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寓言成語的故事
《現代漢語詞典》上解釋“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關于寓言成語的故事:歧途亡羊
楊朱的鄰居丟失了一只羊,全家都出去尋找,還要請楊朱的仆人幫忙。
楊朱覺得很好笑,對鄰居說:“你只丟失一只羊,用得著這許多人去找嗎?”鄰居說:“你不知道,野地里岔道多,還是人多些好。”楊朱就讓仆人去幫著找,去了半天才回來。
楊朱問鄰居:“羊找著了沒有呢?”“唉,”鄰居嘆了口氣說,“找不著了。”楊朱又問:“怎么會找不著的`?”鄰居回答說:“岔道之中又有岔道,誰知道羊跑的是哪一條道呢!我們只好回來了。”
歧途亡羊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
歧途亡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關于寓言成語的故事:燕人還國
有一個在燕國出生,在楚國長大,直至花甲之年還不曾回過家鄉的燕國人,因為思鄉心切,不顧年事已高,氣血衰退,居然獨自一人不辭勞苦,千里迢迢去尋故里。
他在半路上遇到一個北上的人。兩人自我介紹以后,很快結成了同伴。他們一路上談天說地,起居時互相照應,因此趕起路來不覺得寂寞,時間仿佛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他們就到了晉國的地界。
可是這個燕國人沒有想到與自己朝夕相處、一路風塵的同伴竟在這時使出了捉弄人的花招。他的那個同伴指著前面的晉國城郭說道:“你馬上就要到家了。前面就是燕國的城鎮。”這燕人一聽,一股濃厚的鄉情驟然涌上心頭。他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兩眼被淚水模糊了,臉上愴然失色。過了一會兒,那同伴指著路邊的土神廟說:“這就是你家鄉的土神廟。”燕人聽了以后,馬上嘆息起來。
家鄉的土神廟可是保佑自己的先輩在這塊燕國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圣地呵!他們再往前走,那同伴指著路邊的一棟房屋說:“那就是你的先輩住過的房屋。”燕人聽了這話,頓時熱淚盈眶。滾滾的淚水把他的衣衫也弄濕了。祖居不僅是父母、祖輩生活過的城堡,而且是自己初生的搖籃。祖居該有多少動人的往事和令人懷念的、神圣而珍貴的東西呵!那同伴看到自己的謊話已經在燕人身上起了作用,心里暗暗為這種騙人的詭計自鳴得意。他為了進一步推波助瀾,拿燕人取樂,沒有等燕人的心情平靜下來,又指著附近的一座土堆說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墳。”
這燕人一聽,更是悲從中來。自己的祖輩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墳墓里。這座祖墳不就是自己的根嗎?雖然說這個燕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闊別多年的先輩墳前,卻感到自己像一個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禁不住強烈的心酸,一個勁地放聲痛哭起來。到了這個地步,那同伴總算看夠了笑話。他忍不住滿腹的暢快,哈哈大笑起來。像個勝利者一樣,那同伴對燕人解嘲地說:“算了,算了,別把身子哭壞了。我剛才是騙你的。這里只是晉國,離燕國還有幾百里地哩。”聽了同伴這么一說,燕人知道上了當。他懷鄉念舊的虔誠心情頓時煙消云散。緊接著占據他心靈的情感是,他對因輕信別人而導致的過度沖動深感難堪。
當這個燕國人真正到了燕國的時候,燕國的城鎮和祠廟,先輩的房屋和墳墓,已不像他在晉國見到的城市、祠廟、房屋和墳墓那樣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他觸景生情的傷感反而減弱了。
