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寓言故事(精選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寓言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寓言故事 1
游水之道
有一次,孔子帶著他的幾個學生到呂梁游覽觀賞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見那呂梁的瀑布飛流而下,從三千仞高處直瀉下來,濺起的水珠泡沫直達40余里以外。瀑布下來沖成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這里,就連黿(yuan)魚、鼉(tuo)鼈這一類水族動物都不敢游玩出沒。然而,孔子卻突然發現一個漢子跳入水中暢游。孔子大吃一驚,以為這個漢子有什么傷心事欲尋短見,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學生順著水流趕去救那個人。
不料,那漢子在游了幾百步遠的地方卻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來,披著頭發唱著歌,在堤岸邊悠然地走著。
孔子趕上前去,誠懇地問他說:“我還以為你是個鬼呢,仔細一看,你實實在在是個人啊!請問,游水有什么秘訣嗎?”
那漢子爽快地一笑說:“沒有,我沒有什么游水的秘訣,我只不過是開始時出于本性,成長過程中又按照天生的習性,最終能達到一種境地是因為一切都順應自然。我能順著漩渦一直潛到水底,又能隨著漩渦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順著水流的規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來左右自己的行為,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問道:“什么叫做開始出于本性,成長中按照天生的`習性,而有所成就是順應自然呢?”
那漢子回答說:“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適應山地的生活環境,這叫做出自本來的天性,如果長在水邊則去適應水邊的生活環境,這就是成長順著生來的習性;不是有意地去這樣做卻自然而然地這樣做了,這就叫順應自然。”
孔子聽了漢子的一番話,若有所悟地點頭而去。
聰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于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規律并掌握規律,因此做什么事都會得心應手,并且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成語寓言故事 2
笨人熬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加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涂事來惹人家笑話。
有一次,他在家里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咸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里。這時,鍋里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里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后,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么還是這么淡呢?”
于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里,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究竟在哪里出了差錯,仍舊還是去嘗勺里的湯。勺里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里的湯鹽還是不夠,于是又往鍋里拼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里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復著嘗一口湯、往鍋里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他這么一折騰,已經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么鹽都快要加完了,鍋里的湯卻還是咸不起來呢?
這個笨人實在是辦了一件傻事,通過沒有加鹽的湯來評定加過鹽的湯。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若總是通過相對僵化的局部來判斷全局的情況,又和這個笨人的錯誤有什么兩樣呢?
成語寓言故事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東漢明帝時,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對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善國。鄯善國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對他十分敬重。但過了一些時候,國王卻對他怠慢起來了。
班超感到形勢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對策。他分析當時的情況,說:“最近,鄯善國王之所以對我們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來聯絡,使國王猶豫起來,不知道應該和誰修好。我們已經處于很危險的境地了。匈奴人才來了幾天,鄯善國王對我們的態度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說不定再過些日子,他就會把我們綁起來統統送給匈奴。那樣,我們的'骨頭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大家說該怎么辦呢?”同行者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們都聽你的!”班超十分激動地說:“對!不進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殺掉匈奴派來的使者。只有這樣,才能使鄯善國王歸順漢朝。”
