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4-04-30 10:30:18 曉鳳 雨巷 我要投稿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雨巷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4篇)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1

  一、導入

  在江南水鄉之中,有一條悠長而寂寥的小巷,在這條小巷里,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著雨的嘆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在特定時代的心聲。他的心聲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讓我們共撐一把心靈之傘走近這位青年的詩人,與他一道去領略那江南小巷的風景,去追尋那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師:請同學們一起欣賞這首詩歌的朗讀音頻,初步感知這首詩歌,看看這首詩歌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劃出這首詩歌的節奏)

  (播放《雨巷》的朗讀音頻)

  師:欣賞了這首詩歌的朗讀音頻,有誰能來談談你對這首詩歌的感受?它是歡欣喜悅的呢?還是憂愁哀怨的呢?

  生:憂愁哀怨。

  師:沒錯,這首歌從頭到尾都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說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為憂傷、哀怨。既然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是憂傷哀怨的,那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也應該讀出這種情感。下面就請同學們集體朗讀這首詩歌,注意讀出憂傷哀怨的感覺。雨巷……

  師:同學們很有朝氣,但缺乏點憂怨的感覺。我們再來一遍,希望大家在這次朗讀的過程中把語速放慢一點,語調低沉一點,讀出詩中憂愁憂怨的感覺。

  師:好。大家這遍朗讀得特別好。由此呢,我們也可歸納出一條規律:就是我們在朗讀一些表達憂愁哀怨情感的詩歌時,應該語速放慢,語調低沉。事實上,在詩歌朗讀中,我們除了要注意語速語調之外,還應該注意一些節奏與停頓。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應該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比如第一節中的兩個“悠長”就可以拖長一點,更體現時間延續;第二節中三個丁香,第一個丁香是表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讀得輕快一點,第二個丁香是表姑娘的芬芳和高潔,所以我們可以把聲音拖長一點,讓聲音在空中回蕩,讀出那種心馳神往的感覺,第三個丁香既是表姑娘的憂愁,則要把聲音壓得低沉,表現心中的愁緒;在第五節中有兩個“遠了”,第一個應讀重一點,而第二個則應讀輕一點,讀出姑娘虛無縹緲地走遠的感覺。那么我們現在聽一下音頻的范讀,看看別人去如何來處理語速語調和感情停頓這些問題的。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一定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你正撐著傘,行走在江南的煙雨小巷之中。

  三、品味詩歌意象

  師:好,時間到。剛剛我們已經反復朗讀了這首詩歌,初步感知了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為憂愁哀婉的。那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這首詩歌,看看這首詩歌為何會給人一種憂愁哀怨的感覺?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所以說作者在詩中所傳達的情感也必定與作者在詩中所刻畫的景與物密切相關。詩歌中所刻畫的景與物在文學上有一個特定的術語表達就是意象。關于意象,上節課呢,老師在課堂上就曾提及過,除了意象之外上還曾提及了另一個詞,那就是物像。關于意象和物像二詞,老師上節課可能說得不是很明晰,這節課呢,老師在這兒把這兩個詞再解釋一遍。所謂物像,它是指自然萬物中的一切,而意象呢,是寄托了主觀情感的物像。這個意象就是我們詩歌鑒賞中出現的一個關鍵性的術語,所以我們應該注意詩歌中的意象,并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候著重分析和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就拿本詩來說,我們來看看,這首詩歌中主要有哪些意象呢?

  生:油紙傘、籬墻、雨巷、丁香、姑娘、“我”(6個)

  師:其中作者以“我”和姑娘將其他的四個意象串聯在一起。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系呢?“我”行走在江南的雨巷之中,是為了什么呢?

  生:是為了逢著一位姑娘。

  師:“我”為了逢著一位姑娘,希望逢著一位姑娘,那這位姑娘是一位什么樣的姑娘呢,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這位姑娘?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詩,找出詩歌中描寫姑娘的句子。

  生: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著油紙傘/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么意思啊?嘆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

  師:從剛剛同學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詩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并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來刻畫這位姑娘,首先呢,作者在這而寫姑娘,是說姑娘出現在何處?

  生:雨巷。

  師:這條雨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生:悠長、寂寥

  師:除了悠長寂寥之外,事實上呢,這條雨巷還有幾份憂愁、凄涼與朦朧之感。具體來說呢,就是雨巷這個意象又可分為兩個單獨的意象即雨與巷。雨,江南的雨,細雨如絲,一連多天下個不停,讓人不覺有一種憂愁之感,正如古人詩中所寫到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巷,江南的小巷,斑駁的青石板,頹圮的籬墻,讓人不覺有一種凄涼的感受。而雨與巷的結合,使雨天的陰沉都籠罩在整個小巷之中,使整個雨巷都增添了一份朦朧的色彩。所以,雨巷這個意象既有悠長寂寥的特點,還有幾份憂愁、凄涼與朦朧的色彩。所以可以說雨巷這個環境是凄涼、朦朧與憂愁的。

  師:說完姑娘所處環境之外,我們來看這位姑娘。這位姑娘同我一樣都撐著一把油紙傘,使我們無法看清她的模樣。說起油紙傘,不知你們有沒有見過?在哪見過?。

  生: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中。

  師:那我們來看看油紙傘到底長什么樣?(給出圖片)油紙傘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生: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

  師:油紙傘本就有這樣的特點,而它還出現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秘、朦朧的色彩,這就是象征主義詩歌特有的朦朧美。

  師:雖然我們看不清姑娘的樣子,但我們卻能初步一下姑娘的風采。在詩中,詩人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么呢?

  生:丁香。說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

  師:那丁香是什么?丁香一樣的姑娘為何是結著愁怨的?丁香是一種花。它一般開在暮春時節,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丁香在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凈的感覺。丁香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重要意象,它往往跟憂愁結合在一起。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有“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詩人把姑娘比喻成丁香,即把丁香的憂愁賦予姑娘。

  2、從課文來看,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姑娘是愁怨的?(主問題二)

  給大家5分鐘時間,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待會派代表來發言。(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

  師:時間到。哪個小組先來分享一下你們的看法?

  A組代表:“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用“哀怨”、“彷徨”兩個形容詞非常直觀地表現姑娘的愁怨。

  師:你們組還找到別的地方嗎?

  A組代表:“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師:“彳亍”是什么意思?

  A組代表:走走停停的樣子。

  師:如果你今天很開心,那你走路的時候會走走停停嗎?

  A組代表:不會。

  師:不會。這組同學非常不錯,找到了兩個地方。別組同學有沒有要補充的?

  B組代表:“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師: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躍的,而是靜靜的,默然地走近。這里的“太息”作何解釋?

  B組代表:嘆息。

  師:姑娘一邊走,一邊嘆息,充滿了憂郁和哀傷,是嗎?

  B組代表:對。

  師:好,請坐。我們這兩組同學找得很準確,理解也很到位。既然姑娘如此愁怨,那作者為何希望跟她而不是一個喜顏明媚的女子相逢?(主問題三)

  師說:我們再看到詩歌中的另外一個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獨自彷徨,希望能夠逢著一個丁香般的姑娘,終于,姑娘出現了,她也跟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姑娘慢慢地走過來,越走越近,我感覺到她投來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當我想說句什么話的時候,她跟我擦肩而過,而且,慢慢地遠離我,越走越遠,消失在雨巷的盡頭。只剩下我,仍然獨自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中,繼續等待,繼續追尋。在這首詩歌中,我是以一個等待者,一個追尋者的姿態出現的。

  四、探尋詩歌主旨

  關于這首詩歌的主題,有人認為,這首詩歌是一首愛情詩,是一首男子追尋、等待姑娘的詩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一首政治詩,詩歌中的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們獨特的政治象征。

  師問:你們贊同哪一種看法呢,這首詩究竟是一首愛情詩,還是一首政治詩?下面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請各個小組選出發言的代表,你們小組贊同的是哪種看法,為什么?

