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理寓言
在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里,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鄭人買鞋
鄭國有一個人,眼看著自己腳上的鞋子從鞋幫到鞋底都已破舊,于是準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
這個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己腳的長短尺寸,隨手將小繩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門了。
一路上,他緊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來到集市。集市上熱鬧極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柜臺。這個鄭國人徑直走到鞋鋪前,里面有各式各樣的鞋子。鄭國人讓掌柜的拿了幾雙鞋,他左挑右選,最后選中了一雙自己覺得滿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里忘記帶來。于是他放下鞋子趕緊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盡管他快跑慢跑,還是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陽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店鋪已經關門。他來到鞋鋪,鞋鋪也打烊(yang)了。他鞋沒買成,低頭瞧瞧自己腳上,原先那個鞋窟窿現在更大了。他十分沮喪。
有幾個人圍過來,知道情況后問他:“買鞋時為什么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的。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人的腦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樣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觀實際,自以為是的人不也像這個揣著鞋尺碼去替自己買鞋的人一樣愚蠢可笑嗎?
新褲與舊褲
鄭縣一個姓卜的人,他有一個愚不可及的妻子。這個蠢妻子常常做出一些叫人哭笑不得的事。
有一次,這個姓卜的人要出門,覺得沒什么像樣的衣服,于是對妻子說:“給我做條褲子,好嗎?”妻子說:“可以。但是,你要做什么樣的褲子呢?”丈夫說:“就做跟原來那條舊褲一樣的吧。”
妻子按丈夫的吩咐,找出那條又舊又破又臟的褲子。她先是按舊褲子原來的那種面料、花紋到集市上去買布。因為畢竟隔了幾年時間,所以她在集市上怎么也找不到和舊褲的面料一模一樣的布。因此這個愚妻非常焦急,她想:“如果找不到像舊褲那樣的布,我怎么能做出像舊褲那樣的褲子來呢?”她四鄰八鄉逢人便問,到處去找做舊褲時用的那種布料。愚妻誠心“可嘉”,她花了不少時間,終于買到了她找的那種布,布上的花紋跟舊褲的花紋一模一樣。
回家以后,她對著舊褲比劃著裁剪,把長的地方剪短,把寬的地方剪窄,就這樣,她依樣畫葫蘆,花了幾天時間,好不容易將新褲子縫起來了,她高興得手舞足蹈。
可是,她仔細一想,又犯起愁來了。她發現新褲與舊褲還是不一樣。舊褲又臟又破,到處大窟小眼的,新褲哪里像舊褲呢?這個愚妻拿起新褲看著,絞盡腦汁地想呀想呀,她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她把新褲放在地上揉呀、搓呀、捶呀、踩呀,累得筋疲力盡,終于把新褲弄得跟舊褲一樣又臟又破。
當她十分得意地將做好的“新褲”拿給丈夫看時,丈夫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最后,這個男人指著愚妻手上拿著的破褲子,氣憤地吼道:“既然還是一條破褲子,那我不如就穿原來的,何必還要你做新的呢!”
這個愚蠢的妻子對舊褲全盤照搬,結果弄巧成拙,自己害自己。
浴屎避“鬼”
燕國人李季有一妻一妾,卻不知道憐惜她們。李季常常讓妻妾在家守著空帷,自己卻獨自遠出、云游四方。時間一久,他的妻子和一個男人私通起來,李季的妾也卷進了這樁桃色旋渦。
有一天,李季突然從外地歸來。當時他的妻妾正在屋里與那個男人尋歡作樂。她們聽到李季敲門的聲音都嚇了一跳。李季的妻子害怕事情敗露以后丈夫不會饒恕自己,急得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李季的妾心想自己本來只是一個賤配,因此不像李季的妻子那樣顧慮重重。她在一旁給李季的妻子出主意說:“等一會兒我們把門打開時,就讓這個公子赤身裸體、披頭散發地沖出去。自家的男人要是問起這件事來,我們就說什么都沒有看見。”那個到李季家通奸的男人照著這話做了。他光著身子從李季的臥室中沖出去,與李季迎面相遇、擦肩而過。李季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搞懵了。大白天里怎么會突然冒出這么一個一絲不掛、不知羞恥的人呢?李季急忙進屋里去問妻妾:“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哪來的這么一個不穿衣服的男人?”他的妻妾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怎么什么都沒有看見呀!”李季說:“假使你們剛才真的都沒有看見那個男人,莫非是我碰見鬼了吧?”她的妻子隨聲附和地說:“如果你剛才真的看到了一個光身子的男人是從這間屋子跑出去的,那么這個人肯定是鬼。”