于是,班超和屬下在晚上發動突襲,一舉消滅了匈奴派來的使團。第二天,班超便提著匈奴使者的腦袋去見鄯善國王。國王大吃一驚,馬上表示愿意和漢朝永久友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下決心、不深入險境、不經歷艱苦的奮斗,就不能獲得勝利。
成語寓言故事 4
刻舟求劍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里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后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么,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后,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涂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成語寓言故事 5
蜀雞遇難
蜀雞是一種體魄健壯的大種雞。它身上的羽毛別具一格,形成自然美麗的花紋,而脖子上的羽毛則是一派紅色。蜀雞既具有觀賞價值,又可以肉用,因此豚(tun)澤地方的人很喜歡飼養這種雞。
豚澤一家農戶養的蜀雞在初春時節孵出了一窩可愛的小雞。春分過后,天氣逐漸轉暖。眼看著這群小雞一天一個樣地長大起來。只要是風和日麗的天氣,大蜀雞就領著小蜀雞到庭院里活動。大蜀雞咯、咯、咯地叫著走在前面帶路;小蜀雞啾、啾、啾地叫著,連蹦帶跳地跟在后面學步。雖然小蜀雞嘰嘰喳喳的嘈雜叫聲不絕于耳,但是大蜀雞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雞媽媽既是雞寶寶的好老師,又是它們的守護神。
有一天,大蜀雞正領著一群小蜀雞在院子里散步,一只鷂(yao)鷹忽然從空中盤旋而下。大蜀雞一見長著兇狠的爪子和長鉤似利嘴的鷂鷹在頭頂上盤旋,就知道來者不善。它迅速用翅膀把小雞遮護起來,同時高昂起頭頸,大聲地吼叫,一眼不眨地死死盯住鷂鷹,準備與它進行一場殊死的搏斗。鷂鷹看到大蜀雞已有戒備,不敢輕易進犯。它在空中兜了幾個圈子就沒趣地飛走了。
過了一會兒,天上飛來一只烏鴉。大蜀雞知道烏鴉平素只以樹上的野果、田里的谷物和昆蟲為食,性情不像鷂鷹那般兇猛,所以絲毫沒有防范。它讓烏鴉飛落到院子里和自己做伴,與小雞一塊啄食、玩耍。大約有一頓飯的工夫,大蜀雞與烏鴉和睦相處,簡直像親兄弟一樣。然而好景不長,當大蜀雞完全喪失警惕、癡心陶醉在這天倫之樂中的.時候,烏鴉猛然間用長長的大嘴巴叼了一只小雞。然后,它用雙腳使勁往地上一蹬,狠狠地扇了扇翅膀,一陣風似地飛走了。
大蜀雞驚魂未定地站在塵土飛揚的院子里,呆呆地望著烏鴉漸漸遠去的身影,感到心痛萬分。它對于自己因判斷錯誤而受烏鴉欺騙,從而導致親生骨肉轉瞬間慘遭橫禍的嚴重過失懊喪不已。
這則寓言通過大蜀雞喪子的失誤告訴人們,狡猾隱蔽的敵人不僅像兇殘lou骨的敵人一樣可恨,而且更難防范。
成語寓言故事 6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
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成語“邯鄲學步”就是從這個故事概括出來的。它往往用來諷刺那種在學習上只知生硬地摹仿,而不是去借鑒創新,結果非但學不到人家的長處,反而把自己的長處也丟掉了的人。
成語寓言故事 7
萬字難寫
汝州農村有個老翁,家道殷實,十分富有。可是他祖祖輩輩都是文盲,連“之乎者也”等最簡單的字都不認識。不識字干很多事都極不方便,老翁嘗夠了苦頭,決心讓兒子念書識字。
有一年,老翁聘請了一位楚國的讀書人教他的`兒子認字。第一天上學,老師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一筆,告訴他兒子說:“這是個‘一’字。”他兒子學得很認真,牢牢地記住了,回去后就寫給老翁看:“我學了一個字——‘一’。”老翁見兒子學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學,老師又用毛筆在紙上寫了兩筆,說:“這是個‘二’字。”這回,兒子不覺得有什么新鮮了,記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師用毛筆在紙上寫了三筆,說:“這是個‘三’字。”兒子眼珠一轉,仿佛悟到了什么,學也不上了,扔下筆就興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親說:“認字實在簡單,孩兒已經學成了。現在不用麻煩先生了,免得花費這么多的聘金請先生,請父親把先生辭退了吧。”見到兒子這么聰明,老翁高興地準備了酬金辭退了老師。
過了幾天,老翁想請一位姓萬的朋友來喝酒,就吩咐兒子一大早起來寫個請帖。兒子滿口答應了:“行,這還不容易嗎?看我的吧。”
老翁看兒子滿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時間慢慢地過去,眼看太陽都快偏西了,還不見兒子寫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兒子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終于不耐煩了,親自到兒子房里去催促。
進得門來,老翁見兒子愁眉苦臉地坐在桌邊,紙在地上拖得老長,上面盡是黑道道。兒子正拿著一把沾滿墨的木梳在紙上畫著,一見父親進來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為什么偏偏姓萬呢?我借來了母親的木梳,一次可以寫20多劃,從一大早寫到現在,手都酸了,也才寫了不到3000劃!萬字真難寫呀!”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我們學習只滿足于一知半解,那和這個笨兒子又有什么兩樣呢?
