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雨巷和再別康橋的教學反思
教了《雨巷》和《再別康橋》我才知道教師有時的“說”是多余的。這話還得從課后我與學生的交流談起。
這兩首詩教過之后,我就想找學生問問語文學習的有關情況,看看自己的語文教學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來到辦公室,有些拘謹,也難怪,才上高中,對老師不是太熟悉。我讓學生坐下,以平和的語氣問學生學習情況,對我的語文教學有什么感受和意見。學生是很單純的,對我說:老師,你的課我們都喜歡,特別是你讀自己的詩作,我們都很佩服。其實,有些課文你不講也是可以的。我們能看懂。特別是《雨巷》《再別康橋》,我們都很喜歡,在你沒上之前,我們有好多同學都已背掉了。還有,現在市面上參考資料很多,作品背景,作者介紹書上都有,所以你只要將學習本文的方法教給我們就行了。我們最看重的還是你朗誦自己的作品,這讓我們知道只要潛心學習,自己也可以寫出好的文章的。
這話我是第一次聽到,我也仿佛看到了一個新的教學思想在我的心頭閃現。是啊,有時我們教師的“說”是多余的,包辦太多早已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大痼疾。什么都想講,結果還是收獲甚小。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學習的主體,只要我們引導得法,我們的學生都是可以把語文學好的。
【雨巷和再別康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比較雨巷和再別康橋08-21
《雨巷》教學反思07-30
雨巷教學反思09-24
雨巷教學反思07-17
《雨巷》教學反思10-17
雨巷和再別康橋比較賞析05-13
雨巷和再別康橋對比賞析07-03
《雨巷》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0-18
雨巷 再別康橋 原文05-23
《雨巷》教學反思15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