  2、小組代表發言。

  3、能夠堅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錯。早在幾千年前,孟子提出過,他說,讀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論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1905.3.5~1950.2.28)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代表作有《雨巷》,此外還有《尋夢者》、《單戀者》、《煩憂》等,詩集《望舒草》、《災難的歲月》等。《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墮入了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進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雨巷是狹長的,這個朦朧陰沉的意象,正象征著此時黑暗的社會現實以及人們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而丁香姑娘,是他們美好理想的象征。(ppt)

  6、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姑娘的象征意義,那么,她究竟是象征著愛情呢,還是象征著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這一點我們無法確定。這首詩歌充滿著象征色彩的',對它的這些朦朧意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而這首詩歌的主旨是指對于愛情的追求呢,還是對于美好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們無從知道,都有這個可能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這個姑娘是美麗高潔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五、感受詩歌藝術手法

  分析完主要的幾個意象之后最后我們從形式方面來感受詩歌的藝術手法。這首詩是1928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面的,當時《小說月報》的主編葉圣陶看完這首詩之后,就給戴望舒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說,《雨巷》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確實,這首詩歌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一唱三嘆,迂回反復,為什么我們會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

  A、我們都知道,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在音節上面必須——押韻。這一點這首詩歌可以說是做得非常成功的。這首詩歌主要押一個韻,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來。沒錯了,ang,而且,不僅是節與節之間押韻,每一個小節的內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比如說,我們看第一小節,押ang韻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節,(芳、愁)。其余的五個小節也是這樣子。詩人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構造回蕩的旋律。

  B、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詩人不斷地迂回往復,使一個寂寥而又哀傷的旋律緊緊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C、詩歌中多次運用到了象征的手法,比如丁香用來形容姑娘,而雨巷既可以形容姑娘出現的背景,也可以指代漫長的革命探索道路,這些都體現了詩歌的象征主義手法。

  單從這三點來看,這首詩歌能夠給我們這樣強烈的心理體驗,也是必然的。

  六、齊讀詩歌

  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再次來感受這首詩的音樂美,注意要身臨其境去體會作者的感情,讀出詩歌的韻味。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感受到了它這種憂郁、哀怨的感情基調,我們還分析了這首詩歌的幾個主要意象,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我們還根據姑娘這個意象探討了詩歌的主旨,最后,我們通過對詩歌形式、語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詩歌的音樂美。這首詩歌,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和分析,這些就留給大家課后自己去品味。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理解意象,通過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把握本課思想內容,在課堂上背熟一部分課文

  3、體會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朦朧詩的特點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義

  4、真正做到課堂背誦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朗讀課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啟發法:通過圖畫進行引導啟發

  3、探討法: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交流導入):采用幽默回顧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中導入新課──前些天我們學校有人把一首古詩給改了,這首詩的名字叫“春曉”。“春曉”被改成:“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大家知道后兩句嗎?(灑下敵敵畏,不知死多少)《學生笑──調動氣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學把一首現代詩給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詩嗎?(學生沉默或答錯),大家都不知道?恩,這讓我感到很高興,因為這樣我就知道這首詩不是我們班上的同學改的,這首詩改的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我給大家念幾句,看看你們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詩被改:你站在___樓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___樓上看你,蚊子裝飾了你的床帳,你裝飾了蚊子的夢。(___根據自己學校教學樓的名字自行修改)

  (引導學生回憶起“斷章”)斷章是一首朦朧詩,朦朧詩是一種追求朦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達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詩,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種意義的實物(板書),大家喜歡“斷章”這首詩嗎?(……)那大家喜歡朦朧詩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回答)

  喜歡的同學要注意了,因為今天我給你們講的課就是一首極為經典的朦朧詩,不喜歡的同學更要注意了,因為我相信你們聽完這堂課后就會喜歡上朦朧詩的。現在請大家翻開課文,請大聲告訴我,今天我們要上的課叫什么?(雨巷,在黑板上寫出“雨巷”)

  (二)朗讀

  請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著“雨巷”)。大家來說說看在你們心中“雨巷”是什么樣的一種景?(……)好,大家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表達他心中的“雨巷”,而這種“雨巷”憑什么成為百年經典。好,下面請______同學為我們朗讀一下這首詩,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詩中的“意象”,同時注意這幾個字詞:頹圮,太息,彳亍。《意象是指具有某種意義的實物(指著板書強調),大家不要找錯了。》

  (朗讀完后進行點評,可從普通話標準,節奏輕重急緩,感情是否豐富等方面進行點評)

  (三)作家介紹,寫作背景

  大家說“雨巷”這首詩寫得美不美?(美)剛才我也說了,這首詩是中國朦朧詩的百年經典。那么對于這么出名的詩,有誰能夠向我們介紹一下它的作者跟寫作背景呢?(明確: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適當板書)

  (四)找意象(6個:油紙傘,雨巷,丁香,我,姑娘,籬墻)

  (五)分析課文,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的開頭給我們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畫圖)雨巷,它是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它給我們的感覺是什么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誰撐著油紙傘(作者=我),我在干么?(獨自彷徨)。為什么彷徨?(讀詩一定要聯系寫作背景,在作者介紹中我說過因大革命的失敗,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悶,所以他彷徨著,沒有目的,沒有方向的胡亂走著)這時我的心里又是怎樣的?(凄清,迷茫,苦悶,徘徊)

  這時候的“我”,就只在不斷彷徨,苦悶嗎?(不是)

  雖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沒有放棄追求,“我希望逢著……的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來的虛構的人物,如果我們在畫上添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那整幅畫給我們的感覺又是怎樣?(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滿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終怎樣了?實現了嗎(沒有,希望破滅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滅了──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終就是以失望跟幻滅結尾嗎(不是的,我依舊是充滿希望──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圖,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知道這首詩所表達的'是“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的雙重情調”,“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感”。

  (六)分析意象

  剛才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這首詩,現在我們要對這首詩進行具體分析。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明確與朦朧并存,也就是說它的意境是明確于朦朧并存。意境是通過意象來表達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從意象入手,剛才我們已經找出了6個意象,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確與朦朧于一身的:

  第一個是油紙傘。明確:這是件真實的雨具。朦朧:油紙傘不比自動傘,它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

  第二個是雨巷。明確:下著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朦朧: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我。明確:“我”就是指詩人自己。朦朧:指像詩人那樣迷失方向,處彷徨苦悶,找不到出路的先進青年。

  給大家分析了三個意象,大家現在應該知道如何理解朦朧與明確并存了吧(知道)。那剩下的三個就當作家庭作業,同學們帶回去好好思考,下節課我來提問。

  (七)引導背誦

  請同學們找出上半部分詩中的動詞(撐,彷徨,逢,結著,是有……)

  請大家跟我一起朗讀一遍這首詩(……)現在合上課本,看黑板試著回憶:

  動詞(撐,彷徨,希望逢,結著,是有……)

  撐著什么東西(油紙傘),撐著油紙傘干嘛?(獨自彷徨)彷徨在哪?(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詩人僅僅在彷徨嗎,不(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姑娘是怎么樣的?(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先寫顏色,再寫芬芳,最后寫憂愁?《舉個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著999朵玫瑰向你走來,因為太遠,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這時映入你腦海的先是一團紅(顏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時,大家就會聞到玫瑰撲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時大家會不會想:“這么多玫瑰是送給誰?給我的嗎?”(內心──憂愁)》

  這個姑娘在干嗎(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作業:

  1、分析剩下的三個意象

  2、完成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放“雨巷”的朗讀帶

  (二)分析意象

  1、籬墻。明確:一堵墻。

  朦朧:(這個籬墻是頹圮)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2、丁香。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朦朧: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

  3、姑娘。明確:一個女孩子。朦朧: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

  (三)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詩中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四)課堂練習:解讀課后習題。

  (五)復習全文

  (六)作業:

  1、把剩下的練習完成。

  2、預習下一節課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3

  【教學重點】

  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鑒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為“美讀”。本課旨在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上課前發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或者課后探討。

  一、導入課文

  1、自由誦讀。

  2、再讀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3、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讀出美感來。

  ⑴請一位同學示范朗讀;

  (教師和學生評點)

  ⑵聽錄音范讀;

  (提示學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⑶學生再讀。

  (可齊讀,盡量模仿范讀的節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1、探究詩歌鑒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鑒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閱讀鑒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通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的補充。教師應著重引導而不是講解,并且善于激發學生的疑問。為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2、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3、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為什么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墻”、“油紙傘”。

  4、情感基調。

  (可通過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5、表達技巧。

  (著重分析象征手法的運用,什么是象征?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征了什么?)

  6、詩歌的內涵:

  (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復雜情緒。

  (可從探求“理想是什么”這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7、藝術特色:

  (可通過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看看《雨巷》在藝術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著重談談音樂美:和諧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回環復沓;節和詞的反復出現(注意第一節與最后一節的“逢著”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8、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

  發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說,并試著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說語言的異同。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誦讀此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增強對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象與情合”“情由境生”。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式、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導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師:……唐磊歌中反復提到一個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實際上,歌曲最初的創作靈感應該來源于現代名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并欣賞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結”(板書課題)。

  二、教學步驟

  (一)作家介紹

  師:為什么一首小詩竟引得后人紛紛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許人呢?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教師歸納)(幻燈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于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二)創作背景(幻燈片)

  有人說,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魯迅《藥》,《雨巷》成詩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呢?再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三)朗讀指導《雨巷》(課件播放朗誦)

  下面就讓我們踩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巷吧……

  生劃分節奏,找韻腳,學生仿讀,師范讀,感受作品音樂美。(提問:音樂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復、復沓、疊詞、押韻,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幾處,構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往復。

  師:既沖破新格律的束縛,又在音樂美上有所體現,難怪葉圣陶說,此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四)課文分析

  1.意象理解(幻燈片)

  何為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觀存在的,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顯著特點即意在物先。就是說,詩人先有某種情意,而后將它移注于外物之中,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移情”;移情的結果就是意象的產生。)

  如:粉筆(寫教師)/白開水(寫生活的平淡無味)

  師:我們再回到課文,畫面里的內容?