成語寓言故事 8
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寓言故事的成語和道理:丑婦效顰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簡直到了傾國傾城的程度。無論是她的舉手、投足,還是她的音容笑貌,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略用淡妝,衣著樸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
鄉下有一個丑女子,不僅相貌難看,而且沒有修養。她平時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發式,卻仍然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么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里走來走去。哪知這丑女的矯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樣子更難看了。其結果,鄉間的富人看見丑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鄉間的窮人看見丑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帶著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來走去的丑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寓言啟示:這個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么很美,而去簡單模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看來,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成語寓言故事 9
高價買鄰
南朝時候,有個叫呂僧珍的人,生性誠懇老實,又是飽學之士,待人忠實厚道,從不跟人家耍心眼。呂僧珍的家教極嚴,他對每一個晚輩都耐心教導、嚴格要求、注意監督,所以他家形成了優良的家風,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待人和氣、品行端正。呂僧珍家的好名聲遠近聞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個正直的人,他為官清正耿直,秉公執法,從來不愿屈服于達官貴人的威脅利誘,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除去這塊心病。終于,季雅被革了職。
季雅被罷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從壯麗的`大府第搬了出來。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隨隨便便地找個地方住下,他頗費了一番心思,離開住所,四處打聽,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從別人口中得知,呂僧珍家是一個君子之家,家風極好,不禁大喜。季雅來到呂家附近,發現呂家子弟個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果然名不虛傳。說來也巧,呂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賣掉。季雅趕快去找這家要賣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萬錢的高價買房,那家人很是滿意,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于是季雅將家眷接來,就在這里住下了。
呂僧珍過來拜訪這家新鄰居。兩人寒暄一番,談了一會兒話,呂僧珍問季雅:“先生買這幢宅院,花了多少錢呢?”季雅據實回答,呂僧珍很吃驚:“據我所知,這處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價錢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說:“我這錢里面,100萬錢是用來買宅院的,1000萬錢是用來買您這位道德高尚、治家嚴謹的好鄰居的啊!”
季雅寧肯出高得驚人的價錢,也要選一個好鄰居,這是因為他知道好鄰居會給他的家庭帶來良好的影響。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環境對于一個人各方面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應當萬分珍惜身邊的良師益友。
成語寓言故事 10
一馬當先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講的是三國時,黃忠的軍隊來到定軍下,黃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軍山的作戰方案。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說:“這座山比定軍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臨下,定軍 山上的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軍山易如反掌。”黃忠抬頭觀察了一蕃,當天半夜就發動了進攻,占領了山頭。法正說:“老將軍,請您帶領軍隊在半山腰,我 在山頂監視。夏侯淵的軍隊來攻打,我就舉旗幟為信號。舉白旗,老將軍就緊守不出擊;舉紅旗,就立即沖下山狠狠的打。這樣,一定能取得勝利。”黃忠完全贊成。
夏侯淵得知對面的高山失守后極為僨怒,下決心把它奪回來。張頜勸他說這是法正的計謀,應該堅守,決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淵聽不進去。他親自帶領一支軍隊下 山,圍住那座高山,大聲叫罵,向黃忠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黃忠看見,守在山腰不下來。
到了下午,法正發現魏軍已經疲勞,乘他們沒有防備,連忙揮舞 紅旗。黃忠看到信號后,發起進攻。隨著一片喊殺聲,黃忠已飛沖到夏侯淵面前,夏侯淵被連頭帶肩砍作兩段。
黃忠斬了夏侯淵,奪下了頂軍山,為奪取整個漢中掃除了障礙。
【成語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寓言故事09-05
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12-08
成語寓言故事07-21
寓言故事成語07-21
寓言故事的成語11-06
成語寓言故事十八則09-20
成語寓言故事口蜜腹劍08-03
成語寓言故事《葉公好龍》11-09
成語寓言故事《緣木求魚》07-25
成語寓言故事《之乎者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