羊人是個知錯能改的人

  這個養羊人真是可氣,那么養羊人就沒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

  默讀最后一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后悔”“不該不”想象一下養羊人當時后悔的心情。嘗試讀出當時的心情。你能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改成一般陳述句)

  抓住“趕快”“結結實實”指導朗讀,從這兩個詞你知道了什么?(養羊人的可貴之處:發現錯誤后,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養羊人最可貴之處就是他心想:“現在修還不晚”,看到這句話,你想說點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結:這就是養羊人的閃光點,他雖然發現問題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當一旦發現錯誤后,他能及時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發現錯誤后,卻沉浸在后悔和自責中,總是認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可見,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時改正錯誤,到任何時候都不晚。

  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結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談)

  3、養羊人由開始的不在乎,到后來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如果你是養羊人,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是不是有滿腹話語想對大家說呢?(奉勸大家,不要像我這樣,不聽他人的勸告,不能及時地改正錯誤。我們要虛心接受他人的勸告,發現問題及時地改正。更要記住,只要想改正錯誤,到任何時候都不晚)“亡羊補牢”這個成語還有后半句,你能根據蘊含的道理補上后半句嗎?(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五)明確寓意,指導實際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寓言《亡羊補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做錯事,知道及時改正錯誤,到任何時候都不晚。)

  在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做呢?

  板書設計

  巴望著急沒有長高違背規律

  揠苗助長筋疲力盡拔高枯死了急于求成

  亡第一次丟羊毫不在意未

  羊第二次丟羊后悔——修羊圈為

  補結果再也沒丟遲

  牢(聽勸告,知錯及時改正)也

《寓言》教案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教學重點: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

  教學準備:課前布置學生閱讀《伊索寓言》,了解有關《伊索寓言》的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

  2、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它的內容十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題材相當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層社會里奴隸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動物擔任。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思考,能說話,從本質上說仍是人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課題,初讀寓言。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伊索的寓言,課文共有三個故事。我們首先來學習《狐貍和葡萄》。(板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提出初讀要求: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讀通讀順句子。

  3、匯報初讀情況。學生說說自己對寓言內容的理解。提醒學生注意“狐貍”在一起連讀時,“貍”讀輕聲,“讒”讀翹舌音,“酸”讀平舌音。

  三、細讀課文,領會寓意。

  1、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2、自讀每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貍非常想吃葡萄?(饞得直流口水

  想盡各種辦法自己先找出來讀一讀。師生交流。

  3、小組合作討論:狐貍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

  4、“白費勁”說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時狐貍的神情嗎?

  5、自讀第二段。思考: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貍在“白費勁”、“無望”的情況下,仍然對葡萄戀戀不舍?

  6、同學們吃過成熟的葡萄嗎?是什么滋味?狐貍為什么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讀第三自然段。從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無能為力”是什么意思嗎?你怎么理解這段話?

  提示寓意對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讀懂的道理講給同學聽聽。

  四、積累遷移,指導寫字。

  貍、葡、萄、饞、酸

  第二課時

  一、故事引入,提示課題。

  1、大家還記得我們熟悉的那個《狼來了》的故事嗎?誰來給同學們講一講。

  2、這個故事也是選自《伊索寓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板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寓言,了解內容。

  1、自讀寓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2、指名讀,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寓言,領會寓意。

  1、默讀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在“好幾次”和“后來”發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一步讀懂課文。

  狼沒來

  牧童:幾次大叫

  (說謊)

  村民:聞聲趕來(上當)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驚慌失措(氣憤)

  狼來了

  牧童:嚇壞大叫

  (真話)

  村民:沒人幫忙(不相信)

  2、體會:牧童兩次“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兩次聽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經歷過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四、遷移積累,指導寫字。

  慌、貫、謊、糞、戒

  第三課時

  一、故事引入,提示課題。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

  2、狐貍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故事也與狐貍有關,它也使出了同樣的手法又來欺騙別人了,不過,這回它的計策可是失敗了,是誰這么聰明呢?(板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寓言。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一想這篇寓言說了一件什么事?

  2、自讀反饋。

  三、細讀寓言,體會寓意。

  1、想想《狐貍和烏鴉》和《蟬和狐貍》這兩個故事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2、相似的是狐貍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說奉承話。“故意”點出狐貍的假心假意,“贊嘆”是為吃蟬而設下的“圈套”。不同之處是烏鴉上當了,而蟬沒有上當。

  3、讀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蟬為什么沒有上當?

