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通用31篇)
寓言通常為散文體寫的簡短故事,有時也采用詩體形式,大多具有諷刺、勸喻或訓誡的寓意,因而稱為寓言。擬人和借喻是寓言常用的藝術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相關內容。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
很久很久以前,烏鴉是彩色的。有一只烏鴉在天上飛膩了,看到魚兒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很是羨慕,便也想和魚兒學習游泳。
烏鴉飛到岸邊,對一條魚說:“魚老弟,你可不可以教我學游泳?”金魚笑著問了句:“你說什么?你要學游泳?”
“對呀,不行嗎?”烏鴉奇怪的問。
“你真的想學嗎?”金魚說。
“可不要唬弄我”!
烏鴉著急的回答:“對,我是真心想學好這門技術的。”
金魚說:“那好吧,從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徒弟的,學這門技術是很苦的',你可要堅持到底呀!”
烏鴉高興的回答:“師傅,徒兒一定不辜負您對我的信任。”金魚沖著它笑了笑。
開始學習了,金魚搖擺著尾巴給烏鴉做了個示范。烏鴉心想:切,原來這么簡單呀,早知道我就不拜它為師了,害得我在那個小家伙面前低三下四,真后悔呀!金魚看見烏鴉心里有事,還沒回過神來。對它大喊:“你這么三心二意,怎么能學會游泳呢?”烏鴉什么也沒說,心里想道:“等我學會了游泳,就把你吃掉。”嘴上卻說:“唉,來了。”、
烏鴉站到岸邊,甩了甩翅膀,一下子栽到水里去了,碰到了礁石上,把自己彩色的羽毛弄成黑乎乎的。后來,金魚把烏鴉抬上水面,使它獲救。等烏鴉緩過神來,對金魚說:“你這個小玩意,可把我害苦了,我要吃了你。”金魚以為族長的安全,又齊心協力的把烏鴉抬到了水底,烏鴉死了。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知恩圖報,不能恩將仇報。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
雖然與著名音樂家鐘子期、俞伯牙,合稱三大音樂才子。但自從上次被二人嘲諷以來,公明儀段不敢再貿然對牛彈琴了。
于是他推掉了一切商業演出,宅在家里反復思考,究竟是何原因讓那頭奶牛對自己的琴聲無動于衷?
其實,對牛彈琴是公明儀在挑戰一項新的吉利斯世界記錄:用琴聲使牛兒與自己互動。一旦成功便能獲得數目可觀的獎金,如此一來,自己的后半生也就有保障了。
后經高人點撥,公明儀終于明白癥結是出在曲目的選取上。上次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彈奏的是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該曲晦澀難懂,過于深邃,連普通人都難以聽明白,何況是牛?高人遂指點迷津:如果把曲名換成小牛犢的叫聲,定會引起那頭牛的共鳴,這就叫母子情深嘛。
說時遲那時快,第二天一大早,公明儀便帶著一群媒體記者、吉利斯公證人員來到草場。待到一切準備就緒后,面對那頭奶牛,公明儀將一曲《世上只有媽媽》演繹得神乎其技,滴水不漏。這一次,公明儀可謂把自己的彈奏潛能發揮到了極致。
然而,瞎子點燈空歡喜一場。彈奏完畢后,那頭牛兒依舊旁若無人地啃著綠油油的小草。
公明儀見狀,當眾摔壞了那把陪伴多年的古琴,欲憤懣離去。不料,牛兒竟開口說話了。它望著公明儀語重心長地說:公明兄,我耳聾都快一年了,難道沒人告訴你嗎?
