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詩人是誰?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雨巷詩人是誰?歡迎大家閱讀!
雨巷詩人是誰?
答案:戴望舒(1905.3.5—1950.2.28)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
雨巷詩人戴望舒簡介:
詩人筆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縣(今余杭市)人。1923年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25年轉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并于翌年就讀于該校法科。1926年春,開始在與施蟄存合編的《瓔珞》旬刊上發表詩歌。1928年《雨巷》一詩在《小說月報》上刊出,受到人們注意,他由此獲得雨巷詩人稱號。這一時期的作品在藝術上保留著中國古代詩歌傳統及歐洲浪漫主義詩歌的痕跡,并帶有明顯的法國象征派詩人魏爾蘭等人的影響。1929年出版的詩集《我底記憶》大部為此時期的作品。1932年《現代》月刊創刊,他曾在該刊發表許多著、譯作。
戴望舒為什么被稱為“雨巷詩人”?
《雨巷》是中國古典詩詞和法國象征派詩藝術融合的展示。詩中所描述的圖畫經過精心安排的反復和每句中具有規律性的停頓造成的節奏和旋律為整首詩創造了一種凄清、寂寥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中有一種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回蕩,讓人望不透那綿綿細雨,看不盡那空寂的小巷,無限惆悵但又懷著一絲期望,和詩人一樣期待著“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出現。詩中彷徨感傷的情緒既有詩人個人的感傷,更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
詩中“雨巷”這一意象下是當時黑暗沉悶沒有希望光芒照耀的社會現實的象征。
雨巷詩人戴望舒詩的藝術特色?
1、詩體的散文美
戴望舒從《我的記憶》開始,逐漸擺脫格律詩的樊籬,開始為自己制造“最適合自己走路的鞋子”,即以自由的散文化手法傳達感情。這種現代口語形式的自由詩體,顯示出了戴望舒詩歌所具有的另一種藝術美——散文美,這種創作風格也確立了詩人現代派詩歌的地位。
2、詩境的蒙朧美
戴望舒將法國象征派作為自己偷食的禁果,以此用來豐實自己詩歌創作的藝術手法。以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圍傳達感情,是戴望舒對中國現代派詩歌建設的一個重要貢獻。象征派詩人追求的是把強烈的情緒寓于蒙朧的意向中,主張詩要寫得像“面紗后面美麗的雙眼”,傳達出內心的最高真實。戴望舒創作與接受的審美標準正是使詩歌處在表現與隱藏自己之間,即詩歌的蒙朧美。
3、語言的音樂美
戴望舒曾說:“詩的情緒不是用攝影機攝出來的,它應當用巧妙的筆觸描出來。這筆觸又是活的,千變萬化的。”這里所說的“巧妙的筆觸”就是用藝術的語言筑造詩歌。戴望舒的詩歌語言最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音樂美。
雨巷詩人戴望舒詩集鑒賞: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是他的早期作品。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在這里,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行著,彷徨著。“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
雨巷高中教案
一、教學目標:
把握詩的象征意義
二、教學過程:
歌曲導入:丁香花(唐磊)
1、學生談談聽后感受,引入丁香花出示圖片,了解丁香花
(1)丁香花:開花在仲春時節,詩人們常對著丁香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并不輕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2)導入作品: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運用并發展了這一丁香花意象。下面我們將共同學習這首作品。
2、作者作品簡介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1932年赴法留學,1935年回國.在《現代》上發表詩作,逐漸成為現代詩派“詩壇首領”.著有:《我思想》、《無題》、《我用殘損的手掌》、《煩憂》、《偶成》、《雨巷》
3、了解時代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現代史上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青年的屠殺。原來熱烈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當時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4、聽配樂朗誦
5、學生齊讀作品,教師略作指導
6、作品思路分析
(1)學生討論
(2)明確:第1節:“我”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第2-6節: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從雨巷穿過,從“我”身旁飄過.
第7節: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寫出“我”的希望.
飄過過程:默默走近、走近-遠去-消失在盡頭
7、探討作品中各意象的象征意義
思考討論:
(1)詩中給我們塑造了雨巷、姑娘、“我”的意象,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
雨巷:悠長、寂寥、下著雨
姑娘:有丁香一樣的芬芳、彷徨著憂愁的姑娘
“我”:孤獨、憂愁有所希望又彷徨苦悶
(2)結合詩中情節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關系,你認為作者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思考其象征意義。
討論后明確: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構成一種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表層上是在寫對美好愛情的期待。深層上,是個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內心復雜情緒的象征,一種美好理想得而復失的苦悶與彷徨。
10、再次有感情的朗讀作品
11、小結
戴望舒作為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的代表,運用象征主義的手法塑造了悠長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獨行者的形象,也傳達出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彷徨,給我們呈現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
12、作業:
(1)思考《雨巷》的藝術魅力
(2)背誦全詩
【雨巷詩人是誰?】相關文章:
雨巷詩人是誰08-29
雨巷詩人的雨巷09-13
《雨巷》和“雨巷詩人”09-04
雨巷 詩人08-29
雨巷詩人08-25
雨巷詩人戴望舒10-29
雨巷詩人 簡介09-07
雨巷詩人是戴望舒11-06
雨巷詩人戴望舒名言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