  蟬:“察覺……有詐”“摘下……扔下來”

  (頭腦很清醒,保持警覺,進行試探。)

  理解“有詐”。

  狐貍:“以為是蟬”“猛撲過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讀第五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引導學生體會蟬不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從同伴的災難中吸取教訓。(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四、積累遷移。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書面作業:

  完成《練習冊》、《語文補充習題》作業。

《寓言》教案5

  學習目標

  ①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③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課前準備

  ①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亞的徒弟,并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亞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①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②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③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交流討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學生讀正確字詞句。

  ②匯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了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③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可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a.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b.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c.出示句子,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識字、寫字、寫詞

  ①識字:妻、虱。

  ②寫字、寫詞。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女”連起來。“刺”左半部是“朿”不是“束”。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師介紹扁鵲其人。(略)

  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廠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①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②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③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②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③交流討論。

  a.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寫正確。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寓言》教案6

  一、課文簡析。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的羊被狼叼走了,他沒有及時修補羊圈,等羊又被叼走后,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修好了羊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出了問題以后要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后繼續受損失。《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為了使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用拔苗的方法幫助禾苗長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

  二、生字及筆畫

  (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

  (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

  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街坊:同街巷的鄰居。

  后悔:為了過去的作為或為了沒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揠苗助長:意思是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

  巴望:盼望;希望。

  焦急:指非常著急。

  自言自語:指自己對自己說話。

  筋疲力盡:意思是指精神疲乏,氣力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五、近義詞。

  后悔——懊悔、勸告——勸說、巴望——盼望、焦急——著急、街坊——鄰居、

  筋疲力盡——精疲力竭、急忙——趕忙、終于——終究、自言自語——喃喃自語。

  六、反義詞。

  后悔——無悔、明白——糊涂、筋疲力盡——精神抖擻、急忙——悠閑

  七、多音字。

  1、圈

  [ quān ]圓圈、花圈。

  [ juàn ]豬圈、羊圈。

  2、轉

  [ zhuǎn ]轉達、轉彎。

  [ zhuàn ]轉圈、轉動。

  3、盡

  [ jìn ]盡心、盡力。

  [ jǐn ]盡量、盡管。

  八、段落大意。

  1、《亡羊補牢》

  第1自然段,寫了養羊人的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第2自然段,寫了街坊勸養羊人修一修羊圈。

  第3自然段,寫養羊人目光短淺,認為沒有必要修羊圈。

  第4自然段,寫養羊人又丟了一只羊。

  第5自然段,寫養羊人后悔沒聽街坊的勸告,趕緊修好了羊圈,羊再也沒丟過。

  2、《揠苗助長》

  第1自然段,講述了古時候有個人總是盼著自己田里的禾苗快快長大。

  第2自然段,寫了有一天,他想出了幫助禾苗長高的辦法,并按照這個辦法去做了。

  第3自然段,寫了他回家告訴家人,他讓禾苗長高了一大截。

  第四自然段,寫了這個人“揠苗助長”的結果。

  九、課文提問。

  朗讀課文。說說“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兩個成語的意思。

  (1)亡羊補牢:羊逃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后可能連自我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2)揠苗助長: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讀一讀,說說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他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他在田邊轉來轉去。◆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分析:第一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趕緊”這個詞,說明養羊人知道了修羊圈的重要性,急忙去堵窟窿。第二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焦急地”這個詞語,寫出了那個人希望禾苗快點兒長大的急切心情。生活中有類似“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的事例嗎?和同學交流。亡羊補牢事例:期中考試沒考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趕快查缺補漏,爭取期末考取得好成績。

  揠苗助長事例: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孩子小小年紀就被逼著學鋼琴、學英語,還不停地為自己的孩子找培訓班,找家教來補課,這樣對孩子不但沒有成效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厭學。

《寓言》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

  2、體會文章幽默反諷的效果。

  教學重點

  透過句子表面,品位句子的深層意味。

  教學設想:

  ①順著“糾正淺薄的見解”一說到底,然后點破它,以期有頓悟的效果。

  ②對文中許多頗有意味的難句,不在理解內容時一一碎講,待點明作者意圖后集中看,或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

  (一)、課前預習

  1、 注意下列字詞的音形義。

  嫉忌 憐憫 譬如 年輩 幼稚 思慕 衰朽 發跡 歷程 衣錦還鄉 風雅

  索性 經濟 吝嗇 笨坯 心術 果報 狂吠 蝙蝠 軸心 閱歷 淺薄 下野

  2、搜集有關作者、作品以及《伊索寓言》的介紹。

  3、閱讀課文中的九則寓言,聯系生活實際,試評論錢鐘書針對每則寓言所闡述的觀點。

  (二)、課堂教學

  一、導語:

  (拿著書或指著投影)《伊索寓言》作為一本寓言故事集,通過簡單的故事來反映深刻的道理。我們普通人讀它,在若有頓悟之時,也許只會一笑了之。然而,文豪錢鐘書卻讀出了自己獨到的東西,寫出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讀〈伊索寓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錢鐘書,走近他的.《讀〈伊索寓言〉》

  二、展示有關錢鐘書的介紹資料。(投影顯示有關圖片、文字,力求做到簡潔與豐富的統一)

  三、1、這樣的一位人物,他對人生肯定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課文開頭,他首先表達了自己怎樣的觀點?