聽罷,公明儀發出一聲長嘆:嗚呼,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啊。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3
戀愛的獅子與農夫
獅子愛上了農夫的'女兒,向她求婚。農夫不忍將女兒許配給野獸,但又懼怕獅子,一時無法拒絕,于是他急中生智,心生一計。獅子再次來請求農夫時,他便說,他認為獅子娶自我的女兒很適合,但獅子務必先拔去牙齒,剁掉爪子,否則不能把女兒嫁給他,因為姑娘懼怕這些東西。獅子利令智昏,色迷心竅,很輕易地理解了農夫的要求。從此,那農夫就瞧不起獅子,毫不懼怕他。獅子再來時,農夫就用棍子打他,把他綁起來。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拋棄自我特有的長處,結果,輕而易舉地被原先恐懼他們的人擊敗了。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4
兩只打架的`公雞
為了爭占母雞,兩只公雞打了起來,其中一只把另一只打跑了。那只被打敗的只好躲進有遮蓋的地方,那只打勝的卻飛到高墻上大喊大叫。這時一只鷹猛飛過來,將他抓了去。這以后,那只被打敗的公雞平平安安地占有了那些母雞。
這故事說明,傲慢給人帶來危害,謙卑給人恩惠。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5
獅子與報恩的老鼠
獅子睡著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獅子猛然站起來,把他抓住,準備吃掉。老鼠請求饒命,并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獅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先獅子被一個獵人抓獲,并用繩索把他捆在一棵樹上。老鼠聽到了他的哀嚎,走過去咬斷繩索,放走了獅子,并說:“你當時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報答,此刻可清楚了,老鼠也能報恩。”
這故事說明,時運交替變更,強者也會有需要弱者的時候。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6
田鼠與家鼠
田鼠與家鼠是好朋友,家鼠應田鼠所約,去鄉下赴宴。他一邊吃著大麥與谷子,一邊對田鼠說:“朋友,你明白,你這是過著螞蟻一般的生活,我那里有很多好東西,去與我一齊享受吧!”田鼠跟隨家鼠來到城里,家鼠給田鼠看豆子和谷子,還有紅棗、干酪、蜂蜜、果子。田鼠看得目瞪口呆,大為驚訝,稱贊不已,并悲嘆自我的'命運。他們正要開始吃,有人打開了門,膽小的家鼠一聽聲響,害怕得趕緊鉆進了鼠洞。當家鼠再想拿干酪時,有人又進屋里拿什么東西。他一見到有人,立刻又鉆回了洞里。這時,田鼠也顧不上饑餓,顫顫驚驚地對家鼠說:“朋友,再見吧!你自我盡情地去吃,擔驚受怕地享受這些好吃的東西吧。可憐的我還是去啃那些大麥和谷子,平平安安地去過你看不起的普通生活。”
這故事說明,人們寧愿過簡單平穩的生活,而不愿享受那充滿恐怖的歡樂生活。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7
狐貍和葡萄
饑餓的狐貍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自我安慰自我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說,有些人潛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8
老鼠與青蛙
老鼠不幸被青蛙所愛。青蛙愚蠢地把老鼠的`腳綁在自我的腳上。開始,他們在地面上行走,走了走,一切正常,還可吃著谷子。當來到池塘邊時,青蛙把老鼠帶到了水里,他自我在水里嬉戲玩耍,高興得呱呱叫。可憐的老鼠卻被水灌飽,淹死了。不久,老鼠浮出水面,但他的腳仍和青蛙綁在一齊。鷂子飛過那里,看見了老鼠,沖向水中,把他抓了起來,青蛙跟著被提出了水面,也成了鷂子的美食。
這是說,與別人關系太親密,在災難降臨時,往往會受到牽連。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9
狗、公雞和狐貍
狗與公雞結交為朋友,他們一同趕路。到了晚上,公雞一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狗就在下面樹洞里過夜。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一樣啼叫起來。有只狐貍聽見雞叫,想要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并說:“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了,我真想擁抱你。快下來,讓我們一齊唱支小夜曲吧。”雞回答說:“請你去叫醒樹洞里的`那個看門守夜的,他一開門,我就能夠下來。”狐貍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了起來,把他咬住撕碎了。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0
一只蜘蛛和三個人
雨后,一只蜘蛛艱難地向墻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于墻壁潮濕,它爬到必須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只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于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只蜘蛛真愚蠢,為什么不從旁邊干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于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于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寓意: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1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