  生:描繪了一個姑娘。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

  (學生的想象各種各樣,但都會提到表現“姑娘”迷茫打扮和衣著以及環境的特點:下雨、潮濕等)

  師:同學們所說的這些情緒(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們的詩人那里是用一種怎樣的意象來概括的?

  生:丁香

  問:為什么作者用丁香來形容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

  古詩中用丁香來描寫愁的句子:(幻燈片)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景《浣溪沙》

  講解:古詩中詩人也用丁香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丁香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個字(學生回答:愁)。

  師:可見,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能不能多舉幾例?

  生:回答如下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愿出發,寫兄弟之情。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時間關系,這里不再展開了……

  2.主旨理解

  師:“詩言志,歌詠聲”,本詩到底傳遞了怎樣一種“聲音”?

  (生交流討論,等待提問和老師的總結。)

  A.政治詩(姑娘=我)

  執著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滅的追求,如“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卻始終沒有遇到這樣一位姑娘,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借,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情緒:苦悶、彷徨

  基調:困惑、幻滅

  B.看成愛情詩未嘗不可(姑娘=姑娘)

  情緒:失戀

  基調:哀怨

  C.看成哲理詩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情緒:可望而不可即

  基調:無奈

  (因此,對于詩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巧用象征,詩意朦朧、含蓄(音樂美剛說)

  除了丁香外,還采用哪些意象達到朦朧、含蓄?

  A.油紙傘

  B.雨巷

  (C.丁香)

  意境:傷感、惆悵、無奈

  (五)想象·探究

  1.提問:為什么要用“雨巷”為題,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為題?

  (生交流討論,等待提問)

  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環境如何?);蘇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生明確:環境與情感抒發關系密切。“雨巷”是一種基礎,提供了一種環境。

  提問:(分析環境特征)“雨巷”是由兩個字組成:雨和巷,這兩個意象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濕、冷;巷:陰暗、狹窄、悠長等

  2.“雨巷”是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板書:

  象 與 情 合

  情 由 境 生

  (六)歸納小結

  這節課我們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讀課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義的抒情詩;進一步品味精讀,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把握了詩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布置作業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艾青)

  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鄉愁

  請同學們發揮想象,選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寫一首表達某種情感或感悟的現代詩。

  最后:男女生分組背誦《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課件播放歌曲)在江濤的歌聲《雨巷》中下課。

  【教學后記】

  本節課通過對現代詩歌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對現代詩歌有初步的認識,提高對現代詩歌的鑒賞能力,初步嘗試詩歌寫作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將這三個目的貫穿于課文學習的全過程,有意識地加進相關的學習內容。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教學是語言與理性的藝術,如何在二者之間架構一座橋梁,這節課做了一些嘗試:營造環境讓學生體會、啟發學生去想象、學會與人分享這種情感、把課堂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討論和感受。文學的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古詩與現代詩有許多相通的東西,其中的繼承和超越需要仔細了解和分析……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5

  一、導入

  一到陰雨的天氣,天是濕漉漉的,地是濕漉漉的,讓我們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幾分濕漉漉的。雨總是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憂郁、無可名狀的哀傷,但這種微妙的情緒又很難準確把握,用語言傳神地表達,“雨巷詩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雨巷》。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于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朗讀此首詩,讀完后談談對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結合前兩首詩來談。

  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明確:朦朧。整首詩都籠罩在朦朧的意境之中。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

  明確:一共是6個,道具背景: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景物)

  人物形象:我、姑娘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歷)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冷艷、愁怨和哀婉。

  《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代曾》詩: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許邦才《丁香花》詩:蘇小西陵踏月歸,香車白馬引郎來、。年曾綰同心結,此日春風為剪開,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歌詞《丁香花》等,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總之,丁香姑娘美麗、高潔和愁怨彷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丁香先生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表現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五、本詩主題:《雨巷》是詩人傷感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

  詩人借“丁香一樣的姑娘”表達一種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滅后的空虛和傷感,從而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失望,也是當時不滿現實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識分子共同的復雜內心世界的表露。

  時間:暮春——凄婉傷感

  地點:小巷——悠長幽深寂靜頹圮

  情景:細雨——空蒙迷離

  道具: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秘

  故事:我在雨巷想逢著一個丁香姑娘

  人物:丁香姑娘——美麗憂郁哀怨凄婉

  丁香先生——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

  我銘記你遺憾時的憂傷

  六、原因探究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準確的傳達出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緒。那為什么戴望舒這么憂傷呢?

  1、失戀的痛苦: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他愛戀著同學施蜇存的妹妹,后來戀愛失敗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現實的黑暗: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七、藝術特色:本詩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樣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難以實現

  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理想的幻滅

  2、變幻文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

  《雨巷》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了現代詩的神形兼備的能力。以第一節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詩人寫詩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結構,詩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對完整的語意組合,以某種詩藝標準做原則。此詩中詩人遵循的`原則是語音,強調語音的節奏和音調,節奏有長短停頓,詩歌更注重語音的結構。

  3、《雨巷》的音節特色

  可以說《雨巷》在音韻,節奏方面所達到的神奇效果是這首詩最為突出的成就。

  1、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4、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2、問題法。

  3、演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及磁帶,雨巷圖片。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引導、點撥,并示范誦讀。

  2、學生通過反復吟誦,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對詩歌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進行合理的聯想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情感意蘊。

  3、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自主學習、發展思維。

  4、擴展閱讀,拓寬學生知識面。

  5、進行寫作練習,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過程實錄]:

  一、分角色朗誦,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男生1):你說你曾一度迷失在無邊的詩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個撐著油紙傘的女孩,只因傘下那雙透明閃亮的雙眸,嘴角輕含的淡淡憂郁,呵!結著丁香一樣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許久不曾開啟的心房,如花般靜靜地綻放。

  (男生2):哦,女孩,你難道真是從中翩然而至,在這寂寞的雨季來喚醒我沉睡已久的心靈。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純與美麗,如果你瞬間消失,我也不會驚奇,因為你的出現已是奇跡。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會于古朝的畫中尋你,于幽幽的池邊畫你,盡管我色彩的筆天邊勾勒你丁香花一樣的心事。

  (女生1):輕輕的,我穿過雨巷,穿過綿綿的情詩,就這樣來到飄浮著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驚訝,也不要多問,我只想跳出發黃的詩頁,我只想在丁香花盛開的雨季,重溫在深巷中徘徊的憂郁。盡管它只會存在于這個雨季。

  (集體):是誰,曾經用美妙的文字,敘我成溫柔憂郁的佳人;是誰,用甜甜的木蕭,奏我出丁香一樣的芬芳;是誰,用流音的古箏,彈我成千年的紅顏知音。

  (師):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轉身離去時的那一聲幽幽的嘆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層淡淡的憂郁,它們已經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遠留在了每一位愛詩人的心里!好,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

  二、朗讀感受,深入鑒賞,把握基調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情感基調。(師板書課題)

  讀畢,師問: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

  生①:憂愁的。

  生②:哀傷的。

  師: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

  追問: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

  生:低沉的,感傷的。

  師:對,我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一生朗讀

  畢,請一生評價。

  生: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2、分析意象,深入賞析。

  師:好,從分析詩歌的意象入手,詩歌為什么會有憂愁的情感色彩呢?

  生思考,沉默。

  師啟發:我帶著感傷憂愁的心情獨自徘徊在哪里呢?

  生齊聲答:雨巷(意象1,師板書)

  (緊接著,師出示雨巷掛圖)

  師:“我”的心情與活動的環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討論,回答:從色彩基調來看,雨巷屬于暗色調,而且是在雨中,與我的心情一樣都是灰暗的、陰沉的。

  師:對,非常協調,那么能否用詩化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個環境呢?