李季相信了那個光身子的男人是鬼的說法以后,心里頓時惶恐不安起來。他對自己的妻妾說:“我碰到了鬼該怎么辦呢?”她的妻子說:“你快去把牛、羊、豬、雞、狗的糞便收集起來,用這五牲的屎尿洗一洗身子就可以避鬼去邪、求得平安了。”李季說:“這個辦法很好!”于是,他真的在五牲的屎尿堆里洗起澡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一個相信虛妄形象的人眼里,客觀存在的真實性將被扭曲和否定。由此看來,現實生活中之所以有人們解釋不清的各種笑話,恐怕都與忘記了科學的基本原理,盲目迷信某些偶象有關。
膳吏辯誣
晉文公在位的時候,曾遇到過一起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陷害案。
某日,一個侍從在御膳間端了一盤烤肉,恭恭敬敬送到晉文公面前請其就餐。晉文公拿起餐刀正準備切肉嘗鮮,忽然發現肉上粘著不少頭發。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小刀,命人去找膳吏。
那個膳吏看到傳召的侍從臉色不好,一路上不停地捉摸這次晉王召見的原因。究竟是剛送去的烤肉火功不夠,還是燒烤時用料不當,口味欠佳呢?他哪知道一見晉文公就遭到一陣責罵。晉王氣勢洶洶地說道:“你是存心想噎(ye)死我嗎?為什么在烤肉上放這么多頭發?”膳吏一聽,原來發生了一件自己沒有料到的禍事。雖然他明知道這件事里面有鬼,但在君王的氣頭上是不能辯白的`。否則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招致橫禍。因此,膳吏急忙跪拜叩頭,口中卻似是而非、旁敲側擊地說道:“請君王息怒,奴才真是該死。烤肉上纏著頭發,我有三條罪責。我用最好的磨石把刀磨得比利劍還快,它能切肉如泥,可就是切不斷毛發,這是我的第一大罪過。我在用木棍去穿肉塊的時候,竟然沒有發現肉上有一根毛發,這是我的第二大罪過。我守著炭火通紅、烈焰炙人的爐子把肉烤得油光可鑒、吱吱有聲、香味撲鼻,然而就是烤不焦、燒不掉肉上的毛發,這是我的第三大罪過。不過我還想補充一句,您是一位明察秋毫的賢明君主,您能不能把堂下的臣仆觀察一遍,看看其中是否有恨我的人呢?”晉文公覺得膳吏所言話外有音,所以對案情產生了一點懷疑。他立即召集屬下進行追問,結果不出膳吏所料,真的找出了那個想陷害膳吏的壞人。晉文公下令殺了那個人。
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客觀世界里充滿了矛盾。我們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矛盾面前立于不敗之地。
新媳婦
衛國有戶人家娶媳婦。婆家借來兩匹馬,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匹,用三匹馬駕著車,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十分隆重地去迎接新娘子。
到了新娘家,迎親的人將新娘子攙上馬車。一行人告別新媳婦的娘家人之后,就趕著馬車往回走。
不料,坐在車上的新娘指著走在兩邊拉車的馬問趕車的仆人說:“邊上的兩匹馬是誰家的?”駕車人回答說:“是向別人家借來的。”新娘又指著中間的馬問:“這中間的馬呢?”駕車人回答說:“是你婆家自己的。”新娘接著便說:“你若嫌車走得慢,要打就打兩邊的馬,不要打中間的馬。”駕車人有些奇怪地看了看這位新媳婦。
迎親的馬車繼續前進,終于到了新郎家。伴娘趕緊上前將新娘扶下了車。新媳婦卻對還不熟悉的伴娘吩咐說:“你平時在家做飯時,要記住一做完飯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掉,不然的話會失火的。”那位伴娘雖然礙著面子點了點頭,心里卻有點不高興這個新媳婦的多嘴。
新媳婦進得家門,看到一個石臼放在堂前,于是立即吩咐旁邊的人說:“快把這個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戶下面去,放在這里妨礙別人走路。”婆家的人聽了這個新娘子沒有分寸又講得不是時候的話,都不免在心里暗暗發笑,認為新娘子未免太愛講話又太不會見機講話了。
其實,這新媳婦所說的三件事,對婆家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可是她剛踏進婆家門就儼然以主婦自居、多嘴多舌的做法卻引起了旁人的反感。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人說話、辦事,要有理有利有節,講究策略和方式。如果不顧時機、不分場合,即使是好話、好事,也不僅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往往還會被別人笑話。其結果,一個本來很有智慧的人,反而被別人當成了傻瓜,以至于他以后的事情就難辦得多。
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中國哲理寓言】相關文章:
有哲理的中國寓言故事12-10
高傲的大雁【哲理寓言】12-15
哲理寓言故事:火焰12-08
寓言哲理小故事15篇12-29
哲理寓言故事(15篇)12-28
哲理寓言故事15篇12-26
飽含哲理的寓言小故事12-08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大全01-06
中國自信的寓言故事01-05
中國寓言故事(15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