韓非子寓言故事:鄭人買履的故事中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有這種人存在的,比如說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他覺得書上的東西都是對的,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這樣古板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的打破常規。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2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①,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②,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③,曰:“舉燭者 ,尚明也④,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⑤,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
譯文
楚國的郢都有一個人要寫信給燕國的宰相。晚上寫信,因為照明的火炬不亮,于是對拿火炬的`侍從說:“把燭火舉高點。”一邊說一邊錯誤地在信上寫“舉燭”兩字。但舉燭并非這封信的本意。燕國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興,說:“舉燭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任用德才兼備的賢人。”燕國的宰相向燕王稟告了任賢的道理,燕王十分高興,國家因此大治。
燕國是治理好了,但這不是信原來的意思。當代的學者,大多數也像這樣。
寓意
燕國的宰相讀信時望文生義,誤解“舉燭”之意卻使燕國得到大治。在這篇寓言故事中,韓非子諷刺了當時學者的托古改制,雖然這些主張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卻不是完全基于歷史而得來的。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著眼于實際,絕對不能靠誤打誤撞獲得成功。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3
古時候永州地方有一個迷信思想十分嚴重的人。他的生肖屬鼠,就把老鼠奉為神物。他不讓家里人養貓、逮鼠,聽憑老鼠在糧倉、廚房橫行。于是,周圍的老鼠都搬到他這里來安家。大白天,老鼠成群結隊地在屋子里亂竄,肆無忌憚(dàn)地在主人腳下追逐;夜晚,老鼠爭食打架,吱吱怪叫,吵得人們無法入睡。他家的家具都被老鼠啃成千瘡百孔,箱拒里的衣物也被咬成布屑碎片,就連全家人的一日三餐,也都是老鼠嘴下的'剩飯殘羹(gēng)。但是,這個主人聽之任之,嚴禁手下人捕捉老鼠。
幾年以后,這家人搬到別的地方去住了。新來的主人看見老鼠猖獗的情景,簡直驚呆了:老鼠是最可惡的東西,怎么能聽憑它猖狂到這等地步!新主人借來了五六只善于捕鼠的大貓,又雇了幾個幫工,把所有的門戶全都封死,把屋頂的磚瓦全部揭開,看見鼠洞,先是煙熏,再是水灌,最后逐個堵死。結果捕殺的老鼠堆成了小山丘,運到偏僻的地方,那腐爛的臭味過了幾個月才散盡。
老鼠猖獗的寓言故事的寓意
對于害人的東西,不能因任何理由而包庇縱容,姑息養奸,否則,它們就會猖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正確的方針只有一條,象寓言中新搬來的住戶那樣,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把他們徹底消滅!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4
1 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要去打獵,可是他不認得鷹隼,買了一只鴨子,就到野外去了。
一只兔子突然竄出來,他立即扔出鴨子,要它去追捕。鴨子飛不起來,跌到地上。他抓起來再一次扔出去,鴨子還是跌到地上。
這樣重復了三上次,鴨子忽然從地上站起來,一搖一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釋說:"我是一只鴨子呀,被人殺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為什么非要讓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個人說:"我當你是只鷹隼,可以追捕兔子,沒想到你竟是只鴨子呀!"
鴨子舉起腳掌給主人看,說,"你看我這樣的腳掌,能夠抓到兔子嗎?"
2 寓意
獵人不認識鷹隼卻用鴨子當成鷹隼去捉兔子,你可能嗎,明顯鴨子跑不快,獵人買鴨捉兔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要正確發揮一個事情的作用,要看鴨子和兔子之間明顯的'差別。小朋友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區分事情的本質,學會如何真正利用一樣東西,就像獵人使用鴨子捉兔子就是在開玩笑。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5
原文
有迂氏者,世稱迂公,性吝嗇:籬敗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東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號且詬,妻詰曰:“吾適爾,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為父?何以為夫?”迂公無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見雨兆。迂公嘆曰:“適葺治,即不雨,豈不徒耗資財?”