  生苦思冥想,組織語言,一生表述:

  細雨斜飛,暮色蒼蒼,雨聲淅瀝,煙雨朦朧中的雨巷悠長悠長,它遠離喧囂熱鬧,幽暗的青石板鋪成的街道濕漉漉的,透著寒氣,靜寂,蕭條,而又冷清……

  生自發地報以熱烈的掌聲,投向贊許的目光,師臉上洋溢著極為滿意的笑容。

  師:×××同學用簡練優美的語言渲染出了沉悶、壓抑的環境氣氛,下面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師板書)的心情。

  一兩分鐘后。

  生:宋代詞人賀鑄《青玉案》有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在這撩人愁緒的梅雨季節里,在這陰暗狹長的巷道里,我一個人獨自彷徨在雨中,孤獨、冷漠、苦悶又憂愁……

  生再一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濕漉漉的天氣,濕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樣也是濕漉漉的。然后我卻希望逢著一個姑娘(意象3,板書),一個什么樣的姑娘?

  引導集體朗讀第二、三、四、五、六節(提醒注意感情基調)

  師:姑娘,是怎樣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樣的姑娘。

  師:為什么說丁香一樣呢?

  生:丁香是美麗的、素潔的、高雅的。

  師補充:丁香在古詩詞的傳統意象中,往往跟憂愁結合在一起,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有“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與憂愁聯系在一起,還有哪些地方體現姑娘的憂愁呢?

  生①: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生②:靜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躍的,而是靜靜的,默然地走近。

  生③:嘆息般的眼光,充滿憂郁的、哀傷的。

  師:發揮你的想象力,姑娘為何如此感傷?

  生答:也許她是為心愛的人兒離她遠去而苦惱心傷,也許她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許,她是為理想受挫而苦悶彷徨。

  師總結,是啊,姑娘悄然飄過我的身旁,留下一聲沉重的嘆息,那一聲嘆息里有太多的憂傷,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滿含著迷茫,然后,姑娘攜著一陣淡淡的幽香,像夢境般翩然而逝,漸行漸遠……。我們仿佛聽到了詩人發自內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請你駐足,生命的漂泊請將我一起帶上!,然而姑娘靜默的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3、再次朗讀,深入意境,讀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調。

  ①生個別朗讀

  ②師有感情朗誦

  師范背朗誦,給學生極大的感染力,全場沉寂在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營造的意境氛圍中,稍后,生自發鼓起熱烈的掌聲。

  三、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師: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生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生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師: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經過討論,達成以下共識:

  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2、集體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性。

  四、結合背景,解讀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師問:詩人這低沉的傾訴,失望的自白難道純屬是個人的哀嘆嗎?

  (生略一遲疑)

  師:本詩寫于1927年夏,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黑暗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雨后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生頓然悟出:那雨巷應該是當時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的象征。(師板書)

  師:對,說得好,那么姑娘呢?

  生:姑娘應該美好理想的象征。(師板書)

  師:詩人就是在現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煎熬的進步青年,這彷徨感嘆的哀嘆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讓我們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聽錄音,再次感受這首美麗而憂傷的詩

  畢,師:“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蒙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下課。

  社會現實

  [課后反思]:

  《雨巷》是一篇抒情色彩濃烈的詩歌。沒有直白的“情語”,只有委婉的“景語”,形象豐富且具象征意味,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就要首先訓練學生感知形象的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去進行體驗,最后達到認知形象意蘊的目的,用個別讀、集體讀、師范讀、聽錄音等多種形式的讀反復體驗,深入詩的意境,造成情感上的共鳴。從初步感知、體會詩的情感基調到深入品味、強化感覺,對感覺和體驗進行整理再到細節認知,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知,另外,置疑設問,集散有致。《雨巷》教學設計中共設置了十幾個疑問。力圖使學生的感覺、體驗、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但這許多問題歸納起來只有三個:一是全詩有哪些形象;二是如何發現、體驗形象所蘊蓄著的思想感情;三是我們是怎樣解讀詩歌,進而解讀文學作品的。此外,運用適合文本特點的語體色彩是很重要的,《雨巷》抒情性濃烈,且調子低沉,在教學中,盡量采取詩化的語言并且始終保持符合該詩基調的情感色彩。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7

  【學習目標】

  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2、掌握“姑娘”的象征意義。

  【探究重點】

  1、把握意象,體會詩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義。

  【探究難點】

  把握“丁香”這個意象,體會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體會感情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感情。

  2、思考:整首詩抒發了一種什么感情?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憂愁、苦悶、惆悵。

  三、局部鑒賞,體會感情

  1、意象:

  ⑴本詩題目為“雨巷”,全詩為我們展示了一條怎樣的“雨巷”?請從詩中進行歸納。

  (朗讀、思考)

  巷──悠長、寂寥、狹窄、衰敗,曲折。封閉,沉悶。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雨──這封閉、沉悶的環境中下著綿綿細雨,這里,沒有陽光,沒有活力和生機。環境的壓抑襯托內心的孤寂、苦悶。

  ⑵在這條令人窒息的雨巷中,“我”在干什么?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行,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⑶“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又是怎樣的姑娘?朗讀第二節,回答。

  丁香姑娘──美麗、高潔、憂愁。

  ⑷“丁香一樣地憂愁”,以丁香來表現愁情不是戴望舒的獨創,在中國古詩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①寫“愁”的名詩名句:

  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丁香結即丁香花蕾。以此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歌傳統的表現手法。

  ②以“丁香結”“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來表現憂愁,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

  “結著愁怨的姑娘”由丁香之愁過渡到寫姑娘之愁。“結”字將抽象的情緒寫得具體可感,突出了愁之深(層層緊緊包裹起來)、愁之濃(濃得難以化開)、愁之美(如一個美麗的結,一個憂郁的結)。這是一個愁結,也是一個心結。

  ③中國古詩中有許多意象,古代文人常常對花傷春,對月傷神,梅、蘭、竹、菊是高潔的象征,折一枝柳代表相思離別,詩人為何借丁香來抒發愁怨?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但易凋謝,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是寫愁的傳統意象。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④為什么“我希望逢著”的',是一位“結著愁怨的”、“冷漠、凄清又惆悵”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麗、大方、開朗、充滿青春活力的姑娘?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繼續欣賞。

  ⑸“我”與“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相逢了嗎?結局如何?朗讀3~6節。

  ⑹“我”真的與這樣一位姑娘相逢并且又擦肩而過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是假設的情節?為什么連假設的情節都不完美?這又是一個疑問,我們仍然帶著這個疑問繼續欣賞。

  ⑺首尾兩節都強調了“希望”,首節“希望逢著”,末尾“希望飄過”,由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詩人感情有什么變化?朗讀體會。

  首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是因為對未來充滿希望,渴望著這樣一位姑娘與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末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地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是“我”在彷徨中思索,迷惘中向往的結果。“我”一方面覺得這樣的姑娘不可能出現,另一方面又不愿放棄這種希望,國此是渴求與痛苦的矛盾心情的寫照。此時,“我”是繼續彷徨,繼續渺茫的希望。

  四、象征意義

  為什么“我希望逢著”的,是一位“結著愁怨的”、“冷漠、凄清又惆悵”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麗、大方、開朗、充滿青春活力的姑娘?為什么連假設的情節都不完美?結合1927年夏天的背景思考,姑娘有無象征意義?

  背景:

  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曾因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和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象征意義:

  雨巷──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

  我──孤獨的彳亍著的彷徨者。

  姑娘──這種美好理想、朦朧的希望。

  (幽長寂寥的雨巷中,苦悶憂傷的“我”在癡癡地等待著自己心中的姑娘,她遠遠地走來,又靜靜地飄過,將自己從希望的頂峰拋入幻滅的低谷……而這一切竟是“我”幻想的情節!其中又有多少的苦悶、憂傷和無奈!)

  五、再次朗讀

  體會詩人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丁香”是愁品。李商隱用它來表達愁思,李璟用它來表現愁情,七十七年前,詩人戴望舒用這個傳統意象創造了一個美麗憂愁的姑娘,七十七年后的今天,唐磊再一次借用了“丁香”的形象,塑造了一個崇高而感人的形象,請聽歌曲《丁香花》:

  丁香花

  唐磊

  口白:暖風吹過的季節,天空飄過丁香雨。山間里,來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從此,孩子們的生命不再像他們生長的土地一樣貧瘠,丁香花開,丁香花落,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痕跡,病魔把無情的雙手伸向了她。終于,在那個落寞的秋季,風又吹起,秋風帶走了落葉,也帶走了她的笑臉。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天空中,卻再也喚不回那熟悉的聲音。

  唱:你說你最愛丁香花,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憂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當花兒枯萎的時候,當畫面定格的時候,多么嬌嫩的花,卻躲不過風吹雨打。飄啊搖啊的一生,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這樣匆匆你走了,留給我一生牽掛,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滿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荒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七、作業

  運用熟悉的意象,寫一首短詩,抒發某種情感。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8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學習《雨巷》,體會典型意象所營造出的優美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實現多方位情感的體驗,從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朗讀品味,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了解背景,咀嚼詩歌意象,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整體基調,深入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

  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多方面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探究詩歌內涵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②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雨巷》,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詩人的正確認識,對作品的共鳴。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朗讀與鑒賞,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整體基調;

  2.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礎上了解其象征意義,提高鑒賞詩歌的方法和感悟詩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

  ①.情景導入法:情景的創設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時空距離,也為教學的開展做感情上的鋪墊,尤其是詩歌的教學,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

  ②.朗讀感悟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即可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份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③.交流探討法: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和創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難點,在意象和象征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梁。

  ④.拓展遷移法: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學法

  ①.自主誦讀法:詩歌是一種凝煉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

  ②.聯想與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③.合作和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是個有效而簡單的方式。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上課開始之前,我們聽一首歌嗎?

