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戴望舒《雨巷》隨筆范文
引言:《雨巷》寫作于1927年夏天,那是一個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季節,作者通過對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的描寫,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讀戴望舒《雨巷》隨筆,歡迎大家閱讀和借鑒!
讀戴望舒《雨巷》隨筆(一)
我在讀此詩歌時,并不了解詩人當時的創作背景,甚至連戴望舒是誰都不知道,但詩句中的意境深深感動了我,讓我忍不住輕聲朗讀,反復念誦,甚至到網上查有沒有以此詩歌為詞的歌曲。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于政治風云激蕩、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戴望舒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來比喻當時黑暗的社會,以那個丁香一樣結怨的姑娘比喻革命中失敗的人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關于詩人想表達的深意,我不去深究,但對于為何這個詩歌能被無數青少年喜愛,甚至在很多年以后,這首中學課本里的詩歌依然能喚起大家的感動,確實值得思考。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把中文漢字本身的美感發揮得淋漓精致。東西方在語言上有很大的區別,西方語言準確而冗長,而東方語言內涵豐富而簡短。舉個例子,如果要用英語翻譯“秋水共長天一色”,估計沒有一段幾十個單詞的描述難以表達,而漢字七個字就表達出超凡的意境。雨巷中語言通俗,然而選詞卻極其嚴苛,都是充滿意境的詞。比如:悠長、寂寥、彷徨、凄清、彳亍、凄婉、頹圮等。這就好比瑯琊榜里面,有個場景叫“長亭相認”。長亭這個詞。西方人是無法感受其中的意境的。光從字面上來說,也就是個寬一點的亭子而已。但只有了解東方文化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意境,或許這也是中文的魅力吧。雨巷語句簡練,但卻隱藏了無盡的畫面感,讓讀者沉醉于夢一般的想象中。
二、詩歌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真實”的描述,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文中并未提及丁香般的女郎外表如何出眾,而是強調她的哀怨。多愁善感本就是一種美,尤其是對女人。而且你只能遠遠地看著她消散在遠處,卻無法與之相逢。通過對撐傘女人描述反襯詩人內心的掙扎與絕望。然而越是絕望就越是渴望。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經常處于這種矛盾的心態當中。比如讀書時的暗戀,錯失的緣分,力不從心的夢想,就能引發無數讀者的共鳴。
最后,希望自己在2017年,能走出雨巷,找到女郎,遠離惆悵。
讀戴望舒《雨巷》隨筆(二)
第一次讀到《雨巷》,它給我的感覺不怎么美,但我卻深深的喜歡上它。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雨巷》就是這樣!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于濃重點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沒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到象征。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地姑娘,并非真實生活本身地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但朦朧的詩意。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的,既確定有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
在《雨巷》中,詩人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就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這顯然是首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們的愁心。
戴望舒之為戴望舒,恐怕大抵是因為《雨巷》,這并非是說他別的詩不好,或有質疑他的才華。完全是因為這首實在是太美了,光輝太過燦爛,以致襯托得其它詩稍顯黯淡。
《雨巷》就像太陽,其它月光之詩的亮竟都隱沒于烈烈陽光下了。而別的詩人雖有許多也還不錯的詩,但終非絕篇,充其量算繁星點點,偶爾也有月光般的詩作出現,但終究創作不出太陽般光輝的華章。這,也許就是偉大的詩人與詩人之間的區別。
讀戴望舒《雨巷》隨筆(三)
讀完了<雨巷>,心中別有一番感慨!
那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是有多么地高潔、美麗,讓詩人可望不可即。她那嘆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是有多么大的光芒,讓世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以至即使是徒勞的等待,也愿意在彷徨中繼續追求。也許,這首愛情失落與理想失落的協奏曲,是他在苦苦彷徨追求的時候,那顆孤苦迷茫的`心所演奏的,如此哀怨,凄清,連我這個局外人,也不禁感動得心都在顫抖了!
生在俗世,沒有誰天生就具有詩人的氣質,所以我們只能在喧囂中沉浮,在忙碌中徘徊,在昏昏沉沉中迷失自我。可是,戴望舒卻在徘徊、昏沉中寫出了如此唯美的詩句,這該是經歷了多少磨難與打擊后的重生!成長,便是如此充實的一個過程。只有經歷了痛,才會懂得苦,只有懂得苦,才會覺得甜,便能如滿月朝陽,投射出圓潤的光芒,才能在昏昏沉沉中,()找到迷失的自我!
泰戈爾曾經說過:“只有經歷了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臺灣作家劉墉也曾說過:“人生如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要苦一陣子。”我想,那些苦難與挫折,便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吧,其實痛定思痛,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挫折,愁中評愁,也沒有什么越不過去的坎,抗中抗敗,失敗后的陽光依舊燦爛!
感謝戴望舒,感謝<雨巷>,感謝他在挫折中的執著。他帶個我的不只是丁香般朦朧的姑娘,不只是美好高潔的理想,還有成長道路中面對艱難苦困不放棄、不退縮的勇氣!
生命就像是一個舞臺,偶爾有悲劇也是在所難免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那舞臺上的人,劇情再悲慘,也終會落幕,而那舞臺上的“演繹”,也許已成為經典,閃閃發光,而故事的主角,卻因為這個“悲劇”而變得更加出眾,甚至名揚四海,萬古流芳……
挫折并不可怕,它是我們成長的催化劑,可怕的是不敢面對挫折,那會把我們推進墮落的深淵……
【讀戴望舒《雨巷》隨筆】相關文章:
戴望舒《雨巷》10-30
戴望舒《雨巷》04-24
戴望舒的雨巷09-17
《雨巷》戴望舒06-16
戴望舒《雨巷》06-28
戴望舒《雨巷》賞析06-21
精選戴望舒《雨巷》原文07-25
戴望舒雨巷賞析10-24
戴望舒《雨巷》原文10-24
雨巷戴望舒詩歌07-19