譯文
有一個姓迂的人,世人稱他迂公,個性吝嗇:籬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頂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一天,半夜突然下起了大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兒女東躲西藏,還是被雨水打濕了大半身,妻子邊喊邊罵,責問他說:“我嫁給你,是因為你家中富貴,卻沒有想到要受這種苦累。你憑什么做孩子的父親?憑什么做我的丈夫?” 迂公無可奈何。第二天早晨,請來工匠修屋子。然而,在后來的'兩個月中,天氣晴朗無比,看不見一點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嘆息說:“剛剛將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難道不是白白的消耗錢財嗎?”
文章主旨
從文章可以看出迂公是個吝嗇小氣,為一點錢而斤斤計較,為了財富而不愿花錢,缺乏遠見,并且目光短淺的人。
文章諷刺了缺乏遠見的人,批評了那些目光短淺,不求上進,懶惰的人。告誡我們做事不能呆板,要有遠見,這樣才能使我們成功。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6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于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于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后,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感悟: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7
有一位名叫董閼(e)于的人被派往趙國的上地去任地方長官。
董閼于初來乍到,他深入民間調查,訪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這一天,他來到石邑山,只見山中有一條深澗,澗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墻;澗深百丈,十分險要。于是董閼于找到在當地居住的人,問道:
“這里有沒有人掉進過這深澗?”
那里的人回答說:“沒有人掉進過。”
董閼于又問:“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癡、聾啞、瘋癲及反常的人,有沒有掉進去過呢?”
那里的人回答說:“也沒有。”
董閼于繼續問:“牛馬豬狗,有沒有掉進去過呢?”
人們還是回答說沒有。
董閼于想了想,說:“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進這深澗里去呢?”
那些人回答說:“這深澗十分陰森危險,誰要是進去了,那還能有性命嗎?因此無論誰,走到這深澗附近時,都萬分小心,要么繞道而行,誰也不敢去碰這個危險,連牲畜看到這深澗也止步不前的`。”
董閼于豁然開朗,他深受啟發地拍手嘆道:
“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如果我制定嚴格的法制,又嚴厲地執法毫不寬容,讓人們知道違法就如同掉進這萬丈深澗一樣有生命危險,那就誰也不會去觸犯法律了。這樣,我還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感悟:
聰明人總能從身邊的小事中受到啟發,獲得智慧。掌權的人從危險的深澗聯想到執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后必定政績卓著。所以不要高傲,需要不斷的虛心汲取人生經驗!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8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后,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么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干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但是到底給誰好呢?于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非常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于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先,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此刻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此刻是趁時間還早,但是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只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我而此刻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我,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9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于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心里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之后,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鐘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先,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于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鐘子期在一旁聽后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鐘子期聽后,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鐘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說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結為知音,并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但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鐘子期時,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于是就摔破了自我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0
三人成虎
魏國大夫龐恭和魏國太子一齊作為趙國的人質,定于某日啟程赴趙都邯鄲。臨行時,龐恭向魏王提出一個問題,它說:“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說,我看見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當然不信。”龐恭又問:“如果是兩個人對您這樣說呢?”魏王說:“那我也不信。”龐恭緊之后追問了一句道:“如果有三個人都說親眼看見了鬧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還不相信?”魏王說道:“既然這么多人都說看見了老虎,肯定確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龐恭聽了這話以后,深有感觸地說:“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問題就出在那里!事實上,人虎相怕,各占幾分。具體地說,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還是虎怕人,要根據力量比較來論。眾所周知,一只老虎是決不敢闖入鬧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顧及情理、不深入調查,只憑三人說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鬧市還遠的邯鄲,您要是聽見三個或更多不喜歡我的人說我的.壞話,豈不是要斷言我是壞人嗎?臨別之前,我向您說出這點疑慮,期望君王必須不要輕信人言。”
龐恭走后,一些平時對它心懷不滿的人開始在魏王面前說它的壞話。時間一長,魏王果然聽信了這些讒言。當龐恭從邯鄲回魏國時,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見它了。
看起來,謠言惑眾,流言蜚語多了,的確足以毀掉一個人。隨聲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我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1
涸轍之魚
莊子家已經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到監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糧。
監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爽快地答應借糧。它說:“能夠,待我收到租稅后,立刻借你300兩銀子。”
莊子聽罷轉喜為怒,臉都氣得變了色。它忿然地對監河侯說:“我昨日趕路到府上來時,半路突聽呼救聲。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再觀察周圍,原先是在干涸的車轍里躺著一條鯽魚。”
莊子嘆了口氣之后說:“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據稱,這條鯽魚原住東海,不幸淪落車轍里,無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枯死了。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性命。”
監河侯聽了莊周的話后,問它是否給了水救助鯽魚。
莊子白了監河侯一眼,冷冷地說:“我說能夠,等我到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請它們把西江的'水引到你這兒來,把你接回東海老家去罷!”