  (錢鐘書對人際交往的認識,詳見板書)

  2、第二節談的是對歷史的看法。(詳見板書。這里要順便交待一下錢鐘書新穎的思維,即把古代竟比做小孩子)那么,由年輩想到了歷史,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閱歷的深淺,人們的態度)這樣,便構成類比。(板書:類比)

  3、作者想到了人,想到了歷史,想到了我們對人,對歷史的態度,這些感想是由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至此,才切入讀后感。作者沒有像我們往常寫讀后感一樣,一上來就:“今天讀了《伊索寓言》,我的心中感觸頗深”,而是先花了些許筆墨,先把體會談一下。(板書:先談體會)

  四、放映課件中關于《伊索寓言》的介紹。

  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被釋放的奴隸伊索所編,收集有古希臘民間諷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經后人陸續加工,以詩或散文形式發表,共350余篇。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斗爭經驗及生活教訓、總結,寓言通過描寫動物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

  五、看完開始講解。因為:它是一部古代的書,一部能夠反映古代生活的書,所以,能給我們帶來三重安慰(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

《寓言》教案8

  一、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恒》《尼采與形而上學》《憂傷的情欲》《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二、文學常識: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根據故事與寓意之間聯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寓示分為明寓、暗寓與借寓三種。

  所謂明寓,指獨立的寓示性文字直接出現在作品中,一般位于故事之后。如我國古代寓言《刻舟求劍》在故事之后有一段文字議論道:“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一船在寓示明確說出后,寓意也就不點自明。

  所謂暗寓,指獨立的寓示性文字不直接出現在作品中,但寓意直接點出。如伊索寓言《龜兔賽跑》在故事后寫道:“奮發圖強往往勝過恃才自滿。”寓示性文字沒有獨立出現,不等于沒有寓示,如同修辭學中的暗喻一樣,雖然不出現比喻詞,但仍然是比喻。

  所謂借寓,指獨立的寓示性文字連同寓意均不直接出現,整個作品只敘述一個單純的故事。因而寓意比較隱蔽,這就是通過間接寓示來獲得,而間接寓示包含在故事的情節和人物之中。

  三、課文導讀:

  《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曠神怡地賞月,那是因為她與月亮之間是有著一定距離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擁有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時,也成了月亮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月亮的陰晴圓缺,時時刻刻牽扯著她的心,“擁有”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

  《落難的王子》通過王子的遭遇這樣一個極端的例子,揭示了厄運使脆弱的人能變得堅強起來的人生哲理。王子本來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國破家亡,淪為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的厄運之后,感悟出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受得了”。這就告訴人們,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坦然地面對厄運。

  四、語言積累:

  1、生字注音:

  嬉戲(xī)風韻(yun)慷慨(kāngkǎi)稟告(bǐng)厄運(e)落難(nan)撐(chēng)皎潔(jiǎo)心曠神怡(yi)險象迭生(die)擄(lǔ)諸神之王(zhū)

  2、形近字辨析:

  寶藏(zang)智慧(hui)折斷(zhe)慷慨(kāng)撤消(che)概念(gai)清澈(che)臧否(zāng)彗星(hui)拆分(chāi)灌溉(gai)車轍(zhe)

  3、多音字辨析:

  nan(困難)zang(寶藏)mo(折磨)du(高度)

  難藏磨度

  nan(苦難)cang(收藏)mo(電磨)duo(揣度)zhe(折斷)折she(折本)zhē(折騰)

  4、詞語解釋:

  慧心

  佛教用語,指能悟道的心。后泛指智慧。

  慷慨

  情緒激昂;文中指大方,不吝惜。

  閑適

  清閑安逸。

  正色

  神情嚴肅或嚴厲。

  落難

  遭遇災禍,處境困難。

  心曠神怡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闊大。

  舉世無雙

  全世界僅有的。

  險象迭生

  危險的現象不斷出現。迭:屢次。

  突如其來

  突然發生。突如:突然。

  擄

  搶取。

  皎潔

  月光明亮潔白。

  5、詞義辨析:

  嬉戲游戲

  二者都強調逗趣、玩笑,但略有不同。“嬉戲”強調笑鬧、高興、無拘無束,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有書面語色彩。而“游戲”一般用于兒童的娛樂活動,可以比喻用法用于成年人的活動。

  五、文章結構:

  《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段):敘述白兔賞月,陰晴圓缺皆風韻。

  第二部分(2、3段):敘述白兔擁月,患得患失在心頭。

  第三部分(4段):敘述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

  《落難的王子》

  第一部分(1、2段):敘述多愁善感的王子遭受厄運。

  第二部分(2~5段):敘述“我”與落難王子相遇,王子說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第三部分(6、7段):敘述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

  六、寓意:

  《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曠神怡地賞月,那是因為她與月亮之間是有一定距離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擁有了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時,也成了月亮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月亮的陰晴圓缺,時時刻刻牽扯著她的心,“擁有”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

  《落難的王子》這則寓言通過王子的遭遇,揭示了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的人生哲理。王子本來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國破家亡,淪為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的厄運之后,感悟到“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受得了”。這就告訴人們,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坦然地面對厄運。

  七、相關資料:

  1、《白兔和月亮》講解

  這篇寓言旨在說明,對于事物的審美態度和功利態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種占有的態度。

  開始的時候,白兔之所以會是“賞月的行家”,覺得“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就因為在她和月亮之間不存在一種功利關系。這個時候,她的心態是輕松自由的,“無憂無慮”的。可是,在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于她以后,她與月亮之間的關系完全改變了,變成了一種功利關系。在這種關系支配下,她的心態也由無憂無慮變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財產,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如何還能欣賞月亮的美呢?

  對于美的本質,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不過,有一個占上風的認識,便是認為美的欣賞和利益的計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學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無利害關系的快感。還有人用游戲說和距離說來解釋美感,強調審美狀態是一種游戲狀態,審美主體必須與對象保持一定距離,這些說法都蘊涵著無利害關系這一觀點。中國的審美傳統主要來自道家,也是強調一種“游于物之外”的超脫態度和閑適心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總是計算利益,貪圖占有,生活在焦慮之中,有些人則比較超脫,心胸寬闊,能夠真正享受生命的樂趣。所以,審美和功利不僅是看事物的兩種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那么,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釋美感的性質了,它的更深的涵義是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2、《落難的王子》講解

  這篇寓言是有感而寫的。在寫作時,我自己正遭受著一個災難。當時,我有了一個女兒,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癥,注定夭折。我確實聽到了旁人的嘆息,說如果這樣的災難落在他們頭上,他們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別人遭受災難時,我自己也會有類似的心理感受。于是,產生了這篇寓言的'構思。

  在寓言中,別人對我的災難的嘆息是一個事實,完全是來自生活的。我虛構了一個王子,通過王子對別人的災難的嘆息,我對王子的災難的嘆息,銜接上別人對我的災難的嘆息,揭示了這樣的嘆息的普遍性及其沒有道理。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著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么辦。然而,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它完全可能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王子說的話是一個真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為什么呢?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所以,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這道理有二:第一,苦難是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切不可懷僥幸的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而應該對自己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準備;第二,一旦遭遇苦難,我們就要勇敢地面對,以有尊嚴的態度來承受。

  我曾寫過以下這段話,可做理解這篇寓言的參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3、“月亮”不僅只是財富

  七年級上冊選了周國平的兩則人生寓言,其中一則為《白兔與月亮》,故事內容十分簡單,但寓意卻深遠豐厚,令人回昧無窮。然而,教參與多數老師皆把寓言主旨簡單定為:對財富的態度。看了課本之后,斷定可能是受課前導語的影響,課前導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擁有財富是好事,但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這樣的導向顯然把寓言主題狹隘化和膚淺化了。

  文中小白兔的歡樂與痛苦源于他與月亮關系的改變,開始小白兔與月亮的關系是欣賞、審美的關系,此時的小白兔是自由而快樂的。后來,小白兔對月亮的關系變成了占有的功利關系,小白兔便開始患得患失,變得痛苦小白兔的痛苦正源于她對待世界態度的轉變,從一種審美的心態轉變為了一種功利心態。以實用的功利心來待人接物,心便會拘于物而不得自由,因患得患失而變得痛苦。

  我認為,作者寫此寓言主要針對實Hj而功利的商品社會。小到個人對物質的貪婪,大到人類對自然之掠奪,一切美好的東西,人總是想占為己有,為己所用。人與世界的關系被完全物化了,世界萬物皆是為我所用的資源。世界的物化必然導致生命感的喪失、美的消亡,其結果是人的不自由和痛苦。此文揭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占有并不一定幸福、快樂。我們應該以審美而非功利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如此我們才會有一個快樂而自由的人生。這里提出的足一個人生觀、人生態度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對待財富的態度問題。

  八、閱讀鏈接:

  告別遺體的隊伍

  那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緩慢地,肅穆地向前移動著。我站在隊伍里,胸前別著一朵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著我的照片,別人和我一樣,也都佩戴著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鐘表奏著單調的哀樂。

  這是永恒的儀式,我們排著隊走向自己的遺體,同它作最后的告別。

  我聽見有人哭泣著祈禱:“慢些,再慢些。”

  可等待的滋味是難受,哪怕是等待死亡,連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們開始結毛衣,拉家常。男人們互相遞煙,吹牛,評論隊伍里的漂亮女人。那個小伙子伸手觸一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頭露齒一笑。一位畫家打開了畫夾。一位音樂家架起了提琴。現在這支隊伍沉浸在一片生氣勃勃的喧鬧聲里了。

  可憐的人呵,你們在走向死亡!

