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寓言教學設計1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3.了解伊索寓言的特點,學會閱讀寓言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伊索寓言,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閱讀《伊索寓言》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理解寓言
1.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
2.揭示課題。
二、認識伊索和伊索寓言的特點
1.簡要地介紹伊索。
2.簡要地介紹《伊索寓言》。
三、初學《伊索寓言》
1.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讀準文中的生字,從文中找出三則寓言故事的寓意。
2.交流三則寓言故事的寓意。
四、精讀《伊索寓言》
1.指名讀課文,思考:在這三則寓言中,你喜歡或討厭哪些人物?為什么?
2.交流。
(1)《狐貍和葡萄》中的狐貍:
A.什么是無能為力?
B.哪些語句能說明它無能為力?它可能想了哪些辦法?
C.齊讀寓意。
(2)《牧童和狼》中的牧童:
A.“一貫”是什么意思?從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一貫說謊?
B.兩次大叫有什么不同?指名朗讀。
C.為什么喊破喉嚨,也沒有人前來幫忙?是不是這些人見死不救?
D.齊讀寓意。
(3)《蟬和狐貍》中的蟬:
A.蟬聰明、機智、善于觀察,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B.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找出有關句子。
C.我們學過《狐貍和烏鴉》,故事里的烏鴉會受騙,而《蟬和狐貍》里的蟬卻沒有受騙呢?
3.說說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五、拓展閱讀,了解《伊索寓言》的特點
1.結合本課和課前收集到的資料,概括《伊索寓言》的特點。
2.在你讀過得伊索寓言中,哪個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學到了什么道理?
3.讀故事,補充寓意。(《賊和他的母親》《大力士神和車夫》《池邊的鹿》)
4.再讀寓言,體會寫法
伊索寓言里有幾則故事,請同學們認真讀,說說你的發現。
寡婦與母雞
有個寡婦養著一只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蛋。于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蒼蠅與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來,許多蒼蠅便飛去飽餐起來。蜂蜜太甜美了,他們舍不得走。然而,就在這時他們的腳被蜜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他們后悔不已,嗡嗡亂叫:“我們真不幸,因貪圖一時的享受而喪了命。”
對于許多人來說,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叼著肉的狗
狗叼著肉渡過一條河。他看見水中自己的倒影,還以為是另一條狗叼著一塊更大的肉。想到這里,他決定要去搶那塊更大的肉。于是,他撲到水中搶那塊更大的。結果,他兩塊肉都沒得到,水中那塊本來就不存在,原有那塊又被河水沖走了。
這故事適用于貪婪的人。
讀了這幾則故事,你有什么發現?
六、總結
七、布置作業
閱讀整本書——《伊索寓言》
板書設計
伊索寓言
狐貍 時機不成熟
牧童 一貫說謊 無人相信
蟬 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寓言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兩則寓言,是兩個成語故事。每則寓言的題目,各是一條成語。《南轅北轍》選自《戰國策·魏策四》。這則寓言按內容可分兩層。第1層是故事部分。那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說明他的行動和目的相反。當朋友提醒他的時候,他卻邊說了3個“沒關系”,表明那個人極不虛心。自恃有3個優越條件,忽視“方向”這個根本問題。第2層是作者的議論。“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點出了那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誰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個是條件,后面是必然產生的結果。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就會轉化為不利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楚國會越遠。
2、《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混在中間充數。“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寫出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樣子。人們常常用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行家里面湊數,或不好的東西混的好的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二、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會復述《濫竽充數》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學習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讀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對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要求說得對。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小黑板。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理解第1則寓言。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隱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說明某人道理或某種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學習寓言,先要讀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則寓言:南轅北轍
這則寓言選自《戰國策·魏策四》。
“轅”和“轍”各是什么意思?
(轅:車前頭夾牲口的兩種長木。轍:車輪碾過的痕跡。)
“南轅北轍”就是說車頭向南,但車輪向北行。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學課文,找出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點。
(1)《南轅北轍》寫了人物的幾問幾答?
朋友 坐車人。
上哪兒去? 到楚國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 我的馬跑得快。
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我帶的盤纏多。
(2)朋友是什么情況下提醒坐車人的?
(3)坐車人為什么下聽勸告?
(4)這三個“沒關系”說明什么?從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5)指導朗讀。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坐車人錯在哪里?(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說明什么?(說明哪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
“誰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個“越”是條件,后一個“也就越”是必然產生的結果。坐車人的恃擁有三個優越的條件,卻忽視了應向哪個“方向”跑的最根本的問題。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轉化為不利的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也就越遠。
(3)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首理?
5、齊讀這則寓言。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運用學習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則寓言。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南轅北轍》
2、學習《濫竽充數》
自讀課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齊宣王時,南郭先生為什么“充”得了?齊泯王時,他為什么“充”不下去了?
結合理解“講排場”是什么意思。
(3)從課文中找出寫南郭先生行動的語句,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序數。)
結全理解“裝腔作勢”。
(4)人們常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好的東西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3、說說,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5、作業:續寫。
寓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識認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了解寓言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寓言”,回顧:什么是寓言?我們學習了哪些寓言?學習寓言的方法是?
二、學習《亡羊補牢》
1、初讀寓言
2、指名分節朗讀寓言,相機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
3、結合理解“亡羊補牢”的字面意思,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研讀課文,理解寓意
a、結合理解句子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示例:
生:我從“勸”“趕快”“吧”體會到街坊很關心養羊人,是誠心相勸。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生:我從“已經”“還”“呢”體會到這個養羊人,丟了羊心里很難過,不過壓根兒沒想到剩下的羊。只想著損失沒想怎么減少損失。
b.引導聯系生活實際體會,養羊人的心情。談談各自有沒有類似的體會。
c、“他很后悔……”又丟了一只羊后,養羊人的心情怎樣?是怎么做的呢?
示例:
生:他丟了羊,很舍不得,很難過,但更后悔,因為沒有聽勸,懊悔極了。
生:我從“趕快”“再也”體會到,養羊人改變態度,很認真地改過:聽了街坊的勸,認真修羊圈,結果就“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d、結合寓言,聯系生活體驗,理解寓言
示例:
生:善于接納別人的意見;
生:犯了錯,不要緊,要記住這個教訓,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生:犯了錯,要認真改錯,否則后果會很嚴重。
……
三、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寫出成語“亡羊補牢”的意思
3、聯系生活實際,寫一件自己做過的類似的事。并用一句話寫出自己的認識。
第二課時
一、學習《南轅北轍》
1、認讀“轅”和“轍”并理解字意。指名讀課題,大致理解詞意。
2、初讀寓言,把握寓言大致講了一件什么事?
3、研讀課文,體會那個去楚國的人可笑之處有哪些?
a、“坐著馬車在大路上飛跑”生:在大路上飛跑,路越好跑得越快,越可笑!
b.“他的朋友見了,叫住他問:‘你上哪兒去呀!’”