監河侯聽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樣行呢?”
“是哇,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即氣得睜大了眼,說眼下斷了水,沒有安身之處,只需幾桶水就能解困,你說的所謂引水全是空話大話,不等把水引來,我早就成了魚市上的干魚啦!”
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是人們的常識。這篇寓言揭露了監河侯假大方,真吝嗇的偽善面目。諷刺了說大話,講空話,不解決實際問題之人的慣用伎倆。老實人的態度是少說空話,多辦實事。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2
畫蛇添足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后,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它們覺得,這么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干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但是到底給誰好呢?于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它就把蛇畫好了,于是它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它要喝酒時,它一眼瞅見其它人還沒把蛇畫完,它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它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先,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此刻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此刻是趁時間還早,但是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只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我而此刻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我,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3
夸口的青蛙寓言故事
有一只驕傲的青蛙喜歡自夸,自稱跳高冠軍,為了顯示自己的本領,它自不量力,竟敢與小白兔賽跑。
賽跑開始了,眼看小白兔超過了它,它怕失敗,半途又提出和小白兔比賽爬樹,小白兔不會爬,青蛙就在它面前夸耀自己的本領大,這下激怒了一旁的小松鼠,小松鼠主動要和青蛙比賽爬樹。
青蛙爬不過小松鼠,但又不服氣,說小松鼠沒什么了不起,不能上天,小松鼠反問它:“你能上天嗎?”,聽后它居然吹噓自己能飛上天,大家聽了覺得十分可笑。
一天,青蛙看見一群大雁飛過,忽然計上心來,就去央求大雁帶它上天。
大雁感到很困難,青蛙就找來一根樹枝,請兩只大雁咬住兩端,它自己咬住中間。這辦法的確不錯,青蛙果真上天了。
地面上的小動物們見了都驚奇地叫喚起來。小熊大聲問青蛙:“太妙了,這辦法是誰想出來的呀?”青蛙正要說是自己想出來的,但剛一張口,就從天上掉下來,幸虧落在一張荷葉上,沒有摔死。
從此青蛙記住了夸口的教訓。
夸口的青蛙的`寓意
不要為了顯示自己的本事就隨意攀比,一般喜歡自賣自夸的人都沒有什么真本事,夸口的青蛙想要飛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在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自身的情況,沒有那個本事就不要夸自己,有本事的人應該保持自己的風度,不應該隨意攀比。小朋友們我們平時更多的應該關注提高自己的能力。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4
驢子和騾子寓言故事主要為你講述的是驢子和騾子出門都馱著很重的東西,驢子走陡坡的時候,要求騾子幫忙馱點東西,騾子不答應,后來驢子死掉了,最后騾子又如何呢?