  生命的得失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一個中年人暴亡了。他們的靈魂在去天國的途中相遇,彼此訴說起了自己的不幸。

  嬰兒對老人說:“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這么久,而我卻等于沒活過。我失去了整整一輩子。”

  老人回答:“你幾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談不上失去。誰受生命的賜予最多,死時失去的也最多。長壽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來:“有誰比我慘!你們一個無所謂活不活,一個已經活夠數,我卻死在正當年,把生命曾經賜予的和將要賜予的都失去了。”

  他們正談論著,不覺到達天國門前,一個聲音在頭頂響起:“眾生啊,那已經逝去的和未曾到來的都不屬于你們,你們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個靈魂齊聲喊道:“主啊,難道我們中間沒有一個最不幸的人嗎?”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個,你們全是,因為你們全都自以為所失最多。誰受這個念頭折磨,誰的確就是最不幸的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2、學會初步感受、揣磨、體味兩則寓言的語言,并能對文章作簡單的賞析。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復練習朗讀,在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寓意,在讀中品味語言的精美,在讀中質疑探究、創造發現。

  2、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懂得正確地對待人生的得與失。

  2、做一個堅強面對生活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設計一)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bull;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寓言”如同“人”嗎?“靈魂”和“身體”是否缺一不可?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人生寓言》。

  (設計二)英國作家肖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 今天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思考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幸與不幸。下面請大家隨著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走進他的《人生寓言》。

  (設計三)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困難挫折甚至災難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故事《人生寓言》,相信你會從中得到啟示。

  二、調動積累:

  1、說說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狐假虎威、東施效顰、農夫與蛇、井底之蛙、愚公移山、黔驢技窮、亡羊補牢、守株待兔、塞翁失馬、鷸蚌相爭、濫竽充數、朝三暮四

  2、作家嚴文井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你能說說寓言有哪些特點嗎?

  3、學生思考、交流: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性的故事。

  寓言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了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將深奧的道理寄托在簡單的故事中,具有鮮明的哲理性。

  寓言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手法。

  三、學習《白兔與月亮》

  1、探究寓意:

  ①請你朗讀。

  學生速讀《白兔與月亮》,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故事情節,并找出出描寫白兔心理活動的詞語。

  明確:賞月(心曠神怡)——得月(驚喜萬分)——賞月(緊張不安)——還月(心曠神怡)

  ②請你探究。

  (1)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2)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分組思考、交流,明確:

  (1)白兔在擁有月亮以前,對月亮抱著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態度,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閑適的;

  在擁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財產,她必須占有它,不讓它遭到侵犯和損害,否則就緊張不安心痛如割(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對月亮抱著功利的態度,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感。

  (2)白兔慧心未泯,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2、語言欣賞:

  ①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②學生思考、發言。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

  此句運用了遞進關系的句式,不僅具體表明白兔“獨具審美的智慧”,更表明白兔愛月亮。

  ②“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此句精美處有二。一是用對稱的句式,使語言顯現整齊勻稱之美,又有節奏和諧之美;二是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此時白兔輕松自由、不受功利驅使的心態美,蘊含著作者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③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運用對偶,句式很對稱,語言也很精練、用了很多成語,富有文采。還運用了對比,刻畫出了白兔面對月的陰晴圓缺患得患失的心態。

  3、辯證思維:

  ①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②學生交流、明確:

  如果天空擁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這則寓言也使我們明白,人們如果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擁有顯赫的權勢或財富,擁有者是緊張不安的。金鑾殿龍座上的皇帝威風是威風,但是,如果他是篡權得來的,他肯定也害怕什么風吹草動,也是緊張不安的。寓言并沒有鼓吹一無所有。

  四、學習《落難的王子》

  過渡:周國平曾說:“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1、背景點示:

  此文是作者因親身遭受一個厄運而作。作者的女兒剛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癥,注定夭折。他們聽到別人的嘆息,說如果這樣的厄運落到他們身上,他們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別人遭受厄運時,也有同感。于是便虛構了這個寓言故事。

  2、整體感知:

  ①學生速讀課文,復述故事。

  (提示:王子是怎樣落難的?)