  播放《丁香花》

  這首凄美的歌以其憂愁的音樂與塑造了一位丁香般的姑娘而聞名大江南北,而在20世紀20年代,一位優秀的詩人同樣因一首塑造了“丁香般的姑娘”的詩歌而享譽詩壇。

  (二)走進詩人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人。他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后期的詩,因受抗日戰爭激發,詩風變得厚重剛健,語言更為洗練純樸。《雨巷》寫于1927年夏,那年詩人22歲。

  (三)走進雨巷,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處,舉手提問

  ▲注意:讀音、節奏、語調、情感

  2、學生首次朗讀。播放《雨巷》配樂朗誦讓學生對比感知

  欣賞完了這篇詩歌的朗誦,你覺得這首詩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或者說,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節奏又是怎樣的呢?

  感情基調是:低沉幽怨傷感的。節奏是:舒緩的。

  ⒊▲品象征詩三部曲:明背景、索意象、析感情

  知人論世及品析意象兩種鑒賞方法的基本知識介紹

  (四)走進雨巷,再讀解意

  1、背景資料介紹

  戴望舒是20世紀30年代現代詩派獨具特色、頗有影響的詩人,是共產主義團員,左聯成員,曾被日本憲兵拘捕入獄,曾對大革命寄以美好的愿望。

  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2、同學們,我們知道詩歌是由意象組成,一個個特殊的意象營造出詩歌特有的意境,《雨巷》也不例外。讓我們回到課本,走進《雨巷》的情節里,找出這首詩的`主要意象,并說出這些意象給人的感受和象征意義。各個小組內部成員進行討論,派出一名同學對小組的觀點進行總結。

  小組討論完畢

  3、兩個小組的代表把他們的觀點寫在黑板上,其他小組指出這兩小組討論中疏忽、遺漏的部分。

  生答:明確意象有六個:雨巷、丁香、我、姑娘。

  (1)“雨巷”,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更顯迷茫。象征黑暗沉悶的社會環境,也表達了作者當時迷茫的心情。

  (2)“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這是源于中國人的“丁香情結”。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

  (3)“姑娘”,詩人心目中戀人,理想的化身。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詩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4)“我”,詩人自己的化身。有美好追求,因理想的破滅陷于迷茫、惆悵中,卻仍帶著希望。

  走進雨巷,三讀回味

  在理解全詩的內容與情感的前提下,朗讀本詞,想想如何把握詞的語調與情感。

  (抽取兩位同學單獨朗誦,以朗誦鞏固所學)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熟讀,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自己的理解,把握全詩的情感基調。

  2、了解作家作品。

  3、理解全詩的意象,初步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 難點】

  對詩歌情感基調的把握,理解全詩的意象。

  【教學設想】

  以朗讀為主,在熟讀基礎上背誦全詩,在討論與交流中,結合教師的分析解說,學生能夠把握詩的情感,理解詩歌的意象。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投影幾首現代詩《天上的街市》、《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跡。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些詩有的是大家以前學過的,有的是我們沒聽說過的,還有我們聽說過但還沒真正接觸的。提起中國的新詩,我們不能不提起這些詩作的作者,郭沫若徐志摩、海子當然還有很多詩人,這些詩人就像明星一樣的璀璨奪目,他們的詩作到今天讀來都讓我們覺得意韻悠長。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戴望舒的《雨巷》,說起戴望舒,就會把他和雨巷聯系在一起,的確,因為寫了《雨巷》,當時年僅22歲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詩人的。美譽。

  戴望舒,原名戴夢鷗,浙江金華人。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他的代表作還有《我用殘損的手掌》,詩集《望舒詩稿》《望舒草》《我底記憶》。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因而詩作呈現出孤獨抑郁、消沉的特點。

  (講述戴望舒的《雨巷》發表的故事,簡單介紹詩歌鑒賞的幾個方面)

  二、課文分析

  1、這篇課文大家應該很充分地預習了,那么請大家來說說看,這首詩說了個怎樣的故事?

  (思考并回答)

  (總結回答)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但是大家也發現了這么一個問題,一首詩我們要說出它的內容總是顯得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我們要想說出詩的感情就比較容易了。的確,我們學詩,讀詩,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詩的情感基調。

  2、你從這首詩中讀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回答)

  朦朧 愁怨 凄清的等等。(答案不限)

  (引導學生具體地說出這些情感,比如本詩寫了怎樣的人和事)

  3、聽歌:《雨巷》(江濤)

  注意結合自己的理解,體會詩的感情特征。

  4、學生自讀劃分節奏,可以選擇一個小節劃分節奏。

  5、準備下節課表演背誦。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2、問題法。

  3、演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誦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就請大家一起帶著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②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憂愁的,哀傷的)

  ③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低沉的,感傷的)

  ④對,我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2、請一位學生單獨朗讀。

  ①那么誰愿意來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呢?

  ②表揚一下。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3、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詩歌的這種凄美、感傷的基調?

  ①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凄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寫雨巷時,用了"頹坦""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生平

  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么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圣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于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中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暗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內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原來詩人有著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里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下面我再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其他的同學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紙傘"

  ⑤"頹圮的籬墻"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確:詩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幾個形象則屬于詩歌的細節。

  2、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為什么把她比喻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確:丁香類似于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征。(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看圖片)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

  3、同學們了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征含義嗎?請同學們看到課后習題第四題。

  明確:李商隱的《代贈》用“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蕾來象征詩中女子的愁心,詩人用春風反襯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征,詩人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丁香的淡雅、隱忍以及愁緒。總之,雖然寫法不同,但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郁、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4、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系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參考:

  1."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2."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3."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4."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5."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6."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7."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8."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9."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10."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11.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12.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5、總結: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剛才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認識更為準確、合理。

  五、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確:

  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明確:

  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六、布置作業。

  結合詩歌,寫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設自己是詩人,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塊青磚。總之體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雨巷我丁香般的姑娘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1、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戴望舒的《雨巷》,請大家翻開課本第6頁。(板書課題)

  2、 我們今天繼續來感受這首詩歌的音樂美,也就是它的藝術特色。(板書:音樂美)

  指名一位同學來說說它美在哪里?(板書:首尾呼應)

  我們昨天還講到了這首詩一共有幾節?(7節)

  每一節有幾行?(6行)

  那是不是每一節都壓韻了呢?(由此引出一個語法常識:壓韻)

  二、 講述詩歌的音樂美

  ㈠ 壓韻。

  1、那哪位同學來告訴我,究竟什么是“壓韻”?

  參考:許許多多的詩歌,順口溜,都是要押韻的,否則就不好聽,聽的人也記不住,聲音就不美麗。這,就是押韻的好處。

  明確:詩歌的壓韻是指詩句的最后一個字與下一句的最后一個字的最后一個字在韻上要一致。由于押韻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韻腳”。押韻時可以每句都用,有時候還可以隔句或隔幾句才用韻,有時候可以轉換壓韻,但一首詩歌總體上的韻律一定要有。巧妙的壓韻能使詩歌富有韻律美。

  2、大家再來看看課文,是不是每一節都壓韻了?(是)

  每一節又壓了幾次韻呢?(和同學一起找出每一節的韻腳,指明壓的ang韻,1-7節壓韻次數分別為3、2、3、2、2、3、3)

  明確:全詩一共7節,每一節都是6行,每一節壓韻兩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又重復一次韻腳,有意的使同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里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板書:壓韻)

  ㈡ 反復。

  1、 大家看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覺得寫的好嗎?(好)

  2、 大家都覺得這一句寫的好,那是因為他用了一種很特殊的修辭手法,有沒有同學知道是什么修辭手法?(反復)(板書:反復)

  3、 誰告訴老師,什么是“反復”呢?