示例:
生:從“叫住”可見他跑得很快,很引人注意
生:也可以看出朋友很關心他,也可以看出,這個人很固執
生:“見了”“叫住”可見這人很心急,
生:“你上哪兒去呀!”用的是感嘆號,可見朋友對他這么快也有點不太贊同,言下之意是你跑的太快了。……
c.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說:“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
示例:
生:這個人很可笑:朋友這么關心他,特意把他叫住,提醒他,他仍然堅持向北去。
生:我從三個“沒關系”中,體會到他很固執,太很可笑。
生:他這么做是明知故犯,太可笑。
生:我從“越……越……越……越……”體會到他想的做的正好是背道而馳,而且還如此固執,錯的離譜。
d、創設情景:好心勸告這個固執的人,理解寓言
示例:
生:你的行動和目的是相反的,這樣子怎么能達到目的呢?
生:你這樣堅持下去,盤纏一旦用完,很可能會餓死的呀!
生:朋友你錯了,早點回來可以省點力氣,也省錢,還能更早到楚國……
……
e、理解成語“南轅北轍”
二、拓展學習《買櫝還珠》
三、作業
拓展:勸勸這個固執的人。 并在后面畫上相應的笑臉或者難過的臉,老師會根據你的勸說的內容選擇相應的笑臉。
寓言教學設計4
一、課題:
人生寓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體會感受優美的語言
3.情感與價值目標: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重點理解寓言的含義,難點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書、教參
學生準備:書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在小學時都學過寓言,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所學過的寓言,并說說它們都揭示了怎樣的道理呢?…………由此,請問大家什么是寓言?……
教師板書,學生記錄: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二)《白兔和月亮》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5、拓展延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學完這一課,你又能為自己積累到什么樣的人生哲理?
6、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7、小結: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正確的看待得與失,才能使我們能夠平和生活。
(三)《落難的王子》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6、拓展: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四)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五)作業
必做日記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說明神呢道理?怎樣極寫王子的脆弱?為什么把王子的遭遇編造的如此兇險?了解“天呀!太可怕了”反復出現的作用?朗讀課文情節的發展有基礎轉折?白兔從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通過對別人災難的嘆息來寫她的脆弱。通過王子之口,寫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人生在世,或福或禍不期而遇,如何面對?
(六)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周國平白兔和月亮心曠神怡地賞月諸神賞賜得失之患接著不安心痛如割請求撤銷落難的王子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七)課后反思
圍繞本課達成目標、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反思本課內容基本完成。由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寓言的介紹導入,學生的興趣很濃,對文本的理解也比較透徹。但是對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時間比較緊張,顯得倉促。應該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才能更好完成教學目標。
寓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則寓言。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說說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兩則”的“則”是什么意思?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
二、教學《亡羊補牢》
1、出示課題,理解題意:
⑴讀題,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⑵誰能連起來把題目解釋一下?(羊丟失以后修補羊圈。)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文中生字新詞:
⑴自由讀課文,組內生字新詞過關。
⑵重點糾音:“羊圈”的“圈”;“窟窿”的“窿”。
重點析形:叼、悔、修。
重點釋義:叼走、街坊、勸告、后悔、從此。
3、學習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⑴默讀課文,思考:《亡羊補牢》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后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⑵養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①讀書,小組討論。
②班上交流:
開始想:羊丟了,修圈已晚,沒用。
后來想:如果現在不補羊圈,就不是丟一只、兩只的事,而會丟得更多。因此現在修還不晚。做:動手,堵上,修得結結實實。
結果: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⑶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⑷揭示寓意:
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⑸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
4、小結全文:
⑴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⑵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⑶ 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三、教學《南轅北轍》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2、自讀自悟:
⑴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⑵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3、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⑴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⑵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⑶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⑷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⑸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⑹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4、創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⑴出示圖:面對哪個人走遠的背影,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⑵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⑶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5、寫字練習:
⑴抄寫生字;
⑵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⑶抄寫詞語:
寓言窟窿勸告軟硬狼群法則后悔盤纏叼走街坊
寓言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寓言這種文體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指引著我們的生活,是可貴的語文教學資源。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寓言不是一種陌生的文體,他們之前就學習過《亡羊補牢》《南轅北轍》等寓言,但這些寓言相對來說篇幅短小、寓意單一。《紀昌學射》這則寓言則不同,通過講述紀昌向飛衛學習射箭,最終成為射箭能手這個故事。揭示了如何有效學習,最終取得成功的多重因素,給讀者以多方面的啟迪,其寓意是豐富而多元的。
對于像《紀昌學射》這樣的寓言,限于學生寓言閱讀經驗的不足,剛一接觸,會出現原有閱讀認知圖式與新材料之間的沖突──學生會按照以前閱讀過的、寓意單一寓言的方式閱讀這篇課文,進而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豐富學生的閱讀圖式;另外,因為閱讀經驗的不足,生活閱歷的缺失,這則寓言的一些啟示也是學生自讀領悟不到的,這也需要教師在解讀方向上給予指導和幫助;有些啟示學生只能模糊地感受到,卻無法清晰地說出來,這同樣需要教師提供相應的幫助和輔導。因此,《紀昌學射》這則寓言是讓學生經歷閱讀能力發展,豐富寓言閱讀經驗的好素材,也是教師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怎么去閱讀的好素材。
針對教材特點和學情特點,教者力求找準教學起點,引導學生關注看似一望而知,其實一無所知的細節,理解感悟,使學生認知水平得以提升,閱讀經驗得以豐富,閱讀能力得以發展。
教學本則寓言,教者力圖抓住《紀昌學射》與以前閱讀寓言的不同──給人以多方面啟示這一特點,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修正其原有的認知圖式,為學生提供閱讀活動展開的內驅力;抓住本則寓言“審智”閱讀的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斷領會新的學習啟示,從而豐富其原有的認知圖式,感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從而契合本單元“走進故事長廊,感受它的魅力,體會其中的道理”的主題和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領悟本則寓言關于學習的多重啟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啟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斷發現寓言多重啟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寓言閱讀的經驗。
3.在閱讀中體會寓言語言簡潔準確、生動傳神的特點,積累“聚精會神”“下功夫練眼力”“兩年以后,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等生動語言,學習分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4.認識“妻、虱”兩個字,會寫“昌、妻、刺”三個字,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不斷發現寓言多重啟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閱讀寓言的經驗,積累和發展語言。
難點:領悟本則寓言關于學習的多重啟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啟迪智慧的魅力。
四、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紅、藍兩支筆。
教師: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以每一則寓言都會給我們以啟迪這一原有認知為基礎,引導學生預測本則寓言帶給我們的啟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激發閱讀興趣,帶著明確的目標展開探究性閱讀。