  ②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王子的身份變化:王子——奴隸——乞丐

  王子的遭遇: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自己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逃出虎口時成了殘廢,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3、探究寓意:

  ①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②“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③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分組交流,明確:

  ①由一個從未受過災難、厄運的懦弱王子,最后也能變得堅強、勇敢。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②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說明了生性懦弱的王子能挺過災難,變得堅強,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③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4、語言欣賞:

  請細細品讀課文,任選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幾句評語。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

  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②天哪,太可怕了!

  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五、對比閱讀:

  1、比較閱讀《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比較兩則寓言的異同。

  2、師生交流,填寫表格。

  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

  主題

  都是寫人生的態度

  獲得之后的態度

  受難之后的態度

  情節

  都是大起大落

  好事變成壞事

  壞事變成好事

  表達方式

  都是記敘故事

  重在心理描寫

  重在記敘故事

  結構

  短小巧妙

  設置了兩個轉折,前一個轉折構成對比,后一個轉折給人以啟迪

  以“我”的見聞,展開情節,三處寫到“天啊!太可怕了……”結尾省略,耐人尋味

  六、教師小結:

  (設計一)兩則寓言平易之中寄寓著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現實生活中的幸運和厄運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應對,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質量和境界。寓言啟示我們要用超脫和閑適來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這些都是人生主題中應有之義,愿我們能積極地面對,有尊嚴地接受生活的挑戰。

  (設計二)我們學習《人生寓言》,明白的也是人生的道理。其實我知道,“人生”這個詞對于現在的你們來說,還有幾分沉重。因為你們的人生之旅才剛剛開始,腳下還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不過老師希望,今天的點滴收獲能澆開你們芳草地中的一朵小花。然后是明天,后天……同學們,只要我們每天都有點滴收獲,那么屬于我們的人生芳草地一定會姹紫嫣紅開遍!

  (設計三)寓言的確像個魔袋,我們今天從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還要大得多的東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還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迪智慧,讓思想活躍。如果你想知道魔袋里還有哪些神奇的東西,想感受這座橋梁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鑰匙是怎樣的巧妙,那么請大家課后去閱讀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七、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

  周國平

  《白兔和月亮》──利益──得失之患

  《落難的王子》──厄運──堅強起來

《寓言》教案9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兩則成語的寓意,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認讀文中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會寫15個生字。指導書寫生字:“派、虎、茂”。

  教學重點:了解寓言的內容,練習有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狐假虎威、鷸蚌相爭”的意思是難點。

  教學準備:頭飾、布景、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狐假虎威》內容,正確熟練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2、識記文中生字,指導書寫“虎、茂、派”。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教學難點:理解成語“狐假虎威”的含義。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小動物圖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激趣:

  貼出虎、狐圖:同學們,這是什么動物?

  板書:狐虎

  誰能說說你對這兩種動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書:狡猾威猛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片關于狐貍和老虎的語言故事:

  板書:假威

  齊讀課題;質疑:有什么問題嗎?(“假”什么意思?)

  導入: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采取自己喜歡的辦法解決這些不認識的字。

  2、標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糾正字音,同時思考: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4、再讀課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學生可能會說:“狐貍的.威風是假的,;老虎的威風是真的。)

  5、是嗎?你再把最后一節好好的讀一讀,想一想。(生讀“狡猾的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看出來了嗎?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學生可能會猜到是“借”的意思。)

  6、為什么你確定是“借”,讓學生結合故事內容談理由:(百獸根本就不怕狐貍,因為狐貍前面的是老虎,百獸是看到老虎才嚇跑的。狐貍卻騙老虎說是自己的威風嚇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們來看看字典中有沒有“借”的意思。(學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這下我們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貍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查字典確定“假”的意思(板書: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讀課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貍怎樣?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狐貍的狡猾?

  3、小組交流、討論、并研究怎樣讀出這些句子的語氣。

  4、小組匯報、品味語言、教師點撥、研究朗讀。

  (1)感悟課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轉”“扯著嗓子”:表演:什么樣?狐貍這時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樣讀?

  課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貍再什么情況下說的這句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和狐貍、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讀法更合適?練習、評議。

  [結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發展想象力,并通過表演及引發爭論,感悟狐貍心理和語氣。不僅重視語言的感悟,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爺”是什么人?狐貍是說話時什么語氣?

  指明朗讀、評議。

  (注意在學生朗讀后進行適當的評價,在聲音讀大的基礎上,鼓勵孩子要將自己的表情放進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貍說的話:

  指名讀:思考:此時狐貍什么神態?(昂首挺胸、搖頭擺尾)

  賽讀,感悟狐貍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貍的動作神態。

  指名表演:請五位同學分別扮演狐貍,、老虎、猴子、小白兔、野豬、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當導演,看看他們表演得對不對。

  通過導、演理解:狐貍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

  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些詞什么意思?