  明確: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的重復使用某個詞語、句子或句組,這種修辭方法稱為反復。

  4、 很好。是課文中還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復嗎?請找出來(共四處)

  5、 詩句的重疊反復,構成聲音和情感的回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大家可以嘗試著自己寫寫詩,寫好了可以拿給我欣賞一下,寫的時候就可以用到反復這種修辭手法。

  ㈢ 排比。

  大家找找課文里還用了其他的修辭手法沒有?(排比。找出詩句)

  明確:“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板書:排比)

  ㈣再次齊讀。

  下面就請大家再一次一起帶這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感受它的音樂美。

  三、 課外拓展。

  1、 這首詩確實很美,所以我希望大家課后盡量把這首詩背下來。

  2、 “雨巷詩人”戴望舒是一位是一位杰出的詩人,關于他的`生平和經歷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些資料來了解。現在還有時間,所以我再讓同學們欣賞一下他其他的作品。(《我的記憶》、《獄中提壁》、《游子謠》)

  我的記憶

  我的記憶是忠實于我的,忠實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生存在燃著的煙卷上,它生存在繪著百合花的筆桿上,它生存在破舊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頹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詩稿上,在壓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燈上,在平靜的水上,在一切有靈魂沒有靈魂的東西上,它在到處生存著,像我在這世界一樣。它是膽小的,它怕著人們的喧囂,但在寂廖時,它便對我來作密切的拜訪。它的聲音是低微的,但它的話卻很長,很長,很長,很瑣碎,而且永遠不肯休;它的話是古舊的,老講著同樣的故事,它的音調是和諧的,老唱著同樣的曲子,有時它還模仿著愛嬌的少女的聲音,它的聲音是沒有氣力的,而且還挾著眼淚,夾著太息。它的拜訪是沒有一定的,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點,時常當我已上床,朦朧地想睡了;或是選一個大清早,人們會說它沒有禮貌,但是我們是老朋友。它是瑣瑣地永遠不肯休止的,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者沉沉地睡了,但是我永遠不討厭它,因為它是忠實于我的。

  秋天的夢

  迢遙的牧女的羊鈴,

  搖落了輕的樹葉。

  秋天的夢是輕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戀。

  于是我的夢靜靜地來了,

  但卻載著沉重的昔日。

  哦,現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憂郁。

  見毋忘我花

  為你開的,

  為我開的毋忘我花,

  為了你的懷念,

  為了我的懷念,

  它在陌生的太陽下,

  陌生的樹林間,

  謙卑地,悒郁地開著。

  在僻靜的一隅,

  它為你向我說話,

  它為我向你說話;

  它重數我們用凝望

  遠方潮潤的眼睛,

  在沉默中所說的話,

  而它的語言又是

  像我們的眼一樣沉默。

  開著吧,永遠開著吧,

  掛慮我們的小小的青色的花。

  白蝴蝶

  給什么智慧給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開了空白之頁,

  合上了空白之頁?

  翻開的書頁:

  寂寞;

  合上的書頁:

  寂寞。

  四、 布置作業。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今天我要給大家布置一個作業。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雨巷》改編成小說或者散文。當然我不作硬性的要求,你如果實在不想寫這個內容,也可以寫一首詩,或者其他任何你想寫的。總之題目自擬,題材不限。下周一交。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11

  【教學設想】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掌握詩歌意象,體會詩人內在情感

  【教學目標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征義。

  3、積極引導學生如何面對青春的迷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雙魚座的人浪漫柔情,以愛情為生命的養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現實,優柔寡斷。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學的說法,屬于雙魚座。戴望舒就是典型的雙魚座性格。

  二、作者簡介

  “雨巷詩人”: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望舒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純潔而溫柔,多情又瀟灑。

  三、詩歌賞析:

  步驟一:【感悟詩歌,整體把握】

  師:有這樣溫柔多情的筆名,又有這樣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筆下流淌出來的詩句也必然是細膩多情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雨巷》。

  教師示范配樂朗誦。

  全班集體朗誦。(教師點評)

  師:讀完之后,你對這首詩最強烈感情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從文本中找出能表達本詩情感的詞。

  生1:

  生2:……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回答都非常好,基本上都能準確地把握住詩歌的感情基調。我們可以歸納為:憂愁、苦悶。

  步驟二:【解讀文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一

  師:同學們在心情憂愁、苦悶的時候選擇怎么樣的宣泄方式呢?

  生1:……

  生2:……

  師:那么詩人在這樣憂愁、苦悶的時候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呢?可不可以從詩中找到相應的詩句呢?

  生1:……

  【教師總結】:同學們了解一下詩歌的創作背景:《導與練》材料P6

  明確:詩人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的又寂寥的雨巷。這句話交代了什么?

  生:交代了詩人所處的地點、環境等。

  師:這個環境的特點?有哪些來組成?

  生:環境特點:凄涼,哀愁。有油紙傘、雨、巷三個景物。

  師:很好,在詩歌中,我們把這些景物稱作是“意象”,詩歌通過一定的意象營造一定的氛圍、環境從而為詩人抒發感情提供了空間。我們來研讀一下戴望舒所選取的這些意象。比如大家學過的《天凈沙、秋思》就通過10個孤獨、寂寞的景物來營造一副游子的羈旅愁思情景。

  師:油紙傘給你的感覺是什么呢?

  生:……

  【明確】:(美)復古懷舊神秘

  油紙傘已經定格為美的背景、美的點綴。現在,但是傘卻又突出了一個自己的天地,外面是籠罩天地的榆木,耳邊是雨的滴答,是自己寂寥心靈的聲音。這時的我是孤獨的,深深地沉入了自己內心的苦悶天地的。當然油紙傘的出現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雨——春雨。

  師:大家想一想,這里的雨是什么樣的雨?

  生:小雨,細雨。淅淅瀝瀝,像綿長的傾訴。

  師:宋人秦觀又在詞中這樣描繪春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春雨也是一個惹人閑愁幾許的經典意象。而《雨巷》則把文人對雨的喜愛推向了極至:象一幅微微泛黃的舊水墨畫,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披肩的女子,從雨巷中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嫣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

  為了營造一個符合自己內心與“姑娘”相逢的場所,詩人可謂是用心良苦,選擇在小巷,撐著油紙傘,在雨天。為什么選擇在小巷呢?

  生:……

  師:小巷的特征:狹窄,寧靜,隔離了喧囂的人群;青石板,帶著一種不染纖塵的唯美。我們用一組語言來形容一下這個環境:

  細雨斜飛,暮色蒼蒼,雨聲淅瀝,煙雨朦朧中的雨巷悠長悠長,它遠離喧囂熱鬧,幽暗的青石板鋪成的街道濕漉漉的,透著寒氣,靜寂,蕭條,而又冷清……為浪漫的遐思做好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的準備。這樣的意象,充滿著孤獨的暗示。

  師:這樣的雨巷與我的心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明確:從色彩的基調來看,雨巷屬于暗色調,而且是在雨中,與我的心情一樣都是灰暗、陰沉的。

  雨巷:黑暗而沉悶社會現實的特征。

  【小結】詩人選取油紙傘、紛飛細雨、狹長小巷通過這些意象營造出了一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圖景,詩人在雨巷中獨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則分明透露著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

  二

  詩人在獨行同時抒發了內心的獨白:希望逢著一個姑娘。

  師:這個姑娘是一個什么樣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樣的顏色……

  (全體朗讀詩人理想中的丁香姑娘)

  為什么是丁香花而不是其他的呢?比如菊花、牡丹花等?我們說戴望舒是一個深受中國古典詩風影響的詩人,同時有著法國印象派作風。

  【課堂小講座】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開花,多為淡紫、粉、白色,貌不驚人,容易凋謝,然而卻可以散發淡雅的花香。

  因為它的高潔與冷艷,文人墨客把它作為哀婉、愁怨、惆悵的象征反復吟詠,古來已久。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詞曰:“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可見,丁香在古典文學當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明確】:選用丁香花是因為丁香姣好卻容易凋落,姑娘美好但倏忽即逝,同時又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師:根據剛才的課堂小知識,同學們思考一下,在這里丁香一樣的姑娘是怎么的姑娘呢?

  生:……(追問學生依據在哪里,盡量從文本來)

  師:是一個美麗、有著丁香花芳香、憂愁、哀怨、孤寂、彷徨的女孩……(允許多種解讀)

  師: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什么呢?

  生:……多種解讀

  師:(從虛實來引導)丁香姑娘她美麗、高潔、飄緲、哀怨,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信念、美好愛情等的追求,但是這個追求卻又是易碎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

  師:那么我和這位姑娘照面了沒有?請在第4小節中找出一個詞。

  生:沒有。飄過(讓人感覺有點虛無飄渺)。

  師:當她向詩人走近時,詩人正想和她說點什么的時候,丁香姑娘的反應是什么呢?