(二)初讀課文,分享啟示
1.學生默讀課文,批注。
2.全班交流分享閱讀啟示。
預設:學生通過初讀可能會感受到“學習要勤奮刻苦才能成功”“學習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學習中不能驕傲自滿”等啟示。
3.教師伺機引導學生爭論,這則寓言到底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今天閱讀的這則寓言與以往不同,它會帶給我們多方面的人生啟迪,以此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研讀的動力。
(三)再讀課文,探尋寓言的多重寓意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批注。
2.學生交流發現,教師相機引導,豐富學生的閱讀策略和閱讀經驗。
教師引導預測:
(1)引導學生關注文中“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這樣的語言,發現“要想成功得有名師指導”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章關鍵語句,從而豐富對寓意的理解,滲透閱讀方法的學習。
(2)引導學生關注飛衛的語言,發現“想成功練就一項本領,先要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采用自主質疑、討論、釋疑的閱讀方法,豐富對寓意的理解。
(3)通過引導將飛衛的教和紀昌的學進行對比閱讀,發現紀昌的學習智慧,體會要創造性地學習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紀昌練習的方法并非來自飛衛的傳授這一事實,引發學生的思維。
先扶后放,體現學習能力的遷移。
【設計意圖】這篇寓言中紀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種,可以從中讀出多種關于學習的啟示,但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們竭澤而漁式地把這些啟示都揭示出來,而是在每一個啟示的發現、提煉中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梳理總結:發現獲得的啟示都是學習成功的因素。
【設計意圖】在閱讀寓言的過程中豐富認識,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俯瞰全文。關注語言文字,通過想象、聯想和對比等方式進行閱讀就能豐富思想。
(四)關注表達,積累語言
教師指導:寓言帶給我們豐富的啟示,讓我們感受到它的智慧美;寓言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精練、傳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和積累本課的語言材料,也是這則寓言學習的重要價值。
屏幕出示語句,指導學生學習分類積累。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歸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五)認讀生字,書寫漢字
【設計意圖】通過字理識字,讓學生感受漢字文化。
(六)本課小結,遷移閱讀
推薦學生課下閱讀《扁鵲治病》,產生新的閱讀期待。學生預測會帶給我們哪些方面的啟示,積累哪一類新鮮的語言材料。
六、板書設計
預設:板書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應調整,《紀昌學射》中關于學習成功的因素不可能通過這一節課全部揭示出來,引導的目的在于,感受閱讀中不斷體會、不斷發現的樂趣,從而學會思考,學會閱讀。
寓言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使用字詞,有表情朗讀;培養大膽創新的表演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表演中理解文章,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其主動性,綜合參與學習;在合作中探索并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了解并領悟如何正確面對財富和厄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教學設計:
1、由作者介紹導入(推薦《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一書)
2.引出寓言,簡略介紹寓言的定義。
——寓言通常是一種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穎稱之“寄寓之言”,王先謙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點。“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總結教訓,諷刺丑惡;特別需要揭露人們接觸到卻未曾意識到的荒謬。寓言雖是小道,作者卻也須有干預現實的膽略和洞燭人生的識見。許多大家都是寫寓言的高手。如伊索、克雷洛夫、達芬奇、列夫托爾斯泰、馬克吐溫等。
3、學生自讀《白兔和月亮》,提示學生注意作者運用文字的功力:
——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獨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舉世無雙”“無憂無慮”“各具風韻”“閑適”“牢牢盯著”“緊張不安”“心痛如割”“險象迭生”“得失之患”等,
——文中的各種微妙關系:
兩個“慷慨”,兩個“慧心”,兩次出現的意思有什么細微差別?
兩種心境——同是賞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為什么完全不同?
兩處轉折——文中有兩處轉折,各起什么作用?
兩種關系——主人與奴隸是否是絕對的?
兩個人物——白兔和諸神之王與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處?
兩種生活態度——白兔對待非分之財的態度和人類有什么不同?
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4、學生自讀,深入體會本文的寓意,說說領悟到的道理:
——參考:有時擁有是一種痛苦,放棄反而帶來樂趣;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等類似的看法……(可多角度去讀一則寓言)
5.朗讀表演《白兔和月亮》,提示朗讀者必須注意的表情:
——這只獨具審美的慧心的白兔來到林中草地無憂無慮地嬉戲,心曠神怡地賞月時的表情應該是怎樣的?白兔在得到諸神之王的慷慨決定時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活動?當她看著屬于自己的月亮時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目光與表情?等等
6、以同樣的步驟學習《落難的王子》,提倡同學間的合作。
——文章中只寫了一個場景來表現王子的多愁善感,你是否能設計出吻合其性格的其他場景?當時的王子的表情和動作、眼神應該如何表現?厄運落到他的頭上的時候,王子又會是什么樣的表現,你將從哪些方面去注意?等等。
——領悟到作者構思的奇妙:作者把極端脆弱之人擬定為王子,又極寫他的脆弱,所遭厄運突如其來不說,又極寫其兇險,作者還借王子之口傳達出寓意,借“我”與王子類似的經歷告訴人們故事的普遍性,對人很有啟發。
——疑難問題:為什么主人公定為王子?為什么極寫他的脆弱?為什么把厄運編造得如此兇險?為什么寫“我”親眼見過王子,還跟他交談過?為什么最后寫“我”也遭了厄運?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來為什么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落難之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等。
——蘊含的道理: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7、請學生自告奮勇地有表情地朗讀兩則寓言。
8、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周國平著的其他寓言,并體會寓言的寓意。
(2)課外閱讀《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教學反思】
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也是當前貫徹語文課程標準,落實最新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思維上,涉及辯證思維、逆向思維和多角度思維,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獨特體驗與感受。
寓言教學設計8
教材內容: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27課寓言兩則
教材分析:《揠苗助長》是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第七組的一篇寓言故事。該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熱切盼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思來想去,最終想出了一個幫助禾苗生長的方法,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導致禾苗都枯死。通過這則寓言,讓學生明白,無論做什么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從事物的規律,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后問題。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詞句,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方法:1、學生自主學習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則寓言故事,還記得嗎?
生:坐井觀天
師: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故事告訴我們看事物要全面,不要片面看事物。
師:今天我們學習27課寓言故事兩則中的揠苗助長。
出示:“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學生讀)板書課題,生書空
二、 自主學習
1、 出示自學要求:
自學要求:
(1)輕聲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讀課文,說說這則寓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自學
3、檢查生字掌握
(1)會讀的字(多種方式進行認讀)
yù yà jiāo chuǎn jié
寓揠 焦 喘截
(2)讀一讀(出示詞語,小組展示認讀)
揠苗助長 總是 終于 累壞
筋疲力盡 非常 枯死
4、指導書寫
出示 焦費 望算
(1)學生觀察
(2)交流識記方法
(3)學生書寫,教師指導。
三、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過渡: 這真是個有意思的故事,農夫費了很大的勁去拔苗,為什么禾苗枯死了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學習故事。
1、出示自主學習合作 合作探究
(1)、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覺得禾苗長得太慢?
(2)、他想出辦法了嗎? 他想的是什么辦法?
(3)、結果怎么樣?禾苗真得長高了嗎?
2、學生自學合作交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合作交流)
3、匯報
師:禾苗真的一點也沒長高了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為什么? 生:古時候有個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邊去
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
師:你有過焦急的時候嗎?做一做,你能用焦急的語氣讀讀嗎? 生:學生表演,多種方式讀。
師:農夫是這樣急不可待,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于是,他開始想
辦法,是什么辦法呢?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累的筋疲力盡。(多讓學生讀進行體
會)
師:他拔完禾苗累的筋疲力盡,摸著額頭上的汗,心情怎么樣?他是
怎么說的?
生: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多
讀,指導學生讀出累并且高興地語氣)
師:禾苗真的長高一大截嗎?