在幾十年里蓄積起來的一腔思鄉激情提前在晉國爆發,隨后又遭到了褻瀆。因此,當他真的到了故鄉,不僅再也無法重新積聚剛踏上歸途時的那股強大的追求力量,而且神圣的信仰也被欺詐蒙上了一層暗淡的陰影。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用真誠的態度對待朋友和自己的事業。爾虞我詐到處泛濫的社會環境,很容易動搖人們高尚的信念。
關于寓言成語的故事:舍生取義
春秋末期,晉國有六大家族,分別是智氏、韓氏、趙氏、魏氏、范氏、中行氏。這六家你打我我打你,先是范氏、中行氏滅亡,再以后是韓、趙、魏滅了智氏,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陽之戰”。
如今單說這期間有一個刺客,雖然不是王侯公卿,也不是什么推動歷史進程的大人物,幾千年來卻一直以舍生取義的精神為老百姓稱贊。那么這位是誰呢?他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悲情英雄——豫讓。
豫讓最初在范氏家族當門客。所謂門客,就是當時的大族世家養一些人,平時也不做什么事,到了需要的時候,就要這些人出力賣命。門客分上中下三等,下等門客就是管飯,過年過節發點過節費什么的。中等門客吃飯有魚肉,出門有車,待遇要好一些。至于上等門客,是要參與大事的,也就是心腹了。
豫讓在范氏那里挺不招人待見的,當他是下等門客,一日三餐倒不愁,不過始終不見重用。豫讓不想這么碌碌無為一輩子,就跳槽到了中行氏的門下。中行氏對他還不錯,把他提到了中等門客,生活方面好多了,但是豫讓待了兩天還是不滿意,又走了,就到了智氏門下。
當時智氏是晉國最大的勢力,家主智伯慧眼識人,見到豫讓好生恭敬,直接提拔為上等門客,凡有大事都要找他商量,把個豫讓感動的,決心輔佐智伯干一番大事業。但是很不走運,當豫讓出外辦事的時候,智氏家族被韓、趙、魏三家聯手給滅了。
滅就滅了吧,反正春秋時期誰厲害誰就是老大,但是趙氏家主趙襄子辦了一件糊涂事,不但把智伯的頭顱懸掛在城頭示眾三日,還揚言要把這頭顱做成酒杯,用來喝酒賞月!這話傳到豫讓耳朵里,他想,智伯把自己當個人看,這個仇一定要替智伯報了!
再說趙襄子,那是春秋時期了不得的人物,有點像三國時期的曹操,也就是奸雄一個。他以少勝多滅了智氏,也擔心復仇,隨身總帶著一群侍衛,連吃飯睡覺都不離開。
這一天,趙襄子上廁所,到了廁所外面,隱隱看到里面好像有人影。他這人疑心大,就讓侍衛進去看看是什么人。侍衛們進去,很快帶出個臟兮兮的大漢來:“啟稟主公,這人是個清廁工。”趙襄子利目一掃,看見大漢袖筒里有反光,立即大喝一聲:“給我搜身!”
這一搜就在袖筒里搜出一把匕首。不用說,大漢就是豫讓了。他見事情敗露,知道很難活命了,就破口大罵趙襄子的殘暴。趙襄子聽了幾句就明白了:“你是智伯的門客豫讓啊,想不到智氏一族后人那么多,卻沒有一個敢來的,反倒是你一個小小的門客有這般膽識!”停了停,他又說:“我敬你是一個義士,就不殺你了,你走吧。”
這話把豫讓說愣了。不殺我?哪有這種好事啊。不過看上去趙襄子不是開玩笑,于是他對趙襄子深施一禮,說:“感謝您的不殺之恩,不過這個仇我還是要報的。”說畢揚長而去。
趙襄子打的是什么算盤呢?
他知道眼下雖然滅了智氏,可是韓氏、魏氏也不是省油的燈,需要時時提防,這就需要大量充實自己的`人馬。他放了豫讓,是給侍衛以及所有部下看的:看見沒?我是多么尊重講義氣的人吶,就連刺殺自己的人也能放過,你們也要對主公我講義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過放歸放了,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開玩笑,讓侍衛畫了豫讓的畫像,傳給大家看,讓他們都小心這個人。想了想還是不放心,干脆派人監視起豫讓來,看看他每天都在做什么。
這時候豫讓住在朋友青平家里,趙襄子雖然沒抓自己,卻來了個全天候監視。就連上個廁所,都被人從外面偷窺。豫讓一想,這還怎么報仇啊,看來只能使出非常手段了。某一天夜里,豫讓離開朋友家,失蹤了。青平連忙去街上找,找了好幾天也沒找到。當時春秋時期的城可不大,青平直納悶,豫讓這是藏哪里了?