有一個趕車的,趕著一頭驢子和一頭騾子動身出門去了。驢子和騾子都馱著重東西。
驢子起初在平地上還能穩穩當當地走;可是到了一座大山腳下,要走上陡坡,就覺得有點兒受不了了。他要求騾子代他擔負一小部分,好讓他把大部分東西馱到家里。
可是騾子不答應。
不久,他們走到一個荒僻的地方,驢子馱得筋疲力盡,一交摔倒,登時就死了。
趕大車的無法可想,只好把原來歸驢子馱的東西都加在騾子身上,連剝下來的一張驢皮也放了上去。
騾子馱著這么多的東西,一邊嘆氣一邊對自己說:
“唉,真是活該!當初驢子要我幫他一點兒忙,要是我答應了,現在也不至于除了馱上他馱過的.東西之外,還得馱他的臭皮囊了。”
故事寓意
驢子和騾子都是出門的同伴,但是騾子不幫助驢子,最后驢子死掉了,騾子的結局也不會怎么好。同時告訴我們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我們要互幫互助,幫助了別人就等于實在幫助自己。你對朋友的不幫助,以后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有誰能幫助你呢?所以在生活中多幫助別人一點,你不會吃虧。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5
魯哀公對拜見他的莊子深有感慨地說:“咱魯國儒士很多,唯獨缺少像先生這樣從事道術的人才。”
莊子聽了魯君的判斷,卻不以為然地持否定態度:“別說從事道術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魯哀公反問莊子:
“你看全魯國的臣民幾乎都穿戴儒者服裝,能說魯國少儒士嗎?”
莊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魯國的所見所聞:
“我聽說在儒士中,頭戴圓形禮帽的通曉天文;穿方形鞋精通地理;佩戴五彩絲帶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斷。”莊子見魯王認真聽著,接著表示自己的見解:“其實那些造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著儒裝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實學。”
他向魯王建議:“您如果認為我判斷得不正確,可以在全國范圍發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沒有真才實學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問斬!”
魯哀公采納了莊子的諫言,在全國張貼命令。不過5天,魯國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見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獨有一男子漢,穿戴儒裝立于國宮門前。魯哀公聞訊立即傳旨召見。魯哀公見來者儀態不俗,用國家大事考問他,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對方對答如流,思維敏捷,果然是位飽學之士。
莊子了解到魯國在下達命令后,僅有一位儒士被國君召進宮,敢于回答問題。于是他發表自己的看法:“以魯國之大,舉國上下僅只一名儒士,能說人才濟濟嗎?”
寓意
這篇寓言很有諷喻意味。真才實學不是靠衣著來裝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實質。一種思想、學說或職業吃香與流行后,就會有人弄虛作假,附庸風雅,借以謀取私利。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6
魯哀公對拜見他的莊子深有感慨地說:“咱魯國儒士非常多,唯獨缺少像先生這樣從事道術的人才。”
莊子聽了魯君的決定,卻不以為然地持否定態度:“別說從事道術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非常缺。”
魯哀公反問莊子:
“你看全魯國的臣民幾乎都穿戴儒者服裝,能說魯國少儒士嗎?”
莊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魯國的所見所聞:
“我聽說在儒士中,頭戴圓形禮帽的通曉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絲帶系玉?(jue)的,遇事清醒果斷。”莊子見魯王認真聽著,之后表示自我的見解:“其實那些造詣非常深的儒士平日不必須穿儒服,著儒裝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實學。”
他向魯王推薦:“您如果認為我決定得不正確,能夠在全國范圍發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沒有真才實學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問斬!”
魯哀公采納了莊子的諫言,在全國張貼命令。但是5天,魯國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見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獨有一男子漢,穿戴儒裝立于國宮門前。魯哀公聞訊立即傳旨召見。魯哀公見來者儀態不俗,用國家大事考問他,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對方對答如流,思維敏捷,果然是位飽學之士。
莊子了解到魯國在下達命令后,僅有一位儒士被國君召進宮,敢于回答問題。于是他發表自我的看法:“以魯國之大,舉國上下僅只一名儒士,能說人才濟濟嗎?”