生:沒有,枯死了。
師:現在你知道揠苗助長是什么意思了吧!
生:揠苗助長就是拔禾苗幫助他長高。
師: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生:違反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誤了大事!
小結:小朋友,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著急,違反了事情的發展規律,反而不會有好的結果。
四、拓展延伸
1、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中國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寓言,每一則寓言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動手去找一找、讀一讀吧! (出示刻舟求劍、盲人摸象、掩耳盜鈴、畫龍點睛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內容猜猜語言故事的名稱。講一講故事。)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從朗讀入手,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寓意。在朗讀方我采用了,多種朗讀方式,如分組、小組、同桌等多 種形式。
寓言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生詞的釋義讀懂文章內容;
2、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初步領會寓言的含義;
3、學生在討論與思考中對這兩則寓言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學過程:
《白兔與月亮》
1、學生根據注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審美 風韻 慷慨 閑適 金窖 險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2、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為提示,請學生復述這個寓言
3、學生思考并討論:
a、兔的心情為什么會有前后的變化?
(白兔和月亮的關系不同:欣賞——擁有)
b、為什么能夠“擁有”,反而不快樂?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嗎?
(得失之患)
c、請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種占有的態度)
4、老師提問:在生活中,什么是你的“月亮”,你又應該如何去對待你的“月亮”?
5、作業:
請你仿照課文的樣式,仿寫一則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可加入自己的感悟)。
《落難的王子》
1、導入: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當我們面對“不測風云”、“旦夕禍福”時,應該怎么想,怎么做呢?相信大家在學了這則寓言后,應該有了自己的選擇。
2、學生根據注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多愁善感 稟告 厄運 突如其來 行乞 正色
3、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為提示,請學生復述這個寓言
4、針對導入部分,請學生回答:寓言里的王子落難時,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文字。
(做:逃出虎口,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說:“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5、王子在落難時的所做所說,和文中哪處的描述行成對比?
(課文第一節)
6、王子為什么會有前后兩種不同的想法與說法,你更喜歡哪一種?
(遭受了厄運;后一種)
7、小組討論:
a、請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b、請思考:在寓言里,如果沒有“厄運”,王子的想法和命運會是怎樣?
那么你認為,這樣的“厄運”,對王子來說,是好還是壞?
c、在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出現幾次?有什么作用?
(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8、作業:
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厄運”嗎?你是怎么對待的?是逃避還是勇敢面對?聯系課文,請寫出你的感受
寓言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重點】
認識生字。
【難點】
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兒歌、古詩。但你讀過寓言嗎?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7課的兩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寓言兩則。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認讀字音。
教師手指題目問,這四個字中哪個不認識?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讀,其他生跟讀,再指各讀。
⑵ 積累新詞“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認讀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隱含的意思。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請大家讀讀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小組討論,兩則寓言中選一則自學),要求:
⑴ 讀準字音。
⑵ 說說這兩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3、學生預習,老師指導。
4、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⑴ 檢查第一則:
指名讀生字,讀不準請同學幫忙。
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長》中的人的辦法是什么?
⑵ 檢查第二則:
方法同上。
過渡:如果大家肯努力,用心學。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三份禮物,分別放在三層樓房的三個房間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想)那大家快點練一練吧!
三、送禮物
1、幻燈打出第一份禮物是個玩具熊。
要求:先默讀詞再讀帶點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巴望 喘氣 總算 白費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竄出來 撞 樹樁 從此 丟下 鋤頭 肥
2、第二份禮物是,機靈猴:我會說。
要求:理解詞義,找出本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意思。
⑴ 巴望 焦急地 自言自語 終于 一直 筋疲力盡 揠苗助長
⑵ 忽然 竄出來 撞死 又肥又大 樂滋滋地 從此 丟下
3、第三份禮物是,美麗的孔雀:我會讀。
要求:讀準字音(可選一段讀,可全讀,讀好)
⑴ 學生練讀。
⑵ 小組內指名讀,讀的不準的地方,同組同學幫助直到讀好為止。
四、小組合作討論
1、默讀課文:同選一則寓言的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朗讀課文:學當老師,給另一組的同學講你學的寓言。
五、大組互講,互學寓言,體會寓意(形成擂臺賽看哪組學的好)
1、看圖講故事。
2、讀文中帶諷刺性的句子。
六、作業
想想現實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生字(卡片)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
“算”的中間是“目”不是“日”。
“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
2、寫美觀:
“守”字的橫不要超過“宀”。“丟”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橫卻要與寫長。“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
3、描紅。
三、讀讀想想
幻燈逐次出示三個句子:
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在樹樁旁邊等著。
讀一讀句子,去掉帶點的詞,句子的意思和原來一樣嗎?
(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和準確性)
四、朗讀比賽
兩組比賽朗讀。
五、你想對種田人說什么?
六、拓展運用
從文中找出你新學的詞語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
寓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生詞的釋義讀懂文章內容。
2、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初步領會寓言的含義。
3、學生在討論與思考中對這兩則寓言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學過程】
《白兔與月亮》
一、學生根據注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審美 風韻 慷慨 閑適 金窖
險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二、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為提示,請學生復述這個寓言
三、學生思考并討論
1、兔的心情為什么會有前后的變化?
(白兔和月亮的關系不同:欣賞──擁有。)
2、為什么能夠“擁有”,反而不快樂?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嗎?
(得失之患。)
3、請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種占有的態度。)
四、老師提問
在生活中,什么是你的“月亮”,你又應該如何去對待你的“月亮”?
五、作業
請你仿照課文的樣式,仿寫一則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可加入自己的感悟)。
《落難的王子》
一、導入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當我們面對“不測風云”、“旦夕禍福”時,應該怎么想,怎么做呢?相信大家在學了這則寓言后,應該有了自己的選擇。
二、學生根據注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多愁善感 稟告 厄運 突如其來 行乞 正色
三、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為提示,請學生復述這個寓言
四、針對導入部分,請學生回答
寓言里的王子落難時,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文字。
(做:逃出虎口,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說:“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五、王子在落難時的所做所說,和文中哪處的描述行成對比
(課文第一節)
六、王子為什么會有前后兩種不同的想法與說法,你更喜歡哪一種
(遭受了厄運;后一種。)
七、小組討論
1、請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2、請思考:在寓言里,如果沒有“厄運”,王子的想法和命運會是怎樣?
那么你認為,這樣的“厄運”,對王子來說,是好還是壞?
3、在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出現幾次?有什么作用?