  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師:為什么太息呢?

  生:因為她的憂愁。

  師:很好。她沒有向詩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詩人投出了一道嘆息的目光,然后像夢一般輕盈而不著痕跡地飄過了。詩人這時候感覺到她的感覺是凄婉迷茫的。

  詩人目送這位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漸行漸遠:他們在朦朧的雨巷中不期而遇,竟然又失之交臂,這是多么令人遺憾的`事啊!眼睜睜地看著美好的(愛情、理想)就這樣消失去了,詩人是何等心痛啊。

  師:詩歌是如何寫丁香姑娘離去的?

  生: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全班朗誦)

  師:很好。同學們注意這里的一個意象:籬墻,而且前面用定語頹圮修飾。(引導頹圮的意思:坍塌、破敗)

  師:詩人為什么要用一個極美的丁香姑娘消失在極丑的破墻里呢?

  生:……

  明確:提示:這首詩寫于1927年,雖然有些事可能是偶然的,但我想該有必然因素在內。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鎮壓后,1927年的聞一多在詩集《死水》中說:“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1927年的朱自清在清華園里“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1927年的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詩人遇見的美好的理想的象征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破碎了,因此在這里形成一種美丑對照,來說明詩人心中的美好理想、愛情的希望破滅。

  師:丁香姑娘消失了,而詩人此時卻還依舊回味在剛才相逢的情景中,還處于魂不守舍的狀態中,依舊還感受著丁香姑娘的絲絲氣息。那么詩人懷念丁香姑娘的什么呢?(全班朗誦第5節)

  生1:顏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

  生2:還有丁香般的惆悵。

  師:回答非常完整。我們可以想見,詩人一個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著剛才與丁香姑娘相逢時所感受到的顏色、芬芳,甚至她的滿含嘆息和惆悵的目光。但是殘酷的現實卻容不得美好的愛情或理想。在詩的最后,我們看到:在“悠長、悠長的雨巷中”又只剩下詩人在獨自彷徨。(全班朗誦最后一節)

  【小結】至此,詩歌通過寫自己對“丁香姑娘“這個意象的翹首期盼—邂逅相遇———傷情離別—無情消失,來寫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理想破滅,對美好事物(革命理想、愛情婚姻)苦苦追尋而不得的苦悶心情。

  三

  師:在詩的末尾,詩人似乎又將詩的開頭所出現的那個鏡頭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只是將“逢著”改成了“希望”。為什么要這樣改呢?(全班朗誦最后一節)

  生:……

  師:一方面表明詩人并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另一方面卻讓人感到了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因而,讀到詩的最后一節,我們不禁感到:詩中所渲染的那種理想破滅而又無法挽回的苦悶、哀怨而又無奈、惆悵的情感又加了深了一層,升華了詩歌的感情。

  步驟三【總結全詩】

  全班再次朗誦全詩。

  【教學總結】

  《雨巷》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這首詩體現了一代知識分子的曲折的心路歷程,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該詩意象優美,意境朦朧,剛升入高中的學生初次接觸這類詩歌,有的因為其難懂而不喜歡,有的只能模糊地感覺寫的很好,但又不知道好在哪里,還有的同學則完全沒有感覺。基于這些原因,我在上課時特別注重問題的設置,并且盡可能創設一些情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能真正讀懂《雨巷》,走進《雨巷》。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戴望舒詩歌的音韻美。

  2、品味意象,體悟詩歌朦朧幽婉的意境美。

  3、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詩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學難點】

  對作品中“姑娘”含義的解讀及作者身上體現的執著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題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北方的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江南的小巷悠長而又寂寥,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有過夢,有過淚花,更有著怒放的紅芍藥。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來體味江南巷之美,詩之美。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誦全詩,正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頹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悵(chóu chàng)

  2、現在請大家再放聲朗誦一下這首詩歌,請注意感情和節奏的把握。

  3、提問:應該用什么語調來讀?

  幽怨、低沉。

  教師總結: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

  4、再請一位學生讀首詩。

  5、朗讀指導:現在請大家欣賞一下全詩的朗讀,也隨著朗讀來看一看怎樣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讀節奏、重音、語速。

  (課件播放配樂朗誦)

  三、賞美品美

  1、品讀意象,體意境之美:

  (過渡)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大家想一想,當你沉浸在憂傷之中時,是否想過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憂傷之美?

  ⑴ 請再放開聲音朗讀,邊讀邊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⑵ 學生自由發言:

  點撥:丁香花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愁怨。如李商隱的.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歸納學生發言,幻燈片:

  油紙傘:復古、懷舊,迷蒙。

  雨巷:悠長、寂寥、迷茫。

  頹圮的籬墻:破敗、荒涼。

  丁香:美麗、高潔、愁怨。

  教師總結:看到油紙傘我們會想起斷橋,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旖旎傳說,想起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想起少女玲瓏的舞姿,想起歌曲動聽旋律。“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淅淅瀝瀝的春雨滴落在油紙上,想起寂寥的音響,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披肩的女子從頹圮的籬墻邊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焉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我們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種幽深空蒙、迷離縹緲的意境美。

  2、誦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過渡)有人說,詩是情感的鈾,語言的鉆石。的確,詩就像一條流淌的河,像一首繞梁的歌,當我們沉浸在“雨巷詩人”為我們營造的憂郁凄美的意境中時,是否感受到另一種美呢?

  ⑴ 指名朗讀,讀出情感。

  ⑵ 提問:我們感受到詩的總體節奏是舒緩悠揚的,詩人是通過怎樣的語言處理造成的呢?

  明確:

  ①、每行三頓。

  ②、單字頓都設在行首。

  ③、復沓手法的運用。

  ④、疊詞的妙用。

  ⑤、詩的押韻,每節押“ang”韻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帶有很濃情緒色彩的詞: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

  ⑧、雙聲疊韻詞:芬芳、彷徨、惆悵。

  教師總結:這些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種悠長舒緩、低沉徘徊的旋律,營造了一種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種音韻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過渡)文學欣賞中有一句經典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長的雨巷就是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義呢?

  討論:《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點撥:

  ⑴ 根據本文故事情節看:

  愛情詩。

  ⑵ 從詩歌傳統角度看:

  理想。

  屈原《離騷》“香草美人”象征高貴的愛國精神;

  郭沫若《爐中煤》“年輕女郎”意象象征祖國。

  ⑶ 知人論世,課件顯示背景(“我”的補充──另一層面的“我”,將來的“我”)

  教師總結:無論怎樣理解姑娘的形象,我們看到詩人最終都沒有放棄對姑娘的期望,沒有放棄對美與理想的孜孜追求,盡管在詩人求索的過程中有惆悵、迷茫、失落和感傷。所以,有人說戴望舒是一名略帶著一絲憂怨的尋夢者,在他身上體現著一種苦苦追夢的執著美。

  四、結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逸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郁凄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別樣的美。最后,讓我們再次走進戴望舒,走進他的雨巷。

  (課件播放朗誦)

  五、作業

  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板書設計】

  意境美──音韻美──執著美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13

  一、教學目標:

  把握詩的象征意義

  二、教學過程:

  歌曲導入:丁香花(唐磊)

  1、學生談談聽后感受,引入丁香花出示圖片,了解丁香花

  (1)丁香花:開花在仲春時節,詩人們常對著丁香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并不輕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2)導入作品: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運用并發展了這一丁香花意象。下面我們將共同學習這首作品。

  2、作者作品簡介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1932年赴法留學,1935年回國.在《現代》上發表詩作,逐漸成為現代詩派“詩壇首領”.著有:《我思想》、《無題》、《我用殘損的手掌》、《煩憂》、《偶成》、《雨巷》

  3、了解時代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現代史上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青年的屠殺。原來熱烈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當時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4、聽配樂朗誦

  5、學生齊讀作品,教師略作指導

  6、作品思路分析

  (1)學生討論

  (2)明確:第1節:“我”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第2-6節: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從雨巷穿過,從“我”身旁飄過.

  第7節: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寫出“我”的希望.