這篇寓言非常有諷喻意味。真才實學不是靠衣著來裝扮的,形式不能代替實質。一種思想、學說或職業吃香與流行后,就會有人弄虛作假,附庸風雅,借以謀取私利。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7
在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他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了人”的風聞便席卷了曾子的家鄉。
第一個向曾子的母親報告狀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那人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兇手。他是在案發以后,從一個目擊者那里得知兇手名叫曾參的。當那個鄰人把“曾參殺了人”的消息告訴曾子的母親時,并沒有引起預想的那種反應。曾子的母親一向引以為驕傲的.正是這個兒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學生,怎樣會干傷天害理的事呢?曾母聽了鄰人的話,不驚不憂。她一邊安之若素、有條不紊地織著布,一邊斬釘截鐵地對那個鄰人說:“我的兒子是不會去殺人的。”
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不去理會這句話。她還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線,照常織著自我的布。
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此刻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聽到那里,心里驟然緊張起來。她害怕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要株連親眷,因此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越墻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對兒子的了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了人”的說法在曾子的母親面前是沒有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非常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我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能夠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就應根據確切的事實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問題,而不要輕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8
鄰人獻玉
魏國的一個農夫有一次在犁田時突然聽到一聲震響。它喝住耕牛,刨開土層一看,原先是犁鏵撞上了一塊直徑一尺、光澤碧透的異石。農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請鄰人過來觀看。那鄰人一看是塊罕見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它編了一套謊話對農夫說:“這是個不祥之物,留著它遲早會生禍患。你不如把它扔掉。”農夫一時還拿不定主意。它心想:“這么漂亮的一塊石頭,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農夫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還是決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擺在屋外的走廊上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那天夜里,寶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個屋子照得像白晝一樣。農夫全家人被這種神奇的景象驚呆了。農夫又跑去找那鄰人。鄰人趁機嚇唬它說:“這就是石頭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立刻把這塊怪石扔掉才能消災除禍!”聽了這話以后,農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時隔不久,那鄰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我的家。
第二天,那鄰人拿這塊玉石去獻給魏王。魏王把玉工召來品評其價值。那玉工一見這塊玉石,不覺大吃一驚。它急忙朝魏王跪下,連連叩頭,然后起身對魏王說:“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我雖然當了這么多年的玉工,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大、這樣好的玉石。”魏王問:“這塊玉石值多少錢?”玉工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難以用金錢計算它的價值。世上的繁華都市里有各種各樣的'玉石,但沒有哪一塊能與它媲美。”魏王聽了這話以后大喜,當即賞給獻玉者一千斤黃金,同時還賜予它終生享用大夫俸祿的待遇。
狡詐的人因騙取的玉石而受賞食祿,而善良的窮苦人卻還蒙在鼓里一點也不明白。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9
宋人有酤酒者①,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②,然不售,酒酸怪其故③。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④,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⑤,而狗迓而龁之,⑥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⑦,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⑧,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譯文
宋國有個釀酒的生意人,他開的酒家,量器精準公平,對客人服務周到恭謹,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懸掛的酒旗高揚醒目。
按理說,這個酒家一定會生意興隆,可恰恰相反,他家的酒常常發酸變質卻賣不出去。
店主也對這種情況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鄰里中有學問的楊倩老人請教。楊倩老人問他:“您家店鋪里的看門狗很兇嗎?”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說:“狗的確很兇,但如此好酒為什么賣不掉呢?”楊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懷里揣著錢,提著酒壺、抱起酒壇,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惡狗卻沖著顧客齜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還有多少人敢來買呢? 所以,直到發酸也賣不出去。
一個國家也有惡狗,有道德有才干的.人,身懷絕佳的治國方略與理想,想去幫助、開導大國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惡狗一樣,齜牙咧嘴擋道咬人。這就是君王受蒙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
寓意
世界上也有像“狗”一樣的人,這類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常把有才干的人拒之門外。選文借狗猛酒酸說的是要想使酒能賣出去,就要趕走猛狗;要想使國家昌盛,就要廣納賢才;要廣納賢才,就必須趕走猛狗一樣的惡人。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30
傳說十二生肖中,猴子和馬是鐵哥們一對,有事互幫兩脅插刀。據史書記載,人們常用“猴年馬月”比喻年歲的久遠,也證明了兩哥們永恒的友誼。
這天,馬拉著一車沉重的貨物從山頂沿著崎嶇小路往山下運送。坡陡路滑地勢險要,馬小心翼翼地用脊背全力托住貨物重量,盡量減緩車輪的.速度,讓貨車一步一步慢慢向下移動。這是個體力活,稍有疏忽都將有毀車的危險。
正在樹上玩得開心的猴子把事情經過看得真真切切,這不正是朋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嗎?猴子毫不豫猶地連蹦帶跳來到車后招呼著:“馬哥別急,我來幫你。”
不由分說,猴子一上前就使勁推車。這一推非同小可,車后憑空增加了推力使馬猝不及防,只好順勢拉車朝坡下跑去,貨車隨著車輪滾動慣性增大,速度越來越快,飛一般地朝山下橫沖直撞,終于失控而滾下了山谷,貨車散架了,馬也摔得粉身碎骨。
一旁的猴子驚呆了,它莫名其妙地望著眼前發生的悲劇,無論如何也想不通:自已只幫著推一把,這馬怎么就傻乎乎地把車拉到深谷底下去了呢?