  5、總結歸納:我們不僅從語言上,也從動作神態上感受到狐貍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人們就用“狐假虎威”這個詞語比喻一種人,什么樣的人呢?(自己沒有本領,卻仗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的人。)

  6、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

  (1)自愿結合練習。

  (2)帶上頭飾進行表演。

  7、拓展思維:接著會有什么事情發生呢?想一想,說一說。

  [創設時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想象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第二課時(略)

  教學內容:

  一、學習《鷸蚌相爭》,了解內容,理解寓意。

  二、編排課本劇,通過表演、評議理解語言,體會感情。

  三、改編課本劇,鷸和蚌如何能不被漁翁抓住。

  四、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寓言》教案10

  教材分析:

  《牧童和狼》《蟬和狐貍》是《伊索寓言》中的兩則小故事,語言簡潔,寓意深刻,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

  學情分析:

  這是五年級上冊的課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強,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就可,再通過朗讀以及結合生活談談就能理解寓意。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學生自瀆自說自悟來領會寓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兩個寓言,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

  1精讀兩個寓言,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1理解寓意,教育學生從寓言中學到如何做人。

  課程資源的組織和利用:

  使用配套的教學課件朗讀磁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狐貍和葡萄》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二、學習《牧童和狼》

  1、自讀課文,思考:在“好幾次”和“后來”發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現?村民

  們前后為什么有不同的.表現?

  2、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適時提問“驚慌失措”的意思)

  好幾次

  后來

  牧童

  大叫狼來了

  嚇壞了,慌忙大叫

  村民

  聞聲趕來,驚慌失措

  沒有人來

  3、比較朗讀兩次“狼來了”,指名讀,師生評,再讀。

  4、牧童好幾次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這是一位什么樣的牧童?

  5、師述:這樣一位愛說謊的牧童,使得村民們再也不相信他的話,最后他的羊怎么了?

  6、齊讀第三自然段。

  7、交流: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人和事?

  8、自讀課文,指名讀,要讀出牧童前后迥異的心情。師生點評、齊讀。

  三、學習《蟬和狐貍》

  1、自讀課文,這則寓言故事有兩個角色:蟬和狐貍,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蟬和什么樣的狐貍?從課文哪

  里可以看出?畫出有關的詞句,再有感情地讀讀。小組合作學習。

  2、生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指導朗讀有關句子,表現蟬的聰明、狐貍的陰險。

  指名讀、師生評、再讀。

  4、齊讀最后一節

  5、交流:你的身邊有像這只蟬一樣聰明的人嗎?

  6、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蟬和狐貍不同的語氣。

  四、拓展延伸:

  1、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說說看過《伊索寓言集》中的其它故事。

  五、作業

  1、選讀《伊索寓言集》

  附板書:

  牧童和狼

  (一貫說謊沒人相信)

  蟬和狐貍

  (聰明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教學反思:

  蟬和狐貍這個寓言上得較好,學生通過找重點詞句以及朗讀這些詞句來理解寓言,學生對寓意理解比較

  深刻,都結合了自己的例子來談。課堂氣氛較活躍。

  在上牧童和狼中,我對“一貫”這個詞突出得不夠,使學生對一貫說謊和偶爾食言有些混淆,

  這主要是課前備課不充分,沒有深挖“一貫”。看來今后在備課時還要想得更多。

《寓言》教案11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二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

  生字、生詞卡片。

  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揠苗助長》)

  一、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學《揠苗助長》

  ①播放課件理解課題、了解故事。

  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b.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學習生字。

  a.范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c.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③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出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結果怎樣?

  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d.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愿望?

  ④誦讀全文,復述課文。

《寓言》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邯鄲學步》這二則寓言故事的內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邯鄲學步》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導入新課,出示預習提綱。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一則寓言。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完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展示交流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

  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竽:簧管樂器。充數:湊數。

  師:“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

  (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⑶板書小結,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喜歡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結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檢測反饋

  一、讀拼音,寫詞語。

  gāo chāo zī shì mó fǎng làn yú chōng shǜ

  ( ) ( ) ( ) ( )

  二、近義詞 ,反義詞。

  近義詞:

  反義詞:

  三、加偏旁組成新字,再組詞。

  ( ) ( ) ( )

  第二節

  1.總結學法,遷移學習。

  師生共同總結學習第一則寓言的方法,然后分學習小組自學第二則寓言。

  2. 出示預習提綱

  步驟:提出問題→自讀自悟→小組交流。

  3.集體匯報學習情況。

  a.那個學走路的人為什么要爬著回去?b.他是怎樣學習走路的?c.像他那樣學本領行嗎?d.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四、熟讀升華,超越文本