  飄過過程:默默走近、走近-遠去-消失在盡頭

  7、探討作品中各意象的象征意義

  思考討論:

  (1)詩中給我們塑造了雨巷、姑娘、“我”的意象,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

  雨巷:悠長、寂寥、下著雨

  姑娘:有丁香一樣的芬芳、彷徨著憂愁的姑娘

  “我”:孤獨、憂愁有所希望又彷徨苦悶

  (2)結合詩中情節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關系,你認為作者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思考其象征意義。

  討論后明確: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構成一種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表層上是在寫對美好愛情的期待。深層上,是個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內心復雜情緒的象征,一種美好理想得而復失的苦悶與彷徨。

  10、再次有感情的朗讀作品

  11、小結

  戴望舒作為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的代表,運用象征主義的手法塑造了悠長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獨行者的形象,也傳達出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彷徨,給我們呈現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

  12、作業:

  (1)思考《雨巷》的藝術魅力

  (2)背誦全詩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 14

  ㈠說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表達了內心的落寞、惆悵的情緒。

  《雨巷》編排在必修1第一單元的第二課,屬于精讀課文。第一單元還選取了毛澤東、郭沫若、徐志摩幾位現代詩人的代表作品。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符合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要求,使學生能夠受到詩歌美的熏陶。

  ㈡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能力。

  ① 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② 感知詩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從意象入手分析鑒賞詩歌的方法。這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③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介紹與《雨巷》相關的資料,能夠開闊眼界與思路,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

  ①本詩教學按“走進雨巷 激趣導入→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過程進行。

  ②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詩歌形式的音樂美、意境的朦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通過介紹《雨巷》的衍生藝術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發散思維。

  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朗讀品鑒,從作品中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

  ②通過推薦《雨巷》的衍生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感情。

  ㈢教法與學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學法 。情境導入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營造與課文一致的氛圍。

  ②導讀與誦讀法

  《語文新課標》提到朗誦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朗誦有利于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養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朗誦也是一種再創造活動。通過朗誦,可以創造性地表現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語言文字的音韻美。

  ③交流與討論法

  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和創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重難點,在意向和象征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梁。

  ④ 拓展與遷移法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⑵學法

  ①自主誦讀法

  詩歌是一種凝練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只有帶感情的多讀,才能真正把握詩歌意蘊。

  ②聯想與想象法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③合作和探究法

  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也該是個有效而簡單的辦法。

  ㈣教學過程

  由于《雨巷》是一篇比較經典的文章,所以我將把《雨巷》分成兩個課時完成我的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語文教學取得顯著成效的關鍵,我將打破“先介紹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傳統教法,一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設計了“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這四個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第一課時,側重課文的導入與誦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課時,側重分析探究課文的重難點,鍛煉學生的分析研究與創新能力。

  第一課時:

  1. 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

  首先介紹我的第一環節,我將在上課開始時要求大家盡量閉上眼睛,欣賞純音樂《雨巷》,欣賞時一定要帶著想象,提前進入雨巷的學習氛圍。連續聽兩次后,開始打開課本。

  設計意圖:《課標與教學要求》中葉提出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鑒賞,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多媒體導入,用音樂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帶著想象去聽一首曲子,也可以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所以我在教學中會強化學生的'“想象力教育”。

  2. 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閱讀鑒賞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內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本的誦讀。”因此,我要求學生根據初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在此環節中我將設計一個活動就是在班上組織一次“模擬招聘會”。假設招聘方是一家電視臺,招聘中學生節目的業余主持人,由同學自己扮演考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朗誦《雨巷》,當然也可以在朗誦的同時配以表演成分演繹《雨巷》,鼓勵應聘者以自己獨創的個性方式朗誦《雨巷》,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應聘之前要參加一個小小的培訓班。此時教師的身份變成培訓班教師的角色,而每一個學生的身份則變成應聘者的角色。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模擬招聘會”的活動方式,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也可以提前讓學生進入社會角色,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潛力。

  下面是培訓班的學習過程。

  ⑴讓學生自由誦讀詩歌,整體感知,把握基調。可讓一兩個同學嘗試朗誦。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直覺先做一個感性評價。

  ⑵接著播放優秀錄音帶《雨巷》。

  教師明確,學生領悟:

  ① 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

  效果: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 單字頓都設置在詩的首行。

  效果: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 復沓句式的妙用

  例如:第三節:“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這些連貫的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

  效果: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 詞的重疊運用

  如:“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分析: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

  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效果: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停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

  ⑤ 押韻的位置錯綜變化

  巷 娘 悵 茫 惶 (ang)

  ⑥一些重點字的強調

  如:“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a聽范讀,學生總結:悠長二子讀的長而凝滯,才能體現出情感的抑郁與惆悵。

  b教師在黑板上標示:悠——長,悠——長

  c延伸閱讀,加強把握詩歌中的特殊字詞或句式。

  等 (寒山石)

  夜 長

  燭短

  風把你的名字念叨了一遍又一遍

  中秋月(桑恒昌)

  自從母親別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大滴淚水

  落

  下

  來,

  濕了人間。

  (3)然后,邀請學生和教師一起配樂輕聲地朗讀詩歌。

  (4)最后以小組的形式分頭進行面試。應聘學生可以在朗誦標準的基礎上自由發揮。由評委學生指出應聘學生在朗誦中的優缺點。讓學生自我反思,自己在朗誦方面的長處和短處是什么?如何揚長避短?

  (5)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優秀應聘學生。在全班面前朗誦表演。由全班同學打分。選出獲勝者。

  (6)布置課下作業,有感情地背誦《雨巷》。

  第二課時

  詩歌不僅要讀,還要品和悟。品悟詩歌要從意象入手。承接上面的朗讀,我設計以下三個問題:

  ⑴找出本詩的意象,并從詩中找出描述意象特點的詞語,概括這些意象的共同點。

  ⑵詩中多次出現了丁香這一意象,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

  ⑶詩人刻畫一個憂郁的丁香姑娘,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⑴找出本詩的意象,并從詩中找出描述意象特點的詞語,概括這些意象的共同點。

  (學生回歸文本很容易得出如下結論:

  雨巷: 悠長、寂寥。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丁香姑娘:丁香姑娘。 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悵、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

  我:冷漠、凄清、惆悵。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共同點:調子都是壓抑、低沉的、凄迷的,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朦朧凄美的意境。這就是本詩的第二美——意境的朦朧美。

  ⑵詩中多次出現了丁香這一意象,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 而不說成蘭花姑娘,梅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出示梅花,蘭花,菊花的圖片供學生理解)比一比:

  梅花:不畏霜雪,凌寒獨放,濃郁芳香——高潔

  蘭花 : 常青、獨秀、幽香、素雅——清逸

  菊花: 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傲霜怒放,不畏寒霜欺凌——孤傲

  (出示丁香花的圖片供學生理解)

  丁香顏色為白色或紫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美麗、高潔

  丁香未開時形狀像結,所以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

  ——愁怨、易逝

  教師可以補充兩句詩作為提示: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浣溪沙》 李 璟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代 贈》 李商隱

  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凄婉、容易消失離去的。用丁香形容姑娘不僅寫出了姑娘的淡雅、美麗,還刻畫出了她那楚楚動人的憂郁。

  中國詩歌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用意象來傳情達意,歷代詩人在意象的使用過程中使其逐漸形成了特定的比喻義和象征義。本環節的設計就是讓學生養成這樣一種意識,培養這種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詩歌閱讀鑒賞中有據可依,有法可用。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3、詩人刻畫一個憂郁的丁香姑娘,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丁香姑娘既可以是詩人的愛情追求,也可以是同伴或知己,還可以是對美好理想、人生信念的追求, 在此主旨下,其他兩個意象的象征意義也顯露出來“我”代表著在現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和煎熬的進步青年。 雨巷象征著當時的社會環境,即黑暗沉悶的社會現實。

  至此我們有領悟了這首詩歌的第三美——情感的含蓄美

  (補充問題:《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開放題目,讓學生們自由發揮,鼓勵學生們發表獨特見解,言之成理即可。)

  4.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

  向學生展示詩歌《雨巷》衍生的其他藝術形式。

  ⑴歌曲《雨巷》

  ⑵春晚舞蹈《小城雨巷》

  ⑶改編歌詞《雨巷》(祈湛)《那條雨巷那場雨》(雨如笙)

  ⑷繪畫《雨巷》

  設計意圖:開拓學生思路,增長學生見識,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印象。

  4. 課后作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強化學習目標,學會用意象鑒賞詩歌我設計了以下拓展練習:搜集整理古代詩歌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義。

  教師給出一些實例:竹、松、荷、月、流水,烏鴉、寒蟬、白云……也可以讓學生自由搜集喜歡的意象,寫出賞析性文字,在下節課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走進雨巷 彷徨雨巷 感悟雨巷 走出雨巷

  (聽一聽) (比一比) (找一找) (看一看)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01-06

雨巷教學設計06-15

《雨巷》的教學設計11-26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9篇01-06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9篇)01-07

高一語文雨巷教學設計01-08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合集9篇01-08

《雨巷》教學設計15篇12-14

《雨巷》教學設計(15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