所以直到現在,當猴子獨處思考問題時,還經常弄腮搔耳,據說就是想弄明白這件事故發生的原因。
點評:
一旁的猴子驚呆了,它莫名其妙地望著眼前發生的悲劇,無論如何也想不通:自已只幫著推一把,這馬怎么就傻乎乎地把車拉到深谷底下去了呢?大家知道為什么嗎?因為車后憑空增加了推力使馬猝不及防,只好順勢拉車朝坡下跑去,貨車隨著車輪滾動慣性增大,速度越來越快,飛一般地朝山下橫沖直撞,終于失控而滾下了山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助人為樂固然精神可嘉,但若方法失當,結果將可能適得其反。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31
小獵狗漸漸長成,老獵狗常對它進行教育,希望它能成為正直勇敢的獵狗。
一天,老獵狗帶小獵狗去牧羊,一只狼前來偷襲。老獵狗勇猛沖上前去,經過一番搏斗,終于把狼趕跑了。
“你怎么對狼那么兇啊,那狼不是正友好地和羊奔跑著玩得歡嗎?”小獵狗感到奇怪,它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毫不理解。
“這并不是兒戲,孩子,”老獵狗嚴肅地教育小獵狗:“這是狼在欺負羊—它是想吃羊呢。要知道,這世上弱肉強食的現象太普遍了,我們獵狗應當主持公道,狠狠懲治那些霸道的家伙們,絕不能心慈手軟。”
小獵狗懂事地點點頭,它把老獵狗的教誨牢記在心。
真巧,當天傍晚就發生了類似的事情。老鼠外出覓食被花貓緊緊盯住,老鼠驚慌失措在前面奔逃,花貓在后面追趕毫不放松,眼看就要捉住了。
“住手,不許欺負人,”小獵狗挺身而出,憤怒地吼叫著。它學老獵狗的模樣勇敢地朝貓撲去,一口就把貓的半截尾巴啃下來。大吃一驚的'貓負痛叫喊奔跑不迭,也顧不上再捕鼠了。
“哈,哈,今天給你點小教訓,讓你長點記性,”小獵狗神氣十足地對著貓的背影大聲警告:“往后如果再敢恃強凌弱欺負老鼠,可別怪我主持公道不講情面啊?”
躲在高處的貓無言以對,它真不知道捕捉老鼠究競錯在什么地方?
點評
老獵狗告訴小獵狗:這世上弱肉強食的現象太普遍了,我們獵狗應當主持公道。于是小獵狗在看到貓抓老鼠時,學老獵狗的模樣勇敢地朝貓撲去,一口就把貓的半截尾巴啃下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關鍵是要教育明辨是非。片面強調某方面事實理由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可能會以偏代全,從而得到負面結果。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相關文章: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04-20
寓言故事及寓意08-02
經典的寓言故事及寓意07-16
寓言故事及寓意10-21
【精選】寓言故事及寓意10-21
寓言故事的寓意06-14
中國寓言故事及寓意01-03
經典的寓言故事及寓意(精選10篇)05-18
寓言故事與寓意(精選26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