其實,豫讓還在這個城里,他知道要避開趙襄子的耳目很難,就穿了一件乞丐衣服,把生漆涂到臉上手上。生漆可是有毒的,沒多久皮膚就潰爛了,好好一個人變成了人見人厭的乞丐。
外貌改變了,可聲音變不了,豫讓裝乞丐乞討的時候,難免要說話。這一天,路上遇到朋友青平了。青平聽出了他的聲音,也不管豫讓身上有多臟,就去抓他的手。豫讓慌忙躲閃,可是沒躲開。這時青平就說了:“像你這樣的人,我知道勸也是白勸,可是也沒必要殘害自己的身體啊。你可以假裝歸順趙襄子,近身的時候突然殺掉他不就行了嗎?”
豫讓說:“那不行,我殺趙襄子是為了一個義字,如果假裝歸順再出手,那我就不是義了,對趙襄子就是欺騙。你不用多說了。”青平還是不肯撒手,豫讓甩脫他就跑了。
這時豫讓又想,自己的聲音既然能被朋友聽出來,那么趙襄子的人也能聽出來,他就用了一招狠的,吞火炭!把燒得通紅還帶著火苗的木炭吞下去,那是什么滋味?但豫讓堅持住了,他成功地毀掉了自己的嗓子,雖然能說話,但是徹底啞了。
這一番努力不是白費的。晉哀公四年,趙襄子騎著馬,后面跟著一隊徒步行進的侍衛從赤橋經過。豫讓埋伏在橋下的洞里,懷抱著長劍靜靜等候。這一刻,他想起了把自己當個人物看的智伯,想到了長達數月的隱忍。
來了!馬蹄聲碎,像敲在豫讓的心上。近了!他握緊長劍,手上青筋暴起。到了!豫讓如猛虎般躍起——刺出——收劍——呆住。他發現騎馬的人只是一名侍衛,趙襄子步行隨后。
歷史結結實實地跟豫讓開了一個玩笑。當趙襄子騎馬來到赤橋前,他的馬怎么也不肯前行。一向疑心過重的趙襄子就下了馬,讓一名侍衛騎上過橋。于是,豫讓的致命一擊成為煙花泡影。
豫讓呆呆地看著腹部遭到重創的侍衛倒在地上。趙襄子看著豫讓,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他恨,為什么明明放過這人一馬,還敢再次前來;他敬,好一個為主報仇的義士,讓他這顆奸雄的心也為之顫抖;他悲,這種人物為何不是自己的麾下,不然何愁大業難成?
此時,眾侍衛已把豫讓團團圍住,就要萬刃分尸。豫讓微微閉目,面帶悲憤。這時趙襄子一舉手,說:“慢!豫讓我問你,你跟過范氏,跟過中行氏,最后跟智氏,可你從來沒有給范氏和中行氏報過仇,為什么要鍥而不舍地替智伯報仇?”豫讓笑笑:“很簡單,因為他把我當個人物看,我就用人物的行為來報答。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啊!”
趙襄子被他這種舍生取義的行為深深感動了,他沉吟半晌,決定再次放過他,不由說:“豫讓,我就再——”這時眾侍衛大聲呼喊:“主公,他不但連續行刺,還殺傷了我們的人,這個人不能放!”
趙襄子聞言有點猶豫。反倒是豫讓分外從容,他輕輕坐在地上,說:“我已經盡了力,仇卻未報,活著有什么意思?請您把外袍賜給我吧,我要砍上三劍,以便對死去的智伯有個交代。”
趙襄子的手有些抖,不過還是脫下了袍。豫讓舉劍連砍三下,大笑三聲,又大哭三聲,然后拔劍自刎。
這就是悲情英雄豫讓,一個在歷史長河中始終難以湮滅的人物。他的舍生取義,他的士為知己者死,一直為后人所稱道。
舍生取義:為維護正義事業而不怕犧牲生命,勇于獲取正義。
【寓言成語的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寓言故事09-05
成語寓言故事09-01
寓言故事成語09-16
寓言故事的成語06-25
南轅北轍寓言成語的故事06-11
成語寓言故事精選06-15
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07-25
寓言故事的成語故事09-08
成語背后的寓言故事精選07-14
成語亡羊補牢的寓言故事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