  1.熟讀這兩則寓言。

  2.小組再度合作,選擇其中一則寓言演一演。

  3.匯報表演。

  4.模仿記者采訪“南郭先生”和“那個燕國人”。

  五、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六、檢測反饋,拓展訓練。

  1.選擇其中一則寓言,續寫寓言故事。

  2..把這兩則寓言故事講給小學弟、小學妹聽。

  板書設計: 邯鄲學步

  姿勢不好看 機械模仿 爬著回去

  課后反思:

  學生在輕輕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覺地就達到了教學目標,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使他們的想像力與口語交際能力相結合,整個教學過程還異常精彩。

《寓言》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通過過導讀,讓學生學會讀整本的書的基本方法,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4、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喜愛閱讀課外書籍,對優秀讀物產生興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交流閱讀感受

  1、出示高爾基讀書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出示本班讀書口號:讀書的孩子最美麗

  2、最近讀了什么好書?有什么收獲?

  二、導讀引路,激發興趣。

  1、教師簡介《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認真閱讀導讀,想想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師選擇一兩個講伊索寓言故事。

  三、明確讀書要求,制訂讀書計劃。

  1、伊索寓言版本較多,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本進行閱讀,要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借來的書: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自抽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言的語句。

  采用各種方式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3、制訂讀書計劃,鼓勵學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據自己的情況大體的、規定一個時間表,一般可在一個月左右完成。

  四、布置后繼活動,深化閱讀效果。

  1、在全班同學都讀完《伊索寓言集》后,組織學生交流心得體會,聯系具體故事談談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獲得怎樣的思想啟迪,對“我讀書我快樂”有哪些體會。

  2、出示本學期班級推薦閱讀書目

  3、宣讀本班讀書計劃

  4、小結。齊說口號.

《寓言》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通過導讀,讓學生學會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

  要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開拓自己的視野。

  [教學難點]

  要有后繼活動,深化讀書效果。

  [課前準備]

  通讀《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內容,知道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授課類型]

  閱讀課

  [教學時間]

  2XX年10月22日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路,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熟知的《龜兔賽跑》、《誰的本領大》、《狼和小羊》、

  《狐貍和烏鴉》都出自《伊索寓言集》,你能不能選其中的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

  2、簡介《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

  過人,在兒童的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它的內容題材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層社會里奴隸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動物擔任,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思考,能說話,從本質上說仍是人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

  3、認真閱讀《導讀》,想想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確讀書要求,制定讀書計劃:

  1、《伊索寓言集》有許多版本,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本進行閱讀,要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止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果是借來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自制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意的語句,采用多種方式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3、制訂讀書計劃,堅持每天必讀,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定一個時間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整本書讀完。

  三、后繼活動,深化閱讀效果:

  在全班同學都讀完《伊索寓言集》后,組織學生交流心得體會,聯系具體故事談談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心得及啟示。

  今日作業設計

  一、制訂讀書計劃。

  二、按所訂計劃持之以恒閱讀《伊索寓言集》,并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板書設計]

  我讀書

  我快樂

  閱讀《伊索寓言集》

  持之以恒

  讀完全書

  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制訂讀書計劃

《寓言》教案15

  【指導思想】

  1、強調理解表述的準確性。

  2、反復練習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教學步驟】

  一、看導語默讀課文

  二、借助注釋、詞典,識字識詞

  審美 風韻 閑適 窖 身世 泯 厄運 慧心 皎潔 正色 歸屬 稟告 得失之患 心曠神怡

  三、朗讀

  四、內容研討

  1、研討方法:提出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通過研討,求得準確的理解。

  2、問題設計:

  有人認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大家有沒有不同看法?

  通過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想想這一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落難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你有沒有不同意見?

  五、語言運用

  1、 獨具審美的慧心。

  2、 皎潔的月色。

  3、 無憂無慮的嬉戲。

  4、 心曠神怡地 。

  5、 不愧是 的行家。

  6、 各具風韻。

  7、 舉世無雙。

  8、 一掃而光。

  9、 閑適的心情。

  10、 烏云蔽月 。

  11、 心痛如割。

  12、 險象迭生。

  13、 心未泯。

  六、朗讀

  七、作業

  “研討與練習”一。

【《寓言》教案】相關文章:

《寓言》的教案06-27

寓言的教案07-18

《寓言》教案07-24

【熱門】《寓言》教案08-28

《寓言》教案【熱門】09-22

【薦】《寓言》的教案07-01

《伊索寓言》教案07-19

【熱門】《寓言》教案07-26

《人生寓言》教案08-26

坐井觀天寓言的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