(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八、作業
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厄運”嗎?你是怎么對待的?是逃避還是勇敢面對?聯系課文,請寫出你的感受。
寓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能力目標
1.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2.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過續編或自編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德育目標
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經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跟錄音仿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節,理解關鍵語詞的表達效果。
2.自讀與點撥相結合。所選四則寓言故事精短,構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過藝術地設計提問,把學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學生的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寓言的內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過探究、比較性題目的設計,如將故事情節作改變、刪節,看表達效果的變化等,拓展想像空間,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打印好的作業講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選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導入,如青蛙的肚皮、驢與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貪婪的狗、愚蠢的烏鴉等)同學們,這個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大家知道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伊索寓言》)那么,誰還能講出這部古希臘寓言匯編中的故事呢?(學生講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兩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請同學們從閱讀提示中圈點出有關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識要點。
二、資料助讀
投影顯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于講動物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寓言開始歸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匯編。其中大多是動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
三、師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么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師明確: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
學生集體誦讀,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動、鮮活。刻畫人物的方法是對話描寫為主,試比較赫耳墨斯與雕像者三問三答中句式、語氣的起伏變化。
(2)對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輕輕一句“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答語,卻見其情節波瀾,就其表達效果試作分析。
(3)梳理、歸結故事的情節脈絡。用簡練的話語填充:全篇故事分兩層,其起因和開端是,發展和結局是。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1)故事主要是通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問三答的對話來敘述的。問句中同中有變,“值多少錢”四個字用反復,而主語在第一次發問時省略,第二次點寫明,第三次則用代詞。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區別,第一次用確數,第二次比較而言,只說概數,第三次不用數詞,貶低得一分不值。
(2)雕像者的答語,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轉,給人以巨大反差,諷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襯手法的巧妙運用。
(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價值。敘述赫耳墨斯與雕像者的對話。
3.品味關鍵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1)聽讀錄音,圈點勾畫出寓言的關鍵詞語,一“笑”、兩“想”、三“問”。
(2)組織討論:
①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著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說明了什么?
③“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①“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關心的不是怎樣造福人類,而是自己的身價和榮譽,“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個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神。
②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他驕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躍然紙上。
③這段著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他心想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他竟然認為自己的身價能超過父親——作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話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為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勢利的,阿諛奉承的,他這樣猜度別人,足見其心靈的卑劣。
(3)表情朗讀,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內容的修飾語: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的形象。
學生填充,教師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等。
(4)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然后推舉代表在班上表演,學生評議。
(5)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請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對寓意的理解。
(6)鼓勵學生將故事情節作適當的改變,看看寓意會有什么不同。如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為:“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悄離去。或者赫耳墨斯來到店里,如果首先問自己的雕像的價錢,結果會怎樣呢?”
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進行討論,進一步領會作者安排情節的意圖。
(7)集體誦讀。讀出語氣、語調。
四、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
1.自由誦讀,理解寓言大意。
教師提示:這則寓言的結構安排和前一則相同,也是分敘講述故事,結敘點明寓意。
2.集體誦讀,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節。
教師明確:本文構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節大起大落,寫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轉化。故事由兩部分內容組成,先寫蚊子所獲得的勝利及其原因,后寫蚊子所遭遇的悲劇及其原因。
3.暢讀課文,圈點品析文中的兩“吹”一“嘆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點及其故事的寓意。
問題討論:(1)這則寓言以動物喻人,語言精練,具有強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樣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2)寓言用動物之間的關系來概括社會現象,諷喻了什么?下列成語中:驕兵必敗,不自量力,大意失荊州,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哪一則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它的悲痛說明了什么?
(4)蚊子敢于向獅子挑戰,而且能夠取勝,這說明了什么?
(5)蚊子如果不先發表“挑戰宣言”就去進攻獅子,結果仍然是戰勝了獅子,這對故事情節會有怎樣的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本文的擬人,能抓住蚊子和獅子的自然特征,擬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把蚊子的叫聲說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以狀其戰勝獅子得意忘形之態,十分新鮮、妥帖。
(2)描寫蚊子和獅子“戰斗”的過程,蚊子被蜘蛛網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點,用來概括社會現象,真是兩相妙合。諷刺了那些能夠戰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勝的人。
“驕兵必敗”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的醒悟是通過“嘆息”表現出來的。
“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最強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銳地諷刺了勝利后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4)蚊子的“挑戰宣言”貌似狂言。實際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抑制了獅子的優勢。它的膽量、信心,是建立在敵我雙方力量進行冷靜分析的基礎上的。啟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5)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結合情節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4.跟錄音仿讀,體會擬人的妙用和情節的起落。
五、課堂練習
展開想像、續編情節。
1.赫耳墨斯聽說自己的雕像當饒頭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態會怎樣?會說些什么掩飾這難堪、尷尬呢?
2.想像一個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跡情節,給寓言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教師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網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課堂小結
這兩則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動物;赫耳墨斯有“權力”,蚊子有打敗獅子的驕人勝利花環。它們的共同弱點是——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特別是在權力、榮譽面前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這兩則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著我們。
七、布置作業
自編寓言。題目(1)嘴和眼的對話;(2)樹和斧子。
要求:任選一題完成。運用夸張和擬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對于《智子疑鄰》《塞翁失馬》兩則古代寓言,提供關鍵字詞提示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意。自讀《智子疑鄰》,掌握不能因人廢言的寓意;研讀《塞翁失馬》理解寓言中福與禍的相互轉化。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先小組內交流,然后推舉想像新穎、合情合理的佳作在班上講述,大家欣賞、評議。
二、指導自讀《智子疑鄰》
1.資料助讀
投影:
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貴族,屢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改革政治,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納。后來,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在秦國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學李斯等人讒言所陷,下獄后被逼自殺,死時47歲。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闡明道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于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2.放多媒課件,學生欣賞畫面,感知寓言。
3.自由誦讀,教師提示下列字詞:
(1)智子疑鄰:智,聰明,這里意思是“以……為聰明”。贊賞兒子聰明,懷疑隔壁老人(偷盜)。
(2)不筑:修補。
(3)暮而果大亡其財:暮,晚上。果,果然。亡,丟失。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
4.請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口頭把故事譯成通暢的現代漢語。思考:因“天雨”而導致“墻壞”,因“墻壞”而致失盜,對此兒子和鄰人之父都有相同預見,而宋國富人卻“智子疑鄰”,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寓言的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就可以引申為: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5.請學生設想一下,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對象,會有怎樣的反應?為寓言寫一個合情合理的`續編。
三、師生共同研讀《塞翁失馬》
1.資料助讀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蘇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時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陰陽家的思想,成為一部雜家著作。這部書在闡明哲理時,涉及很多奇物異類、鬼神靈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話材料,曲折地反映了遠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都通過這部書的保存而流傳至今。
2.聽讀錄音,注意下列字詞。
教師提示:
(1)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問。
(3)其馬將(jiānɡ)胡駿馬而歸:帶領。
(4)墮(duò)而折其髀(bì):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
(5)人皆吊之: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戰: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開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絕大部分。
(8)此獨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暢讀寓言,結合提示譯成現代漢語,感知文意。
4.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禍與福是怎樣相互轉化的?
教師明確:
寓言用一連串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后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后,塞上丁壯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5.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么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么積極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聯系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師點撥:
啟示:(1)禍福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2)禍福之來,確實有許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預料的。考慮力求周全,處事力求慎重,多一些應付不測之變的準備,少一些不著邊際的幻想;一旦面臨禍患,可以處變不驚,可以減少后悔。這也是一種成熟生活態度的養成。
6.集體誦讀,深層體味。
四、課堂練習
投影:
閱讀短文,完成習題。
孔子的弟子曾參,品德高尚,一貫講信用,重諾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上去。他幼小的兒子哭鬧著,要跟媽媽一起走。妻子哄騙他說:“你不要鬧,媽媽從市上回來,就把家里的那頭豬殺了給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參真的捉住那頭豬要宰殺。妻子急忙阻攔:“這頭豬正在長膘,殺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應孩子,要殺掉它嗎?”
“唉,你怎么這樣死腦筋!我不過哄哄孩子罷了,哪里真的要殺豬吶!”
“不!”曾參堅決地說,“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如果欺騙了他,這不是教他養成欺騙的壞習慣嗎?再說,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會再相信母親的話了。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曾參終于堅持殺了那頭豬,實現了妻子許下的諾言。
1.曾參說:“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你認為正確的辦法是什么?請大致按曾參這段話的格式把它表述出來。
2.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寓意。
3.請為這個故事擬個恰當的標題。
參考答案:
1.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要用誠實來教育他,他不就養成了誠實的好習慣嗎?再說,母親有好榜樣,孩子就會學著這么去做人了。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2.說明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做父母師長的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3.曾子殺豬
五、課堂小結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見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國諸子百家著作雖然年紀很老,卻是孩子們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個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走開時,卻突然變成一個個哲理,嚴肅認真,催人深思,讓人感悟現實,體會人生。這就是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六、布置作業
(分發講義資料)
1.大公雞是那么的漂亮神氣,你看它:紅色的大冠子,紅光發亮帶有金色的羽毛,走路挺胸昂頭。啼鳴時,總愛站在高處,引頸高歌。
請發揮想像,編寫一個小故事,中心是揭示公雞驕傲的害處,使讀者受到教育。
注意要符合寓言的特點,題目自擬。
2.閱讀語段,完成1~5題。
大魚和小魚
小魚問大魚道:“媽媽,我的朋友告訴我,釣餌上的東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點兒危險,要怎樣才能嘗到這種美味而又保證安全?”
“我的孩子,”大魚說:“這兩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絕對不去吃它。”
“可它們說,那是最便宜的,因為它不取任何代價。”小魚說。
“這可完全錯了,”大魚說,“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為它希圖別人付的代價是整個的生命。你知道嗎,它里面裹著一只釣鉤?”
“要判斷里面有沒有釣鉤,必須掌握什么樣的原則呢?”小魚又問。
“那原則其實你都說了。”大魚說,“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這是一篇寓言,它構思的突出特點是通過展開情節內容。
2.文中加粗的“必須”用“必需”替代行嗎?試分析兩者的異同。
3.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正確理解文中“釣鉤”的含義。
4.“大魚”說話很注意限制性詞語運用,請從畫橫線的句子中找出兩個這樣的詞。
5.如果你是“小魚”,你覺得“媽媽”講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話是。
參考答案:
1.對話(或語言描寫)
2.都有“一定要”的意思,“必須”有強調的意味。
3.致命的陷阱(或“騙局”)
4.最安全的、絕對
5.“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或“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為它希圖別人付的代價是整個生命。”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獅子
層次:宣戰交戰被俘嘆息
(弱)飛沖戰勝(強)飛粘被吃
吹喇叭,唱凱歌被粘住被消滅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活動與探究
1.閱讀下面一則寓言,領會它的寓意,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小短文。
一匹小馬要過河,在路上遇見牛大伯,問是否可以過河。牛大伯說,水很淺,可以過。小馬正要過,忽然聽見一只松鼠大叫:“不能過,不能過!水深得很,前天還淹死了我的一個同伴。”小馬沒主意了,回家去問媽媽。媽媽叫它自己想一想,試一試。結果小馬過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說的那樣淺,又不像小松鼠說的那樣深。
2.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關于寓言的一則短文,回答問題。
①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②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可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
④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⑤寓言本來是來自普通人的言談,幾乎任何人的一生中都能講一些聰明話,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詩人和哲學家聽見了,就用文字把它們記了下來。歷史這個巨人很喜歡這些記載,就把它們珍藏起來。以后,當普通人從書中再看見寓言的時候,忘了這是自己講的,不禁大為驚訝,叫道:“這是一些什么樣的珍寶呀,這樣光輝燦爛!”
⑥寓言是慷慨的。當童話請它幫助的時候,它就到童話那里去;當小說請它幫助的時候,它就到小說那里去……所以,現在我們從童話、小說、詩歌、戲劇里都可以看到寓言的影子。
⑦寓言又是謙遜的,當一個刊物請它去做客的時候,它就等各種長篇大著都坐下之后,悄悄坐在補白欄里。
⑧寓言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它長得又矮又小,說起話來卻很逗。它雖然年紀很老,孩子們卻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因此,比較起來,它喜歡到兒童刊物那里去做客。當然,它還是同樣謙遜,等小說、童話都坐下之后,它才找一個角落坐下。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從不炫耀自己,也不指望從別人手里得到什么。
(1)短文共有八段文字,每一段都談了寓言的某一種特點,請將這些特點概括出來。
(2)作為一篇解說寓言性質、特點的說明文,本文在表現手法和語言表達方面有什么特色?
參考答案:
(1)①篇幅短小,寓意博深;②通過故事闡明道理;③通過寓言可以認識生活的意義;④寓言能夠啟發智慧,活躍思想;⑤寓言產生于生活;⑥寓言可以存在于各種文學作品之中;⑦寓言在刊物中只占不顯眼的位置;⑧寓言是兒童的好讀物。
(2)短文主要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和擬人的表現手法;語言生動、形象,趣味很濃。
備課資料
一、重溫經典
薦讀托爾斯泰的寓言
負擔
法國人從莫斯科撤走(指拿破侖侵俄戰爭失敗——編者)后,兩個農夫上街尋找財物。兩人中一個聰明,一個愚蠢。他們一起來到城里被火燒毀的地區,發現一些燒焦的羊毛。他們就說:“這些羊毛拿回家就可以派上用場。”
于是他們能拿得動多少,就收集多少,然后動身回家去。路上,他們看見街上有許多布匹。聰明的農夫便把羊毛扔掉,把自己扛得動的那么多布搭在肩上。愚蠢的農夫說:“為啥要把羊毛扔掉?已經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他一點布也沒拿。
他們再往前走,看見一些扔在街上的現成衣服。聰明的農夫又把布扔了,拾起衣服搭到肩上。愚蠢的農夫說:“我為啥要把羊毛扔掉呢?已經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綁在我背上了。”
他們繼續往前走,看見扔在地上的一些銀餐具。聰明的農夫又把衣服扔了,盡可能把銀器收拾好帶好。但愚蠢的農夫還是不肯丟棄他的羊毛,因為已經把它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
又再往前走,他們看見路上有金子。聰明的農夫扔下銀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農夫卻說:“把羊毛拿下來有什么好處呢?畢竟它已經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綁在我背上了。”
于是他們往家里走去。半路上下雨了,羊毛被淋個濕透。愚蠢的農夫只好全部扔掉它,就這么兩手空空地回家;聰明的農夫卻得到金子而富裕起來。
提示:人們已經得到的東西,如果不善于正確對待的話,有時會成為自己的負擔,就像寓言中這個愚蠢的農夫一樣。人們總是舍不得丟掉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何況,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選擇都像羊毛、布匹、銀器和金子那樣高下分明,易于辨別。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類似愚蠢的農夫那樣的人。泛言之,觀念的更新也是如此。只有拋棄一些陳舊的觀念和知識,才可以與時俱進。辭舊迎新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篇寓言的啟示是值得我們牢牢記取的。
二、閱讀知識推介
關于猜讀法
又名揣讀法,適用于文言文。猜讀不是任意的主觀臆測,而是從課文實際出發的合乎邏輯的推測。由于人們在閱讀一篇文言文時,總有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因而猜讀法就告訴讀者如何巧妙地運用已知部分去推測未知部分,從而理解全篇的內容。這種方法不求字字落實一清二楚,卻能理解全篇大意。猜讀要有一定的基礎,要懂得一些文言詞語的詞義,古漢語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猜讀法的要領是:首先統觀全文,把未知部分——難詞難句找出來,然后根據已知部分,從上下文的關系中推斷出未知部分的含義。1.從前后的語意關系來推斷。2.從前后的因果關系來推測。3.從前后的結構關系來推測,常用于加標點,分層次。4.利用對文互譯和六書造字的知識來推測詞義。5.根據字詞所占的語法位置來推測詞性和詞義。6.根據詞語的語法功能,推測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裝等。7.根據修辭手法來推測文章來源
寓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積累文言重點詞語并了解《韓非子》和《呂氏春秋》。
2、引導學生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把握故事情節,領悟寓意。
過程與方法:
在揣摩、理解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意”的閱讀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認識固執守舊、脫離實際的不良后果,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念,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并背誦兩則寓言。
難點:引導學生深層理解寓意進而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教學方法】
朗誦法、合作討論法、品味欣賞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課時教學要點:引導學生學習《刻舟求劍》
一、情景導入
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中蘊含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鄭人買履》,下面我們一起來背誦這篇短文(學生背誦),通過這篇寓言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則寓言,看看從這則寓言中我們又會明白什么道理呢?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背景資料(多媒體顯示)
呂不韋戰國末秦相,相傳門下有賓客三千
《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也稱《呂覽》,是戰國末秦相呂不韋的門客編寫的一部書,是雜家的代表作。
2、引導學生敘述故事內容
3、學生展示所積累的字詞(多媒體顯示)
涉shè遽jù契qì矣yǐ若ruò
4、學生初讀課文,要讀出人物的語氣。
三、合作討論、疏通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詞語,疏通文句,圈點勾畫疑難文句。
2、學生交流疑難文句,合作研討,學生試譯課文,教師對疑難問題予以引導。(多媒體顯示)
明確:重點詞語:遽:立即、匆忙。契:雕刻。是:指示代詞,這兒。
疑難語句:遽契其舟:急忙在船邊上刻下記號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經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3、學生合作,師生共同釋疑:(多媒體顯示)
1)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故事的起因?
2)結果找到了嗎?
3)為什么沒找到?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
4)文中哪句話表達了作者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這是個什么句?
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明確:1)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2)沒有
3)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學生答“舟已行矣,而劍不行”亦可)
4)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反問句。
4、引導學生按照起因、經過、結果、議論的順序背誦全文
四、合作探究,理解寓意
1、教師預設: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什么?(多媒體顯示)
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建明確: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不懂得船既然離開了河中心,而刻記號的地方已經不是掉劍的地方了。
2、教師預設:請用“這則寓言諷刺了,從而告訴我們”的句式談談你對文章寓意的理解。(多媒體顯示)
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建明確:這則寓言諷刺了那種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而采取靈活對策的蠢人,從而告訴我們做事要根據客觀實際與變化了的情勢,以發展的眼光靈活機動的處理事情。
五、鏈接生活,啟迪人生
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啟發?(多媒體顯示)
學生討論,明確:(示例)我們做事要根據客觀實際與變化了的情勢,以發展的眼光靈活機動的處理事情。尤其是我們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面對變化了的環境以及新的學習內容,我們不能完全沿用小學的那套學習方法,而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絕不能因循守舊做刻舟求劍中的楚人。
六、當堂訓練,復習鞏固(多媒體顯示)
翻譯:是吾劍之所從墜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學生試背全文
七、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時所學的知識
1、呂不韋及《呂氏春秋》
2、重點文言詞語及課文翻譯
3、文章寓意及對我們的啟示
八、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刻舟求劍》
2、完成《基礎訓練》
【板書設計】
古代寓言二則
寓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
2、總結讀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4、學習一定的寓言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交流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2、掌握一定的寓言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1、仔細閱讀《伊索寓言》
2、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我們讀了《伊索寓言》并做了筆記,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都對這本書了解了多少。
看下列圖片,你能回憶出是哪個故事嗎?
我們所說的這些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
1。通過閱讀和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請學生簡要介紹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臘寓言作家。傳說是奴隸,后憑借聰明才智獲得自由。善講寓言諷刺權貴,終遭殺害。所編寓言經后人加工,以詩和散文的形式發表,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其中《農夫和蛇》、《狼和小羊》、《狐貍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種文字譯本,對歐洲文學中的寓言創作影響很大。
2、說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
[板書提示:寓言:故事——道理。]
今天我們就再來讀讀《伊索寓言》。
二、一睹為快、自我發現
1、說說你發現了《伊索寓言》有什么特點。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動物或與動物打交道,出現頻率最多的如:狼,獅子,狗……牧人、漁夫……)
[板書:人物形象——動物、與動物打交道的人、神]
2、結構特點——先講故事,再點明寓意。
3、語言生動幽默,善于諷喻。
總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經驗非常豐富多彩。這些經驗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導生活,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則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訓”,這些“教訓”顯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較切題,有的并不切題,甚至牽強附會,閱讀時不必受這些“教訓”的束縛,這樣更可以體會寓言所蘊含的智慧的豐富性。
三、邊讀邊聊,汲取營養
1、多角度交流,明白寓意:寓言最大的寫作手法是比喻、擬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蚊子和獅子》為例,談談你從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啟示(可以從不同的形象,故事結局等方面去探討)
蚊子:可以以弱勝強,但不能驕傲,否則就會失敗;
只有憑智慧才能戰勝比自己強大的對手;
要善于發揮自己的特長。
獅子:強者不能驕傲自滿,更不能小視弱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2、我來找寓意
讀《兩只口袋》《 驢和狼》《馬和驢》《狐貍和狗》《銜肉的狗》幾篇寓言,同位交流理解,概括其寓意。
3、欣賞同學作文,比較寓意的深刻性與新穎性。
①水滴與大海
……大海對水滴說:“我非常強大,比你們任何一滴
水都強大,我是不可戰勝的!”小水滴不服:“成功在
于堅持,而不在于強弱。”大海大笑起來:“不可能,
不如我們來比賽吧。看誰先將石頭打碎。”
……
大海認為這件事自己一瞬間就可以完成,所以…
這一天,水滴終于滴穿了石頭。大海慌了,猛力向石頭
撲去,可是,除了陣陣浪花,石頭一點變化也沒有。
②水滴和石頭
一座廢棄的工廠里,水池里一塊粗糙的石頭對水管滴
下的水滴說:“你這些水滴,對我的作用就是沖沖涼而已,構
不成傷害。”水滴沒有做聲,不過加快了滴水的速度。
……
比較內容: 從“水滴石穿”這一成語中得到啟發,改編而成。
出示寓意:
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要做一件事,必須經日久積累。
②這個故事說明歧視那些弱小的力量,最終你會被這力量打敗。
4、小結:概括文章寓意需注意
寓意要正確;寓意要有新意;寓意要切合時代;……
四、推理情節,辨析寓意
1、 比較閱讀原文與改后文章的區別有哪些。
①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又問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錢,知道可以做贈品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② 蚊子向獅子挑戰。比賽開始,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轉身飛走了。一不小心,卻被蜘蛛網粘住了。
①中缺少心理和神態描寫;②中缺少語言和動作描寫。
2、思考: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有變化,缺少諷刺意味。
寓言要用簡短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突出人物或動物的特征,從而達到諷喻性的目的。
3、比較學生習作,缺少什么:
毛毛蟲與小白鴿
一天,一只小白鴿和伙伴們出去玩,他們在空中打鬧嬉笑著。忽然,小白鴿似乎聽到有人在叫。于是,他獨自離開了隊伍,飛下來看個究竟。小白鴿越飛越低,叫聲似乎從河邊傳來的。小白鴿立刻加快速度,到了河邊看到一只溺水的毛毛蟲,原來就是他在叫。小白鴿立刻把毛毛蟲從水中救了出來。毛毛蟲非常感激,想著一定要報答小白鴿。終于機會來了,有一天毛毛蟲走在路上,發現一個人在捕鳥,而捕的鳥正是他的恩人——小白鴿。毛毛蟲爬到捕鳥人的腳邊,咬了他一口,放走了小白鴿。 最后,小白鴿和毛毛蟲成為了好朋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知恩圖報。
獅子與報恩的老鼠
獅子睡著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獅子猛然站起來,把他抓住,準備吃掉。老鼠請求饒命,并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獅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來獅子被一個獵人抓獲,并用繩索把他捆在一棵樹上。老鼠聽到了他的哀嚎,走過去咬斷繩索,放走了獅子,并說:“你當時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報答,現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報恩。”
這故事說明,時運交替變更,強者也會有需要弱者的時候。
比較后,討論習作與原文有什么差別?(生交流回答。)
4、讀習作,提意見。
鼻子和眼睛
有一天,鼻子問眼睛我們誰最美麗。眼睛說應該是我,我能看見世界的美麗,所以說起來我是最美麗的,如果人們沒有我,就會什么都看不到。我是最有用的,也是最美麗的。眼睛一直在強調。鼻子說我是最美的,我高高在上,如果人們沒了我就聞不到東西了,就不完整了,所以我最重要,我最美。眼睛和鼻子一直在爭說自己最重要,最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干什么事情都要比,每個東西都有自己的作用,不要和任何人作比較,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同學討論交流,明確修改意見。(加神態描寫)
5、總結:
讀寓言還要了解故事是通過哪些寫作手法刻畫形象的,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能鮮明生動的刻畫形象。
五、意猶未盡,特別推薦
有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也有人說,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簡單走向復雜,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阿里斯托芬:“你連伊索寓言都沒讀熟,可見你是多么無知和懶惰。”
寓言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寓言的寫法──簡短的故事里寓含一個深刻的道理。
2、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導學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
3、學習本文精美的語言。
【重難點】
重點: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導學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
難點: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導學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
【教學設想】
1、學生對寓言這種體裁比較熟悉,可以從以前學過的寓言導入,然后通過比較了解寓言的特征。
2、故事學生比較喜歡,但本文重點與難點之處在于:寓言與人生的關系要弄明白作者著意表達的是人生中的道理。可以讓學生對故事提出問題,探究思考,然后再提示出寓意,最終要讓學生明白,效果應當比較好。
3、本文語言精美,可以通過反復朗讀積累優美詞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故事里寓含的道理。
(這個環節可讓學生溫習舊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讓學生上網或圖書館查閱說一點新的寓言 。)
如《拔苗助長》,真有那么傻的農人嗎?那么這個故事想告訴人們什么?
2、小結寓言的特點: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律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戒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采用擬人、夸張、想象等手法,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今天學的是現代寓言。
二、揭題審題
本文題為《人生寓言》,發現沒有?在寓言的前面加上了人生二字,讀后思考,為什么要加這二字?(這個問題可以放在最后解決,當作一個懸念)
三、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嬉戲(xī) 稟告(bǐng) 厄運(è)
慧心: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嗇。
閑適:清閑安逸。
審美:欣賞、領會事物和藝術品的美。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四、學習《白兔和月亮》
1、故事內容復述。
2、問題探究:
⑴ 白兔對待月亮的前后態度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月亮原先不屬于自己,現在屬于他了。
你能從文章找出一個關鍵詞來說明嗎?
得失之患。
得到月亮不就是好事么?為什么又成為患?
再比如,白兔得到了青草,有東西吃了,當然高興了。為什么得到這么美好的月亮卻反面擔心呢?
⑵ 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為什么不題為《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
白兔擁有青草,就像天空擁有月亮一樣自然而然,而擁有月亮實在是不配擁有。
以《白兔和月亮》為題,因為傳說中,月亮中有白兔,順著這個意思寫。
討論后,就可以明確認識到: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的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處于兩種不同的關系,決定了白兔呈現兩種不同的心態,擁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⑶ 文中有句話說: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這里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換句話說,就是人類的慧心已泯。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現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也是本文加上人生二字的意義所在,作者寫作就是為了讓人們明白人生的道理。
3、大家可不可以從這故事中也想想自己生活中類似的事?
讓學生說說和白兔類似的事。如撿到很多錢
(通過擴展,讓學生明白人生的道理。)
寓意提示──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五、學習《落難的王子》
導入:周國平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1、故事復述。
2、問題研究,寓意提示:
⑴ 王子沒落難前聽到別人遭受厄運是怎么說的?自己落難時他又是怎么說的?各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生活得如何?
⑵ 文中主人公為什么設置為王子?怎樣的王子?
生性脆弱。
⑶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這是落難王子說的話,從中可以看出王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什么道理?
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⑷ 天哪,太可怕了在別人落難時,王子落難時,我落難時三次反復出現,有什么用意?──表明,任何人遭受厄運時都得承受,而且都能承受!
⑸ 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說說你自己或身邊的哪些人怎樣堅強面對不幸的?
⑹ 天有不測風云若今后你遇到厄運你會怎樣做?
3、有關厄運的名言積累: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
──日本諺語
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
──鮑蒙特與弗萊徹《榮譽之勝利》
苦難磨練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
──塞內加《論天意》
六、兩篇寓言進行比較閱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
3、 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
七、課外練習
讀幾則寓言,然后說說寓意。
【寓言教學設計(精選15篇)】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設計【薦】10-23
【推薦】《寓言》教學設計10-18
《寓言》教學設計【熱門】07-02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5篇)10-20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5篇10-20
《古代寓言》教學設計8篇05-28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合集15篇10-22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集錦15篇)10-22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集合15篇10-22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